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歌剧 - 范文中心

1我与歌剧

12/16

我与歌剧

我与歌剧

很高兴也很幸运,这学期我选上了中外歌剧欣赏这门选修课。在此之前,我认为的歌剧就是说一个舞台剧,要有歌,通过唱歌的形式来表现彼此想表达的意思,来完成一个故事。然而,通过这门很有趣也很喜欢的课让我对歌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进一步的了解了歌剧。

中外歌剧欣赏这门课让我知道了,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并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和柯尔西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成为田园剧。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中国宋、元以来的戏曲,也属于歌剧性质。

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内,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更好了了解中外歌剧,在课堂上为我们放映了多部中外著名的歌剧作品。如《莫扎特》、《白毛女》、《杜兰朵公主》、《歌剧魅影》等优秀而经典的作品,它们时间和空间内跨度很广,可以说,看过这些令人陶醉的歌剧,实在令人着迷。要知道,自己平时是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歌剧和音乐剧的,尤其是它们的现场版,令我们仿佛真的置身现场,感受着演员们热情,专业的演唱。

看了《莫扎特》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天才作曲家。他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我了解到作曲家在制作歌曲的疯狂,对艺术的热爱胜于生命。

也是通过这部作品让我对歌剧的发展和特征及歌剧作品的创作者有所知晓。而《白毛女》的欣赏,让我了解到了中国的近代歌剧。歌剧《白毛女》开创了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它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程式。剧中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采用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

在众多欣赏中我印象比较深的要数《杜兰朵公主》,它宏大的场面,无不让我惊叹,整个布景完全是中国化的,当几十位演员相继走进龙首高耸、明月高悬的舞台时,一声“吾王万岁“的合唱,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 在杜兰朵公主伴随着典型的中国音乐出场,那唯美的声音更让我惊赞。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看歌剧。完全想象不到能在一个舞台上演出这么宏伟的场面,这么惊赞的歌声。正是通过欣赏着这部歌剧,让我知道了歌剧的唱腔,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敏捷度、力量和音色来分类。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此部作品的中扮演杜兰朵公主唱的就是女高音,波斯王子是男高音。虽然《杜兰朵公主》是意大利最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在本世纪初创作的。她用最古老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明朝末年的北京皇家风情,但是崇高的艺术是不分国别的,当你身临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你会忘记一切的烦心琐事,精神境界将会升华到一种凡人无法体会的临界点,那种高尚的感觉和享受不是可以用语言所描述的。

如果说画面的唯美、剧情的跌宕起伏与歌声的动听,那么《歌剧魅影》将首先提名。影片采用追忆的手法。通过年迈的伯爵在拍卖会上购得的一些物品所产生的回忆来展开剧情的发展。华丽的服饰、精致的布景、变幻莫测的舞台,再加

上专业的演员。使得这幕百老汇的歌剧显得如此美丽。从演出开始,巴黎歌剧院的拍卖会上展示第663件拍品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1911年的巴黎。昏暗的拍卖会现场、垂垂老矣的拉乌尔,落满灰尘的海报,有些机械失灵的铙钹,倾覆的吊灯,让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时空倒转,30年前的巴黎歌剧院一片金碧辉煌。《汉尼拔》的排演,有些耍大牌的皮昂吉腆着肚子在演唱,灯光照得他将军的盔甲闪闪发亮。只有惊叹的份。当场景转移到歌剧院的地下湖时,干冰营造出梦幻般的效果。小舟在湖面穿行。魅影此时仿佛变成驾驶贡多拉的船工,引领着克里斯汀来到他的宫殿。 当拉乌尔与克里斯汀为了避开魅影,来到歌剧院楼顶的时候,背景墙上显现的是19世纪巴黎的迷人夜景。街巷里闪烁的烛光与满天繁星呼应,仿佛在星河中徘徊。除了《歌剧院魅影》本身的剧情外,这部音乐剧的音乐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可以说,我是先爱上了《歌剧院魅影》的音乐,之后才喜欢整部音乐剧的。《歌剧院魅影》的音乐可以说是我所听过的旋律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一,比如angel of music,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ink of Me那天籁般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边响起。 一学期的中外歌剧欣赏这门课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这学期让我学到了不少关于歌剧的知识,很有收获感。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对歌剧的喜爱将一直进行下去……


相关内容

  • 可怕的一次性生活(组图)
    可怕的一次性生活(组图) 2007-01-19 01:06:29 大中小 本博已成功晋级正式进驻"新浪'百万博客'俱乐部" [旁白]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 [旁白]我们一年要 ...
  • 意大利歌剧
    意大利歌剧的起源与发展 -----和其世界性 学生: 意大利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音乐.戏剧.诗歌.视觉艺术.舞蹈,所有这些艺术门类的特点都能够在歌剧中找到.意大利歌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代之后的意大利,然而后来许多非意大利的欧洲作曲家也 ...
  •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摘要:由于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即为最典型的代表.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舞台艺术表现之间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质"的 ...
  • 试论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
    摘 要: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上也深受感染.本文拟从美声唱法入手,分析其优势,探讨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与中国民族本土艺术的融合情况,从而得出其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 ...
  • 歌剧魅影欣赏
    <歌剧魅影>欣赏 摘要:<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被列为"四大音乐剧"之首.该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恐怖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 &g ...
  • 变脸与变性:京剧在美国舞台上的呈现
    变脸与变性:京剧在美国舞台上的呈现 本文以华人传统戏剧在美国舞台上演百余年为背景,具体描述了京剧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异国他乡获得理解的过程和自我不断调整的处境.其中不仅包括性别问题,更有种族问题.本文试图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面具化与变性论 ...
  • 胡克庆: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台前幕后
    被认为红色经典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中国音乐史上也是一段华丽的乐章.自1959年上演以来,至今仍被人广泛传颂.但是人们看到的只是舞台上的演出,却不太知晓其幕后隐事.笔者有幸与原创人员有较深友谊并对 ...
  • 悉尼歌剧院的玻璃
    就算你一辈子没有听过歌剧,你也几乎能认出悉尼歌剧院.作为澳大利亚的地标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独特的折叠式拱形帆船外形让人叹为观止,堪称人类现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除了外形精美,悉尼歌剧院还有另外一个精妙之处,那就是坐在歌剧院里的每位观众,都能清晰 ...
  • 歌剧魅影 影评
    歌剧魅影 <歌剧院幽灵>我早些年就已经看过了,当时并没有多大的感触,直到看了<歌剧魅影>电影,我才发祥书中讲述的内容远不及电影给的直观. 贯穿始终的歌剧,华丽的道具,精巧的镜头切换,让画面很美.幽灵先生的爱情让人唏嘘 ...
  • [穿T恤听古典音乐]考试答案20**年
    1咏叹调<啊,满园鲜花>选自().1.0 分 A .<费加罗的婚礼> B .<图兰朵> C .<梦游女> D .<茶花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卡门>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