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所在 - 范文中心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所在

11/29

中图分类号:’&!3・2文献标识码:6’()*(+,-+.(+/发展论坛

文章编号:&""0120334!""#5"%1"&&1"!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所在

" 毕正华/江西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由两部分构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这是因为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就业空间有限,兼业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大批农民“过度拥挤”在农村并不发达的有限的非农产业中,而且中国农村和农业又是一个较为独立的与城市明显不同的地域和产业系统,因此,中国农村不仅存在农业转化过程的剩余劳动力,而且还存在大量非农产业剩余劳动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己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农业生产本身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的劳动力转化过程在时间上呈现出高度的密集性和分散格局,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季节性相对过剩,农忙时对劳动力需求量骤增,而农闲时排挤出众多的过剩劳动力。

活可以四个人干,这其实就是潜在的过剩劳动力。

三是农业上的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也把大量的劳动力从传统种植业中驱逐出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释放出来大量剩余劳动力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方式进入了农民创办的乡镇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也开始大幅提高。然而,随着乡镇企业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乡镇企业面临着发展升级、技术改造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对高素质员工的迫切要求使原有的员工成为潜在的过剩劳动力,而时而在农村时而进城的“打工者”,也使农村中非农产业剩余劳动力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制约因素

我国当前滞留在第一产业中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远远超过需求,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在必行,但当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受如下因素的制约: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了农村

统的生产方式上,从而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基础不稳固。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也使其适应不了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从而增加了在非农产业的就业难度。

(二)乡镇企业发展不规范,布局分散,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严重下降。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乡镇企业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布局分散,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乡镇企业的技术含量低,发展潜力不够,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循环之中,影响了其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事实上,许多乡镇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许多企业家只是贪图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所以才愿意投资到农村。二是乡镇企业的这种分散布局也导致建制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益。建制镇规模过小,基础设施不配套,企业间的协作便难于开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乡镇企业更多地吸纳剩余劳动力。

(三)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行的户籍制度,主要包括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户口迁移政策及管理体制,以及与户籍相关的粮食购销、住房、劳动用工、人事、教育和

二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土地经营方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使以前潜在的过剩劳动力显现出来。由于家庭作业,一个人的活可以两个人干,两个人的

老区建设!""#$"%

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特征。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难以接受科技知识,广大农村大多还停留在传

&&

发展论坛’()*+),-.,/),

社会保障等项制度。这些制度使农民与市民在身份、地位、就业、福利、劳保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而这些不平等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生活,妨碍了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小城镇的发展,制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对策。

(一)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乡

民手中集中,以便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与流动,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农业、农村发展经营规划,落实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法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五)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加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措施。首先,

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的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行的土地制度也影响和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制度的表现形式是集体所有基础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基本上是按人头平均分配。并且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这使得农村劳动力既不能完全脱离土地转移到其他行业,也不能充分就业,获得较高的收入。

(四)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盲目性。目前农村劳动力自发的跨地区流动比较多,而由政府职业介绍部门有组织安排外出的却很少。这种盲目、无序流动的不良后果是:一是容易造成民工就业难。二是导致社会生活的无序性。三是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盲目流动使得留下来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者的素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良种的推广。此外,大量劳动力外流,还使不少地方出现了撂荒或者变相撂荒的现象。

(五)资金短缺,思想保守,消费观念落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而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农业原始积累又使农民的比较收益下降,这使得农民不愿意也无力对农业发展投入过多资金,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的落后和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低,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村劳动者思想保守、缺乏开拓精神,这种思想观念也严重束缚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对策

必由之路,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落实和健全有关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逐步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水平。同时,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要进行分类指导和扶持。对于效益比较好的乡镇企业要支持、鼓励它继续发展;对于效益比较差的企业,政府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其尽早摆脱困境。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推

进农业产业化,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普及九年制义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广开就业门路。要对农业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发展开放性、创汇性农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分流。同时,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再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中寻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三)加快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在身份管理上对农民的歧视,实现城乡居民各方面的权利平等。其次,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就要解决好土地承包问题。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在坚持中央关于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的有偿转让,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的束缚,并使农村土地向未转移出去的农

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其次,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展开,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和课程,使广大农村劳动力尽快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再次,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和文化培训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六)发展劳务输出,提高当地村民经济收入。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稳步上升,但局部不协调、不均衡发展,尤其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发展,更是形成鲜明的反差。在承认这一事实后,我们应当努力的发展劳务输出,一方面可以适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劳务输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一举两得。!

老区建设"##$%#&

!"


相关内容

  • 中国农村经济出路探析
    作者:傅鹏 决策探索 2003年07期 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种观点不仅符合我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 ...
  • 思修论文-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 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quo ...
  • 城乡一体化改革与乡镇功能拓展 - 黄祖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在"钱清样本"研讨会上的发言 首先我很高兴能来到钱清镇参观考察,并和大家一起就一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这几天我看了<农民日报>连续刊载的关于"钱清样本"的五篇报 ...
  • 黄宗智:中国农村的发展出路
    陈寿文/文 2014年7月,黄宗智教授继荣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荣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最佳著作奖"的<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
  • 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战略选择
    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战略选择 [内容提要]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城镇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 ...
  • 国际劳工组织作业
    现今中国失业问题浅谈 作者:王冰特 经济学院07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摘要: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中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农民工失业群体,高校毕业生失业群体是构成失业大军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如何解决这两部分人的失业问题,是解决事业难题的关键. ...
  •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5页)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作 者 ]马文兴 [作者简介]马文兴 宁夏人民政府农调队 (银川 750001) [内容提要]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客 观要求: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 如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摘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面临重要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而深远.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全面把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新 ...
  • 农村基层工作知识第三章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农村基层工作知识第三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