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高考史传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题 - 范文中心

怎样做好高考史传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题

05/06

  阅读史传文,概括其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近年来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中比较常见的一道试题。相对于文言字词辨识、文学常识识记以及文意的理解,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检测的是比较高层次的能力,因此,这类题通常预设的难度系数比较高,对考生水平的区分度也比较大。与此相应,许多考生反映在做这道试题时心里没底。从答题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要点不突出,即一味罗列一些描述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但没有抓住该人物的主要特点。比如看到文中人物的身份是官员,总是少不了写上"清廉""爱国""公正不阿";看到是武将,少不了填上"勇猛""机智""镇定自若";看到是文人雅士,则可以写上"洁身自好""淡泊名利""闲情逸致"。虽然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根源却来自教学中,据说有的教师就归纳了这样一份与人物身份对应的词语表:①君臣关系:忠君爱国、知无不言、刚直不阿、有勇有谋;②同僚关系:心怀坦荡、不结党营私;③夫妻关系:相敬如宾、不私议朝政;④父子关系:父慈子孝、大公无私;⑤师生关系:言传身教、维护儒学;⑥官民关系:秉公执法、爱民如子。并要求学生把这份词语表背出来,以备考试时选用,号称"总有一款适合你"。客观地说,这种泛泛地背词语表、不管人物具体情况胡乱粘贴的做法的确能让学生应付一下这道题,但却难以使他们获得比较高的分数,更严重的是它不能使学生获得阅读方法、答题方法的正确指导,能力不能得到举一反三的提升。而且近年来,随着该道试题命题质量的提升,靠罗列描述人物性格词语的答题方法以获得分数的空间变的越来越小。如2013年的"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这样的试题就很难靠大量列举表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词语来得分了。

  二是概括不准。这里讲的"不准"与上面的情况有所差异,指有些考生面对一篇史传文能够梳理出人物的主要事迹等,但是却找不到准确的词语去概括,表述就不到位。例如2010年上海卷21题:"本文表现了欧阳晔 、 和 的品质。(3分)",参考答案为"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到满分3分。在实际应答中,不少同学没有结合文中的具体信息加以表述,而是笼统地用"爱国""无私"一类标签式的词语,显然概括不够准确。

  在多点性格中选取最突出的一点,或者针对某一事件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有些同学也不容易做到。如2010年的"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 的性格特征。(2分)",因为只需要填写一两个词语表示人物一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些同学很难概括准确,不少同学写的答案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等,实际上该题参考答案为"自信"。

  三是概括不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多件事,或者多个生活中的细节,这些事件或细节反映出的人物形象特点也就不只是一点,如果没有空格提示,有些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会少答一两个特点。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不妨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一、圈划直接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再结合语境加以归纳

  有些文章中会有一些直接表示人物个性特征的词语或句子。如2010年选文中有:"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再如2011年选文中有:"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归纳起来,这些句子表达上的特点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人物的个性特征或处世方式进行评价。找到评价性的说法,如2010年选文中有"临事明辨",再结合欧阳公所辨之事为累积多年的难办之诉讼,就可以判断该事件是为了表现他过人的智慧。2011年选文中有"不喜""不惧"等词,就能比较容易归纳出孙叔敖"淡定"的性格,但是,这句话中有对孙叔敖"不喜""不惧"原因的交代,分别是"知其材自得之也""知非己之罪也",所以孙叔敖的淡定源于对自己的了解,由此可见孙叔敖的自信自知,不卑不亢。2014年选文中有"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爱民为先"就是属于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也就是人物的某个特点。

  大多数史传文对传主多有一些评价,当然这些评价只是传主性格特点中的某一点或一部分,更多的性格特点还是需要通过理解文意进行概括。对于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找到这些评价性的表达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藉此再深入理解文意,把握其他的特点,也是一个办法。

  很多学生也知道需要根据文意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但是往往不知道联系哪些语句,其实只要聚焦评价或事件,找出事件的原因,分析这些评价是针对何人何事而言的,就可以对人物个性特征进行准确的概括。

  二、从具体细节入手,一步步抽象出人物特点

  前面讲过,高考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类试题,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就可以概括到位。做到准确而全面的概括,需要对人物所有的特点一一梳理、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常常体现在事件或生活细节中,梳理一件一件事情或一个一个生活细节,分析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这样就会一网打尽,不再丢三落四。实际考试中,有些同学以为高考人物特点概括题能够得到满分实际未必然,往往是因为漏了某一件小事或者某一个细节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2008年的"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是此类试题的典型代表。选文中虽没有直接描绘杨氏的身形动作,但呈现了杨氏的两次说话语言。前一次话语是以对比的方式,将杨氏与其夫在面对叛军攻城的态度加以比较,突出表现了杨氏有勇有谋,热爱国家。后一次话语是以饱含深情的语言来鼓舞广大百姓能够众志成城来共同抵御叛军,实则是一场情绪鼓动会,杨氏采用这样的策略则足以窥探出她有勇有谋。因而,杨氏的性格特点便能够全面总结了。

  2010年选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记叙了欧阳晔的一件事,依次为:拒绝收受贿赂、面对豪贵坚决不肯签署不义的文件、智断滞狱。这些事情分别体现了欧阳公的廉洁、正直与睿智的品质。2013年的这类试题要求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人物的主要特点(试题见前文),做好这道题的前提同样还是需要归纳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   三、合并同类项,强调人物的主要特点

  高考试题一般都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为了选拔人才的需要。具体说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事件或细节体现人物性格的显与隐,其次是多个特点中挑选出主要性格特征。

  2013年第21题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概括主要性格特点,实际测试下来,这道试题的区分度的确比较好,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分情况不同。做好这一题,需要先归纳出每一个事件、细节所体现的个性特点,再进行整合。

  第①自然段记叙了史弼不跟风捏造钩党之事,其意图是实事求是,体恤百姓,从其面对的形势看,他表现出不畏权势的特点。第②自然段记叙了史弼拒绝侯览的请托,得罪权贵而下狱。其中有诸多细节,如接到侯览请托的书信时,史弼"大怒曰",可见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个性,也可以推断他任人唯贤的执政思想;史弼认为"当选士报国",可见其对国家忠诚;"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史弼仍然说"昔人刎颈,九死不恨",足见他对国家忠诚之心和宁死不折的骨气。第③自然段交代史弼的结局,表现了他为国尽忠的品质特点。

  从以上两件事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看,均有刚正不阿的特点,其次就是为国尽忠的思想。因为只要填写一个四字词语,所以填写"刚正不阿"即可。

  下面是这道试题的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3分

  准确概括主要品质。

  (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

  2分

  概括主要品质,但不够准确。

  (1)为人刚烈(2)为人正直(3)刚烈忠诚

  1分

  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品质,但非主要品质。

  (1)体恤百姓(2)宁死不折(3)嫉恶如仇

  (4)不畏权势(5)对国忠诚(6)任人唯贤

  0分

  未就此内容应答;或应答错误。

  (1)刚愎自用(2)疾恶党人(3)任劳任怨

  该评分等级量表也为以后的考生们提个醒,填写主要特点时,需要纵观全文主要事件或众多细节所体现的共同特点。

  四、判断主要事件,发现人物主要特点

  要求考生阅读史传文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点,这就需要考生能在众多性格特点中提取主要的一两点。除了上面"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之外,判断事件的重要性,找到重要事件就比较容易做好这道试题。重要事件往往占篇幅较多,叙述比较详细,展开比较充分。如2013年《史弼传》,第二段记叙的事件比第一段要详细一些,从文章的结构布局上看,也是出于文章逐步推进、走向高潮的部分。所以,这件事体现出的史弼刚烈正直的性格特点可能就是主要的性格特点。2007年的"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值慕煌�,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该题题干中直接说明了需要关注的主要事件,即"仲长统与高�值慕煌�"。因此,将关注点聚焦到这一事件来概括仲长统的人物性格特征即可。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一篇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往往不在文章的开头,大多在文章的中间或者偏后的位置。

  五、根据人物身份、人物间的关系,发现人物主要特点

  史传文里的传主总是会在不同的场合做不同的事情,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来。概括人物的主要特点,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厘清史传文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史弼传》中有史弼与其他郡国之相的关系,史弼不像其他郡国官员那样不分青红皂白,惟命是从,可见史弼的正直;史弼面对"从事"的指责,义正词严地驳斥,可见史弼的正直刚烈;面对侯览的请托,史弼不与其同流合污,可见史弼的正直;史弼与前孝廉裴瑜的对话,又可见史弼的正直与刚烈。这样梳理之后,自然能得出史弼的主要性格特点。

  以上只是针对人物形象中性格特点的试题进行分析,其实,2014年的"21.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3分)"也是一道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题。该题的参考答案为: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1分)、因地制宜(1分)、从长计议(1分)的管理理念。从题干"管理理念"和参考答案的三个要点中可以看出对人物做事特点的理性归纳。

  2012年该类试题为"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参考答案为: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这道题还是检查考生是否把握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只不过是从另一个人物的视角设问的,算是转了一个弯。2009年的第21题"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也是此种较为隐性的人物形象概括题。

  当然,回答这类试题同样需要仔细审题,看清题干中表示答题范围、人物对象等限定词,否则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2010年"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 、 和 的品质。"答题范围为全文所有文字,而2010年"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 的性格特征。"则只检测第④段画线句。这些审题的基本方法是回答每一道高考试题都需要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相关内容

  • 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题解答技巧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转走背拿满分) 答题技巧 考纲陈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 ...
  • 20**年届高考全国卷冲刺语文考点知识.答题技巧
    2018届高考全国卷冲刺语文考点知识.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 ...
  •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考点一]理清行文脉络 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⑴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 间为线索: ⑤以 ...
  • 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年届高考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考摸底测试 语文试题 [.试卷综析] 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作为高考摸底测试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 第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常规 ...
  •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a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 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 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二是 ...
  • 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二: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2分)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
  •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
  •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解题初探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已经定型,基本是试卷的第12题:题型和考点基本稳定,一个选择题5分,三个简答题分别为6分.6分.8分.从所选人物来看,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4年选的都是社会科学教育 ...
  •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技巧
    摘 要: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很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考生抓住人物传记的特点,结合一定的阅读解题技巧,就可以取得高分. 关键词: 文言文传记阅读 阅读方法 答题技巧 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在高考文言文阅 ...
  • 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写起之十细节描写
    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写起之十 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通俗地说,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写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文文中的细节描写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