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与他的[洛神赋图] - 范文中心

顾恺之与他的[洛神赋图]

03/20

  摘要: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旷世奇作,《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诗画相结合的的典范,具有当时普遍的美学特征,也充分代表了那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准。通过研究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魏晋时期的整体美学思想和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古代绘画史整体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图》;分析

  

  在气势恢宏的大汉王朝结束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大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这一时期政治上极其动荡不安,但却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及其艺术品涌现,而顾恺之和他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社会局势不定,顾恺之何以成为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呢?他又怎么能创作出《洛神赋图》这种旷世奇作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魏晋的文化时代背景。这还得从秦汉时期人物画有了较大的发展说起。据文献记载,秦汉统治者先是为了奖赏有功之臣,开始把他们及其先进事迹画下来,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形式,后来这种方式逐渐流行,促进了人物画,肖像画的发展,这点被随后而来的六朝时代所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政治上的动荡,使得封建礼教的束缚被松弛,而且在那个社会局面下,文人士大夫作为社会上的知识阶层,对秦汉以来的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出了怀疑,他们不再一味地接受儒家的说教,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追求个体的超然和自适,奉行玄学和清谈。这一新的时代精神,标志着中国古代人文意识的觉醒,“魏晋风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文人开始有了较多的思想自由,在艺术界,艺术要表现人们主观情趣的要求被突现出来,顾恺之等画家们已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来。《洛神赋图》图中注重人物心理活动及神态描画的特点便是这一时期艺术发展最好的说明。

  第二、顾恺之的出身背景。顾恺之活动的时候正是东晋中叶。东晋政权的组织者司马睿、王导等人都已去世,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已经巩固。南朝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士族门阀制度也已开始形成。他们的子弟:简文帝司马昱、谢安、王羲之等人,正成为贵族社会中引人瞩目的人物。而顾姓在这一时期为社会上的几大姓之一,顾恺之的祖父顾毗做过晋康帝司马岳的散骑常侍;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又和谢、王等人年龄相若,是他们的同游。曾任无锡县令,历任别驾,后迁升至尚书左丞,是一个很有学问且善于辞令的人。所以顾恺之也是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士大夫贵族家庭。这给他以后在仕途及艺术方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流的将军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他和桓温的儿子桓玄颇有来往。也因为他聪明又有才华,在当时很受桓温和谢安的赏识。晚年任散骑常侍。正是因为顾恺之有了如此的家庭出身和交际,才给他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有像顾恺之这样对社会上层人物的有了深入了解,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以及他们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的看法,也才能准确地捕捉到他们的这些变化,使它们变成自己创作的素材,在自己的画笔下把他们塑造出来。《洛神赋图》图中对王公贵族入木三分的描绘正是顾恺之社会实践的最好的表现。

  第三、顾恺之自己的努力。除过众多客观原因,顾恺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顾恺之天资聪颖,从小又受有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从少年时期便禀赋超群,显现出极强的艺术潜力。顾恺之多才多艺,而尤以擅长绘画最为突出,故他有画绝的称号。关于他为画绝的故事也有很多,瓦棺寺留画使顾恺之为世人所知;用飞白掩饰殷仲堪的眼疾使他更是名声大噪;关于他最为有名的故事还是他画人数年不点睛,他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经过这些著名的事件,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作品以肖像画居多,但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他还有描绘飞禽走兽的作品,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除此而外,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而《洛神赋图》中的各种飞禽走兽及洛神的形象便是他这些题材的代表。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着重体现作者自己的内心所感,从而也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离开礼教和政治等严肃的话题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在顾恺之的作品中被充分用到。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顾恺之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著述和画迹。他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事画、肖像画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批评家。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为后人研究中国画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全明.《书生意气自纵横》[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李茂昌,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创造与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3]周文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推论”逻辑》[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4]叶浅予.《古今人物画杂谈》[J].文艺研究,1982年02期


相关内容

  • 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不同题材中的运用与研究
    学校代码:10270 分类号: 学 号:122502327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不同题材中的运用与研究 Chinese painting painting figure li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
  • 中外美术简史论文
    中国各时期绘画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的绘画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变得繁复起来.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为:人物画有了新 ...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0) 注:朝代沿革并不需要同学们准确记忆,列在此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阶段特征 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 ...
  •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教材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旧)时期 时代) 1. 我国目前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能造工具), 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两 颗牙齿图片) 2. 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北京人遗址,(北京周口店)约70至 ...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国历史知识 1.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2.人类起源的几种说法:A由猿进化成人,劳动创造人类 B神学家督,上帝(耶和华)创造人类 C女娲造人 3.中国历史发展顺序: (1)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约115~ ...
  •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
  • 美术教师招聘中外作品分析大全)
    3. 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温馨寄语: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