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教学反思 - 范文中心

苏教版三上教学反思

11/14

《双桨》

为了让他们能真正体会文中的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玩耍地愉悦心情,引导他们我们自己在紧张学习之余集体游玩瘦西湖的心情。我接着说,课文中的孩子们是在哪里游玩呢?我出示挂图和刻中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从中找答案,有同学说是瘦西湖,立即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白塔的传说、为什么是绿树红墙,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发挥,课外书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起来,有收获感,并感到多看课外书的重要等,这一部分着重让他们感受美丽如画的北海风光以及孩子们的喜悦

教学第二部分时,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阳光下的少先队员内心的喜悦:“迎”、“洒”、“望”“悄悄地”最后让学生找这首诗的特点,其中学生发现“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出现了三次,我和孩子们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要这样写,并知道了在歌中叫副歌,在磁带歌声中有感情地朗读结束本课。

《无字词典》

第二课时的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上,难度不大,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但当我提问:“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时,学生显得很迷茫:都是用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词语呀,不什么不同呢?学生们无人回答。我只好引导学生重新读爸爸的两次话,对比词义和词语的位置关系,学生才有些明白。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两个词语的解释,学生回答吃力,看来学生在生活中还缺少观察力。 本文在写法上,先围绕中心写了两个事例,最后运用爸爸的话写出了感受。这些方法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我却在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很是遗憾。在课下应该及时加以补充,因为三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写作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古诗两首》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

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巧妙的采用绘画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体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动手绘画,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来画简笔画,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画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

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了几座房子)。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涂上一些深红色的色彩表示枫树),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讲,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美的叶子》

这篇课文由物及人,隐含了深刻的道理。我引导学生比较树叶和人相似的地方,学生很快明白了,绿叶为大树而生,有了每一片叶的工作、美丽,大树才会生长得组茁壮、葱翠;我们人也是如此,有了每个人的工作、劳动,我们的社会才会这么美好,我们的生活才回如此的幸福。而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是一片叶子,只要我们思想棒、学习棒、身体棒,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也就会像一棵大树,生机勃勃。 也许是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总是找不到感觉。为了解决这哥问题,我打算过段时间,在班上举行一个“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借助优美的音乐或在同学的帮助下,将学过的适合朗读的课文进行品读,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另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观察叶子,搜集叶子,画画叶子,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课后还应该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说说叶子的功能,进一步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

《北大荒》

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丰富想象,巩固知识

首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

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西湖》

教完本节课,我觉得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来这些遗憾,我得再用上一节课进行训练了。以后的课文教学也要多吸取这一课的教训,千万不能错失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西湖》这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才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才会有真挚的感情流露。

《拉萨的天空》

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

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相关内容

  • 人美版美术三上[对印版画]教学反思
    <对印版画>教学反思 <对印版画>是三年级美术教材中的第十四课,是版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属于"造型.表现"的范畴.对印版画易于操作.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热情.通过<对印版画>的学习 ...
  •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1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 ...
  •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教案序号]第一个 [课 题]1.我看到了什么 [制作日期]2013-8-28 [授课日期]2011-8-29 [教 法]观察.讨论 [学 法]观察.讨论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树是活的植物, ...
  • 三上3[小露珠]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小露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练习用钢笔写好"俊.珍"等字. 3. 抓住"越来越„„越来越„„" ...
  • 科学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反思 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二 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 ...
  • 三上英语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整理
    三上英语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及题型整理 1. 字母容易易错.混淆的: (1)小写a 和d 书写规范,否则容易混淆,尤其是小写d 的竖稍微长点:Gg 的格式: (2)i(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区别,手写体I 大写有两横): (3)I i 和Ll 的区 ...
  • 市统计局20**年工作打算
    市统计局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 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
  • 统计局: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地方数据将直报中央
    2011年12月24日05:2521世纪经济报道我要评论(471) 字号:T|T 本报记者 肖明 特约记者 平亦凡 北京报道 12月23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透露,明年2-3月,全国60多万家"三上" ...
  •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