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 范文中心

超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04/27

4.1历史观基本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1939年

《我的奋斗》的作者是法西斯头目()。

希特勒

卡尔·波普尔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倡导者。() 否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

4.2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

托马斯·卡莱尔是()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

英国

黑格尔是一位()。

客观唯心主义

“理性的狡计”是笛卡尔提出的概念。() 否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提出的思想概念。() 是

4.3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及其存在根源分析

黑格尔把()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

绝对精神

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之前的社会基本状况是()。

以上都对

英雄史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是

4.4唯物史观的创立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总共含有()条提纲。 11

()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生产实践

《德意志意识形态》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否

4.5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上)

地球地理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包括()

以上都对

孟德斯鸠是()著名的启蒙学者。

法国

新能源不包括()。

天然气

自然资源只有进入到社会生产中才能够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是

4.6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下)

四大文明古国不包括()。

古楼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诗人陶渊明。() 是

发展中国家应做到以保护环境来牺牲发展。() 否

4.7社会存在:人口因素

人口的构成包含的要素不包括()。

数量构成

人口质量的内容包括()。

以上都对

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是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 否

4.8社会存在:我国人口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的社会可以被称为老龄社会。

7%

中国人口占亚洲人口的()。

36%

中国的耕地资源排世界第67位。() 否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老年型社会。() 是

4.9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被认为从上个世纪起震惊世界的三大危机包括()。

以上都对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称为()。

生产关系

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史过程。() 否

4.10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形式

世界三大宗教不包括()。

犹太教

巴尔扎克

()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

从意识的主体性划分,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是

4.11社会意识:意识形态的特点与功能

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不包括()。

传承性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哪一项政治功能?()

论证政权的合法性

中国历代帝王自命为天子,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的儿子,都是为了维护政权的一种解释。() 是

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意识的巨大影响要求我们抵制外来文化的输入。() 否

4.12社会意识:三种意识形态的较量

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布什政府影响的极点是哪个事件?()

伊拉克战争爆发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属于()。

国际垄断资本的理论体系

我们要坚决反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对我们意识形态的渗透。() 是

新自由主义认为美国的价值观是至高无上的。() 否

4.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围猎大象》是在南非发现的一幅()。

岩画

荒诞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否

社会存在只能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不能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否

4.1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创作于()年。

1938

()是古希腊辩证法的一个杰出代表。

赫拉克利特

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是

4.15社会与社会结构

冯梦龙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种精神关系的集合体。() 否

自然界的发展过程是自发的。() 是

4.16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标志着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

社会的()就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结构

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 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就是社会形态。() 是

4.17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的特性

生产力是人本质力量的()。

物质载体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是

感知是实践的出发点和基础。() 否

4.18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适应性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因素。() 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否

4.19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经济组织形式不包括()

市场经济

()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性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公有制的经济。() 是

4.20社会政治结构:含义与特征

经济组织形式不包括()

市场经济

()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性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公有制的经济。() 否

4.21国家观:国家起源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其积极作用体现在()。

把国家和市民社会作了区分

下面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国家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之前的三种国家起源说都认为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永恒存在的。() 否

君权神授论一般出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是

4.22国家观:国家的本质

下面不属于剥削阶级国家的是()。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马克思是从与()相对应的角度来论述国家本质的。

市民社会

下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国家与社会都是阶级范畴

国家的本质是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调控者。() 是

国体一样的国家政体可以完全不同,政体相同的国家则国体必须一样。() 否

4.23国家观:国家的职能

从人类发展的趋势上看,国家最终会走向消亡。() 是

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只表现在对内职能上,对外只体现了政治统治的职能。() 否

4.24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允许少数人保留自己的意见,体现了民主的()。

少数原则

民主具有阶级性,下面不能体现民主阶级性的是(

无产阶级民主比资产阶级民主更成熟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保障。() 否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大多数人的民主,不是全民的民主。() 是

4.25社会的观念结构:文化与文明界说

()第一次从整体上给文化下了定义。

爱德华·泰勒

文化由一定的习俗、规范、程序所构成体现了下面哪种文化定义?()

文化是群体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几个过程。() 否

4.26观念结构的含义和构成

下面不属于封建社会道德范畴的是()。

群婚

经济基础改变后,变化最快、最明显的意识形态是()。

政治法律思想

数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属于社会意识形式。() 否

道德观念由经济关系所决定,一切道德观念的形成都是经济关系。() 否

4.27观念结构的功能

意识形态对社会及个人的调控有四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三个环节是()。

调整修改方案

社会意识形态最基本的一个功能是()。

对社会存在的认识

意识的创新功能更重要的是用新观念来指导实践活动。() 是

4.28社会形态理论

()曾经用血肉和骨骼来比喻社会形态,认为经济基础就像骨骼, 上层建筑就像血肉。

列宁

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的内容不包括()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标志着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特性。() 是

4.29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在于()

是否承认精神因素归根到底也是由物质因素所决定的

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能体现在()。

物质追求的决定作用

每个人的意志都会受到其他人的阻碍,这样会削弱推动历史发展的合力。() 否

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不是随时随地的,政治因素有时候也会占据主导地位。() 是

4.30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否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就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会导致唯心史观。() 是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体现在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社会五形态的发展。() 否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直线发展的,要克服悲观论、循环论的错误历史观。 否

4.3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标志着生产力的水平

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指的是()。

生产力的活跃性和生产关系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意识、政治领域等中去寻找。()否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否

4.32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下面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是()。

观点 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是()。

官员

经济基础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 否

4.3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下面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实行强制性的控制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服务方式体现在()。

控制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体现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只有在国家权力沿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起作用时,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是

4.34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发展 ()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生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是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 是

下面对阶级和等级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划分阶级的客观标准是()。

马克思在阶级斗争方面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阶级斗争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最集中的作用是()。

推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

印度婆罗门、刹帝利是按照阶级划分的结果 经济标准

4.3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社会分为生产者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非生产者阶级

阶级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消失。() 是

4.36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与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其根源都在于社会基本矛盾 革命理论的准备

社会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革新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 否

从单个资本到国家垄断资本的一系列发展是量变逐渐累积到质变的结果。() 否

4.37科学技术的概念和本质特征

下面关于科学与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科学是从一般到个别 创新性

从煤油灯到白炽灯再到节能灯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科学是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手段。() 否

4.3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从注重物质到注重休闲、学习体现了科学技术对我们()的改变。

生活方式

两种技术决定论的本质是()。

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计算机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科学技术因其自身的限制才产生了消极后果。() 否

4.39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历史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提出者是()。

恩格斯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

每个人都能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 是‘

4.40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下面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否定了英雄人物的作用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唯物史观的三个基本原理不包括()。

民本论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 是

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完全忽略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是

4.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到精神条件的制约,表现在()。

人民群众容易受到一定社会条件下思想文化的影响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上千万百姓的血汗换来的,体现了()。犯罪分子不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是

4.42历史人物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

从1935年到1976年中国的历史打上了毛泽东的个人印迹,体现了()时势造英雄体现在时势对英雄人物的什么影响?()

以上都是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把功劳和失误完全归结到一个人身上。() 是

评价历史人物的阶级分析方法体现在要注意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作用。() 否

4.43普通人物的历史作用以及群众路线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的,体现了()。

普通人物有可能对历史产生超常规的影响

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

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执政者失职没有告知群众真相,群众并没有责任。() 否

5.1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最早对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且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是()。

重商主义学派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不包括()。

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是一种自然永恒的社会制度 威廉·配第

当代西方经济学在经历了凯恩斯革命后,已经逐步开始对经济关系本质的研究。() 否

5.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主观条件不包括()。

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资本论》的问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标志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条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把科学性和无产阶级利益统一起来。() 是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不包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中国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存在着理论体系的错误。() 是‘

5.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是()

揭示所有形态的经济规律

商品经济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否

5.5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分工指的是()。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在封建社会就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性、私人性

下面关于商品经济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和()。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5.6商品与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与()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

下面对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用价值和价值同时被商品生产者所有

生产者要想盈利需要保证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是

具体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否

5.7价值形式与货币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流通手段 价值形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并不是商品。() 否

货币有五种职能,但基本职能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 是

5.8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通过供求变动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什么作用?()

棒子作用

价值规律给商品经济带来的消极作用不包括()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体现了价值实现规律。() 否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也是其它矛盾的基础。()是

5.9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方法论特点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商品的阐述仅限于()。

商品的交换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

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 否

剩余价值产生于()。

5.10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G到W中W的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力的自由只能体现在()

能够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商品、商品

商品流通公式中,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劳动力创造的超出自身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是

5.1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

下面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的手段不包括()

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是()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成反比。() 是

相对剩余价值依靠延长劳动时间获得。() 否

5.12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下面对再生产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资本积累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生产规模的扩大

简单再生产的剩余价值低于扩大再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的构成从自然形式来说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否

资本周转指的是()。

资本周转速度

5.13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配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资本周转速度快的部门要领先于资本周转速度慢的部门

剩余价值规律能够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全部方面。() 是

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可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了利润。() 否

()之前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垄断下竞争的特点是()。

资本主义下垄断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政府指定性采购 19世纪70年代 以上都对

6.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无法消除竞争的原因之一是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是

垄断利润来源的本质是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是

6.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

以上都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由一战开始,二战后最终形成的。() 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服务于垄断资本利益。() 是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是()。

垄断资本建立国际垄断统治的原因不包括()。

主导他国社会经济秩序

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6.3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可能造成资本输入国产业空洞化,无法形成自身独立的产业基础。() 否

生产全球化的载体是()。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分为()

以上都对 跨国公司 富国现象

6.4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联合国秘书处公布资料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是一种()。全球90%的电子商务额是被发展中国家占有的。() 否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全球的97%。() 是

6.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下列关于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以上都对

资本主义的股权分散化现象是垄断资本加强金融寡头势力的手段。() 是

资本主义的股权分散化现象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全面化的调整。() 是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否

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仍然属于无产阶级,因为他们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 是

6.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历史进步?()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很快就能实现。() 否

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是

7.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一)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形态转变是从空想形态的社会主义向()形态的社会主义转变。

科学 蒙古

现今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包括()。

苏联解体时,党员的数量已经远远低于二战胜利时的数量。() 否

7.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二)

马布利以是否符合()来批判私有制。

理性

最高行政委员会和最高科学委员会

圣西门的事业制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巴贝夫主张和平演变,逐步修正资本主义的弊端。() 否

7.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从理论到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是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第一个阶段代表事件是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是

7.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俄国建立之后,首先进入了()

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新经济政策于1919年正式取消,以余粮收集制代替了人口分配制。() 否

二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确立了以美苏为中心的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定位,取代了传统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否

7.5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年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句话出自()。

马克思

反对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 否

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

7.6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包括()。

以上都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观会使社会主义得以完善和发展。() 否

社会主义不可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否

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

7.7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党宣言》 泰国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已经越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否


相关内容

  • 超星尔雅园林艺术概论
    1以下属于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是().1.0 分 A.主次分明 B.自成系统 C.疏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将武当山天柱峰上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的古代帝王是().1.0 分 A ...
  • 考试科目-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考试科目 211 翻译硕士英语 考试范围 211 张汉熙, <高级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修订本 333<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中国教育史>, ...
  •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的校本课程 国外校本课程的历史渊源是很悠久, 可以说, 它与学校教育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的,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 早在古代时期, 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乃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而且, 由于古代社会中社会结 ...
  • 法学院课程介绍
    法学教学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70301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类型:限选课 课程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逻辑学概念.原理.原则等内容的讲述,帮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 ...
  • 宗教民俗学超星尔雅满分答案
    宗教民俗学 宗教民俗学前言 1 马林诺夫斯基是()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 A.俄罗斯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正确答案: C 2 一般认为文化是特定社会成员习惯传播的一种行为模式体系和(). A.思想模式体系 B.习惯模式 ...
  • 自考本科[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述]题型与分值
    一.课程介绍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考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分 ...
  • 马克思主义概论主观题
    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修订版)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 一.教育学是什么? 教育学,顾名思义,是关于教育的学问.这是研究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问题的学科,是一门探索人类教育智慧的学问.这门学问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家伟大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成果,也是教育学家们对千 ...
  • 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年(新)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现代 ...
  • 运用马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