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人心魄的徽州棠樾牌坊群 - 范文中心

撼人心魄的徽州棠樾牌坊群

05/07

  去年的一个偶然机会,我和朋友慕名来到闻名天下的徽州棠樾牌坊群。

  举目望去,只见村头官道上一溜牌坊拔地而起,次第排列,首尾迤逦约有三四百米长,皆四柱三门,骑道而建,高耸巍峨,煞是壮观。

  一位尾随的农妇“导游”见我们面露惊讶,急忙上前兀自讲了起来

  “棠樾牌坊是我们微州最大最典型的牌坊群,由7座建筑牢固、雕刻精美的牌坊组成,其中明代的3座,清代的4座,依照‘忠、孝、节、义’的次序排列,每座牌坊都有一个动人故事……”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来到“鲍灿孝行坊”。抬头看去,只见牌坊上镌刻着“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的额题,挑檐下的“龙凤板”上“圣旨”两字镶其中,横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狮一对,英武异常。四柱嗓墩安放在较高的台基上,使整座牌坊典雅厚重。

  此坊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旌表”的是明弘治(1488―1505年)年间书生鲍灿的孝行。据说,他对母亲极为孝顺,在老母双脚生疮,延医多年无效的情况下,昼夜吮疮去毒,终于治愈。他的孝行感动乡里,于是向朝廷请旨建造此坊。鲍灿终身没做过官,但其曾孙鲍象贤曾任兵部左侍郎,在抗倭中屡建奇功,所以明王朝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听到这里,我不胜惊讶。虽然这个“右侍郎”对已死去多年的鲍灿来说,没有丝毫实际意义,但它用追赠官爵的形式,“重奖”孝行的“政策导向”则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发生在中国封建时代,孙辈报国受封惠及祖先的奇特现象,出现在有着“三更灯火五更鸡”苦学风气的微州,不正是徽商百年梦想中翘首以待的吗!可以想见,当年请下“旨”来,掏腰包建此牌坊的徽商们,该是何等的自豪和骄傲啊!

  走过“鲍灿孝行坊”,便是著名的“慈孝里坊”。它是棠樾牌坊群中资格最老的一座,其背后隐藏的故事更加感天动地。它始建于明永乐(1403―1425年)年间,重建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两朝景仰,长达三百多年。该坊上镌刻着“御制”、“慈孝里”、“明弘治十四年”,为的是“旌表”宋代德佑年间鲍宗岩、鲍寿孙父子争死的感人事迹。

  事情是这样的,杀人越货的强人抓获了鲍宗岩,将其绑在村口大树上正欲杀害。在这危急关头,藏身草丛中的儿子鲍寿孙跳出,甘愿代父赴死。鲍宗岩见状大吃一惊,要求强人速速用刑,将自己杀死,以求儿子生还。这一幕感天动地,鬼神惊泣,连手举屠刀的强人都愣住了……乾隆下江南经过此地,听到这个故事时也不禁感叹唏嘘,提笔写下“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此坊为卷草式牌楼,系用浙江淳安茶园镇有名的“状元石”建成,四柱冲天,笔立挺拔,正好显示出鲍氏父子在危难时刻慈孝凛然的不屈精神。

  “前世不修,生在微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当地民谣诉说着微州人的命苦,殊不知,作为徽商之妇的徽州女人,她们的命更苦。

  眼前的两座“节孝坊”,就是书写徽州女人命苦的。它们拨动着游人的心弦,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凄风苦雨,前路漫漫,迫于生计的徽商,既永远走在回家的路上,更永远走在离家的路上。他们万般无奈,只得把一家老小托付给柔弱、勤劳、善良而又坚贞的妻子。从娶进门的那一刻起,老小之安危,家业之兴旺,族门之和睦……全都撂给她们了。那是一副怎样的重担?她们披星戴月,含辛茹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熬过了多少寒来暑往,黑天白日。“少小离家动别愁,杭州约伴到苏州。妾心难逐郎心去,折柳年年到白头。”悲凉哀婉的徽州竹枝词,声声唱到她们的心底里。她们无时无刻不牵挂那远在天涯的夫君,又无时无刻不期待着与亲人团聚。恰是“几度抛珠背人哭,一岁眼泪成一珠”。

  这两座节孝坊,一是“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一是“鲍文渊吴氏节孝坊”,徘徊其问,着实令我们好一番心惊。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汪氏节孝坊”建成。它“旌表”的是鲍文龄妻子汪氏。这位25岁时就丧夫守节,直到45岁病逝的女子,度过的是怎样痛不欲生的岁月?石坊额匾两边分别题写的“矢贞全孝”和“立节完孤”,非字字锥心,声声泣血而不可得啊!她不仅至死“守节”,而且还含辛茹苦地为鲍文龄抚育孤儿长大成人。她的不幸去世,令年迈的公婆悲痛欲绝。

  11年之后,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一座“节孝坊”建了起来,那便是“吴氏节孝坊”。它“旌表”的是鲍文渊的继妻吴氏。这位来自他乡的22岁年轻女子,填房嫁给已经不年轻的鲍文渊,不料29岁时夫死。这位续弦之妻不仅矢志“守节”,而且历尽艰辛,饱尝风霜,将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这种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举动,感人肺腑,赢得敬佩,乡里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等同的牌坊,并在额匾两边分别镌刻上“节劲三冬”、“脉存一线”的赞誉。

  在感受徽州女人悲苦的同时,我们也同样体会到了徽商的心情。女人无怨无悔的奉献和幽幽难言的伤痛,留在徽州商人心中的,是永远也言说不尽的感激和愧疚。那是他们对贤妻的一段别样情怀,“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而今,斯人故去,“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因此,徼商们慷慨解囊,修建“节孝坊”,与其说是程朱阙里对“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的蓄意推崇,我则宁肯相信更多的是徽商群体对贤妻的报答,对慈母的颂扬。很明显,谁能说它仅仅是一堆绳索,而不是一座座丰碑?

  夹在两座节孝坊之间的是“乐善好施坊”。据说,这是棠樾鲍氏家族一个多少年来挥之不去的情结。按照“忠”、“孝”、“节”、“义”四位一体,相得益彰的标准,鲍家一直独缺“义”字坊。因此,他们决心一定要把这座“义”字坊建起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棠樾村的“义”字坊终于建成,上面赫然刻着“圣旨”、“好善乐施”等大字。

  再往前,便是建于嘉庆二年(1797年)的“鲍逢昌孝子坊”。它“旌表”的是一位14岁的少年鲍逢昌。为了寻找因战乱离家、久无音讯的父亲,14岁的孩子沿途乞讨,四乡寻父,最终在雁门古寺找到父亲……

  最后一座是“鲍象贤尚书坊”。它四柱冲天,大气磅礴,赫然耸立在村头官道的起点上,与其曾祖“鲍灿孝行坊”正好首尾呼应。不难看出,做如是安排,显然是刻意为之。

  它既是一座“忠”字坊,更是一座门面坊,两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这座令鲍氏家族倍感荣耀的牌坊,也是两朝景仰。初建于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其时距离鲍象贤去世已经整整34个年头,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重修。牌坊上“赠工部尚书鲍象贤”8个大字,表明他的“正部级”是死后“提拔”的,这在封建时代的官员中虽不鲜见,但却是一项殊荣。所以坊匾两面分别刻有价值连城的“官联台斗”、“命涣丝纶”的“主题词”。它们是特意从近百年前的隆庆皇帝朱载�《特赠工部尚书鲍象贤诰命》里面,精心挑选出来的句子,真正的老古董,既是朝廷赐予的极高荣誉,也是徽州老朝奉们津津乐道的往事,更是他们世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和奋斗目标。

  时光流逝,百年沧桑,一转眼,昔日熠熠生辉的牌坊积满了尘垢,长满了青苔,风刀霜剑的侵蚀更让它们伤痕累累,字迹模糊,先前的气宇轩昂正日趋龙钟老态,原有的古朴典雅增添了皴裂斑驳,当年令人回味的春风得意,已经沦为不见来者的孤鸣绝唱……啊,徽州牌坊!当你面对古祠堂、古民居、古楼台、古亭阁这些一同长大的老伙计们时,当你翻阅家乡的“二千零八十一名进士名册”时,当你欣闻“父子尚书”、“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之类的美谈时,你一定感慨万千,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是“耕读传家是最平淡的辉煌”,还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官场”?


相关内容

  • 黄山市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市列入国家级及省级有关名录 世界自然遗产1处:黄山风景区 世界文化遗产2处: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 世界地质公园1处:黄山风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 黄山风景区(5A ). 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5A ) 齐云山. 黄山市花山谜 ...
  • 徽州文化与徽州建筑
    徽州文化与徽州建筑 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 ...
  • 徽州文化的发展
    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瓶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 ...
  • 北京四合院与徽州传统民居的区别
    北京四合院与徽州传统民居的区别: 北京四合院与徽州传统民居之所以可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代表.就是因为两者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地域和文化特征,因而造就了两者在设计建造上既息息相关又风格各异. 用一句话形容北京四合院就是恬静舒适,而 ...
  • 绩溪龙川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宣城旅行社, 热诚欢迎诸位朋友来到美丽的徽州, 古老的绩溪. 我姓王, 大家叫我小王或者王导都可以. 不过我觉得大家还是叫我小王更显的亲切些, 是吧! 在我的右手边的这位呢就是我们的司机大哥刘师傅. ...
  • 安徽西递采风报告心得2.0
    2011.5.7-2011.5.17 时间 地点 安徽 考察 西递 作者 TY 1.学习和掌握风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提升学生的设 计水平和创意能力. 2.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融会能力, 掌握如何将民族风俗. 实 习 ...
  • 走进,一段恍如隔世的民间记忆 --溪头初七迎社公(下)
    徽州的习俗年味 -- 醉美 徽刊 -------- 第10期 安雪游 -- "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于乡, 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 @ 部分图片由程老虫拍摄,版权归属原作者 @作者 安雪游 走进,一段恍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课文内容中心思想 1.<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师现代诗人戴望舒写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雨过天晴后的清新动人的景象,描写了雨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表现了作者对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 2.<珍珠鸟 ...
  • 7.中国19个鲜为人知的最美冷门旅游地
    7.中国19个鲜为人知的最美冷门旅游地 1.河南郭亮村 很多令后人惊艳的旅游地,都是艺术家或者地质学家先挖掘出來.一个退伍军人张荣锁带领村人修建了一条公路.那里可以找到很多让人惊叹的角度.虽然你可能只为了拍摄或速写一座农宅或者一条公路,但是 ...
  • 3徽州宗族
    徽州宗族的来源 从<新安名族志>的记载来看,徽州宗族基本上都是来自中原.从大的文化地理来分野来看,长江是中原汉文化同南方越文化的交汇点.徽州靠近长江,四面环山,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比起长江沿岸交通四通八达来说,更具隐蔽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