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定义是什么 - 范文中心

水泥的定义是什么

09/15

1. 水泥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继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出厂水泥管理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1)出厂水泥应检验快速强度或三天强度,确认各项品质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确保出厂水泥28天(快硬水泥3天

)抗压富裕强度合格,为加快水泥出厂,应添置仪器设备检测快速强度,用科学方法预测水泥28天强度。

(2)水泥型号分普通型和早强型(R 型),如某编号水泥经检验得知三天强度未达到早强型指标,若已按R 型通知出厂

,则该编号水泥属不合格品;若水泥没有出厂,则可按照普通型通知出厂。

(3)没有出厂的成包水泥存放一个月以上,化验室发出停止该批水泥出厂通知并现场标识。出厂时应重新在成品库取样

检验,否则按不合格品处理;存放一个月时间是指从成型日期算起,而不是从28天强度结果出来后算起。

(4)因水泥安全性不合格或某项质量指标未达到产品标准的水

泥不得借地存放,更不能以合同形式求得合法化。

为什么要规定初、终凝结时间?影响凝结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水泥从和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可塑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为水泥的凝结时间。凝结时间又分为初凝和

终凝。所谓初凝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达到认为规定的某一可塑状态所需的时间。初凝表示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并

凝聚成块,此时不具有机械强度。终凝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达到认为规定的某一较致密的固体状

态所需时间。它表示胶体进一步紧密并失去其可塑性,产生了机械强度,并能够抵抗一定外力。

由于水泥的凝结速度直接影响砂浆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为保证砂浆和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浇捣

和砌筑,必须要求水泥有一个初凝时间。当施工完毕后又希望混凝土能够较快硬化,缩短脱模时间,因此又要求水泥有不太

长的终凝时间。

影响终凝时间的因素很多。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含量(特别是铝酸盐含量)、水泥粉磨细度、石膏掺加量、碱含量、

混合材料掺加量等均可影响水泥凝结时间;在使用时,混凝土的加水量、水泥用量、外加剂以及施工温度也影响凝结时间。

上一篇:简述水泥的假凝、快凝现象,怎样避免水泥的快凝... 下一篇:水泥出厂的包装方式有哪几种?其形成条件如何?

水泥标准中为何规定水泥细度指标?有几种表示方法?

我国六大水泥标准中规定水泥细度指标是以筛余法测定的筛余表示,0.080mm 方空筛(80μm)筛余不得超过10%。 规

定细度指标主要是为了发挥水泥的活性,保证水泥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水泥必须有足够细度,才能具有强度特性、较好的

和易性,不致泌水,并具有一定的早期强度,满足施工进度。水泥的

细度不仅直接影响水泥生产的能耗、质量、产量和成本

,亦影响着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强度、需水性、析水率、干缩性、水化热、耐风化性等一系列性能,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控制。

目前表示细度的方法有三种:

(1)筛余量:以某一规格筛子上的筛余百分数来表示;

(2)比表面积:以每千克水泥所具有的总表面积(m2/kg)表示;

(3)颗粒级配:以水泥中不同大小颗粒分布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通用水泥标准规定六大水泥的代号是什么

为了使用方便,六大水泥标准根据水泥的英文名称词头和国际通用型式对六大水泥的各个品种规定了由两个字母组成的

代号。Ⅰ型硅酸盐水泥为P. Ⅰ;Ⅱ型硅酸盐水泥为P. Ⅱ;普通硅酸盐水泥为P.O ;矿渣硅酸盐水泥为P.S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为P.P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为P.F ;复合硅酸盐水泥为P.C ;石灰石硅

酸盐水泥为P.L 。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通常概括为两磨一烧,分为三个阶段: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

定的比例配合,磨细并调配为成份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称为生料制备;生料在水泥窑内煅烧至部分熔融所得到的以硅酸

钙为主要成份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称为熟料煅烧;熟料加适量石膏、混合材料或外加剂共同磨细为水泥,并包装或散装出厂

,称为水泥粉磨及出厂。

水泥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继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胶

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水泥按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三类:

(1)通用水泥: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水泥;

(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

为了命名的需要和方便,在水泥分类的基础上,又将水泥按主要水硬性物质分为硅酸盐水泥(即波特兰水泥)、铝酸盐

水泥、硫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和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等五种。

同时对水泥特性给予明确地划分,如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抗硫酸盐性分为抗硫

酸盐和高抗硫酸盐两类;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等。

三类水泥分别按照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命名。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混合材料名称或其他适当名称命名。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

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专用水泥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例如A 级油井水泥、砌筑水泥等。

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如快硬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等。

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组分的名称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称进行命名

,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称,如石膏矿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立窑技术的发展

立窑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前奏,首先,在1824年英国人(Aspdin )阿斯普丁第一个获得波特兰水泥的专利,为什么说他是

获得专利而不是发明专利呢?因为水泥的发明是延续了很长时间的,不是说突然之间发明的,是在经历了罗马水泥、英国水

泥等各种水泥不同时期的发展,到最后才发展为波特兰水泥。波特兰

水泥的发展、发明以它获得的专利时间为准。他当时生

产水泥是用“杯窑”来生产的,其形状像杯子一样,上面是一个抽屉的装置,烧水泥的时候,首先把料做成块状,砖块一样

,一部分煤和堆料在里面烧,是一锅一锅烧的,阿斯普丁为了专利的保密,烧的时候不让任何人参观。

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烧水泥的窑就是“杯窑”。到1872年的时候,英国人Johson 取得了“仓窑”的专利,它与“杯窑”的

工艺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了预热系统,料子先装在烟囱干燥、预热,然后再装到杯窑里面烧,所以又进了一步了,进

步之处在于为了节省煤耗而进行预热。由于预热过了,烧出来的熟料质量大大提高,所以Johson 跟Aspdin 打官司,说自己烧

出的才是真正的波特兰水泥,而阿斯普丁烧成的水泥质量时好时坏,不能叫真正的波特兰水泥。因为阿斯普丁的水泥有些在

英国的工程中出现房屋、桥梁坍塌的现象。但最终官司还是阿斯普丁赢了,Johson 最后得到“仓窑”的专利。

到了1884年,德国人德齐在“仓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叫“立窑”。它与“仓窑”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冷却装置,它

的预热、烧成和冷却都在窑里面。立窑发明以后,很快传入英国,英国人首先使用机械鼓风系统,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之

后,鼓风系统的技术又传到德国,德国人接着又发明装料装置和机械卸料装置。据历史考证,大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1918年)前后,德国完成了立窑的机械化设计,接着进行推广,完成了机械化立窑发明的全过程。

第二阶段:普通干法旋窑的技术发展

立窑发明了以后,进入了旋窑的普通干法阶段。干法旋窑的发明,最早由英国人克拉登在1887年首先产生旋窑生产波特

兰水泥的构想,并用这个构想去申请了专利。但他根据这个构想做实验,没有获得成功,烧不出波特兰水泥熟料,一直到十

几年后,在1895年,美国工程师亨利、化验师西蒙在英国人旋窑构想的基础上继续做实验,开发自己的旋窑系统并获得成功

。当时他们发明的回转窑用的是干粉,不成球,不成块。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德国人也做了改进,发明了立波尔窑。差

不多在同一时期,日本人在干法回转窑的后面加了个锅炉,叫预热锅炉窑,这个就是普通干法旋窑的阶段。

第三阶段:湿法旋窑的技术发展

20世纪初,丹麦人史密斯发明了湿法回转窑,他是在当时去参观氧化铝生产旋窑时得到了启发,用湿法生产水泥。因为

丹麦不是用石灰岩生产水泥的,而是用白垩土,它所含的水份比较高,一般达到50%左右,因此就是现在的史密斯公司创始人

发明了湿法窑。最早的湿法窑长径比较短,都小于30。如20年代的上海水泥厂(全国最早使用湿法生产的水泥厂),其最早

与外国人订合同采用湿法窑,中国水泥厂接着也订了合同并第一个投产,投产比上海早了几个月。当时采用的是直径

Φ2.3/3.4/2.3×66M ,后来湿法窑又发展为带料浆蒸发器,一般长径

比较短,接近20左右,再后来发展为湿法长窑(长径

大于30),40、50年代在世界上流行使用湿法长窑,最大的湿法长窑Φ7.6/6.4/6.9×231M,产量是日产3400吨(德国),

但后来的结论是,窑径大于7M 就不合适了,运转率特别低,因为直径大了以后,耐火砖的拱太小,容易掉砖,所以大于7M 的

窑没有推广起来。

40、50年代直径在4—5M 之间、长径比在30—40的窑在国际上推广的比较多。据我国统计,全国湿法窑1994年有199条,

从总体来讲比国际上的小,解放前湿法窑较小的在3M 左右,解放后基本上是引进东德的Φ3.6×150M的窑,还有一种是Φ3.3

×3×118M ,像江油、昆明、大同、开源等都是这种窑;另外一批是罗马尼亚窑,Φ3×88M的,包括贵州、巢湖、江山,这

种窑属于普通湿法窑,长径比小于30。此外是我国自己研制的Φ3.5×145M的华新窑,后来扩大成Φ4×3.5×4×145M的湘乡

窑,这个成了我们50年代到70年代直至现在发展湿法窑的主力,比较多的就是这类直径3.5—4.5M 之间的。总体来讲,跟国

外比,我们的直径还太小,最大的窑是娥媚的两台从丹麦史密斯公司引进的Φ4.4×4.15×4.4×180M的长窑,华新、湘乡设

备是有部分新的,其他的设备都是陈旧的,运转了30多年。

第四阶段:新型干法的技术发展

湿法窑的优点是生料均匀,粉尘浓度比干法、普通干法低的多,生料制备系统没有烘干的问题;它的缺点是热耗高,因

此怎样在湿法的基础上把生料质量保持,把生料均化、收尘问题解决,再加上干法的预热利用解决,就可以把原来湿法能耗

高的问题解决。在50年代的时候,这三个问题基本上被突破,也就是说,50年代的时候发明了生料均化库和预均化技术,再

加上生料的计算机控制,保证了生料的均化,电收尘的发明,解决了干法窑尾的收尘问题。后来发明了旋风预热器以后,由

洪堡公司继续开发,所以这个窑后来就叫洪堡窑。

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发明了立筒预热器窑,立筒与旋风预热器加在一起就叫悬浮预热器窑(SP 窑),这是窑外分解窑发明

的前奏。1971年,日本的石川岛播磨公司在旋风预热器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窑外分解窑(NSP 窑)。到此为止,在湿法旋窑之

后完成了新型干法窑的开发,以后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推广日产10000吨的生产线,在泰国投产的共有两条。现在美国正在搞日

产12000吨的窑,这个窑的直径大概在6.2M 。

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水泥生产技术从湿法旋窑迅速向新一代窑型——NSP 窑即新型干法窑过渡。


相关内容

  • 试验员考试大纲
    工程试验员考试大纲(2009年版) 一.基础理论知识 (一)管理知识 1.目前北京市对试验检测管理执行什么标准: 2.试验室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3.试验过程管理: 4.试验资料汇集整理: 5.常用试验机仪器的使用与构造原理. (二)基本概念 ...
  • 固结灌浆施工方案
    目 录 1. 概述 .............................................................. 0 1.1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新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新技术 1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 ...
  • 混凝土试验员考试参考答案
    <混凝土基础知识及配合比设计> (考试题)2010年4月 一. 填空题:(每题10分,任选4题) 1.当代普通混凝土的六种主要原材料组份是: ① 水泥 ② 水 ③ 掺合料(如矿粉.粉煤灰等) ④ 砂 ⑤ 石 ⑥ 外加剂 2.普通 ...
  • 绿色建筑材料论文苏斌
    绿色建筑材料论文 70年代末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就己着手研究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人体健的危害性,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基础研究.到了90年代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思路逐渐明确,制定出一些有机挥发物散发量的试验 ...
  • 水泥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控技术
    专栏:生产许可证 水泥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控技术 ■ 朱晓玲1 刘 涛2 (1.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并对我国摘 要:本文介绍了水泥行业多年来对水泥生产企业和质检机构水泥检测能力的监控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目前所开 ...
  • 水工程施工3
    一:1界限含水量:黏性土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由固态转到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 2塑性指数:液限和塑限是土处于可塑状 ...
  • 中国建材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项目一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1) 真实密度(密度) 岩石在规定条件(105土5) ℃烘干至恒重,温度20℃) 下,单位矿质实体体积(不含孔隙的矿质实体的体积) 的质量.真实密度用ρt 表示,按下式计 算: 式中:ρ--真实密度,g/cm3 ...
  • 二级建造师教材20**年水利水电实务
    2F310000 2F311000 2F312000 2F313000 2F311000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及建筑材料 2F311010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类型及组成 2F311020 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与测量 2F311030 水利水电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