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大融合,误入歧途酿成了国破家亡的惨剧! - 范文中心

儒释道大融合,误入歧途酿成了国破家亡的惨剧!

11/16

我们所说的三教合一的大里程,在现在人看来的确有着跑偏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长久以来的中国历史中,六艺即使儒家最基本的要素。他其中不仅包括了儒家典籍的掌握,也要求者儒生要对天文地理都要有所涉猎,而不是成为一个个只会写八股文的书生腐儒。而道家也不仅仅是只会故弄玄虚的装神弄鬼,他们也是有着医学与天文,还有化学知识的。陶弘景就是一个大医生,葛洪是个著名的道士,但也是个伟大的化学家。甚至于传承千年的历法也都是有一代代钦天监的官员修订的。

所以,儒家道教佛教的本来面貌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三教都是蒙上了尘埃的样子,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恢复它们本来的面貌,而不是一味的加以批判,什么儒家就是封建礼教,什么道教就是装神弄鬼,什么佛教就是让人笃信神灵。我们必须要追根溯源,看清楚历史在被人涂抹之前的面貌。

不可置否,三教中除了儒家是政治担当之外,剩下的两教都是有着宗教矛盾的。但是,所谓的宗教矛盾也并不是西方人中世纪搞的那一套宗教。我们的道学和道教已经有过清晰的解释,一个人对于道学的笃信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就是一个对道教推崇的信徒。事实上也根本不是这个样子。比如张良,他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他就是一个道学者,但是深谙道学的他却绝不是一个身穿道袍装神弄鬼的道士。没有神秘兮兮的宗教流程,道就是自然,就是任性而为罢了。

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宗教,但却将道教和道学混为一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们现在所探讨的道教就是包括了道教的道学,我们现在所研究的佛教就是有着劝人向善思想的佛法典籍在内的,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单单只是那些在香火缭绕中的金身早想,泥塑木胎。

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现实,我们的三教融合的确出现了问题。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可谓是遍览古籍,他对于格物的理解一定是非常深厚的,他深刻的明白一切的本源,但是他之后无数的理学学生却不明白,也不去深究为什么。这是朱熹的错吗?他已经讲出了格物致知的道理,只是后人没有跟着走下去罢了,一位万物的道理太过复杂,倘若没有天才,怎么能同时了解天文地理,而却还能格物致知呢?

所以后进的学生开始不注重研究反倒是开始对繁文缛节讲究的一层又一层。这已经是走向了偏路。

或许是因为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原因,每一个揭竿而起的平民英雄都将宗教深深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宣称自己的身份是上天授予的,是经过各方诸神首肯的。而因为这些教派的教义中都有着生死轮回、消极避世的观点,所以百姓经常被这些简单易懂的观点所了解,也不去关注这些教派本身的意味。

甚至于哪怕是在心学上有着很高建树的王阳明,也没能改变掉儒学研究落入理论化的泥淖的现状。尽管心学在强调我们要学习天文地理的知识,但是他却不会交给你确切的方法,你这能凭着自己的天赋去发现去研究,所以大多数人就因为没有方法,而不能进行学习,从而掉入了一个怪圈,明明知道要学习,也知道要进行研究但却就是不能进行研究,总是留在表面上。

一个祈求千金的信徒必然会对宗教做出供奉,可能还会捐出大量的金银钱帛,这定然会使得庙宇更加精美,宗教的掌权者更加高兴,可是一个只会研究宗教的学问家并不能实际推动什么。所以三教融合地过程中丢掉了太多的精华,因为这些精华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是保留下来的糟粕迷信却根本不耗费什么就能获得大量的利益。

所以,明清两朝以后,原本处于世界巅峰的中国,科技水平渐渐落后,人民也越来越保守,统治阶级故步自封,最终被外国人的枪炮轰开了国门,酿成了国破家亡的惨剧,可这一苦果最终还是被无辜的百姓含着眼泪所吞食。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自然应该考虑三教融合的结果是否走向了我们希望的方向呢?他并没有带来科技的大发展,反倒是使得山河破碎。我们应当反省,也应该对作出改进。

文|江山|山川文社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作者:楼宇烈 [2001-10-12 15:49:5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 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 ...
  •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福建建阳 张叶华 摘要:苏轼<前赤壁赋>一文情.景.理相交融,在对赤壁那优美的山水风月的描绘中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他以赤壁为依托,反思人生.审视历史.参悟天地,以宏博开放的 ...
  • 11.8工亡事故学习感想
    我对11.8热力厂工亡事故的一点感想 学习了热力厂11.8煤气中毒工亡事故通报后,我的内心被深深的触动了.这起发生在身边的事故,使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安全隐患时刻隐藏在我们的工作中,稍有大意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正是这起惨痛的事故,让两个家庭 ...
  • 知道火灾的危害
    安丰初级中学寄宿生安全教育材料一 知 道 火 灾 的 危 害 同学们: 人们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知道它的含义吗?它的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正是由于 ...
  • 发现事故隐患应该怎么办
    1. 发现事故隐患应该怎么办? 从业人员往往属于事故和不安全因素的第一当事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正是从业人员在作业现场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后,没有及时报告,以致延误了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的时机,最终酿成惨剧.相反,如果从业人员尽职尽责,及 ...
  •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及现代意义
    年第 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 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 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 已深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 渗透到社会政治 经济 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 支配人们思想行为 ...
  • 让交通安全的警钟长鸣(9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让交通安全的警钟长鸣(900字)作文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伴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辆辆奔驰的汽车&&今天, ...
  • 词中之花李清照
    词中之花李清照 在浩瀚的中国文学中遨游,或欣赏把玩,或含英咀华,蓦然发现, 中国的诗词世界竟是一个男子的世界!百般遗憾之余,发觉一位才女 卓然立于其中,给这个世界平添了一道风景.她,就是李清照. "和 乐美满"和&quo ...
  •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 2011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 ...
  • 儒释道的生死观
    儒释道的生死观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它们对于生与死的界定从根本上诠释了它们对大千世界的的认识的不同.无论是儒家的畏天命,修身以俟:还是道家的不信天命,勇猛精进:以及释家的根尘幻化,业不可逃,都为我们对生命的认知与参悟提供了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