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 范文中心

二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08/17

二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摘 要】本文利用水合肼作还原剂,用pd/c作催化剂,对二硝基化合物进行了还原,并对其还原产物进行表征(hnmr)。

【关键词】二硝基化合物;还原;水合肼;pd/c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转变成相应的氨基化合物是精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反应之一。实现这一过程的方法很多,工业上常常采用的是电化学还原法、铁粉还原法以及催化氢化法等。电化学还原法耗能大,对设备要求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铁粉还原法在后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铁泥,为其操作带来不便;而催化氢化法催化剂制备困难,且价格高。水合肼还原法具有清洁、常压进行、安全、后处理简单、转化率高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肼是具有强还原性的液体,无水肼较贵,一般都是用其水合物或水溶液。肼或水合肼作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剂,其作用是作为氢给予体,反应在氢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可以说水合肼还原硝基化合物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催化还原法,即水合肼在催化剂存在下分解出氢气进而还原硝基。水合肼还原法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有两类:(1)pd/c,pt/c和raney ni;(2)fecl3·6h2o/c。反应常在醇溶剂中进行,选用的催化剂不同,有时具有不同的选择性。用肼或水合肼作还原剂时,具有反应迅速、操作简便、纯度高、收率好等优点,但肼或水合肼价格较贵、有毒性、易爆不安全是其不足之处,操作时必须特别小心。

本文参考文献[1]利用80%水合肼作还原剂,pd/c作催化剂对二硝


相关内容

  • 铁粉还原-经验
    Fe粉还原 自小虫进入本论坛以来,看见很多关于Fe还原的帖子,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傻瓜反应,其机理与历程,通法与后处理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所熟知,但是其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细节,本虫就本虫做过的几个Fe粉还原工业化对Fe粉还原进行简要的总结,以 ...
  • 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
    入社群:听大咖微课+看医学视频+会议直播 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 不同的细菌具有各自的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各异,其代谢的产物也不相同.这些代谢产物又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性,可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以鉴定细菌.掌握 ...
  • 土壤生态修复相关酶指标测定
    土壤生物化学指标测定 土壤脱氢酶(dehydrogenase)活性测定(比色法) (一) 分析意义 脱氢酶能酶促脱氢反应,它起着氢的中间传递体的作用.在土壤中,碳 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的脱氢酶作用比较活跃,他们可以作为氢的工体.脱氢酶能自基质中 ...
  • 072 食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
    ・813・ methylated2CpGislandsincancer[J].LabInvest,2005,85(9):117221180.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年 第35卷 第5期 tissues[J].Electrophores ...
  •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4]醇.(醚).醛.(酮). ...
  • 水和废水中二氧化氯的氧化还原反应
    2011年秋季学期高等有机化学 结课论文 题 目 :水和废水中二氧化氯的氧化还 反应 学生姓名:阿依尼革尔.木拉提 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09 – 2 班 指导教师:迪丽菲嘎尔 日 期:2012年1月2日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
  • 金属卟啉类模拟酶催化剂研究
    第17卷第4期2005年7月 化学进展 PR0GRESS IN CHEMISTRY VOI.17NO. 4JuI. ,2005 金属卟啉类模拟酶催化剂研究 王兰芝 佘远斌! 徐未未 张燕慧 (北京工业大学绿色化学研究所 北京100022) ...
  • 食用酱腌菜会致癌
    食用酱腌菜会致癌吗 新华网广东频道 ( 2005-11-17 16:16:42) 来源:中国质量报 编辑:陈苗苗 酱腌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佐餐佳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一些人认为酱 ...
  • 药物的化学性质
    药物的化学性质酸碱性.还原氧化性.水解性 1.西咪替丁的性质 1弱碱性,其饱和水溶液的pH 为9.0.○ 2酸性介质中氰基水解.○ 2.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 1硫上两个烃基不同时,硫有手性,亚砜具光学活性○ 2水溶液中不稳定,对强酸也不稳定, ...
  •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 1.正确采样的意义是什么? 答:样品是一批食品中的代表,是分析工作的对象,是决定一批食品质量的主要依据.所以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够正确地反应出整批被检验产品的全部质量内容,因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即使以后的一系列分析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