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的隐约 - 范文中心

山水间的隐约

01/30

山水间的隐约

作者:王荣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0期

摘 要: 参考资料在解说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时,显得扑朔迷离,作者经过仔细推断,认为此句是实写,理由如下:一是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二是与词义相吻合,三是与地形地势相吻合,四是与作者的情感相吻合。

关键词: 《寄扬州韩绰判官》 实写 虚写 创作背景

实和虚是诗歌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实写即所写的是眼前真实的见闻;虚写即所写的不是眼前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想象中的或梦幻中的景象。实和虚本身并不难判断,但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却显得扑朔迷离。笔者也参考了一些资料,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法。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如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语简而意丰,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从字面上看是写杜牧与朋友韩绰的调笑,但它所唤起的联想却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之情。

从标题上看,《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寄扬州”说明杜牧当时不在扬州。据史料记载,唐文宗大和七年至大和九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做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中任节度使的韩绰相识。这首诗是杜牧曾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写作时间大约在大和九年或开成元年秋。史料记载,大和七年至大和九年,杜牧曾离开扬州,入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东都即洛阳。

教学前,笔者查阅了教参资料,资料如是说:“„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句写的是自然之景,抒的是内心之情。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不是直叙敷陈,而是通过眼前山水的描写,把不受任何外物约束的情思悄悄带出,让情思伴随着逶迤青山,悠悠流水,又一次神游了曾经为宦多年的扬州。”①

看到这,我就确信“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是实写眼前之景。作者的情是由眼前的山水而延伸到江南(即扬州)的。可是教参上接着说:“诗中出现了青山、绿水、秋草三种形象,组合接连起来,便是一幅迷人的江南秋色图景。这些景物是诗人的视觉形象,也是诗人的多种感觉形象。”②

看到这,我又开始迷糊了:如果说“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是实景的话,那么怎能构成江南的秋景?教参中的“视觉形象”是强调亲眼所见吗?但“多种感觉形象”似乎又有虚写的可能。这些不确定的说法让我更想知道“青山隐隐水迢迢”到底是实景还是虚景。

带着疑问我再次研读诗歌,查阅资料,最终我推断“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是实写。理由如下:

首先,符合文学创作规律。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都是由实到虚。“虚”的确能展开想象,但“实”却是“虚”的依托。没有“实”的铺垫,“虚”会显得突然。《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第二、

三、四句都是虚写,如果第一句也是虚写,那么整首诗都是虚的,诗歌是形象思维,太实不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但太虚却见不着真意。写诗应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这样才能使诗的结构更紧凑,意境更阔达。“青山隐隐水迢迢”是诗的首句,若一开始就虚写,则会让人摸不着边际。本诗作者之所以想到扬州种种,完全是由眼前的山水引起的相关联想。没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眼前之景的铺垫,诗歌就不会有如此奇妙的意蕴。

其次,与词义相吻合。“青山隐隐水迢迢”中的“隐隐”是隐约之意;“迢迢”是悠长之意。“山隐隐”“水迢迢”都是视力所见之结果。青山是隐约可见的,而流水又是悠悠不尽的,这正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既然“隐隐”、“迢迢”是如实描写,那此句就一定是实写。

再次,与地形地势相吻合。扬州属于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带,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江南。杜牧之所以说它是江南,是相对他当时所在地洛阳而言的。从地势地形上说,扬州多丘陵并无高山。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说远眺还能隐约看见山,说明这里的山是较高大的山,而不是一般的丘陵;洛阳临近黄河,这一带山高水阔,因此远眺青山“隐隐”、流水“迢迢”是可信的。

最后,与作者的情感相吻合。唐代的扬州是繁华热闹之所,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美称。杜牧是一位极具鉴赏力的风流才子,他对扬州的喜爱也是非同寻常的。史料记载杜牧曾先后在扬州供职八年,他写了很多有关扬州的诗,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等。因为喜爱,才会在离去后产生不尽眷恋,才会把有关扬州的记忆不断强化。现在他看见了眼前隐约的山水,自然联想到了扬州的风光,因此诗歌的第二句“秋尽江南草未凋”这虚来一笔便写出了作者对扬州的不尽的怀念之意。反过来说,正因为作者对扬州的喜爱,才会让他更加留意眼前的山水风貌,哪怕仅有一点的相似,都能唤起作者对扬州的相关记忆。这样用笔更强化了作者的情感,与诗歌的主题也是一致的。如果“青山隐隐水迢迢”是虚写,就没有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

综上所述,我认为“青山隐隐水迢迢”应是实写。

注释:

①②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原始森林.极地雪原.人迹罕见的高山峡谷,给人粗旷.怪诞美:西湖风景.桂林山水.滇池西山.昆明石林,让人感受到天然浑成的美: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白帆渔歌的湖 ...
  • 苏州沧浪亭
    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的四大古典园林之一,位于城南三元坊附近.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造了别墅.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 ...
  • 岳阳的襟怀(感悟文化名城)
    多年以来,我对岳阳这座城市一直保持着一种仰望的姿势,仰望其实有时也是一种敬畏.因为洞庭湖大桥建成前,我们湖西大小车辆须从岳阳北门渡口乘轮渡过湖方能进入岳阳市,天堑绝路,别无选择.遇上盛夏涨水时节,水阔天远,我们只能在水一方排着长队苦苦等渡, ...
  • 写意山水画技法
    写意山水画技法 作者简介:孙长康,1941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现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美协会员.书协会员,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高级美术师. 孙长康幼承家学,得其父孙其峰先生尽心指教,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众家之长,他初拜天津北宗山水名家黄 ...
  • 爱过萧红的男人们是怎样抛弃她的
    九月,豫南山区的稻子熟了,桐柏山下到处一片金黄.这种耀人眼目的黄,时常会让我莫名地想起季节以外的一些东西:某个人与某本书,以及书里的阳光和雨水.相遇与离别.当下和历史,还有漂泊天涯的流浪和蛰伏家园的守候...... 在秋天的金黄里读萧红的文 ...
  • 海外诗吟 | 冬日可否更冷一点,我想你时有着更多的温暖
    栏目主持:初雪 邮箱:uspoem@gmail.com 陈美作品 [简介]美籍华人.其中文和中英诗选散见海内外报刊,平台,网站,包括<诗刊>.<中国诗歌>.<人民日报海外版>.<金陵晚报>.美 ...
  • 抒情散文精选
    抒情散文精选 家园如梦,温馨醉人,如钩的弯月悬挂于情感的枝头:薄暮化开,秋色袭人,惊动那迷离神秘的连绵群山:天穹茫茫,蛙鸣鸟叫,聒噪贪恋的圆舞池塘. 二十青春忆年华,光影流转瞬飞逝.生态环保久不衰,文明保障需行动.生态平衡被打破,环保意识逐 ...
  • [诗话镇江]解说词
    电视系列片<诗话镇江>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后,在镇江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分两期全文刊登该片解说词,以飨读者. 第一集<千古兴亡多少事> 以国事兴亡为背景,讲述镇江城市兴 ...
  • 登池上楼赏析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