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范文中心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05/08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命题真假的关系, 会使用推断符号“⇒” ;

2.结合具体命题,初步认识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含义.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以及必要条件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实例1. 若姚明是上海人,则他是中国人. 真命题

实例2. 李阳在数学测试中取得第一名,他在本次测试中考满分. 假命题 实例3. 某人高烧,他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 假命题

设计意图:三个情境问题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判断命题的真假,发现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顺其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二、探究新知

1. 推断符号“⇒”

一般地,对于“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我们做如下的约定:

当命题“若p ,则q ”经过推理判定为真命题时,我们称“由p 可推出q ”, 记作:p ⇒q 或q ⇐p .

当命题“若p ,则q ”经过推理判定为假命题时,我们称“由p 推不出q ”, 记作:“p ⇒/q ”.

练一练:用推断符号“⇒”和“⇒/”填空.

(1)ab =0 a =0

2(2)x >0x >0

(3)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思考:如果“p ⇒q ”,那么p ,q 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呢?

为此,我们给出如下的定义:——引出定义,并板书.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定义:如果命题“若p ,则q ”为真命题,即p ⇒q .此时,我们就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

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说明:这里的“充分”、“必要”的含义与生活中“充分”、“必要”的含义是相近的. 首先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1)若姚明是上海人,则他是中国人. 真命题

姚明是上海人⇒则他是中国人.

姚明是上海人是他是中国人的充分条件;

姚明是中国人是他是上海人的必要条件.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充分”和“必要”的含义的?

特征:充分条件:有它就行,没它未必不行

必要条件:没它不行,有它未必就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理解.

(2)李阳在数学测试中取得第一名,他在本次测试中考满分. 假命题

李阳在数学测试中取得第一名⇒/他在本次测试中考满分.

李阳在数学测试中取得第一名不是他在本次测试中考满分的充分条件;

他在本次测试中考满分也不是李阳在数学测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以此引出“不充分条件”和“不必要条件”的定义.

定义2:如果命题“若p ,则q ”为假命题,即p ⇒/q .此时,我们就说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 同时q 不是p 的必要条件.

学生列举生活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例子.

设计意图: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我举例,实现认知的升华.

三、理解新知

1. 定义法

试一试:用推断符号“⇒”和“⇒/”填空,并说明p 是q 的充分条件吗?

(1)p :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斜率相等 q :两条直线平行;

2(2)p :x =4q :x =2;

(3)p :x >3 q :x >1.

学生活动:内容简单,由学生自己解决,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对所学理论直接应用,熟悉概念,并由第(3)小题引出从集合的角度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即“集合法”.

2. 集合法

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可以表示成集合的形式,例如问题(3)中的p 可以表示成集合P ={x |x >3},q 表示成集合Q ={x |x >1}.

观察图形发现P ⊆Q , 即:p ⇒q 相当于P ⊆Q .

总结:“小范围⇒大范围”

四、应用新知

例1: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

2(1) 若x =1,则x -4x +3=0;

(2) 若f (x ) =x ,则f (x ) 为增函数;

(3) 若x 为无理数,则x 为无理数.

分析:要判断p 是否是q 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 ⇒q 能否成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

22(1)若x =y ,则x =y ; 2

(2)若a >b ,则ac >bc 为增函数;

(3)若sin α=sin β,则α=β.

分析:要判断q 是否是p 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 ⇒q 能否成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汇报成果.

思考:请同学们试着总结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一般步骤?

学生尝试,教师引导,总结出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步骤:

第一步:认清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考察p ⇒q 和q ⇒p 的真假;

第三步:下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的交流、思辩,在讨论中得到正确答案,从而加 深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认识,并浓缩成解题方法.

五、拓展提升

1. 填空

(1)ab =0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2)x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得出结论: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不唯一.

2. 判读下列命题的真假.

2(1)x -4x +4=0的必要条件是x =2

2分析:判断x -4x +4=0⇒x =2是否成立?

(x -1)(x -3) ≠0 (2)x ≠3的充分条件是

分析:判断(x -1)(x -3) ≠0⇒x ≠3是否成立?

总结:对于具有否定含义的命题,常采用“等价转化法”:先转化为其逆否命题,再进行判断.

3. 设p :x

思考1:p 是q 的充分条件吗?p 是q 的必要条件吗?

思考2:q 是p 的什么条件呢?

课下继续思考,p 与q 还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设计,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发现p ,q 之间的关系,完善知识结构,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课的学习做知识上的准备.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约定;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师总结:

1.一个约定:“若p ,则q ”为真,则p ⇒q ; “若p ,则q ”为假,则p ⇒/q .

2.

3. 三种方法:

学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

七、作业布置

习题1.2 A组第3题,B 组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便于教师课后通过作业批改,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问题给予分析.

八、板书设计

九、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注重联系实际,过渡自然,以便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是一节概念新授课,也是学生探索、总结、体验的探究课.由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去归纳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同时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能将课堂学习进行延伸.


相关内容

  • 民法规范中的条件判断及推理
    民法规范中条件判断及推理 一.充分条件的推理 如恩吉施所述,法律规范是一种充分条件的论述,也即法律规定"假如某一案件符合该规范的事实构成,那么该案件发生该规范的法律结果."通过事实构成与法律后果的连接,立法者部分地表达了 ...
  • 小议集合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间的关系
    设A.B为两个集合.则AB是指: xAxB ① 即有:"xA"是"xB"的充分条件, "xB"是"xA"的必要条件. 反过来,若"xA"是& ...
  • 集合与命题
    集合与命题 集合: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元素: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被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b ∉A 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
  • 00 集合与逻辑用语(学生用)
    00 集合与逻辑 一.相关概念(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③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子集:若对∀x ∈A ,都有x ∈B ,则A ⊆B .②真子集:若A ...
  • 假言推理的例子
    17.禄东赞巧破难题 巧媳妇智斗知府 --要正确运用假言推理 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成为汉藏两民族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藏王 的求婚使者禄东赞,以聪明机智著称.他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长安.唐朝皇帝有意当面考一考他,给他出了三道难题,禄东赞 ...
  • 测试题_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易错专区] 例1.已知集合A={x|x2-3x+2=0},B={x|x2-ax+a-1=0},且A∪B=A,则a的值 为______. 例2. (2010年高考安徽卷文科11) 命题"存在xR,使得x2x ...
  • 高中数学精选题(19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搜狐教育 > 高考 > 高考试题点评 高中数学精选题(19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Math173 2016-03-30 08:47:51 高考试题点评 阅读(90)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 ...
  •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及其分析方法[1]
    2008年第3期No.3,2008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08年3月Mar.,2008 学术主持人章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有目共睹.与此 同时,国 ...
  • 煤矿特殊开采方法试题
    1.三下一上( 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上) 2.采用特殊开采工艺方式(短壁开采.充填采煤.上行开采.水力采煤.煤与煤层气共采.煤的地下气化 ) 3.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横向有(充分采动区.岩石压缩区.最大弯曲区和底板隆起区) 纵向有 ...
  • 20**年贵州农信社招聘如何克服烧脑的逻辑题
    2017贵州农信社招聘如何克服烧脑的逻辑题 行测中的逻辑题就是那么朴素的烧脑,看着简单做着绕,错了还不知道怎么闹,想要游刃有余有技巧,推理规则get 到.逻辑考点那么多,假言命题老爱考,那就拿它来开刀! 中公农信社在此进行解答. 假言命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