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政治思想中的廉政建设思想探析_郑庆权 - 范文中心

孟子政治思想中的廉政建设思想探析_郑庆权

06/14

第5卷第1期2013年1月

JOURNAL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5No. 1Jan.2013

孟子政治思想中的廉政建设思想探析

郑庆权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

福建莆田351254)

“上无道揆也,”、“上下交征利而国危要:孟子的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建设思想,他认为下无法守也

,因而,在权位分配上要以德配位,德才兼备;在处理君臣关系上要君臣对等,以德抗位;在权力使用上要执政为矣”

民,不谋私利;在道德修养上要存心养性,率先垂范。孟子的廉政建设思想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为政以德;仁政;廉政建设

“为政以德”的观点,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孟

子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提出“仁政”的思

“仁政”想。孟子思想的核心是要求统治者讲政治

道德,以身作则,执政为民,因此,孟子“仁政”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建设思想。挖掘孟子的廉政建设思想对当今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儒家创始人对于统治者行为品德与社会风气之

:“君子之德风,间的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孔子说[1]180

,“其身正,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不令而

[1]189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揭示了在整个社会

统治者的行为品德引领、主导着民众风气的形成中,

的行为作风的形成,如果统治者行为品德不端,则整

反之亦然。因此,孔子提出个社会风气必然恶劣,

[1]179

“政者,正也”的主张,认定政治之主要功能在

即以身作则、教育民众,提高道德素养。孟于化人,

子继承了孔子的政治育人功能思想,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配得上当统治者,品德不端的人在高位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只能导致社会的无序与混乱

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

[2]128

,下无法守也”强调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是搞好政

,“天下之本在国,治的根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2]132

。孔子、身”孟子这些言论一直在强调一个朴素

的道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虽然人人有责,但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言传与身教。如果民风不良,责任在于统治者,不在于民众。因此,改善民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要从改善统治者的行为品德开始。

(二)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进一步论述了统治者如果不廉政而追求私

利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孟子在与梁惠王讨论如何治理国家时,明确指出执政者如果追逐私利,那么“上

[2]1

下交相利而国危矣”。孟子对此作了如下精辟的分析:如果统治者带头追逐私利,那么会上下效仿,整个社会都陷入逐利漩涡之中。由于权位、财物是

人类的欲望却是个无底洞,欲望在不断膨有限的,

胀,不同的利益阶层或集团必然会为私利而不择手段,进而导致以强凌弱、弱肉强食,或以下犯上,最终引发内乱,危及国家生存。

(三)爵,天下达尊者之一

孟子主张统治者要廉洁从政,还与统治者在社

统治者对老会上所处的优势地位有关。在他看来,

百姓来说,优势非常明显。在等级社会中,统治者拥

(“爵位”有爵位在当时是世袭的,是社会地位的象代表着自己的高贵血统或者显赫家世,因而是征),

一种无上的荣光。他说“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

[2]70

一,德一”,把统治者的爵位当做天下三大受人

而且排在年纪与品德之前。爵位不仅尊敬的对象,

是长期以来天下人崇尚的地位,内中还附带一定的

即封地和俸禄等。因此,统治者占据了爵物质利益,

位,不但精神上心理上可以得到满足,受人羡慕,令人尊重,更关键的是在物质方面可以衣食无忧,不会像老百姓那样为一日三餐而奔波。所以在孟子看来统治者没有必要再去追逐私利,以助长社会冷血自私之风气。

总之,孟子对统治者追求私利的危害性的见解绝不是危言耸听,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得到印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及行业部门、部分党员干部以追求私利为目标,搞所谓的地方

第1期郑庆权:孟子政治思想中的廉政建设思想探析

·15·

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导致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一些地方政府强调GDP 至上,一味实施土地财政,与民争利,强行拆迁,严重影响社会

贪污腐化,给整个的安定;部分党员干部以权谋私,

社会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结果严重地败坏了社会

追权逐利,人情淡薄,道德滑坡,贫富分化严风气,

重。好在党和政府顺应民意,及时纠偏,调整各项方针政策,确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二如何进行廉政建设

(一)权位分配上———以德配位,德才兼备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用人方面腐败是官场腐败

其主要表现在:任人唯亲,重用亲的重要表现之一,

朋好友、同乡同学及周边熟悉的人,培养、扶植自己的亲信和势力;任人唯“顺”,喜欢用那些溜须拍马的人,顺从自己的人,而不愿用有个性、有主见、有能

“有关力的人;任人唯“上”,重用那些“有靠山”、

的人,通过用人为自己的升迁编织关系网等。系”那么,在孟子的政治构建中是如何杜绝用人方面的腐败呢?

在孟子的理想政治建构中,把人的德行当作获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得权位的先决条件。在他看来,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因才配得上当统治者

此,统治者在选用人才方面,要“尊贤使能,俊杰在[2]60

,位”,从排位上是先“贤”后“能”即先考察人才

的品德,再看他的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如果品德不好,能力再强也不能用;否则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害性就越大

《梁惠王下》孟子在中明确指出选贤举能要讲究程集中民意。因为选用人才时,如果由统治阶层中序,

的几个人说了算,必然会出现个别人徇私枉法的现

他主张君主任用人才时,对左右亲信、朝象。因而,

中大夫的话不偏听偏信,要对准备任用的人进行全

如果全国的人都说他贤能,才能对他进行考国公示,

察,若发现了确实贤能,再任用他。罢免人才亦如此。同样,对于杀人这样重大的事件,人命关天,也不能偏听偏信左右亲信、朝中大夫的话,必须全国公示,让全国人民决定,然后再处理。可以说,孟子从用人标准及用人程序两方面确保了人才选拔的有效性及公正性。

(二)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君臣对等,以德抗位

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力的过分集中,没有有效的制衡;而权力的过分集中又导致了人格的不对等,人格的不对等进一步加剧了权力的集中,形成、;即

也不敢据理力争。这使得使面对上级的错误决定,

上级更加为所欲为,导致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因此,如何处理好单位中上下级关系,如何对单位中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是预防或杜绝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孟子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在孟子的政治构建中,是以伦理规范来约束政

“仁”“仁政”以最高伦理及实现的政治理念治权力,

作为权力行使正当性的依据。他借用《尚书》中的语句指出君主之职责,在于帮助上天宠爱它的百姓,

“仁政”,,“天降下民,即实施造福百姓作之君,作之

[2]24

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同样,臣子之责任,在

,,“君子之事君于帮助君主实现“仁政”造福百姓

[2]239

。在“仁”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这

“仁政”这一政治理念之前,君和臣尽一伦理原则和

管名称不同,所处地位不同,但社会职责是一样的,

,“圣人都是对天下百姓负责。再者,从人格上来说[2]214

”,“凡同类者,,与民,亦类也举相似也”君主与

君臣之间不是相互隶属的关臣子是一样的。因而,

,“君系,而是互相对等、互相制约的相对义务关系

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为寇[2]150

。君主没有绝对拥有下属的权力,仇”相反,君

主要礼贤下士,善待臣下。如果君主不礼贤下士,臣

(年龄与德行),子、士子可以“齿德”抗拒朝廷爵位

之诱惑。孟子本人就以“齿德”为由拒绝齐王没有

[2]70

。同样,臣子对君主,既要恭敬忠诚意的召唤

诚,又要坚持原则、恪尽职守,而不是无条件服从,

[2]205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因则易位”

君臣之间不是相互讨好、狼狈为奸的关系,他们此,

——行“仁政”,要为共同的使命负责—造福天下百

君臣要依“仁”行事,为仁政服务。作为姓。总之,

下属的臣子,要坚守这个原则,为君主分忧。同时,对君主错误的决定要尽力进谏,在劝阻无效之后进行抵制;对个别实在昏庸无道的君主,臣民可以联合起来把他废黜。

(三)权力使用上———执政为民,不谋私利腐败的基本特征在于公权私用,即把本来用于提高公共福祉、为多数人谋利益的权力用来谋取私人利益。许多统治者往往对权力的合法性弄不清,

?”、“权力为谁所用?”这也就是对于“权力谁赋予

些执政的基本问题搞不清楚,最终滥用权力而导致种种腐败现象的产生。

,“天降下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君权“天”赋

。而“天视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180

。因而,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权力合法性

,“诸侯有也就是民众为天下之本最终来源于民众,

[2]287

“:

·16·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221

第5卷

民众的基本需要及争取民众的支持,即执政为民,关

心民众生活,满足民众的合理需求。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给民众基本的财产,让民众能够养家糊口、生

,“明君制民之产,存下去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趋而之

[2]16

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其次,统治者要“省刑罚,

[2]7[2]90

“取民”薄税敛”,要“有制”,以减轻人民负

担;再次,要采取宽松的政策,让“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各就其职,各尽其才;最后,在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还要导之以善,以提升民众的精

,“谨痒序之教,神生活及道德水准申之以孝悌之

[2]5义”,设立学校教育民众,让民众掌握人际之间基

,本的伦理道德关系及行为准则,即所谓的“五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2]98信”,这有利于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2]25

、“忧民之忧”,总之,统治者要“乐民之乐”只有

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拥护,才能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

(四)道德修养上———存心养性,率先垂范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尤其是物质的欲望对于

如果一个人不对自己的欲望进人来说是个无底洞,

行适当克制,就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处在痛苦之中。在生产力低下的战国时期,统治者要满足民众基本的物质需求十分不易。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

不能带头打开欲望的“潘多就不能带头与民争利,

。因为如果让整个社会处于逐利的漩涡之拉魔盒”

中,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作为思想大家的孟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为此,他特别强调统治者要走内敛之路,即通过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身的理性自觉并提升为人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说:第一,要存心养性。这里的“心”。“仁,指的是“仁、义”等内在的道德良知人

”心也;义,人路也。统治者要做的是把已经丢失

,“学问之道无他,的良知良能找回来求其放心而已

[2]221

。如何“求其放心”矣”呢?一方面要克制自

己的欲望,确保自己内在的良知良能不受欲望的遮

[2]292

,“养心莫过于寡欲”;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蔽

修养,培养自己的理想人格并提升为人的精神境界,

“浩然正气”,特别是要养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

[2]108

。这样,能屈,贫贱不能移”执政时就会专心致

志,就不会因受到权势、利益、美色等的诱惑而丧失立场。第二,要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就是凡事不要归咎于别人,要先在自己身上查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进行整改。要反求诸己,就要做到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孟子谴责一些统治者高高在上,对民众生活漠不关心。在与齐宣王讨论政事时,孟子指出齐宣王可以恩及禽兽却让民众忍饥受饿,这不是齐宣王能力达不到,而是他不想有所作为。第三,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孟子继承孔子“政者,正也”的主张,认为政治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统治者要率先垂范,以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以

。“善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升民众的道德境界,

[2]254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强调统治者要通过教

化得民心。

总之,孟子的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建

合理挖掘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对今天我设思想,

国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 ].张燕婴,2012.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孟子.孟子[M ].沈阳:万卷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徐大超)

ANALYSIS ON THE MENCIUS INCORRUPTNESS THOUGHT

ZHENG Qing-quan

(Teaching&ResearchSec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Meizhou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

Putian 351254,China )

Abstract :Mencius political ideology contains a rich and clean government ideology.In his view ,The rulers morality No ,not the peo-ple will follow.The pursuit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rulers ,the people also followed the pursuit of the interests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into a chase maelstrom is very dangerous.Thus ,building a clean government is very necessary.To this end ,clean government to do :coordina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and position to Germany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monarch and his subjects relation-ship to the monarch on necessary supplies Germany refused knighthood ;in the use of power to govern for the people unselfish ;deliber-ately raising the moral cultivation ,set an example.Mencius and clean government thought of today's clean government ha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Political morality ;benevolent government ;clean government


相关内容

  • 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探析
    摘 要:本文探讨了油田作业基层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困难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了注重经常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注重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注重灵活性,丰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等措施,为油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作出最大贡献 ...
  • 探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探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摘 要:卢梭作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时期卓越的平民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从一面世就震惊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其理论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此书沿传至今仍在全世界广泛 ...
  •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进"两学一做"路径探析
    摘 要 本文通过调研微信公众平台"共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开展党内经常性教育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建设微信公众平台体系来健全深化高校党内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提出了 ...
  • 王安石的孟学思想
    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月Oct.2012 ()45卷第5期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ocialScienceo.5Vol.45 N yS 王安石的孟学思想 胡 金 旺 ()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
    [摘 要]近年来关于"软实力"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国防动员领域是军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可从牢固树立建设国防动员软实力的意识.紧紧扭住凝聚力形成这一根本.完善发展国防动员软实力的规章制度.促进 ...
  •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若干问题 [摘要]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 但是这回体制改革滞后,还没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 ...
  •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关系探析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关系探析 作者:王科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8期 [摘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二者是对立统 ...
  • 读[孟子]有感
    读<孟子>有感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 ...
  • 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科学化探析
    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科学化探析 作者:冉红梅等 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 摘 要: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紧迫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南充四所高校的党委坚持 ...
  • 从孟子的王道政治论看仁政思想
    从孟子的王道政治论看仁政思想 班级:中文1101班 学号:[1**********]11 姓名:吴艳娟 手机:[1**********] 提到儒家学派的思想集大成者,除孔子外,孟子无疑是最为我们所称赞的大家.而一说到他,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