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案例分析 - 范文中心

三角形的特性案例分析

11/02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 角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

2、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⑴、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

⑵ 用同样的三根小棒和四根小棒分别摆三角形、四边形。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三、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师:谁来补充一下?(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师随机出示

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讨论:怎样说更准确?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认识对边。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A点所对的边是BC边,B点所对的边是AC边,C点所对的边是AB边。同桌互说顶点所对的边。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问: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谁高谁矮怎么办?必须先画出它们的高测量之后再比较。(1)看书自学。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师:谁来说一说?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5、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同桌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质疑: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课前教师准备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要求小组之间合作画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出示另两条底边,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出对应的高。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 有关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

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二、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操作活动:(1)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自拉三角形、四边形模型,探究三角形的特性,这样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接着请学生列举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通过采用这种“情境问题— 实验解释— 特性应用”的探究教学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2)画三角形,找三角形的特征。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我还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3)画三角形的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画出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知识的累积,从而更加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两个难点:一是学生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时,一些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首尾相连”。二是在画三角形高时,学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时出现了找不清顶点,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


相关内容

  • 简易晶体管图示仪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内序号: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简易晶体管图示仪的设计与实现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使用方法. 2. 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 ...
  • 知识点221 认识立体图形填空题
    一.填空题(共30小题) 1.(2001•安徽)如图,长方体中,与棱AA′平行的面是 考点:认识立体图形. 分析:在长方体中,面与棱之间的关系有平行和垂直两种,且与棱平行的面有两个. 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如图与棱AA′平行的面是面BC′和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2页的例1.例 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 ...
  • 层次分析数学建模案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护岸框架最优方案选择 [摘要]长期以来,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在河道整治等工程中,因其取材方便.自身稳定性.透水性.阻水性好.适合地形变化等特性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抛投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被水流冲击而翻滚移位.结构强度的不足 ...
  •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1.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时,可以让学生上来指. 2.课堂中,要多表扬学生. 3.学生指出图形中有三角形时,应指出这个图形不是三角形,但 ...
  •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 摘要 分析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仿真领域的种种优点,亦即我们选择采用面向对 象的方法进行改造的原因.一些面向对象方法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仿真,面向对象,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训练器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以对象作为最基本的元素 ...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及其临床应用_文峰
    眼科研究2006年4月第24卷第2期 #113# #诊断技术讲座#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及其临床应用 文 峰 自20世纪60年代初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 u orescein angiography , FFA ) 用于眼科临 ...
  • 艾略特波浪理论新解
    <艾略特波浪理论新解> 作者:卧龙 艾略特波浪理论新解(一) "当我们经历了许多难以想像与预测的经济景气变化,诸如经济萧条.大跌以及战后重建和经济繁荣等,我发现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和现实经济的发展脉动之间竟是如此地相互契合 ...
  •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第39卷第12期2010年12月Journ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Vol.39No.12Dec.2010 1041··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王晓华,王扬,蒋涛,付立业,姜又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