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 范文中心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01/02

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可谓教师专业发展的 “ 催化剂 ” 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认为的: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 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即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而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成长 = 经验 + 反思 + 行为矫正。研究表明:优秀教师成长 = 丰富的教学实践 + 及时反思 + 行为矫正 + 及时提炼。

教师成为反思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丽莲 · 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上。

特别地,在课程改革实施中,需要我们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经验、个性、情感),感悟和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与会学。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理论修养有外显的与内隐的之分,而二者的关系是:

外显的倡导理论→教学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社会呼唤着反思型的教师。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顾问。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反思关系,一种平等交往与对话的关系。

课堂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教师对教学经验和实践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 ,其基本流程为:

1. 确定内容,提出反思的问题。教学反思的起点是发现教学的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当然,有的问题来自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而更多的问题来自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也有来自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

2. 观察分析。反思的问题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通过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设计。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包括提出新的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践验证。这一阶段是将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阶段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教学问题并加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课堂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

首先是课前反思——思之不慎,行而失当 。 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以呈现给学生,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作业针对性等。

其次是课中反思——预设与生成。 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如,新课题的生成,尴尬场面的处理,学生学习情绪的改变等等。特别地, 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课堂生成。

最后是课后的思考——对弈后的复盘。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课为例:

•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主要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 、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但是电动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新教材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满足后续知识的需要,简化了电动势的教学,其基本内容有下列两方面:一个是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表征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另一个是电源电动势的值可用电压表测出 —— 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里,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教材提出电动势这个概念,但没有给电动势下定义,只是讲它 “ 等于 ” 什么。

2 、路端电压 U 与外电阻 R 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并指导学生得出规律,使学生有明确的感性认识,同时这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2、难点:

( 1 )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 2 ) 应用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2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 、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4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 ( 或外电阻 ) 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 、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 、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规律

2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 、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 、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 、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 、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 设计思路

本课一改传统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得出数据学生分析并讨论出规律的教法,而是以“课前自学——提出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自主探究 —— 协作交流——探究本质—— 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为指导,课节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层次进入不同的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亦使老师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具体设计思路: 1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学生自己在做仿真实验的时候,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2 、引导学生认识电路。 3 、提出目的,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通过改变外电阻阻值、内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动势,记录电流等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数据分析探究什么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4 、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演示实验现象。 5 、对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应用。

• 教学过程

(一)设定猜想、实验论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平时生活中常用的 1 号、 3 号、 5 号干电池、蓄电池、电源,干电池上注明 1.5V ,蓄电池上标明 2.0V ,电源上标明 15V ,用伏特表测电池两侧可以直接测出分别为

1.5V 、 2.0V 、 15V ,再出示一个普通手电筒上的小灯泡。

实物演示实验:将小灯泡与 2.0V 的蓄电池相接,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正常发光,已很亮。

提问:如果将这个灯泡与标明为 15V 的电源相接,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小灯泡会怎样?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回答:小灯会被烧毁,或即使不烧毁也会比接 3V 电源时亮得多,也有可能和接 2.0V 的一样。

演示实验:将小灯接在 15V 电源上,结果是:小灯与 15V 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烧毁,亮度反而比接 2.0V 电源时暗一些。与学生猜想结果大相径庭。

要圆满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请同学们在仿真实验中观察刚才演示实验的现象,思考:电灯亮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哪个或哪些物理量不同 ?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1 、电动势

( 1 )电动势 :我们发现干电池、蓄电池等两端的电压是不相同的,其实这两端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相同,不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我们引入电动势这个概念来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

( 2 )电动势 E 的物理意义 :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

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1 )认识电路 :引导学生观察教学网页中的实验电路,了解闭合电路和分电路;内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流向和电源内部电流流向。

( 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学生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在电阻元件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改变电阻值,闭合开关,将电动势、电流和电阻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3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的关系

( 1 )演示实验中电灯亮与暗的实质是什么?

电灯作为负载(即用电器),其亮度主要看

加在负载上的“有效”电压即路端电压 U ,在负载正常工作情况下, U 大,则灯的亮度高, U 小,则亮度低。而如图所示,将电灯换成可变电阻 R ,改变外电路 R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有什么关系呢?

( 2 )分析讨论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对于同一个电源,一般情况下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是不变的,当外电阻 R 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讨论 U 的变化规律。当 R 增大时,有 I 减小, I 、 R 都是变量,在没有给出 I 、 R 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单纯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U=IR 来判断 U 的变化是很困难的。但在闭合电路中,内、外电压通过关系式 E = U + U '是联系在一起的,而 E 是常量。因为 U '= I r ( r 为常量),我们发现 U '的变化是很容易判定的,完全可以先判定 U '的变化,再根据 E = U + U '进而确定 U 的变化。

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下进行测试,验证上述推论的正确性。根据表格进行探究。

( 3 )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① 短路: R = 0 , I =E/R , U '= E , U = 0 说明:短路时电流取决于 E 、 r ,一般情况下 r 很小,故短路时电流很大,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常会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仿真实验:演示短路时保险丝熔断的现象及如何排除故障,恢复电路的正常工作。

② 断路: R →∞, I = 0 , U '= 0 , U = E 伏特表测电动势的原理,主要是伏特表内阻大,测出的数据略小于 E 。

(三)探究演示实验中灯泡亮度不同的实质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本身具有内阻,其电路中电流 I = E/(R+r), 所以,当闭合电路电源电动势大的时候,由于 r 值的不同,两个电路的 I 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 E 大的电流就大,所以出现灯泡亮度不同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验里添加伏特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并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这两个不同电源 6V 和 12V 的内阻 r 是多少,从而可以知道这两个电路中流过相同灯泡的电流 I 的大小。

• 教学反思

本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

弊的一面,如何指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 、 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相关内容

  • 高中学习计划书范文
    篇一: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我, 我现在是高一的新生,班主任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篇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书,我可花了些功夫,找资料,结合自 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不过终于写成了,写完后,感觉挺好,对高中有了些了解,蛮充实的,下面就给大 ...
  •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摘 要]面临高考,不仅是高中学生具有压力感,负责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教师也同样是倍感压力.高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和在校的生活成长的负责人与指导者,肩负着"教好"学生的艰巨使命.在新课改之后,物理的教学内容 ...
  •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反思 ----<激素调节与快乐加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刘春艳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设计和注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根据生物学科的特殊性,本案例大胆尝试了心 ...
  • 一节高中英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节高中英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作者:成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16期 摘要:笔者就最近上的一次公开课进行了教学反思,在文中首先讲述了五点备课 ...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策略 泗洪县洪翔中学 凌少华 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因为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有着较大区别,怎样使刚进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顺利完成初.高 ...
  •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一:对一堂高中英语语法随堂课的反思 一.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语言技能和提高交际能力的任务.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者与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语法具备生成力,学会 ...
  • 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话题:本阅读课是围绕整个单元的中心话题"Great women"而展开的. 2. 内容: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描述的是作者Helen Thayer在她60岁生日之 ...
  • 让反思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让反思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反思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为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果仍然因循着原有的传统,新课程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追求的仍然是一种"形 ...
  • 关于高三数学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高三数学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作者:苏广普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4期 摘 要:高三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时期.在高三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考的实际和学生 ...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
    2009-01-06 09:15 来源:网络 [ 标签: 语文教案 语文课件 高一语文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