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参考资料 - 范文中心

[鸿门宴]参考资料

01/04

《鸿门宴》参考资料

一、刘邦、项羽二人的诗作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前两句诗气魄豪壮,雄迈飞扬,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气概。后一句诗表达了刘邦要巩固他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心情。)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士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二、探究人物性格:刘邦与项羽

所谓“性格决定成败”,透过《鸿门宴》,我们看到了项羽、刘邦二人的争斗与较量,你觉得刘邦胜在哪里?而项羽又败在何处?

人物分析:刘邦的表现

1、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

2、刘邦在宴会时,对项羽说了什么话?他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3、刘邦逃离敌营时,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既然是辞谢,为何不立刻让张良去?

4、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怎样?

刘邦的性格:知人善任,为己所用;能屈能伸,能言善辩;狡诈多端,善于应变

人物分析:项羽的表现

1、当初下令杀刘邦的是谁的主意,最后放走不杀刘邦的又是谁?从“大怒”到坦然接受刘邦的礼物,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2、在宴席上项伯护刘,樊哙闯帐,刘邦逃走,项羽的反应如何?

3、对范增示意有何反应?对主动告密的曹无伤的态度又如何?

项羽的性格:寡谋轻信、政治幼稚;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自矜功伐、自高自大 总结:

项羽——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治军无法、任人唯亲、胸无城府;

刘邦——深谋远虑、忍辱负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善于争取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三、对刘邦、项羽二人的评价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代作家蒲松龄的书斋对联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亡暴也!天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千秋功过后世评

评价一:

历史上对刘邦评论颇为复杂,就连司马迁对刘邦也不是很认同,他将刘邦最大对手项羽列为本纪,并排在刘邦之前就是无声的褒贬了。刘邦其人文不显武不彰,贪婪财色,傲慢无礼,骄奢多疑,可以很夸张地用儒生的帽子作溺盆,是著名的说谎高手。尤为重礼教的儒生所诟病。但刘邦最大的优点也正像他颇为自傲地说过的,他善用人,决策有张良,治国有萧何,统军有韩信,能充分利用三人各自的才能。

刘邦的最大对手项羽,文功武略,为人颇重义气,讲承若,号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不世英雄,和刘邦比较相对而言可以说是君子和流氓的分别代表 。可正因为他的自负和骄傲以及重义气的秉性,正确的策略不能贯彻,谋臣终不能一直为他所用。

评价二:

项羽是一个战将之才,却不是一个政治家,在政治上极为弱智。如果项羽成为刘邦的一员大将,他肯定比樊哙这些人厉害的多,而且青史留名。可是历史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让一个军事家登上了政治的舞台,悲剧的结局不可避免。 项羽的毛病主要是刚愎自用,对自己的武力过度迷信,是一个性情中人。

刘邦则恰恰相反。这个人倜傥大度,不拘小节,知人善任。很多人一面之缘即委以重任,给予高官厚禄。而且他绝对是一个政治家,可以为了政治利益抛弃个人情感。垓下之战时,躲在山东的韩信手握重兵,向他要爵位。对于这种几近要挟的请求,刘邦最后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封韩信为大将军,可见此人的政治胸襟。

正是这个决定使垓下之战的天平向他倾斜过来,最终奠定两汉的政治根基。虽然刘邦没什么文化,但是他那种大度的胸襟肯定会吸引很多人投向他。

鸿门宴上项羽终究没能除掉最大的潜在对手刘邦,虽百战百胜,无奈最后一败终于败去了所有,死的悲壮。而刘邦屡战屡败,但最后一胜终于奠定了第一个平民王朝。

四、本文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分析:例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的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中刻画了樊哙的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2、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

分析:文中四组人物的对比:主帅项羽与刘邦,谋士范增与张良,部将项庄与樊哙,内奸项伯与曹无伤。

①从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对待刘邦 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②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谋,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此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③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对项伯的内奸行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无法,任人唯亲;

刘邦从鸿门宴回去后,就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④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把曹无伤是内线一事告诉了刘邦,可以看出他胸无城府;

刘邦百般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结为亲家,由此可以看出他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对比作用:通过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必然结果。

3、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能突出地刻画出人物个性,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有特征的语言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4、矛盾集中,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分析: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矛盾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①矛盾集中: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② 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2.7[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q ...
  •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静女> 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季氏将 ...
  • 鸿门宴作业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 ...
  • 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一课时) 教案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略读课 ...
  • 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
  • 八上历史学案
    案八 年级上册历史导学 第1课 鸦片战争 老师寄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知识网络] 预习第一课完成下列作业: 1.十九世纪上半期,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原因是 . 3.主张严禁鸦片的清朝大臣是 . ...
  •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 ...
  • 议论文考点与题型梳理
    第十一章:议论文考点与题型梳理 一.议论文与论点 议论文,它是一种以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为主的文体.作者往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 ...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沛公赴鸿门宴有惊无险,全命而归,使得他后来有机会与项羽争夺天下.鸿门宴也算是他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一云或一月吧!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刘邦幸得项伯的庇护,才逃得一死,出了项门.樊哙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历来被传颂,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