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呼声:九一八事变后儿童的对日反应 - 范文中心

儿童的呼声:九一八事变后儿童的对日反应

12/05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儿童们通过《大公报·儿童》专刊发表自己的言论,并对事变原因进行思考,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抵制日货、教育救国、团结一致和救亡宣传等一系列救国主张。   关键词:儿童;九一八事变;对日反应   作者简介:吉铠东(1986-),男,广西贵港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K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02   1931年,突如其来的九一八事变加重了中国的苦难。日军疯狂的侵略行径遭到国人的强烈谴责,如何挽救国难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家的未来——儿童们又是怎样看待日本的侵略行为的?他们心中的救国策略又是如何的?本文以《大公报》的儿童专刊为中心,通过解析儿童来信,探讨事变后儿童的对日反应。   一、对事变原因的思考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野蛮行径很快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也促使人们思考日本为何发动事变。从《儿童》专刊上看,小朋友们对事变原因的思考有如下几点:   (一)国家贫弱,国内战乱不断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虽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但蒋、冯、阎、桂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止。尤其是1930年的中原大战,更是尸横遍野。一位十四岁大的小朋友感慨:“我国连年干戈不息,内争叠叠,结果,将互相助爱的同胞,变为互相仇视的同胞。唉!怪无乎外人种种的蛮横侵略了!”[1]另一位十二岁的孩子也认为国内硝烟延年,各派争权夺利致使国家积弱,使得日本有机可乘。他写道:“我国实在太弱了……像日本这么样的一个小国,也公然来欺侮我们,压迫我们,我国竟无法可施,坐以待毙,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同胞不知爱国,不肯团结,以致于此。”[2]把事变原因归结为国内各派混战,从而为日军入侵制造了机会,这种认识较为片面,祸起萧墙只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绝不是最关键的。不过,十来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忧国忧民的意识实在难能可贵。   (二)日本恃强凌弱,不讲公理   日本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之所以胆敢发动侵略战争,其重要原因在于中日实力的悬殊,这点连小朋友也看得很清楚。一位十二岁大的小朋友说:“狡哉日本,侵我边疆,罔顾公理,逞恃蛮强,国联非战,置之若忘。”[3]这句话中小作者用“狡哉”二字形容日本,可知他对“恃蛮强”的日本的憎恶之情。还有位小学生用更通俗的白话文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日本恃强,欺侮中国。中国说,照国际公法,非战公约,你不该欺侮我。日本说,你不能统一,又不能自强,我就不讲公理。”[4]透过这短短的几句话,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信息:一是日本强,我国弱;二是中国尚未统一;三是日本违反国际公约,蛮横不讲理。年仅十一岁的小学生能对当时的局势有如此了解,实属不易。   (三)日本自身的危机   有位孩子从日本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上分析,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家渐渐强了,工商业也发达了,人口也多了,人多引起了恐慌。因为日本地小,并且有火山,当然要寻找一块大陆,有充足的工业原料,繁盛的商业市场”,[5]而作为一衣带水的中国,此时“工商业不发达,正是他的目的地”。恰巧中国正是“天灾人祸,自顾不暇的时候”,实在是日本发动侵略的绝好机会。这位孩子从日本的政治、经济角度来考察事变原因,尽管较为笼统,但也切中要害。   受知识储备以及理解能力的局限,孩子们对日本侵略原因的分析虽然不是非常深刻,但从他们略带稚嫩的话语中,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一股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高涨的爱国情绪,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令人感到欣慰。   二、孩子们的抗日救国主张   面对日本的步步进逼,激愤者有之,呼号者有之,然而呼号千遍都抵不过一次实在的救国行动。但是,小孩子既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力量又薄弱,他们怎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国呢?通过孩子们在专刊上的小文章,我们大概能窥其一二,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抵制日货   九一八事变后,商界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受到了大人们的影响。一位年仅八岁的孩子来信说:“现在日本把我们中国人害苦了,顶好的法子,就是跟他经济绝交。……现在市场劝业场等之玩物摊所卖的,十九都是日本货,请小朋友注意,从此不要再买来玩吧?”[6]玩玩具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或许日本玩具要比国产的有趣,但国难当前,连八岁的小孩子都提倡抵制日本玩具,恐怕这是日本侵略者料想不到的吧。有位孩子编了首歌称赞国产布的好处,提倡买“爱国布”[7]。还有位孩子,俨然以大人的口吻给政府建言献策:“外货不是比国货价值低廉吗?……我们怎样的来图补救的方法呢?这我想只有仿效昔时元代的抽税制度:‘土货单抽,外货双抽’——也就像现代所称的关税保护政策,这样国货不提倡而自提倡,外货不抵制而自抵制了!”该文最后强有力地呼吁:“我希望政府努力!国民猛醒!”[8]另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来信号召全国小朋友共同抵制日货,并在文末郑重地写下自己的誓词:“我誓以至诚之心,永久不买日货。自今日起,若明知敌货,而故意买者,愿受最严厉之处分。”[9]试想,当时还在购买日货的成年人看到孩子们纯真的文字,估计会羞愧不已吧。   (二)教育救国   《儿童》栏目的读者及作者大多是小学生,他们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读书,将来才能用知识报效国家,不少孩子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点,把努力读书和爱国救国画上了等号。一位十二岁的学生说:“你们看东三省被日本占据,多么危险!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多不肯用功求学。因为不求学,才学问不充足,无学问,才实业不振、经济恐慌、枪械战船不及他国。因此,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以致我国用和平办法,不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开仗。由此看来,用功求学,即是真心爱国,这句话是一点不差的。”[10]可见,这位小学生认为中国落后挨打,根源是国人没有读好书,以致实业不振、经济恐慌,样样不如外国。这种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位十三岁的孩子写了篇题为《普及教育就是救国良药》的文章,该文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乎国民有没有知识”,虽然我国人口多达四万万,但“受过教育的还不及四分之一”,没有受过教育就不能称为健全的国民,这是国民的缺点。为此,他提出了几点挽救的方法:一方面要多设学校,哪怕是穷乡僻岭;另一方面要“成立民众学校”,使那些失学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是“人人有了知识,各尽国民的责任,国家怎能不强盛?帝国主义者怎样敢来欺侮我们。”[11]这位孩子的教育救国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当时的统治者更愿耗费大量国库去“围剿”,普及教育并不是他们的中心议题,教育救国难免沦为美好的想法。   (三)救亡宣传   当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又一次走在了救亡运动的前列,集会、请愿、游行、罢课、演讲,在各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股浪潮。孩子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救亡宣传。一位孩子来信详细地记述了他作为学校宣传队队长的宣传经历。他们学校在九月二十五日由全体学生自动组织“反日救国会”,主要任务是下乡进行反日宣传。宣传材料有“传单,标语,大小旗面等”,大旗用布制,上写“反日救国宣传队”;小旗用纸制,上写“抵制日货”等语。十月一日正午十二时整队百余人浩浩荡荡地出发。首先来到距学校十里地的清流村,很快便有六七百农人前来围观。作者登上较高的位置演讲起来,当“讲到日军占我辽吉经过中之炸死同胞——毁我财产的种种情形,听众顿时就掉下眼泪来了!”离开清流村后,又直奔距此村五里之彭家庄。“此次我们就在农人收货庄稼的场上做了讲演台。啊!这次流泪的也有!摩拳擦掌的也有!如果这时我们要领他们去实行自卫的工作,他们一定愿意去!他们一定不顾一切的愿意去!”[12]这天,他们“走了三十多里路”,回到学校已夜幕降临,但他们依然精神焕发,“并且心中觉着轻快了许多”。从作者详细的记录可知他们如火如荼的救亡宣传活动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宣传效果,他们的爱国行为是值得赞颂的。   (四)主张团结,一致对外   当外敌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整个民族是否具有相当的凝聚力很大程度决定了战争的成败。一位女孩子在观看爱国新剧,当演到日本人残杀国人时(受害者被倒着埋在地上,脚朝天),眼泪不禁落下。她认为中国“被人家欺侮到这步田地,都是人家看我们没有团结力,没有恒心,所以才胆敢如此”,因此,她急声呼吁:“同胞们,我们快团结起来,誓死抗日,去掉我们以前的国耻!”假使我们团结一致,“中国最后的胜利,是不成问题的。”[13]另一位十岁的孩子认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之所以敢蛮横无理,是因为“我国不能团结的缘故”,所以,“我们现在唯一的救国方法,就是大家联合起来,拿整个的力量,和他周旋,和他对抗。不然全国人人只知谋一人一家一族的利益,不知国家是何物,那么将来前途,就不堪预料了。”[14]有位孩子不仅强调团结一致对外的重要,还进一步分析我国不能团结的原因:“最可恨的,是国内的军阀,政客土豪,劣绅,他们使中国已成次殖民地位了,大家应如何团结?如何一致对外?”[15]   三、结语   综观《大公报·儿童》专刊上孩子们的小文章,不难发现他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能够意识到国家内乱不断会导致国家贫弱,同时也对日本的蛮横入侵表示憎恨与抵制。更令人赞许的是,孩子们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救国主张,从提倡抵制日货、强调教育救国,到号召国人团结对外,身体力行地进行救亡宣传。这种种现象都展示了动荡时代下孩子们的坚强与奋进,实在是不幸年代中的万幸。   参考文献:   [1]蔡雪盈.合群[N].大公报·儿童,1931-10-10.   [2]李新清.日本强占我沈阳的感想[N].大公报·儿童,1931-10-10.   [3]李小耕.狡哉日本[N].大公报·儿童,1931-10-25.   [4]郭纲远.唤醒同胞歌[N].大公报·儿童,1931-10-15.   [5]陆家珙.我们怎样对东北事件[N].大公报·儿童,1931-11-2.   [6]张忠樾.不买日本玩物[N].大公报·儿童,1931-10-22.   [7]陈棣华.爱国布[N].大公报·儿童,1931-10-23.   [8]高骥.参观国货陈列馆[N].大公报·儿童,1931-10-30.   [9]王维芬.假使与日本宣战我们应做些什么事情[N].大公报·儿童,1931-11-22.   [10]王鸿祯.敬告少年[N].大公报·儿童,1931-10-31.   [11]吴之屏.普及教育就是救国良药[N].大公报·儿童,1931-11-5.   [12]张澄波.救国宣传记[N].大公报·儿童,1931-10-16.   [13]李新清.参观爱国新剧[N].大公报·儿童,1931-11-28.   [14]苗德森.拿出整个的力量和敌人去周旋[N].大公报·儿童,1931-11-27.   [15]蒋德松.对于救济国难的一点意见[N].大公报·儿童,1931-11-26.


相关内容

  • 朝鲜大院君与闵妃势力权斗,"别技军"引发壬午兵变
    大院君李昰应虽已下野隐居,但对<江华条约>订立表示不满,愤然而出,于一八七六年二月向议政府提出抗议书,痛斥闵氏政权的软柔外交. 当时朝鲜国王李熙,是大院君李昰应之子.朝鲜国老王死后,无嗣,由李熙入承大统.李熙年幼时,由其父李昰应 ...
  • 全年完整版节日表
    (一月) 1.1 元旦 1.8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6 中国第13亿人口日 芬兰神灵节 1.15 日本成人节 1.21 列宁逝世纪念日 1月第一个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 (二月) 2.2 世界湿地日 2.7 京汉铁 ...
  • 长征胜利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胜利
    长征胜利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胜利 作者:柯大文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6日 11版)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既是对中国红军将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考验,也是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考验.在这场苦难行军中,党领导红军将 ...
  • 大学生实践报告
    大学生实践报告 2011年巫溪县司法局网格责任区季度"大下访"总结报告 一."大下访"活动概况 根据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我局网格责任区居民生活状况,落实"三项活动"政策要求,开展 ...
  •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
    篇一:中学生与社会 作为一名中学生,每次看新闻,都离不开"战争""和平"这两个词. 当我们这美好的世界上有了战争,就失去了和平.因为有了战争,人们才渴望和平:因为有了战争,人们才知道和平是多么的重要是 ...
  • 我向往世界和平
    我向往世界和平 我的脑海中经常浮现这样一幅画:画上是一位俊秀美丽的少女头像,边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鸽子.这就是毕加索--一个亲身经历战争洗礼的伟大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画上那只可爱的鸽子,成为和平的象征.在我心中,我多么渴 ...
  • 平安夜的来历和传说,讲给小伙伴们听!!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 他们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 ...
  • 革命先烈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王朴>. 一年一班 郭芯瑞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