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试题缩印版 - 范文中心

金融学期末试题缩印版

05/14

1.试述信用的主要作用有那些?

答:信用的作用:货币与信用的联系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密切起来的。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的出现,使得货币流通的增减变化与银行信用活动(银行借贷)的扩大和回收所有了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从而金融的概念才真正形成。简单商品经济:货币与信用相互独立:货币是货币,信用是信用。现代经济:货币与信用相联系(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导致金融产生。

2.什么是金融机构体系?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答:金融体系是各类金融机构的总和,包括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和金融中介(间接融资)。

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存款的方式吸储蓄者的资金,然后向借款者发放贷款,从而实现其中介职能。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是通过契约性形式(签合同)吸收储蓄,而投资中介公司通过为储蓄者提供一些服务来营利。

3.什么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有那些?

答: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就是融出资金,运用货币来获得盈利的业务。

资料业务包括:(1)现金资产:准备金(银行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应收现金、同业存款。(2)贷款(3)证券投资 (4)其他资产:包括商业银行拥有的实物资产(建筑、设备等) 4.试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

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三方面要求: (1)可控性(2)可测性(3)相关性。 六、论述题(2*10)

货币供应量是根据什么来划分层次的?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有哪些现实意义?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主要职能。 货币供给量划分:货币供给量的划分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M1。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即M2。

货币供给量的现实意义:首先,它能够为中央银行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流通结构图,有助于银行了解不同层次的货币领域之内的问题,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其次,它有助于中央银行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动态变化。因为经济活动的任何变化总是最先反映在市场供求和物价变化上,而市场供求物价变化又都是集中表现在货币流通状况上。 中央银行性质及职能: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同时中央银行是“发币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1、简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10分)

答:1)融资期限不同。货币市场一般在一年以内,资本市场一般在一年以上。

2)市场功能不同。货币市场的功能是调节货币资金的流动性,解决短期或临时性资金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功能是筹措自有资金及长期经营资金,解决长期性资金需要。

3)业务内容不同。货币市场的业务包括短期借贷、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短期债券的发行与交易。资本市场的业务包括:中长期借款、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交易。

4)资金使用效果、风险程度不同。货币市场资金的使用,流动性强,风险小,成本低,但缺乏稳定性。资本市场的资金,稳定性好,效益高,成本相对也高,风险较大。

5)影响因素不同。货币市场一般可以有一定影响,资本市场不受人为因素控制。

1、票据贴现——指商业票据的持有人将其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贴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2.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4、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6、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即期限相同的各债券利

率之间的关系,是指相同期限的各债券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

7、普通股——普通股是随着企业利润变动而变动的一种股份,是股份公司资本构成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份。普通股的基本特点是其投资收益不是在购买时约定,而是事后根据股票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来确定。股东享有各种基本权利包括优先认股权、发言权和表决权和剩余财产分配等权利。

8、非借入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即央行的贴现贷款,其余部分则处于央行控制之中,称为非借入基础货币。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就是“非借入准备金”或称“自有准备金”。

9、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10、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规律叫“格雷欣法则”。

11.同业拆借市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主要满足金融机构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头寸余缺调剂的需要,且市场特性活跃、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应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

12.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13、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14.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五、问答题

1、在证券市场中,企业是直接在一级市场上筹集资金,那为何还必须有二级市场存在和发展?(10分)

答:1.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含义:证券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进行首次交易的市场。证券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是为已发行的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转让买卖服务的市场。流通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证券交易所。 2.二级市场功能不同。

二级市场可使一级市场发行的证券更具有流动性,从而更有利于证券发行;二级市场决定了一级市场证券的价格,从而决定发行企业再融资的数量和价格。(4分)

3.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各有独立的市场业务和市场功能,也有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1)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前提。没有证券发行,就不会有证券的流通转让。同时,发行市场的规模、结构直接制约着流通市场的范围和构成。发行市场越发达,对流通市场要求越高。(2分) (2)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必要保证。没有流通市场,各种证券缺乏流动性,新证券的发行就难以推动,发行市场就会萎缩,导致无法存在。同时,流通市场上形成的证券市场价格,又制约着发行市场上新发行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发行情况。(2分)

5、如果央行出售20万元债券给投资者甲,他全部使用通货支付,则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将会发生何种变化?试用T型账户解释。 如果某人用现金购买,则银行的准备金不变,流通中现金减少了20万,则基础货币减少20万元。 五、问答题

2、当出现存款外流时,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流动性管理?

答:1)向央行借款 2)收回或出售贷款 3)向同业或企业借款 4)出售证券

3、如果央行贷给工商银行20亿元款项,而存款者提取了1亿元现金,则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将会发生何种变化?试用T型账户解释。

答:当人民银行向工行贷款20亿元时,银行的储备增加19亿元,基础货币增加20亿元。

4、试比较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 答:(1)法定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2)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变动贴现率,据此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

基础货币,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发生影响。中央银行能够利用它来履行其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帮助解决银行流动性,防止金融恐慌。且具有告示效应。但缺点是比较被动,且易造成对中央银行意向理解的混乱。

(3)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公开市场操作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决定基础货币变动的基本因素,也是货币供应波动的主要根源。可由中央银行主动进行,规模方向灵活性强,执行迅速;但前提是需要发达的证券市场。 三种工具需配合使用。

1、金融市场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1、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发挥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2、财富功能;为未来的商品与服务支出需求提供储蓄购买力的手段。 3、流动性功能;通过将证券与其他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余额,提供筹资手段。4、交易功能;降低了交易成本。5、分配功能;实现资源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6、调节功能;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传导途径,对国民经济活动提供自发调节。7、反映功能;反映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发展前景和宏观经济运行。

2、试述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原理。 答:同业拆借首次航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借贷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准备金余额,用以调剂准备金头寸的市场。一般来说,任何银行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数额只能小于或等于负债额减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然而,银行的实际经营活动中,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是经常化和不确定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多余准备金的银行和存在准备金缺口的银行之间就出现了准备金的借贷。这种准备金的金额的买卖活动就构成了传统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3、简述股票与债券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1.对发行者来说,都是筹集资金的手段;

2.共处于资本市场中;3.股票的收益率和价格同债券的利率和价格之间是互相影响的;

区别;1.性质不同;2、发行者范围不同;3、期限性不同;4、风险和收益不同;5、责任和权利不同; 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国际收支状况;2.通货膨胀差异;3.利率差异;4、政府干预;5、重大国际事件;6、心理预期;

5、影响债券票面发行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1、债券的期限;2、债券的信用等级;3、有无可靠的抵押和担保;4、当前市场银根的松紧、市场利率水平及变动趋势,同类证券及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水平等;5、债券利息的支付方式;6、金融管理当局对利率的管制结构;

6、简述基金证券与股票、债券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1、均为证券投资;2、基金证券形式上与股票、债券相似;3、股票、债券是基金证券的投资对象; 区别:1、投资地位不同;2、风险程度不同;3、收益情况不同;4、投资方式不同;5、价格取向不同;6、投资回收方式不同; 7、试述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型基金的区别。

答:1、基金规模的可变性不同;2、基金单位的买卖方式不同;3、基金单位的买卖价格形成方式不同;4、基金的投资策略不同; 8、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宏观经济因素:(1)国民经济的增长率;(2)经济周期或经济景气循环;(3)利率;(4)货币供应量;(5)财政收支因素;(6)投资与消费因素;(7)物价因素;(8)国际收支因素;(9)汇率因素。2、政治因素及自然因素:(1)战争因素;(2)政局因素;(3)国际政治局势;(4)劳资纠纷;(5)自然灾害;3、行业因素;4、心理因素;5、公司自身因素:(1)公司利润因素;(2)股息、红利因素;(3)股票的分割因素;(4)股票是否初次上市因素;(5)重大人事变动因素;(6)投资者因素;6、其他因素:(1)不正当投机操作;(2)信用交易因素;(3)政策调整与限制性规定; 9、试述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优势。

答:1、规模经营低成本;2、分散投资低风险;3、专家管理具有更多的投资机会;4、服务专业化更方便; 10、简述大额可转让存单与定期存款的区别?

答:1、定期存款记名、不可流通转让;而大额定期存单是不记名的、可以流通转让。2、定期存款金额不固定,可大可小;而可转让定期存单金额较大;3、定期存款利率固定,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既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且一般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4、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但损失部分利息;可转让存单不能提前支取,但可以二级市场流通转让。 11、简述外汇管制的目的。

答:1、维持国际收支收入平衡,改变国际收支状况; 2、维持本国货币和利率的稳定; 3、维持本国经济及市场的稳定; 12、试述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分析。

答:1、出现了国际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2、内部有了空前发展和变化; 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和开放金融市场; 4、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5、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 13、试述外汇管制的利弊。

答:利:1、可以防止资本外逃,有助于资本项目的资本平衡; 2、由于外汇管制可以控制外汇流到国外,所以一国外汇短缺的情况下,可以集中外汇自裁,节约外汇支出,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弊:1、实行外汇管制,汇率由官方决定,外汇严禁自由买卖,尤其外汇的供求收到严格限制; 2、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整个经济很难在外汇供求平衡、汇率与利率自由浮动的条件下实现均衡; 3、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所以资金的余缺状况由很大的不同,客观上由调节余缺的必要,外汇管制限制了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14、试述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答:购买力理论,利率平衡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决定了汇率的内在、本质的基础

三、名词解释

1、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2、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3、风险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4、金融创新: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5.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家管理的特点。

6.商业票据承兑:是商业票据到期前,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载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付款人在承兑前不是真正的票据债务人,承兑后才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只有承兑后的票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转让流通。

7.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返还资金融出方按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8.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包括操作目标(近期)和中间目标(远期),它是相对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言的。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0、费雪效应——可贷资金理论表明,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将导致利率上升。因此货币供给增加的通货膨胀预期效应,是指利率因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而上升。这个发现以第一个指出通胀率预期和利率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的名字命名为费雪效应。

1、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及其路径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路径:先放开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在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2、简述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银行业务的全能化(2)银行资本的集中化(3)银行服务流程的电子化(4)网络银行的发展(5)商业银行的全球化趋势 3、如何理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

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的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已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银行商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银行信用,银行的商业票据贴现将分散的商业信用集中统一为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银行在商业票据贴现过程中发行了稳定性强、信誉性高、流通性大的银行券,创造了适应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流通工具。 4、简述通货膨胀及其效应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影响: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5、简述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机制与趋势。

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⑴ 货币形式演变是价值独立化的内在要求。⑵ 货币形式演变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和货币职能充分发挥的需要。 ⑶ 货币形式演化的内在逻辑过程就是货币作为价值的代表逐步脱离使用价值实体的过程。

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3、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

6、比较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异同。(没有确切答案,看着点抄)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国外的金融体系咱国家都有,但每个市场里,品种不如外国多,比如人家外国有期货、期权,咱国家正在酝酿中,股票人家国外没有涨跌限制,也可以T+0,但国内还是有涨跌限制,并且T+1的,最大的区别还是法律法规的监管没有外国严格和严禁 执行力度不够。西方经济学是以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建立起来的学科,其资本市场的运营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的建设,用来减轻或者消除不对称信息(Asymmetry of information)所引起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Moral Hazard。而感觉关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管理的文章中,很多次的提高企业自觉性不高,管理者素质差这种言论作为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原因。 8、简述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1. 物价水平。 利率的变动与物价的变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当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即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购买力下降,币值下跌,国家为了稳定物价,就纷纷通过调整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促使货币购买力上升。因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存款人所得的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经济利益遭受损失,从而影响其存款积极性。因此,为了维持吸收社会存款的规模,名义利率也需要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调。相反,当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下跌时,即发生通货紧缩时,市场低迷,信用收缩,国家为了促使物价水平回升,一般会采取降息的措施。因为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将使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加重,无疑会使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名义利率与物价一般具有同向变动的趋势。 2. 国际利率水平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一体化。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使国内市场利率受到国际市场利率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来实现的。当国际市场利率高于国内利率时,国内货币资本流向国外。反之,当国际市场利率低于国内利率时,则国外货币资本流进国内。不论国内利率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国际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都会引起国内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动,从而引起国内利率变动。

3. 国家经济政策

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

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调节利率作

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规定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实现对重点产业、部门或项目的扶持,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国家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因此,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4. 利率管制

在一国经济的非常时期或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利率管制也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由于利率管制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实行利率管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一旦非常时期结束或经济已走出不发达的阶段,应及时解除管制。 除以上诸因素外,习惯和法律传统等因素对利率水平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9、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流动性,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10、简述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及其组成。

货币供给调控机制是一个以信用创造理论为基础、与中央银行体制的存在有密切联系、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

1.调控主体

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可以用下图表示。 2.基本因素

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供给量。 3.若干金融变量

影响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 11、简述通货膨胀的效应

通货膨胀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其次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时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在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是清楚的,它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12、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如何认识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企业以商品形式提供给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即通常所说的赊销商品。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信用形式,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成分。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做如下理解:

第一,商业信用始终是一切信用制度的基础。

第二,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

第三,银行信用的产生又反过来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第四,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

商业信用的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商业信用借贷的对象是商品;商业信用的借贷行为与商品的买卖紧密联系在一起。借方同时也是商品的买者,贷方同时也是商品的卖者。

而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银行信用借贷的客体是货币。

银行信用之所以起主导,主要是他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规模小;使用方向固定。 13、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1、 信用中介的职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闲散业务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商业银行是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货币资本的使用权。

2、支付中介的职能。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资本之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信贷活动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而活期存款是构成货币供给量的主要部分,因此商业银行就可以把自己的负债作为货币来流通,具有了信用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银行由于联系面广,信息比较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务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把许多原来的属于企业自身的货币业务转交给银行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其他费用等。个人消费也由原来的单纯钱物交易,发展为转帐结算。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强烈的业务竞争驱动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己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14、简述金融监管及其原因,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成。 金融监管是国家法律授权的部门(往往授予中央银行或者特定的金融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和信誉,保护银行安全、稳健的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对银行实行监管和管理权限的行政行为。一个独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一套完整且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因(一)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危机、美元危机和股市危机是促使美国政府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的直接原因(二)放松管制和放任金融创新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三)监管权力的过度分散导致监管真空的出现

我国体系构成: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只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有着严格的规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位。当金融机构监管的某一环节处于法律的真空状态,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时,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只能借助强制性行政干预来解除金融风险,1997年海口城市信用社因挤兑出现支付困难时强制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乃至兼并一案仍历历在目。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现阶段必须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2、尽快制订金融法律实施细则。 3、尽快建立独立的金融执法机制。

15、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及其路径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首先是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结息方式。 路径 (1) 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2) 金融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实践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市场基础者贸然完全放松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告终。

(3)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适宜的法律和规章来取代对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预。

在放开利率、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

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效的银行监督,评估银行风险。这对利率放开后的金融体系成功地发挥作用非常重要。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综合考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观点,只有同时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才可迅速实现利率自由化,否则需要有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

(5) 对后利率自由化问题宜尽早防范。

16、论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及货币供求均衡的调控机制。

论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1)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 (2)货币需求由社会总供给决定 货币供求均衡的调控机制

(一)正确地实施财政政策,保持经济的总体均衡

(二)有效地实行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给以适应必要的货币需求

(三)保持适当的国民经济比例,促进货币供求在结构上的均衡

(四)完善利率机制,有效地运用利率杠杆是保持货币供求均衡的重要条件

17、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1、 资本积累功能

通过金融市场的介入,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方式,使社

会资金流成为可能。金融市场创造了多样的金融工具并赋予金融资产以流动性,法规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使资金的需求者方便经济的获得资金,使资金的供应者获得满意的投融资渠道。因而,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2、 资源配置功能

在金融市场上,随着金融工具的流动,相应的发生了价值和财

富的再分配。金融是物资的先导,随着金融资产的流动,带动了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将社会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 3、 调节经济的功能

在经济结构方面,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投融资方向的选择,其结果必然发生优胜劣汰的效应,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离不开金融市场。 4、 反映经济的功能

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它反映了微观经济运行状况

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还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18、试述货币政策的运作机制并简要评价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没有答案,写上定义大家自由发挥)

货币政策运作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指标。

效果:我国的货币政策属于四重目标型,即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

我国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运作。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及某些金融机构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准备金站存款或负债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2、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效果: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是指各类有价证券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效果: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

合和配合使用。 19、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容,用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简要分析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绩效。 答:(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托宾q传导机制、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思路是: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因为它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 2)托宾的q理论

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

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PE;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对现存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q,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

M→R→P PE→q→I→Y

E为股票价格;q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其他符号同上。

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应。货币学派论证的传导机制可表示如下:

M→E→I→Y

式中的M→E,是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 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Y的变动。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①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总支出。

假设中央银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相应减少,存款货币D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L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消费,于是总支出下降。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全过程的特点是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②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研究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减少净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

M→R→PE→NCF→H→L→I→Y

式中,NCF为净现金流;H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他符号同上。

5)财富传导机制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PE→W→C→Y

式中,W为财富;C为消费。

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下过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

M→PE M→r→PE

货币供给和利率会作用于资本市场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市场行情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不十分清楚。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这样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

M→R→re→NX→Y

式中,re为汇率;NX为净出口;其他符号同上。

(2) 有效性的定义:1、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2、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3、货币当局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量的多少。

试题一

六、简答题

1、如何理解金融范畴。

答: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制度也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与信用的活动不可分析地联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地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地融合体。 2、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答: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在:(1)在宏观经济方面:①利率能够调节货币供求;②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③利率可以调节储蓄与投资;(2)在微观经济方面:①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②利率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1)第一次明确提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2)推出货币需求函数,即:Md=M1+M2=L1(y)+L2(r), 说明的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Y 的函数,且与收入正相关;而由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水平R 的函数,且与利率负相关。 4、怎样运用宏观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答:(1)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2)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3)运用紧缩性的收入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管制或冻结工资以及运用税收手段。

5、如何理解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作用:(1)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积聚与集中,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2)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3)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因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 七、论述题(15分) 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答:(1)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其核心机制,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在宏微观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利率在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3)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日益重要,利率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利率充分、有效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适当的利率水平,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因此,我国应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试题二

六、简答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

答:这是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由于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深感资金缺乏、竞争激烈、加之流动性的巨大压力,商业银行不得不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来保证资产流动性的要求。负债管理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的管理来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借款来提供。其核心是:银行主动借入资金来保持自身的流动性,从而扩大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但负债管理也有明显缺陷:①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②因为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而增加了经营风险③忽视自有资本的补充,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2、直接融资中的中间人与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间接融资的媒介主要通过各种负债业务活动集聚资金,然后在

通过各种资产业务活动分配这些资金;直接融资的机构则主要是促成贷款人与借款人与借款人接上关系,而并非主要在接待双方之间进行资产负债的业务经营活动。 3、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答:(1)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2)配置功能。表现为资源的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3)调节功能。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4)反映功能。反映国民经济情况的变化。 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答:(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的局限性。 5、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由哪些? 答: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和工具有:(1)汇兑,是银行根据付款人的要求通过海外联行或代理行将款项汇给收款人。主要的工具是电汇、信汇和票汇。(2)托收,是债权人所在地银行受债权人委托,通过联行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有关款项的方式,可分为跟单托收和光票托收两种。(3)信用证,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进行付款的书面承诺。(4)旅行支票,由银行或大旅行社为了方便旅客支付沿路费用而发行的定额票据。(5)信用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金融工具。 七、论述题

试析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答: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1)和直接金融不成比例;(2)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3)金融市场利息机制僵化,还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重要意义为:①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②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③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需要。 发展策略:(1)努力发展直接信用市场,改变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比例;(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合理配置;(3)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4)减少垄断,搞活金融市场。 试题三

六、简答题

1、存款货币银行的表外业务。 答: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不影响资产和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狭义的表外业务通常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新的业务:如互换、远期利率协议、期权和票据发行便利等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如承兑、汇兑、代理和各类信用保证等业务。

2、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答:(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4)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巨大影响;(5)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 3、简述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答:(1)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2)恶性通货膨胀会引起突发性的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风潮,甚至引发政治动荡;(3)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货币流通自身,可能导致货币制度的崩溃。

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何利弊?

答: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可控性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贴现率;可测性强,能够观察到市场利率水平及结构;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利率作为终结指标的不足之处:利率是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波动,再经济高涨和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得当。

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答:(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七、论述题

试述当代金融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金融业的国际化和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流,出现如下若干特点:(1)金融活动以境外市场为依据,受到的管制极少,甚至于几乎没有什么管制;(2)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影响面宽;(3)银行从事的国际性经营活动,于国内经营活动密切交织在一起。因此,金融业国际化在推动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国内金融业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消极影响表现在:(1)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表现为:国际融资便利条件容易导致信用规模膨胀,乃至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国际化和各种金融创新

技术的出现,使资产转换的充分便利。但如果金融市场遇到重大震荡时,这种转换可能受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暴露资产的流动性危机;许多大银行统一经营国内外业务,国际业务经营失利常会冲击整个银行的稳定。(2)给实施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带来困难,如开放程度

较高的国家,大量资本流动冲击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目标难以把握。 试题四

六、简答题

1、试述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答:(1)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了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2)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正利率会刺激居民储蓄。(3)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负利率对经济不利,它扭曲了借贷关系。(4)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利率。它对经济的影响介于正利率和负利率之间。 2、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答:(1)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全部偿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2)流动性。金融工具迅速变现的能力。(3)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4)收益率。持有金融工具收益和本金的比例。

3、简述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答:(1)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银行;(2)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4、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原则。

答:是指银行应能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及各方面的资金需要:一方面要求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必须力求债务结构合理,并拥有较多的融资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银行缺乏流动性会降低自己的竞争力,甚至面临挤兑而陷入破产清理的境地,故保持必要的流动性对银行经营是至关重要的 5、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答: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制约,如需要大量进口技术、设备以及原材料,而出口产品受制于技术水平,缺乏竞争力,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2)经济结构的制约,在特定自然环境和生产要素条件下形成的经济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如果不能适应国际需求的变化加以调整,则容易出现贸易失衡。(3)物价和币值的影响,通货膨胀使本国商品出口成本提高,而进口品本币价格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贸易状况恶化。(4)汇率

变化的影响,本币对外币升值,或者本币对外币币值不变,而周边国家汇率贬值,则本国商品出口困难。(5)利率变化的影响,利率降低或利率不变而周边国家利率升高都会造成资本外流。(6)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处于高涨阶段,进口需求提高,经常项目可能出现逆差;经济处于萧条阶段,生产下降,也可能造成国际收支恶化。 七、论述题

试评述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答: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有瑞典学者卡塞尔(G、Gassel)在20 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理论的中心思想十,人们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币也是提供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上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这个比值被称为购买力平价,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两国物价总指数的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某一时期的绝对平价与基期的绝对平价比乘以基期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对经济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的影响深远,该理论论证了汇率决定的基本依据,在不兑现的纸币信用制度下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今天的国际经济比较分析中被广泛使用,在汇率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础,假定货币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唯一因素,它以两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货币的对内购买力决定的平价与实际汇率经常会出现背离,这正是购买力平价的缺陷所在。 试题五

六、简答题

1、优先股与普通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1)优先股风险低,收入稳定。(2) 优先股权利范围小,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公司利润急增时,优先股不能分享这部分收益。

2、简述投资基金的特点及功能。

答:(1)特点: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2)功能:投资基金具有多种投资功能,可以用来积累个人财富,可以作为价值储藏的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追求高收益的手段。 3、简述资金缺口分析。

答:资金缺口值浮动利率资产与浮动利率负债之间的差额,一般用资金缺口来衡量银行净利息收益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当资金缺口为正,则利率与银行净利息收益呈同方向变动;当资金缺口为负,则利率与银行净利息收益反方向变动;当资金缺口为零,则净利息收益在整个利率周期内是不变的。 4、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答: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维持一个稳定、健全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政策上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体系的经营安全性目标;②公平竞争目标;③政策的协调一致目标。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①依法管理的原则;②合理、适度竞争原则;③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④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5、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国际货币体系包含以下内容:(1)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 七、论述题

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

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 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 试题六

六、简答题

1、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1)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③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④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2)直接融资的其局限性: 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2、简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答:(1)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3)物价变动的幅度;(4)国际经济的环境;(5)政策性因素等。 3、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答:(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2)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3)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即对于破产事件,为此有必要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4)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而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必须有专业性的机构来实施。 4、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答:(1)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其资产功能。(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资产存量占收入的比重;(3)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等多项因素决定。 5、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答:(1)依据:流动性;(2)意义:①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②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③客观上促进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

七、论述题

试述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答:(1)中国人民银行要真正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领导。首先,中央银行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不能对其过多地进行干预。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和领导作用,主要不是靠中央政府赋予的行政领导和

管理权实现,而要靠经济手段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施加影

响。最后,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各种机制尚不健全,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应以盈利为目的。(2)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成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①完成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②进行银行

自身经营机制的改造;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广泛开展金融领域的有序竞争,打破专业

银行分工垄断的局面,准许专业银行业务适当交叉。(4)建立为直接金融服务的规范化机构。 试题七

六、简答题

1、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1)贵金属非货币化;(2)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不兑现的银行券和银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3)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4)信用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 2、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答:(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等;(2)局限性: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3、简述远期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 答: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合约。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互换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4、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答: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贷款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实施调节、央行扩大贷款,直接增加了存款结构的超额准备金,从而扩大存款机构的放款和投资能力,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的证券和外汇购买实际上是向社会诸如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货币供应的能力。

5、外汇储备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有:(1)增加本币投放,从而加大了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的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增加了资金成本;(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值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试题八

六、简答题

1、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答:(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电子货币的运用。

2、简述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答: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制度也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与信用的活动不可分析地联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地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地融合体。 3、什么是场外交易市场?其特点是什么?

答: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其特点是:(1)集中交易场所;(2)以买卖未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为主;(3)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4)交易由双方协商议定价格。

4、商业银行何以有信用创造能力?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因素是什么?

答: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可以经营活期存款的机构。商业银行通过经营活期存款,可以创造出派生存款,从而创造出了货币,这个过程称为信用创造。部分准备经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两个前提,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因素有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者与信用创造规模正相关。

5、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答:(1)微观角度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来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

需求的典型表现是引入机会成本变量;(2)宏观角度是指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而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交易方程式分析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这些模型不考虑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也不考察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是从收入、市场供给等指标的变动状况来进行考察。 七、论述题(15分)

论述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答: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有自己的经营管理理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其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演变过程。(1)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第二阶段,可转换性理论;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是,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加强资产管理获得,向外借款也可提供流动性,只要借款领域扩大,流动性就有保证。而且,负债管理有效,则无须经常保有大量流动性资产,并可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银行收益将提高。负债管理存在的缺陷在与经营成本的提高可能给银行增加压力。(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以及作对应分析,围绕所谓缺口或差距,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一些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 试题九

六、简答题

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这种观念取得了普遍存在的意义;(2)利息率是一个事先确定的量,与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情况无关;(3)利息的历史久远,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早已成为传统的看法被人们所接受。

2、简述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

答: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在这种制度下,中央银行固定了汇率,并按这一水平进行外汇的买卖。当外汇市场上供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国家有义务加以干涉,以维持固定的汇率。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也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经济交往的稳定,减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风险。但是,实行固定汇率要求一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外汇或黄金储备。否则,必然出现外汇黑市,黑市的汇率要远远高于官方汇率,这样反而会不利于经济发展与外汇管理。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兑换比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的决定。实行浮动汇率有利于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调节经济,也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尤其在中央银行的外汇与黄金储备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对经济较为有利,同时也能取缔非法的外汇黑市交易。但浮动汇率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会加剧经济波动。 3、什么是国际金融危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所造成的金融危机。一般由三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面临大规模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持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则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而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4、简述在我国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答:市场效率的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是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的,高度有效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所有相关的真实信息,使价格反映其内在价值,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而在弱有效的市场中,信息高度不对称,掌握内部信息的投资人可以在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偏离程度的情况下获得超常利润。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处在一个弱有效市场时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不利于实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因此,研究市场效率以及如何推动有效市场 的形成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答: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七、论述题(15分)

论述外汇收支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外汇收支不仅可以沟通内外经济,而且可以起到调节总供求的作用:(1)外汇收支可以调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总额与分配、使用总额之间的矛盾通过调节外汇收支,组织外汇外汇平衡,

则可以使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额和使用额不会单纯受到生产额制约。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进口大于出口,并利用吸收外资的措施保持积极平衡,就可以使社会总产品得到一个追加额,并在国内生产总额既定的情况下相应地增加分配额和使用额。反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出口大于进口,增加外汇储备,则意味着社会总产品的部分扣除,相应减少了国内

商品的供给。所以在国内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及资金有缺口的情况下,适当安排贸易逆差,并吸收外资保持平衡,就有利于缓和国内供求矛盾与资金不足,形成发展经济的稳定环境。(2)调节外汇收支可以促进技术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通过调节外汇收支,主要是扩大出口、利用外资,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及重要原材料,就可以以较快速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大大增加社会商品供给。(3)调节外汇收支可以促进资源转化。由于任何一个国家很难拥有一切所需的资源,或者受技术限制而使生产成本过高,进而限制了商品供给结构的改善,通过外汇收支的调节,利用国际市场,出口长线资源,进口紧缺资源,以尽快调整商品的供给结构,缓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借助外汇调节,转化内部资源,可以为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提供更大的余地。(4)通过外汇调节,可以提高国民收入,增辟财源。增加出口,利用外资最终都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只要出口策略得当,则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试题十

六、简答题

1、影响和决定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现金漏损率;(3)超额准备金率;(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 2、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

答: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的存款数量,按规定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该机构破产无法满足存款人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责任。 3、现代信用制度的节约性表现在哪里? 答:(1)节约货币材料;(2)节约货币流通费用;(3)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可减少货币流通量。

4、简述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之处。 答:(1)金融服务业的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有极高的比率;(2)金融服务业的营运资本规模是其自有权益资本的十几、几十倍,甚至更高;(3)金融服务业的风险性很高,同时对整体经济产生较强的联动作用;(4)金融中介机构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5)金融服务业的目标同样是追求利润。 5、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 答: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3)经济增长即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七、论述题(15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答:(1)货币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2)货币是商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3)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它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债权债务的清偿具有重要作用;(4)货币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和投资的重要工具。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的产物,对储蓄资源的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货币也能够

通过利率机制对投资活动的进行刺激和对国民经济发挥作用。马克思称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七、论述题(15分) 答:(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①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②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③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④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2)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①银行信用膨胀;②财政赤字;

③基本建设投资过度;④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⑤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⑥经济效益低下。

(3)通货膨胀的对策:①控制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②改善供给: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政策主张:降低税率;实施适度融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货币流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③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按物价变动状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相关内容

  •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 (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 ...
  • 20**年4月自学考试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自考人(www.zk8.com.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审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 ...
  • 会计技能大赛初赛试题
    会计技能大赛初赛试题 (本次比赛时间100分钟,总分1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关银行存款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 ...
  • 20**年会计初级职称模拟全真试题(附答案)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模拟全真试题(附答案) 仁和会计友情提供: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1年夏季即将到来,甲公司在本单位食堂安装数台自产的产品--cool牌空调,作 为广大职工的一种福利提供给食堂使用,该产品的成本为每台1 500元, ...
  • 20**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模拟试题
    2013新疆第三季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考试试题 财会类考试门户网:http://www.x8.com.cn/chl/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 ...
  • 金融统计分析模拟试题
    <金融统计分析>模拟试题 (本试题按照中央电大期末考核要求编制,只反映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内容与考试无关,仅做参考.由于本学期考试时间的变更,题量会有所改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货币供应量统计严格按照( ) ...
  • 专题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教师版)
    [考点定位] 一.考点扫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 ...
  • 中央电大[保险学原理(本科)]20XX年1月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02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来源:河南学历考试网 www.xlkss.com 保险学概论 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 ...
  • 中国银行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回忆
    中国银行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回忆 偶第一篇笔经~~~参加过的笔试也不少了,中行这是最难的,外部环境也很恶劣,刚好天气赶上寒潮,都蓝色预警了,还是冬至,真是惨透了,来回的路上冻得我手脚都没感觉了. 大概结构是这样: 14:00~15:30英语 1 ...
  • 浅议高中政治时事评论题的写作
    摘要:文章从2014年江苏政治高考以及各市模拟测试的时事评论题出发,探究时事评论题的一般写作技巧与方法,如:紧扣主题.构建框架.精选知识.理实结合.书写规范等.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政评论题:写作 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坚持能力立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