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小孔应力集中读书报告 - 范文中心

弹性力学小孔应力集中读书报告

02/24

工程中的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作业:基于ANSYS对孔口应力集中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姓名:郭政 学号:S20156116

基于ANSYS对孔口应力集中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摘要:徐芝纶所著《弹性力学》给出矩形薄板左右受均布拉力的基尔斯解答,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数值实验,实现应力场、位移场的可视化。同时定义了应力集中的特征参数来研究应力集中系数与孔径尺度(宽径比、长宽比)、材料所处状态的关系,最后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工程中减小应力集中的方法。

关键词:圆孔应力集中特征参数应力集中系数孔径尺度 材料状态

1引言

孔口的尺寸远小于弹性体的尺寸,并且孔边距弹性体的边界比较远(约大于1.5倍孔口尺寸)被定义为小孔口问题。由于开孔,孔口附近的应力远大于无孔时的应力,也远大于距孔口较远处的应力,这种现象称为孔口应力集中。一般来说,集中的程度越高,集中的现象越是局部性的,就是说应力随着与孔的距离增大而越快的趋进于无孔时的应力。应力集中的程度,首先与孔的形状有关,一般来说,圆孔孔边的集中程度最低。另外集中系数还与相对孔径尺度有关。基于ansys平台,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孔径时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

2 力学模型

参考《弹性力学》和书籍[3]我们建立如下模型,如图1所示。 平面带孔平板,孔位于板正中,假设板为各向同性完全弹性,板两端受均布拉力荷载q1000pa,长为200mm,宽为100mm,厚为0.01mm,泊松比为0.3,E220Gpa。

现在我们定义一个描述板宽与孔径的相对尺度的特征参数,

1,2,定义应力集中系数kmax,其中L为板长,B为板

宽,R为孔半径,max为孔边最大应力,q为均布荷载,q0为平均应力。

q

q

图1 力学模型

3ANSYS求解

3.1 模型建立

为了研究不同孔径时的孔边应力集中,我们做一下数值实验。B=100,R=66.67、50、33.33、25、20、16.67、10、5(单位mm),利用ANSYS平台由值,计算出相应的k值。本模型为轴对称平面应力问题,所以我们只需要取模型进行求解即可。具体操作过程这里不用细讲,生成R10mm的几何模型和变形后模型见图2、3。

图2 生成的几何模型结果显示

图3 变形后的几何形状和未变形轮廓显示

3.2 数据分析

3.2.1圆孔附近应力场

从R10mm圆孔的X方向应力场分布等值线图(图4、5),我们发现圆孔附近应力发生了改变:由平均1000pa急剧增加到27813137pa,即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远离孔边应急急剧减少至1003pa;孔附近的应力远大于较远处的应力,且最大应力(图中红色区域)

1r23r4

在圆孔的上下边。而《弹性力学》基尔斯解为q124,

22

当r,3q,并且随着远离孔边应力急剧趋近于q,比较数值解与解析解,两者基本吻合,所以我们通过ANSYS来实现解析解的可视化是成功的。

图4 R10mm和R5mm圆孔X方向应力

图5 R10mm和R5mm圆孔沿Y方向环向正应力分布

3.2 圆孔附近的形变场

笔者查阅不少资料,发现文献大多是研究圆孔附近的应力场,而对圆孔附近的形变场阐述很少,下面笔者就用ANSYS来简单分析圆孔附近形变场。

《弹性力学》已经给出矩形薄板左右受均布拉力的基尔斯解(1),我们把该解带入平面问题下的物理方程(2),之后在代入几何方程(3),就得到位移场的通解[1](4)。

qr2qr2r2

12cos212132

22

qr2qr4

基尔斯解:12cos2134(1)平面问题极

22

qr2r2sin212132

2

坐标下的物理方程:

1

()E

1

()(2)

E2(1)

E



平面问题极坐标下的几何方程:

u1u

(3)

1uuu





u

板内位移场通解:

qr2r2r4

u[(1)(1)(1)cos24cos2(1)3cos2]

2E

(4)24

qrru[(1)sin22(1)sin2(1)3sin2]

2E

当r时,运用坐标转换公式, 即可获得在远离孔边弹性薄板内的位

q

x

E

移分布:  (5)

qyv

E

u

该结果与无圆孔时单向拉伸的位移解完全一致。

图5为R10mm圆孔附近的应变场,可见圆孔受拉由圆形变成了椭圆形,位移场成线性条带状分布,远离小孔位移值逐渐变大,在两端处达到最大,这完全符合位移公式(5)的描述。

图5 圆孔附近的应变场

3.31对应力集中的影响

当孔径变化,应力集中现象会有什么改变呢?通过对比图5不同孔径下等效应力场等值线,我们得出结论:孔径越小应力,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应力突然变大的趋势越迅速。在图5中的表现为蓝色区域所占弹性体比例越来越大。

图5 R10mm和R5mm圆孔等效应力场等值线

这里笔者不禁想讨论孔径的大小对应力集中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统计上面8组试验的相对尺度与应力集中系数k,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

1 k

表1 应力集中系数k与相对尺度1之间的关系 1.5 2 3 4 5 6 10 20 6.340 4.315 3.309 3.094 3.002 3.000 3.000 3.000

将1k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论: 只要弹性体的边界离开圆孔中心有足够的距离,或者相对尺度14,应力集中系数趋近稳定,也就是当板宽一定时,随着小孔孔径变小,小孔对应力集中的影响较小。 3.42对应力集中的影响

为了研究长宽比2对应力集中系数k的影响,我们规定小孔R=10mm,然后利用ANSYS命令流(见附录)依次改变长宽

L/B1.04.0,并记录应力值,计算出应力集中系数,得出2k的

关系如图6。

从图可见,当孔径一定时候,长宽比2也影响应力集中。其中当

22.0,应力集中系数趋于稳定;当21.02.0,长宽比2越小,应

力集中系数越大。

k

L/B

图6 2k

3.5材料所处的状态对应力集中的影响

笔者参阅相关资料[2],发现目前对孔边应力集中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线弹性领域内,并没有反应材料处于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的 孔边应力集中规律,所以笔者通过ANSYS建模来找出这一规律。

我们假设薄板为各向同性理想的弹塑性材料,泊松比为0.3,弹性模量E220Gpa,L200mm,B100mm,R10mm,材料的屈服极限

s240Mpa,应力集中系数kmax,max为孔边最大应力,q为均布

荷载,q0为平均应力。由于研究材料产生屈服前、后的应集中现象,所以每一个实验采用2中荷载:一种荷载材料未进入屈服状态,另一种荷载进入屈服,实验数据见下表。

q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10

max

250.367 249.681 261.23 274.522 289.537 308.319 339.169 379.133

q0

88.812 89.83 94.354 100.082 105.39 112.335 121.83 134.734

2.819067 2.779483 2.768616 2.742971 2.747291 2.744639 2.783953 2.813937

k

220 230 240

2.852.80

2.752.70

422.438 465.631 508.097

149.782 172.631 200.535 2.820352 2.697262 2.533707

k

2.652.602.552.50

60

80

[***********]220240260

q

图6 qk

图7 两端均布荷载80Mpa、240Mpa作用下的等效应力图

从上表和图6可见,均布荷载q=80MPa,材料尚未进入屈服阶段,孔边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且随着荷载逐渐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应力集中系数基本上不变(k2.78);当均布荷载逐渐接近屈服极限,应力集中系数迅速下降,设想如果荷载再继续增大,远离孔边的材料都会相继进入屈服状态,尽管变形在不断增加,应力却停留在屈服极限附近不再增加[5]。

4减少薄板应力集中的方法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孔径越小,应力集中越明显。而在实际工程中,有时要求孔径不变且使得应力集中较小,这就需要我们探究新的方法来减少中心孔边的应力集中。通过参阅相关文献[4],笔者设想在中心圆孔两侧开对称小孔,已达到减少中心圆孔应力集中,如图7所示。

图7 圆孔两侧对称开小孔模型

我们设定中心小孔R=10mm,两侧小孔均为R=5mm。通过ANSYS实验得到等效应力云图如图7所示。可见最大应力位臵依然在圆孔上下端,但最大应力值为2870Pa,较之单孔平板最大应力值3137Pa,降低了8.51%,说明此方法对减少薄板圆孔应力集中是有效的。至于如何调整两侧小孔的参数(孔径、孔的相对位臵),已实现最小应力集中效果。鉴于笔者初学ANSYS,也不懂复变函数,无法给出相关解析解,这是本报告的遗憾。

4 结论

(1) 利用ANSYS求解与弹性力学所给解析解基本吻合,并且可以实现

应力场、位移场可视化。

(2) 当相对尺度14时,应力集中系数k急剧增大;当相对尺度

14时,应力集中系数k趋近稳定。即当板宽一定时,随着孔径尺寸变小,应力集中系数趋近一个稳定值,小孔对单向受拉薄板应力集中影响较小。

(3) 孔径一定,长宽比2也影响应力集中。当22.0,应力集中系

数趋于稳定;当21.02.0,长宽比2越小,应力集中系数越大。

(4) 应力集中与材料所处状态有关。材料应力小于屈服极限,应力

集中系数基本上稳定,应力接近屈服极限时,应力集中系数突然下降。

(5) 在中心圆孔两侧开对称小孔可以有效减少应力集中。 参考文献

[1]刘述伦等.应力集中圆孔附近的形变场[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19):23-24.

[2]徐芝纶编.弹性力学(上册).[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章华.工程中的有限元分析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4] 朱晓东等.基于ANSYS平台含圆孔薄板的应力集中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4(24):51-52.

[5] 银光球等.有限板宽孔边应力集中有限元分析[J].福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7):67-68.

附录

小孔应力集中建模所使用的命令流文件

/NOPR ! Suppress printing of UNDO process

/PMACRO ! Echo following commands to log

FINISH ! Make sure we are at BEGIN level

/CLEAR,NOSTART ! Clear model since no SAVE found

! WE SUGGEST YOU REMOVE THIS LINE AND THE FOLLOWING STARTUP LINES

!*

!*

/NOPR

/PMETH,OFF,0

KEYW,PR_SET,1

KEYW,PR_STRUC,1

KEYW,PR_THERM,0

KEYW,PR_FLUID,0

KEYW,PR_ELMAG,0

KEYW,MAGNOD,0

KEYW,MAGEDG,0

KEYW,MAGHFE,0

KEYW,MAGELC,0

KEYW,PR_MULTI,0

KEYW,PR_CFD,0

/GO

!*

!*

/PREP7

!*

ET,1,PLANE82

!*

!*

MPTEMP,,,,,,,,

MPTEMP,1,0

MPDATA,EX,1,,2.2e11

MPDATA,PRXY,1,,0.3

RECTNG,0,0.125,0,0.05,

/DIST,1,1.[1**********],1

/REP,FAST

/DIST,1,1.[1**********],1

/REP,FAST

PCIRC,0.01,0,0,90,

ASBA, 1, 2

NUMCMP,ALL

/DIST,1,0.[1**********]2,1

/REP,FAST

/DIST,1,0.[1**********]2,1

/REP,FAST

/DIST,1,1.[1**********],1

/REP,FAST

/DIST,1,1.[1**********],1

/REP,FAST

FINISH

/SOL

!*

ANTYPE,0

FINISH

/PREP7

ESIZE,0.002,0,

!*

AMAP,1,1,4,5,3

!*

!*

ANTYPE,0

FLST,2,1,4,ORDE,1

FITEM,2,4

!*

/GO

DL,P51X, ,UY,0

FLST,2,1,4,ORDE,1

FITEM,2,5

!*

/GO

DL,P51X, ,UX,0

FLST,2,1,4,ORDE,1

FITEM,2,1

/GO

!*

SFL,P51X,PRES,-1000,

FINISH

/SOL

!*

OUTPR,BASIC,ALL,

)/GOP ! Resume printing after UNDO process )! We suggest a save at this point


相关内容

  • [工程力学II]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
    <工程力学II >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 §1 拉伸实验指导书 1.概述 常温.静载作用下的轴向拉伸实验是测量材料力学性能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实验.通过拉伸实验,可以全面地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弹性.塑性.强度.断裂等力学性能指 ...
  •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力 学 实 验 报 告 标 准 答 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 录 一. 拉伸实验············································································ ...
  • 弹塑性断裂力学
    <弹塑性断裂力学> 一.断裂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断裂力学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支新兴学科,也是固体力学的新分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宏观的连续介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含缺陷或裂纹的物体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宏 ...
  • 低温下钢的力学性能的研究
    低温下钢的力学性能的研究 陆逢 (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 [摘要] 作者针对北方冬天低碳钢承载钢架突然断裂的现象展开研究,分析钢 的断裂与温度的关系,找出规律性,并以此寻找出防止钢在低温下发生脆断的 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钢材的强度均随 ...
  •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 ...
  • 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 36-0019-02 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薛明琛 赵永生 汤美安 摘 要:叙述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形成.应用及发展过程, 并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引入到混凝土的研究中, 探讨了断裂 ...
  • 大跨度复杂异形钢框架结构设计与承载力性能研究*
    大跨度复杂异形钢框架结构设计与承载力性能研究* 大跨度复杂异形钢框架结构设计与承载力性能研究* 刘学春1 林 娜1 腾 伟1 张艳霞2 王艺蒙1 张爱林1 (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 ...
  •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有限元求法
    2005年第3期航空兵器2005No. 3 2005年06月AERO WEAPONRY Jun. 2005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有限元求法 董志航,廖志忠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09) 摘 要:疲劳计算已经成为现代机械零件强 ...
  • 弹性力学(徐芝纶)考试简答题汇总
    弹性力学简答题汇总 1. (8分)弹性力学中引用了哪五个基本假定?五个基本假定在建立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时有什么用途? 答:弹性力学中主要引用的五个基本假定及各假定用途为:(答出标注的内容即可给满分) 1)连续性假定:引用这一假定后,物体中的应 ...
  •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教学大纲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125004 总学时:40学时(讲课32学时,上机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预修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课程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