少年包青天不对,包拯为照顾父母中年才出来做官,敢于对抗皇命 - 范文中心

少年包青天不对,包拯为照顾父母中年才出来做官,敢于对抗皇命

11/23

包拯人称包公,包青天,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是执法公正的代言人。虽然包公已经是900多年前的人物了,但是包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关于他的故事更多。有哪些故事是真实的呢,一起聊聊真实的包公,关于他的身世,开封府尹,为官之道,还有他的身后事。

包拯身世

根据《宋史》记载,包拯生于999年,1027年考中进士,因为父母年龄大了,包拯请求在老家附近为官,朝廷很快就批准了,后来可能还是觉得不方便,于是包公就辞职了,回家陪伴父母,过了五六年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又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在别人的劝谏下,才重新出来做官,这一年是1037年,距离中进士已经十年之久了。人到中年的包拯被授予天长县令。

从这里可以看出,包拯完全是父母双全,也没有被父母舍弃,也不存在长嫂抚养的情况。但是不存在不代表没有,只不过是发生在包公儿子身上,后面会说。

开封府尹

从1037年包公做官开始,由于政绩卓著,三年后从县长,升级为端州市的市长,1043年调回中央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法院检察院。1047年又任转运使。这个时期的包拯基本都是在中央各部门来回做。

直到1056年12月,包拯才被任命为开封府尹,1058年又调任御史中丞了。包拯在短短的两年开封府尹期间,就获得了大量的好名声,我们现在所有听到的故事都来源于那个时期。由于包公为人刚强坚毅,铁面无私,不附权贵,所以皇亲国戚,还有官二代们都低调了很多,老百姓是个个拍手称快,当时人们就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就是打官司不要怕,我们还有阎王爷和包公为我们做主。这一点和电视中演的很像。

还有一点就是,根据宋史记载,包公很少笑,人们说见到包公笑,和见到黄河水清一样难。黄河怎么可能水是清的呢。这一点和电视中也很像,包公的确是不苟言笑。

直言进谏 对抗皇命

人们都知道魏征敢于进谏,其实在进谏上,包拯一点都不比魏征差。当年包拯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宋仁宗很宠爱的张贵妃,想为自己的叔父求个官,皇帝觉得问题不大就同意了,结果包拯不同意。

包公和宋仁宗为官位争执,说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能做的就是搽干脸,继续听。看看这才是名君。过了几天皇帝打算给张贵妃的叔父换个官,这次包公还是不愿意,这次还搞了小团队,带着七位言官和宋仁宗理论,最后硬是让皇帝改变了主意。

包公身后事和长嫂如母的故事

包公1062年去世,终年64岁,包公去世前留下遗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简单的白话下就是,如果后代有做贪官的,不能回家,死后不能入祖坟。多严厉的遗言。其实这句话就是给他儿子说的。

包公总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刚结婚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在了包公的前面,包公的孙子也是在五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年老的包公很是伤心,打算让自己的儿媳催氏改嫁,北宋时期,寡妇改嫁是很正常的,但是崔氏拒绝了,他要留下来照顾包公夫妇。

包公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小妾孙氏生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妾刚怀孕的时候就被包公赶走了,但是崔氏知道小妾怀孕了,所以背着包公夫妇经常给孙氏钱财,后来孙氏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包绶。是崔氏悄悄把包绶带回家抚养。等到包公六十大寿的时候,才把孩子送到包公面前。

包公去世的时候,包绶只有五岁,从此之后包公的儿子包绶就由嫂子崔氏抚养,崔氏不仅把包绶抚养成人,还帮他成家立业,找回包绶的生母。所以在长嫂如母的故事,其实是发生在包公儿子包绶身上。不知道为何,后人把这个故事加在了包公身上。

包公的儿子也和包公一样清廉,包绶在去长沙赴任的时候去世,身上只有46枚铜钱,因为家穷,家人无法把包绶的遗骨运回老家,直到包绶在去世十多年后,家境稍微好点,包绶的遗骨才回到了自己的合肥老家。

包公墓

据说包公去世之后,宋仁宗派专人护送包公的灵柩,回到合肥老家。文革期间,包公墓难逃一劫,说是要搞建设,建石灰窑。为了避免被破坏,包家人和文物人员只能给包公迁坟。当时把包公的遗骨一部分送到北京中科院,一部分带回老家打算安葬,但是革委会的人不同意,认为这是封建迷信。

后来没办法,只能找一个包家的后人包先正,偷偷的把包公的遗骨给埋了。文革结束之后,合肥想重修包公墓,但是这个时期的包先正已经去世了,再也没人知道包公的遗骨在哪里。现在的包公墓里只有当时送到北京的一部分。


相关内容

  • 为人正直小学六年级教案
    认知 1.知道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2.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 情感 1.体会正直是高尚的. 2.尊敬和爱戴正直的人. 3.愿意做一个正直的人. ...
  • 从"文正"看范仲淹与包拯
    "文正"是谥号,典出自<荀子·王制篇>:"积文学,正身行"之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一种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或后朝皇帝 ...
  • 孝顺感恩十
    孝顺感恩十 孝顺.感恩 引言:学会感恩才能走得更远. 道理论据 1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 2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3.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 ...
  • 中国古代公务员工资:包公年薪过千万
    中国古代公务员工资:包公年薪过千万? 唐宋官员有多富?看看白居易.王安石和包拯的工资清单吧!白居易月薪一万五,王安石月薪九万,清官包拯年薪过千万-- 清官包拯年薪是多少?有人统计,包拯年薪超千万.这是个让不少人遗憾没生在宋朝的数据.超级富国 ...
  • 读史笔记二则
    当秀才真的遇到兵 <后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记载:东汉末年,经学大师.旷世大儒郑玄在从徐州返回山东老家高密的途中,巧遇了当时正在山东肆虐的黄巾乱军. 过去几十年来对于农民起义的宣传,在我们的印象里留下的多是正面形象.其实, ...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翻译 21.<论语>六则 (一) 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qu ...
  • 哲学人生傅佩荣
    哲学与人生 主题:哲学与人生 主讲人:傅佩荣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佩荣教授祖籍上海,生于1950年,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傅佩荣教授被台湾<民生报>评 ...
  • 不与君子斗名
    不与君子斗名 不与君子斗名. 不与小人斗利. 不与天地斗巧. 三个境界:做好自己,帮助周围的人,帮助更多的人. 三个自己: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三做:做人之道,做局之术,做事之技; 三省:得失之省, 利害之省, 进退之省; 三舍: ...
  • 顶撞父母检讨书
    检讨 对于7月10日早会中因为一时冲动与领导发生的争执,并且离开会议现场,严重的破坏 了会议的秩序.事后我认真反思,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在此,我谨向领导做出检讨,并 将我的反思结果汇报如下: 首先,与领导当众发生争执并且离开会议是置部门领 ...
  • 读后感.读书笔记
    "不可一世"的海刚峰 痛打权臣之子.大骂奸臣党羽.痛斥昏庸皇帝,和当年李白让高力士脱靴异曲同工.没有少年包青天中悬疑可怖的故事作陪衬,没有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唯我独尊",海瑞从当芝麻官时便演起成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