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生命的真谛 - 范文中心

参悟生命的真谛

11/12

在一座庄严的佛教圣地,见到一棵难以环抱的古柏。

默然更迭的光阴,给予这古柏无限的沧桑和斑驳。在这游人如织的圣地,它默默的站立,站出了一份千年之伟岸,孕育了一种沧桑之神韵。那苍老遒劲的枝杈,仿佛能擎起太阳,揽下月亮。周身一道道深深地皱纹,一处处斑驳都显得那样古香古韵,流光溢彩,让俗尘的目光无不为之敬畏。这般的苍老和斑驳竟会如此之大美,美得让人动容和和震撼!

在街头抑或巷尾,每每与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目光昏浊的老人相遇,我总会下意识的阅读那一汪似乎有些疲惫的目光和一脸沧桑的脸庞。那一张曾经也年轻帅气的面容,不堪日月风霜洗礼,最终成就了一种厚重和苍老。其实,在稍纵的光阴里,我不也就和他们一样悄然加入到这苍老的行列么!体味这一过程,心底便有些惊恐或无奈,生命就这样分分秒秒的流逝。

天也可老,地也可荒,凡唯物者无不坚信的。天地如此,何况一棵树呢!那穿越了时光隧道古柏的肌肤,几乎没有一处平展,积聚了时光的沟壑,凸凸凹凹,斑斑驳驳,红尘的冷暖与生命的沧桑交织于此,写就了一篇无言的悲壮。我深知,人远没有古柏那一种淡定的的情怀。它虽然历尽沧桑,却从容依旧,每一条皱纹深处都能折射出一种安宁,每一道弯曲的指向都能显示出一种坚韧,每一片斑驳都能说明一种艰辛与抗争。稀疏的枝叶、干瘪的柏籽,安逸的悬挂在修长的枝杈上,在流年之巅,昭示着生命的恒远和壮美。

暮色降临,这块佛教圣地越发的幽静和庄严,只有那古柏依然从生命的苍老中流露着生机。黄昏是一种天象,因为太阳不是在地平线上升起,就是在地平线线上落下,注定了夜晚与白天总以这种恒古的方式承接着,不离不弃;那么,生命中,苍老是否也以一种固守的方式与青春连接着的呢?苍老极限,青春再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将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与侵扰等闲视之,以生命本真的坚强洞穿着生存的苦难,以精神的灵动憧憬着时光的旖旎与悠远。

世事无常,风云不测,生命之旅注定了多少的坎坷。人生短短几十春秋,不如意十有八九,一路上几许喜悦,几多遗憾,几多憧憬,几许伤感,在蜿蜒连绵的曲径上,难诉难尽,还是沉默了吧。然而,当站立在这棵古柏一旁,抚摸着它苍老斑驳的肌肤,凝望着它穿越艰辛的条条斑痕,仰望着它顶天立地挺拔的躯干,细细揣摩着它密密匝匝斑驳的容颜,仿佛聆听到了一曲蕴含着悲欢离合,坚强不屈的生命乐章,使人再也不能、也不该为自己不幸的命运叹息了,当以古柏为楷模,执着坚韧地直面生活,以宁静的心灵,恒守岁月,守望百年!

我想,那些到此祭拜的人们,也许都会从这棵古柏得以启示:欲为何物?情为何物?也许因为人是高级动物,聪慧有余,一个欲念接着一个欲念,圈圈紧勒,终将把一个原本纯真自由的生命上了欲念的枷锁,沉沦于无止尽的苦累和烦恼之中,不经意,青春不再,生命逝去。

这古柏是有灵性的,你只要与之虔诚的心语,就会从它的身上领悟到何为生命的真谛。


相关内容

  • 谈儒家的仁爱思想
    谈儒家的仁爱思想 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更是通过对天.地.人的思考体悟而达至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命体验.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室权贵,无不受其影响.仁的思想在塑造我们民族性格,形成国人的风俗伦理观 ...
  • 亚里士多德式的乌托邦
    --理想走在现实的路上 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理想,它或许似窗外的星光般可望而不可即,但一直在路上的我们也一定要让理想走在路上. 人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沉重的词语,芸芸众生以各种姿态各种形式在各种舞台上演绎不同的人生剧情,而始终支撑人们走下去 ...
  • [背影]一课的教学反思
    <背影>一课的教学反思 轰轰烈烈的讲课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作为一名参赛选手,最大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有收获也有教训.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 ...
  • 略谈茶艺与茶道
    [摘要]茶艺与茶道经常被混为一谈,许多人弄不清楚茶艺与茶道的关系,本文从茶艺与茶道的内涵来阐述茶艺与茶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茶艺  茶道 前言:目前,关于茶文化的许多名词术语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乱的认识,茶艺界有许多人常常将茶道. ...
  • 感悟生活的真谛
    生活真谛:感悟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一:不要乞求太多 不要乞求太多,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就是因为乞求的太多了,我 们的人生才不完美,我们才会不幸福,其实,所有的不幸都是来源于我们乞求的 太多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失望和 ...
  • 儒释道的生死观
    儒释道的生死观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它们对于生与死的界定从根本上诠释了它们对大千世界的的认识的不同.无论是儒家的畏天命,修身以俟:还是道家的不信天命,勇猛精进:以及释家的根尘幻化,业不可逃,都为我们对生命的认知与参悟提供了可贵的 ...
  •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道贵第六十二
    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编辑:中华道教之道贵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 ...
  • 探秘人生宇宙
    <探秘人生宇宙>是我搜集整理的一本文集,文集由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几篇文章或十几篇文章组成,一共大约有50万字.文章的来源除了我本人撰写几篇外,其余全部从网上精挑细选而下载.出文集的目的,在下面的文集前言里有全面的阐述. 我 ...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萍水相逢即是缘分,何必纠缠人情世故,何必心执一念痴心不悔,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痛的始终是自己,何不给自己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空间,放下自我,放飞过去,把自己浸泡在一杯茶里,让身心在透明的世界慢慢舒展,抛却杂念,心归自然.那一刻,风是温柔的, ...
  • 白玉蟾祖师[丹法参同十九诀]
    通常认为,南宗内丹功法的特点,在于"先命后性",也就是先通过精气的修炼,获得身体健康,形神两旺,然后炼神还虚,以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感悟永恒之道,达到与永恒之道的合一. 自从南宗初祖张伯端着<悟真篇>,阐发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