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应如何相处的问题 - 范文中心

谈谈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应如何相处的问题

11/17

一个课题组或实验室有对外和对内的事务要处理,其中对内最重要的就是课题研究和培养学生。笔者今天谈谈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在读研究生,大多属于80后的独生子女。80后研究生在拥有较为丰富知识、活跃的思想、较强的物质财富欲望的同时,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浮躁的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中容易迷失方向。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成了一个个只能会应付填鸭式教学的考试机器。

不得不说,导师理解自己是理解别人的前提。作为一个非985、211高校的三流院校艰苦行业的研究生导师,年龄的制约、体制的束缚、行业的发展瓶颈、学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自己只能终生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从实验技能培养、学术交流、小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直至毕业答辩的每一个研究生培养环节,自己对待每一个研究生都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自认为已经尽到导师的职责。尽管如此,自己清楚地知道:既非领导、也非精英的导师身份,学校的档次和知名度,长线专业的约束,决定了学生投奔自己的门下,除了提高科研素质外,既不能学得可以生存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依靠导师的人脉谋取一份旱涝保收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铁饭碗。承认自己并不能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提供远大前程的事实,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也是建立理解万岁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中,以科研为职业目标所占比例不高,已成为导师与在读研究生的共识。报考三流院校艰苦行业的学生中,逃避就业、混张求职文凭的比例更高。科研动力不足,从事科研工作激情不足,遇到困难容易知难而退。生源不好,计算机、英语基础薄弱,导师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进行示范、指导。大多贫苦家庭背景出身的生源现状,迫使许多学生放弃科研本职任务,耗费大量时间去兼职打工。

这样的一种教育背景,这样的一种生源现状,使得在现有的研究生中,招募到热爱科研事业、悟性好、动手能力强、具备坚忍不拔毅力的科研好苗子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所指导的研究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圆满地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并能在高档次杂志上地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自然是指导教师的最高愿望。如果,对导师的课题不感兴趣,通过到外面打工、企业实习,学得谋生本事,毕业时寻觅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差事,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所指导的研究生,既没有形成科研素质,也没有学会谋生的技能,而是在网络游戏、风花雪夜中虚度了光阴,那么帮助研究生安安全全、身心健康地顺利毕业,拿到含金量不高的文凭,就成为导师的最低愿望。

笔者承认为师者了解学生的心态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妥协,特别是面对不正确的意识和态度的时候,毕竟老师有责任把学生引导到研究和做人的正途上。不过,以前的博文里曾说过,在做人方面的影响我比较悲观,觉得研究生的人生观已经基本定型;但这不意味着我全盘放弃,该说还是要说,能影响多少是多少。

下面谈谈笔者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寻求的几个平衡。之所以强调平衡,是因为课题组发展、老师和学生的利益等方面可能有不同诉求,不能只强调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完全忽略另一方面,应该尽力达到一个可以为大多数接受的平衡点。

首先是指导学生时灌输和引导之间的平衡。对于学生的选题和做课题过程中的指导,不同的老师处理方式差别很大。我听一名获得过杰青的老师自己说过,他会让学生自己在课题组的大方向内自由选题。不过如果学生迟迟选不好题目,恐怕也是很痛苦的,例如他说有的博士生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才选好题目。

笔者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学生与题目的适合度,会先给学生一个较小的题目去做。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其能力,估计大概能完成多难的课题,然后把我认为比较适合的题目交给他。不过这样做也遇到过问题,就是本以为这个尝试性题目两三个月可以完成,结果拖到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都没有完成。对此我会分析拖延的原因(选题不当,学生能力欠佳,不够努力等),再给出相应的对策。

平日里的具体指导,最省事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以免学生走弯路,也节约时间。不过,后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会抑制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就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之道。不过如果迟迟没有结果,我没有耐心,或者说课题进展的压力也不允许我一直等下去,这时就会直接告诉学生你就这么这么做。如果有的学生因此懒于思考,就等着给答案,那也没办法。这是他们自己选的路,能不能长本事的后果就自己承担吧。

还有学生兴趣与课题需要之间的平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对个人兴趣的变化、兴趣能否成为持久的动力等方面还有一些争议,但是如果能把个人兴趣和课题需求二者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每个学生入学时,我都会表明希望把个人兴趣和课题需求结合起来。即使由于课题已经获得资助,必须有人承担相关工作的情况下,我也尽量避免学生对课题的抵触——理由很简单,带着这种情绪根本不可能做好课题。

不过,现实中常常遇到的情况是,我交给什么课题学生就会去做,鲜有说课题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并不单一,有的源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敬畏,也有对自己兴趣的无知。当我有不止一个课题让学生选时,大多数会选相对容易的和传统的课题。勇于面对新领域挑战的学生十分罕见——我想这大概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大多数学生注定会成为普通人,只有少数不安分的人才会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当然,我也会不放任学生“勇挑轻担”,对有的学生促一促会有更好的结果。对于那些想做出好研究的学生,我会保持适度的压力,并在他们犹豫和退缩的时候推一把,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

最后还有课题组整体和个体发展的平衡。课题组要发展,每个人也要发展。虽然这两者在大的方向上一致,但也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完全没有矛盾。我做学生时耳闻目睹过,有的课题组派人出去学习某种新技术,回来后却拒绝教会组内的其他人,这种情况绝对不允许在我组里发生。有时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个课题,这时就更要强调相互协作,甚至需要适当牺牲个人利益,保障课题整体的顺利进展。

一个组里通常会有若干名学生,虽说在指导时可以尽量因材施教,但制定的政策没法做到符合所有人的特点,总要有一定的刚性。例如毕业的标准,虽然根据课题性质在量化指标上可以有一定差别,但不能出现甲很好而乙很差都顺利毕业的现象,这样会有不良的示范,也难以服众。再例如参加学术会议,都要求有参会论文,并在会后回组内分享会议内容等等。如果由于课题组需要(如申请专利)影响学生的参会论文时,可以免除有关要求3110643181研究生学术论文球球但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这样做;否则每个人都能找出自己的理由来绕开规定,那些规范迟早会名存实亡。

总体而言,上述做法也是要在课题组发展和培养新人之间寻求平衡。有的实验室虽然做了不少漂亮的工作,但在培养新人方面成绩阙如,这也是非常遗憾的。我不是说自己一定有能力培养出这样的人(就连我自己大概也算不上什么出色的人,更遑论培养出这样的人),但还是愿意朝这个方向努力。

作为一个研究生,要明确自己的读研目的。研究生不是技校生,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这是在未来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在学习之余,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掌握社会需要的、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副业不能冲击主业。因此,积极地参与导师的课题,努力撰写学术论文,是培养科研素质的最佳途径,也是报答导师培养之恩的最佳方式。要知道,平民导师拿个课题不容易,在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下导师是要通过论文、专利这些东西交差的。如果基金课题结题评价结果不佳,意味着导师可能被列为黑名单,此后与基金课题无缘。通过课题的参与,研究生可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前沿,学习导师的科研思路;通过论文的写作,研究生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在反复的修改、投稿中培养知难而进的毅力、精益求精的品质。即使毕业后不从事科学研究,这些基本科研素质对未来的工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研究生要对导师怀有感恩之情。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条古训已经很难用来要求80后的研究生了。然而,把一个对科研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科研素质、能写出规范的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导师毕竟在人力、物力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从实验操作、论文修改、开题报告,研究生培养的哪个环节不凝结着导师的心血? 如果算经济账,那导师的投入就更大了。以自己供职的学校为例,研究生院下拨给导师的每个科学硕士3年的培养经费只有3000元,这笔钱还不够学位论文打印、装订、毕业答辩之用。至于劳务费、仪器设备费、学术交流费、论文版面费,全都要从导师的课题开支,其数额远远超过了下拨的培养经费。要知道,在付给研究生成百上千劳务费的时候,导师是无权给自己发放分文劳务费的。至于节日聚餐、娱乐OK 的费用,相当一部分是教师的工资、奖金垫付的。

研究生要帮助导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定的管理机制,决定了中国的平民教授在

教学、科研之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处理很多琐事。帮助导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可以使导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研究生培养之外,还可以锻炼研究生的诸种能力。在帮助导师考试监考、野外实习、指导上机实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可以了解教学组织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在办理繁琐的设备仪器政府采购、财务请款报销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在协助导师筹办学术会议、招待来访外国专家过程中,可以扩大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由于文化的惯性、思维的定式、体制机制的束缚,象牙塔内导师与研究生这对利益共同体之间的矛盾是永恒的主题。诸种因素相互交织,互为因果,使很多问题积重难返。抱着一颗“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的平淡之心,采用理解万岁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则可以使师生关系维持在和平共处的协调关系范围内。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导师、研究生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习惯于各执一词,双方很难找到和平共处的平衡点:导师埋怨遇不到科研的好苗子,耽误了承担的课题科研进度,研究生抱怨无能的导师放羊,耽误了大好青春。其实,导师与研究生是个利益共同体,只要遵循理解万岁的原则,便可和平共处。


相关内容

  • 保送研究生问题
    1. 你未来倾向于哪个研究方向?你认为研究生阶段最主要培养哪些能力? 答:据我的了解,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主要面向两个方向,一是偏向技术,二是偏向管理,从个人角度而言,个人希望能够从事技术方面的研究,例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等 ...
  • 研究生导师的四大作用
    研究生导师的四大作用 导师在一个研究生的学习乃至生活中到底有何作用?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人人皆知导师是用来带研究生读书和搞研究的.这种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问题在于,对于一个将与导师发生密切关系的研究生来说,如此笼统而含糊的认识是远远 ...
  • 研究生答辩准备
    1. 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 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 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 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 ...
  • 面试问题集锦
    一. 面试时必须准备的100 个关键问题 1.谈谈你自己吧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你的期望待遇是什么? 4.为什么想离开目前的工作? 5.你觉得自己最大的长处为何? 6.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弱点(缺点)是什么? 7.你多快可以开始来上班 ...
  • 浅谈大学生社交礼仪
    浅谈大学生社交礼仪 我觉得我很幸运在这个学期选择了陈老师的"现代社交礼仪"这门课,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学期没有真正上过几次课,但在课上我还是学到了许多平时生活.工作中的礼仪细节,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们在专业内学 ...
  • 用不断创新破解社会管理新课题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0日   11 版)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首席专家 李治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 ...
  •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一.招生目录.招生方式.考试内容(每名博士生导师原则上招收1名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再赘述.)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01比较民商法 0301Z3 比较法学指导教师高祥柳经纬刘承韪招生方式申请审核 ...
  • 少年梦想夏令营
    010-52875121 2012年7月16日至22日(七天六夜),(成都.绵阳.德阳)待定 这也许是这个暑期您的孩子最想拥有的一片天地!把您的孩子放心交给我们七天,奉还给您有理想.积极.自信和感恩的阳光少年! 让梦想起飞! [简介] 少年 ...
  • 精选硕士毕业答辩演讲稿范文
    精选硕士毕业答辩演讲稿范文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试论独立董事制度和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毕业论文是在x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 ...
  • 博士毕业后的幸福生活
    博士毕业的去向:高校任教(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出国博后,国内博后,大致分为这么7种,下文将以国内高校为例详细谈谈博士如何自我定位与培养. 1. 工作两年后的第一道坎,职称,刺刀见红的拼杀,概述 关键词:定岗定编,评聘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