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心理特点 - 范文中心

高一学生心理特点

12/05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芦台一中家长学校学习材料

一、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心理与行为的典型表现

(一)、“青春期”的人格发展特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接受教育的目标和职业目标,学习处理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

这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质或可能出现“同一性混乱”时期。

“自我同一性”是在前4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青春期”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这时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并带有成人的因素或色彩。思维复杂,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时的注意力学会转移——过去只看到自己,现在也看别人,追溯自己的过去,也在考虑未来,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评价自己或拿别人对比自己,希望社会认同、接纳自己,以别人为榜样,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自己的发展。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特征的。

如果孩子在前几个阶段顺利地建立起“信赖”、“自主”、“创新”、“勤奋”的品质,这就可以通过整合过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较容易地形成“同一性”的品质,可以无约束地进入“青春期”。

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在这一时期初步或基本定型。在这个时期,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成为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的统一风格的自我。一个人的理想(包括长大了充当什么社会角色,干什么事业等)一般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如果“个性”发育、发展得好,形成“忠诚”(于自己)即“自我同一性”的品质,他就有健康的“人格”。

所谓“忠诚”的品质,是指忠诚于自我的信念、价值观和“自我同一性”,而不是忠诚于包括父母的外部环境。

反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或扩散,就无法认知、调节、控制自己,会陷入不适应状态,觉得难于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自己,经常处在犹豫状态中,甚至会成为极度孤僻的人。

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会使自己难以正确认知自己,进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乱”,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谁,要干或在干什么。

在这个时期,父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即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能伤害孩子。因为这样的伤害是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否定,破坏了“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所以孩子就要自我维护。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这时期的孩子“逆反”。父母说的对或错,

他都不听;因为此时孩子关注的不是对、错,而是父母是否要破坏自己的“同一性”,他要维护、忠诚于自己的这个“同一性”。面对着否定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门”关闭了;倘若打骂,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所以,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发展“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或扩散。

(二)、一些中性或负性的典型心理与行为:“青春期”学生有许多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这些心理与行为在其它年龄段是不显著甚至是没有的。如少女的“白日梦”、照镜子、无名烦恼、感到没意思、倦怠症状等等;少男的烦恼、沉默、想出家遁世等等。

(三)、“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晃,“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并存。

1、“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对一切都不愿顺从,特别是不愿听父母的话;但又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闭锁性”与“开放性”即“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对父母闭锁,认为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把要说的话写在日记里并锁在抽屉中;另一方面,在同龄中寻找知音,一旦找到,必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3、“勇敢”与“怯懦”。“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在公众场合不能坦然从容。

4、“高傲”与“自卑”。凭借一时一事下结论,因偶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或因偶然的失利而认为自己无能。

5、“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希望别人承认自己已经长大,但又留恋童年的无忧无虑。在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前感到惶恐,特别希望能像小时候那样自由并得到父母的庇护。

6、“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7、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四)“青春期”的孩子,其个性特点是不平衡性,往往是或极端或偏执,所以容易产生如下的心理行为偏差。

1、心理生物性紊乱。如面部表情失控,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情感冷漠、对环境不感兴趣,被害、夸大妄想,等等。

2、可能产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等。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是产生诸心病的重要原因。

3、可能产生“代沟”。孩子从开始步入“青春期”到满18岁或到完成学业、经济独立、成家立业以前,同母亲是“交叉关系”并向“并列关系”过度。孩子一方面想摆脱母亲的控制,一方面又因为自己不成熟的原因而摆脱不了,从生理到心理都是既依赖又独立。而母亲一方面因为惯性想继续控制,一方面又感到力不从心控制不了了。这属于成长过程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程度大小、时间长短而已,不可逾越。一般到了大学毕业前夕或参加了工作,有的最晚在结婚

后,就渐渐缓解或消失了。但这段时期,如果母子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交叉的幅度越来越小,便是“代沟”。

二、形成“青春期”心理(特别是产生反抗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原因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一旦想法及行为受挫、不能被现实接受,就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特别是父母,于是便产生了对成人特别是父母的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3、要求独立的意识过于迫切。将父母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把老师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

4、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的“儿童期”,以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

5、“青春期”既是孩子的“黄金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从心理成长角度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3—4岁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16—18岁的“第二反抗期”(心理危机)。

“反抗心理”,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外在一切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当孩子生长到十来岁时,由于他们对事物认识能力和世界观都正在初步形成,开始进入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时期;因而此时他们总会有一种“我已长大了”的感觉,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独立、自强的个性。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开始产生要求提高独立程度的意愿及与异性交往的新的需求。在人际交流方面,自然就不愿、也不便同父母在一起玩,不愿意与家长交流;而是喜欢交家庭成员以外的伙伴,追星,模仿成人,特别是喜欢与同龄的异性在一起,开始公开对对方表示好感甚至成双地走路、交谈、嬉戏打闹,去追求共同的志趣,即使是共同的苦恼也一起分享。这才是正常现象。相反,天天围着父母转,父母会把“青春期”的青少年当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孩子在心理方面永远也长不大。这反而是不正常的。

这时,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也从对儿童(家庭的依附者)转变到对成人(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者)这样的显著变化。这些变更在短时间内急剧发生,这就很容易使青少年来不及调适自我心理,进而诱发出矛盾和冲突。这些心理的变化,对其智能水平、人格模式和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

其实,“青春期”既是“危险期”,也是“黄金期”。特别是到了“青年初期”,更是人生求知、求职、求爱的关键时候,往往三者一齐来。有人兼而得之;有人顾此失彼;一旦处理不当、适应不良,会三败俱来。所以,一方面,孩子自己要有适应社会包括接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就看怎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疏

导。

三、家长和老师常常走不进孩子的心灵里,殊不知青少年有三道“心理防线” 第一道是“情绪防线”:亲子或师生对话,首先不在于你说得、批评得对不对,而在于是否在平等的前提下沟通。你居高临下,孩子就情绪抵触,不买你的帐。

第二道是“事实防线”:如果说老师是因为要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时间、精力不允许,所以难免会“不问青红皂白”;那末,父母可是面对一个孩子呀,孩子回到家来要允许他辩解,不管是否有掩饰,都要把孩子的话听完。

第三道是“理论防线”:家长、老师搞“训政”、讲大道理,是下策。如讲“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扫大街”。孩子的应对马上就是:“扫大街就扫大街!难道扫大街不是人干的吗?”

第一道防线打不开,第二、三道就别想打开。

四、教育孩子的三个原则:

1、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良好的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2、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3、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

五、父母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

1、“呵护”,主要是情感的,而不是物质的;主要是对心理的,而不是对生理的。

2、不要控制,“控制”孩子,是母亲的一种“远祖潜意识”——所谓“远祖(集体)潜意识”,就是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共同心理现象,是从原始社会以来本民族的老祖宗那里“遗传”而来的。如人类怕黑暗、蛇等猛兽、洪水、孤独、疾病等,又如男人有“大丈夫主义”和“家长作风”、女人“妻管严”和“控制”孩子等。

如家长给孩子人生的设计、生活的亮点只有一个——“学习”。一旦失去学习的机会或“学习不好”,人生便没有希望了。这使孩子生活兴趣范围变得非常狭窄,成为成长中的烦恼。

孩子18岁以前,委托父母抚育;18岁以后,是社会的,是孩子自己的!你有权利控制么?你能永远控制么?你能控制得了么?

“控制”与“反控制”。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控制”越厉害,“反控制”或“逆反”就越大,极限就是离家出走。

3、重孩子,让孩子主动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情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事情是正确的。这时,你可以把自己

所期盼孩子接受的事情,不露声色地与其它几种可能要做的事情摆在一起让他选择。这既表现了他的独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

4、搭个“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阶。如果孩子因故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或有其它挫败,你一定不能对他嘲笑讽刺;因为这会适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归路”。而面对现实,当顺其自然,听孩子倾诉,多安慰鼓励。

5、因势利导,让孩子尽兴地做完一件事。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父母打断而要求他做他不愿意的事,这正是引起孩子对抗的导火线,会发展成与父母对抗,甚至采取极端之举。

6、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应集中注意力听。

7、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不能马上反驳他。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8、学会对孩子示弱。家里的有些事也可以征求、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意见同家长的一致,就以孩子的意见做出决定。这一来可以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二来也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9、无论孩子发生什么事情,家长都必须保持冷静,避免做出过激反应。

2006年11月19日


相关内容

  • 高一(2)班行为偏差生转化德育案例1
    行为偏差生转化德育案例1 人如璞玉,不琢不能成器.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是当面指责,都是对学生的雕琢.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好"雕琢"的力度和分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光亮的美玉.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 ...
  • 高二的重要性
    高二的重要性 高中老师总结过:高一相差不大,高二始分高下,高三天上地下.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3年1000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高中学习计划书范文
    篇一: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我, 我现在是高一的新生,班主任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篇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书,我可花了些功夫,找资料,结合自 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不过终于写成了,写完后,感觉挺好,对高中有了些了解,蛮充实的,下面就给大 ...
  • 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年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6年4月第10期 LEARNINGWEEKLY 学周刊 教学动态 Apr.2016 Vol.10 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年级管理中的运用 李春辉 福建同安361100)(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摘班主任是班级直接领导者,因此,调动班主任的积极 ...
  •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说课稿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展示 王 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二 单元第六课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 ...
  • 物理奥赛培训
    全国中学生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12届年会--论文 物理奥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黄爱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10630) 摘要:本文从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理论和实验培训的教材体系.提高学生竞赛实验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四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早恋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高一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 ...
  •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集锦)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 01 一. 全面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 初中学段属于义务教育,而高中学段则不然,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帮助高中学生了解这些差异,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是 ...
  •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年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必修 一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组 刘君城 今年学校给我安排的是三个理科班的化学课,分别是192班.193班.199班.对于学生的程度现在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根据学校的录取分分析,学生大部分学的还是不错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