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了宋朝的忠臣责任 - 范文中心

亡了宋朝的忠臣责任

09/24

  公元1126年,即北宋靖康元年,金兵仅以4万人南下攻宋,次年4月,东京陷落,北宋从此告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过去在我的印象中,“靖康之变”是军队溃不成军,州县弃城而逃。然而,史书读得多些后我发现,宋朝并不是缺主战派,且不说朝中的李纲、种师道这样的主战派,仅地方官吏中,就涌现出了许多顽强抵抗、视死如归的英雄,形成了北、南宋之际一道悲壮的历史风景线。   赵州被敌攻破后,亲事官唐琦被杀,刑前高呼:“死为赵氏鬼耳!”河东将领刘韦合落入敌手后,金人打算让他任要职辅佐伪帝,刘在纸上写下:“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令儿子与他一起“殉主”。青州观察使李邈,留在“敌占区”3年,金人打算立他为沧州知州,李拒绝。被杀前,他遥向“南朝”与皇帝拜别,尔后面南而坐令刽子手动刀,颇有现代英烈吉鸿昌的风骨。然而,忠臣一片,为何还有“靖康耻”呢?   其实,史家早有结论,说北宋重文轻武,徽宗腐败等等都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但是,还有没有极具“赵宋特色”的其他亡国之因呢?我以为有,那就是:至少是在宋徽宗时代,北宋朝臣的忠多是愚忠,愚忠之臣太多,愚忠之气太浓。愚忠最致命的地方就是不懂“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而只知一味死心塌地效忠于赵家。   不言而喻,他们忠的皇帝是宋徽宗。而徽宗又是何等货色呢?此人做个画家真绝代,可怜无能作君王。在位25年,把个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满地鸡毛,最后面对从白山黑水之间闯来的精骑,才“让贤”给儿子赵恒,自己做上了太上皇。他在位时,蔡京、童贯、高俅炙手可热,权倾朝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蔡京的儿子和门徒都在朝中做了大官,甚至蔡京众多儿子们的侍婢、小妾都被封为了夫人。这些人做官之后都干了些什么呢?典型的弄臣,以哄皇帝高兴为业。蔡京的亲信,风姿俊美能说会道的宰相王黼,每每出席皇帝的宴会时,亲自扮演滑稽戏中的小丑来博取皇帝一笑。蔡京的儿子蔡攸,则在这种场合穿上短衣窄裤,脸上涂满油彩,挤在优伶和侏儒当中,讲些放荡淫秽的市井下流话逗皇上高兴,颇似时下官场上的荤笑话。可惜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忠了这样的皇帝。   朝政如此堕落,宋江、方腊又民变蜂起,国势危若累卵。此时,对皇帝最大的忠,窃以为就是直谏或曲谏,反对他的声色犬马,制止他的不理朝政,干涉他的胡作非为。我翻了史书,遗憾的是,在宋徽宗做皇帝的这二十多年中,朝中很少听见有“杂音”,几乎没有看到臣工的谏言,更没有大声疾呼。那些后来勇敢地“死为赵氏鬼”的忠贞之士,此时有没有挺身而出、发出谔谔之声呢?同样遗憾,也没有见到。当然,也不能说一点不同的声音没有。但是,这些声音与弥漫在朝中的震耳欲聋般的“主旋律”、比如“吾皇圣明”之类相比,显得太微弱了。在这些“颂圣”大合唱中,“死为赵氏鬼”那样的忠臣是多么不值。   忠臣支撑了赵宋,赵宋也培育了忠臣,最后上下联手一起埋葬了赵宋。为什么?因为忠臣大都愚忠。忠臣与愚臣,愚臣与弄臣,弄臣与奴臣,构成了一个难以分辨又一起误国的“共同体”。北宋末年,什么臣都不缺,缺的恰恰是治国最渴望的直臣和能臣,像包拯、欧阳修、王旦、范仲淹、寇准那样的朝臣几乎没有了。否则,富庶的北宋断不至于在那样急促的时间内和空前的侮辱中提前谢幕。   忠于国家,而绝不是忠于某一个圈子,更非某一个人,这才是真的忠,也是最高的政治操守,是国家赖以不衰的支柱。这或许是“靖康耻”中忠臣的悲壮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关内容

  • 欧阳修智救狄青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 ...
  • 中国最早展开"扫黄打非"运动的皇帝是谁?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2年2月8日B05版 作者:薛立永 原题为:最早扫黄的中国皇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设置了"国营妓院",称大院,后称旧院.相传朱元璋还曾亲自为大院题写过对联: 此 ...
  • 半部论语治天下_下_宋初重臣赵普的后半生
    连载之五 陈峰1960年生,祖籍山西芮城.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及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客座教授等.出版个人专著<北宋武将 ...
  • 中华百家姓氏对联大全
    百家姓氏对联(按姓氏笔画) 二画: 二画:刁 刁氏 弘农世泽: 渤海家声. 三画: 三画:万. 万氏 扶风世泽: 槐里家声. 马氏 银青世泽: 铜柱家声. 扶风世泽: 铜柱家声. 金陵世泽: 铜柱家声. 兰芽世泽: 铜柱家声. 四画: 四画 ...
  • 姓氏文化丨中国古代改姓浅谈,涨姿势了!
    古人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说法,这说明中国人的姓名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改姓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唐代有一个叫戎昱的诗人,年轻时考进士失利,在湘桂一带漫游.湖南崔中丞赏识他的才华,愿把女儿嫁给他, ...
  • 孝敬父母的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2.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孝经>.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4.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5.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 ...
  • 1127年,金军攻入开封时,宋朝的80万禁军都去哪了?
    公元1127年,从北方南下的金国军队攻克了宋朝的都城开封.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豹子头林冲的职务是80万禁军教头.换句话说,宋朝在名义上有80万禁军.其实宋朝的禁军数量并不是80万,而是160多万.但是在禁军攻下开封时,这160多万军队都 ...
  • [封神演义]第叁十叁回 黄飞虎泗水大战
    百难千灾苦不禁,奸臣贼子枉痴心:漫夸幻术能多获,不道邪谋可易侵.余化图功成画 饼,韩荣封拜有参差:然天意安排定,说到封神泪满襟. 话说黄滚布开人马,等候儿子来.只见黄明.周纪远远望见一枝人马摆开,黄明对龙环 曰:"老爷布开人马,又 ...
  •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2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封树芬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19) [摘要]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时代开始,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至唐宋,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作,乌鸦作为 乌 ...
  •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制史 1. 封建五刑:夏商时期的刑事法律规范之一,是禹刑和汤刑的主要内容,分为大辟,宫刑,髌刑,劓刑,墨刑. 2. 神判,天罚: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天罚"即奉天罚罪,"神判"是假借神意判刑罚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