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 范文中心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10/29

浅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摘要】:“弱国无外交”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纵观中国历史虽然朝代起伏跌宕,但对外关系活动一直都在进行。自1978年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对外开放政策是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又一创新。本文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的发展来印证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关键词:改革开放 对外关系 必然性

一个国家的对外活动是一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延续,对外开放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一项重大突破。邓小平着眼国内外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导中国从实验点到点线面结合,再到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把中国带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使得中国在30年以来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和超越,让中国形象更上一步台阶。毫无开张,纵观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史,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性选择,也是中国崛起的第一步。

一、“以史为鉴”,经验中来窥探未来发展

中国自汉朝以来就有着对外交流的历史传统。唐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的高峰,也是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高峰,与多个国家都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到两宋时期中国经济呈现空前的繁荣,国内商业发达、在各大城市里都可以见到外国商人。到了元明两代由于形势和统治者的关系一度地实行海禁,虽然明代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整体来说其这个时期中国对外界的交流少了很多,以致已世界资本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迟来了几个世纪。而到了清王朝特别是晚清时期由于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忙于应付国内的稳定,只是象征性地开了几个通商口岸,几乎无暇顾及对外交往。但是无论是自主的对外交往还是被迫开放的都无形地推动着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得中国元素可以吸收到异界文化的元素,让中国文化大放异彩。

1、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开启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纪元。

“汉代政治家在他们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中面对的第一个强敌,是北方草原

帝国匈奴”。①汉匈关系一直是汉朝的一个棘手问题,可以大致分为对抗、“亲家”两种关系。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来进行比较。但二者之间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都没有间断过边境的交往,胡汉之间的往来不仅可以互通有无相互满足各中需求,一定程度上也是双方在文化政治上相互学习,从物质层面上深到政治间的上层“互通有无”。其次,汉朝还派出是使节出使西域各族,张骞的“凿空”之行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见证。张骞回到汉朝后有一段与汉武帝的对话“大臣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悦:‘安得此?’大夏国人悦:‘吾贾人往布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温署热云。其人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②此次张骞虽没有亲身到达印度,但已经成功出使西域各国,并把各国的物产介绍到中土,也把中原的物产带到西域地区,使得西域各国在一段时间里呈现了繁荣。而汉朝也因为和西域各国打通关系,从侧面牵制了匈奴的进攻。让国家赢得了相当长的和平稳定。

2、隋唐盛世把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向高潮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在对外关系中,中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西亚、东非、北非都有着交流。首先,“当时朝鲜半岛上有着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并立,中超之间的交流已经相当发达。唐朝的十部乐就有高丽乐,百济人把中国的西域舞蹈传入日本称为‘吴伎乐’。半岛统一后页一直保值者中朝之间的交流。”③其次,中日文交流更加频繁,时倭人在唐经商、学习、甚至做官的非常之多,日僧圆仁大师留唐十余年足迹遍及中原各地,著有《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④中日,中朝之间的交往密切。外人来唐把其精髓带入中国,让国人可以见识到外来事物,拓展视野;更可以交好各国,抬升中国的地位和信用度。中国人也会到半岛和日本进行交往,并把中国的技术文化制度带到日本,让日本在历史进程中缩短了很多时间。而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交往虽然没有半岛和日本密切,但是在佛教交流方面尤为突出。“唐代玄奘和义净两位佛学大师曾经游历印度半岛,并著述《大唐西域记》和《南海寄归内法转》、《大唐西域①

② 《罗马帝国的兴衰,反映罗马历史与文化的新研究》,特姆波里尼和哈斯合编 第2部,第612、697页。 司马迁,《史记》,(张大可校注),商务印书局出版,卷三,第567页。

③ 朱学勤主编,《中国通史》,上海辞海出版社,395页。

④ 同上396页。

求法高僧传》,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和南丝绸之路,增加了和中南半岛和南亚

①半岛上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双方之间的交往使得中国国内的生活增添了许多

异域风情,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唐朝文化这时大量传入阿拉伯世界,纸和造纸术便是这时传到大食的。天宝十载(751年),大食进攻中亚的石国,唐将高仙芝率兵救援,在怛罗斯(今吉尔吉斯坦)战败,不少唐朝士兵被大食俘虏,其中有造纸工匠。大食利用他们的技术在撤马尔罕设厂造纸,不久大马士革等地也建造纸厂。中国的造纸术从这里传入欧洲,推进了西方的文化事业。唐后期,硝传入阿拉伯。硝是火药的主要成份,阿拉伯人称之为‘中国雪’。唐朝的医书、医术也传到阿拉伯,影响了阿拉伯的医学。同时,阿拉伯文化也传入唐朝,当时,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医学都有一定水平,对唐朝产生了影响。”② 唐朝在双边交往中也有了很大的收益,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物产都得到对外发展,很大程度地增加了中国的经济,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文化,使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3、宋元的对外关系

元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尤为开明。元朝由于帝国辽阔,覆盖了整个西亚中亚及北亚地区,对外交往中多是主臣之间的关系,这样更加频繁了中原与外邦交流。宋朝由于北方民族的压制偏安一隅,只能靠航海来打通与外国的交往,便出现了泉州等地的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许多手工业城市也相继出现。元朝还形成融杂居住的现象,多国的商人、游人、学生等来到中国最后在各种文化和风俗的交融夏产生了“回族”。

4、明清对外关系,中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明清两朝由于国内矛盾激化,统治者自恃中国地大物博,无需开放与外国交往。明朝处于倭寇的侵扰一度的施行海禁政策,陆域也修复长城,隔绝对外交往。虽然有郑和七下南洋的壮举,但其后就回到了禁海的时代。直到清朝在广州一处开通商。这个时期中国对外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导致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和启蒙运动都远离中国而去,让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失去了一个天然的机会。1840年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鉴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只是中国处于外交的被动局面。接下来便开始的中国的屈辱外交历史,《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①

② 朱学勤主编,《中国通史》,上海辞海出版社,397页。 同上。

约》、中日《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毛泽东精辟地论述了“弱国无外交”的现实情境。诚然,中国近代的外交基本是失利的,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一度的在华具有既得经济特权,在这中“权力”的默许下,他们大肆地搜刮中国自然资源,财富等;更甚者盗卖华人劳工到美国西部以及东南亚或者欧洲其他地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一直在为自己的民族命运和国家主权在斗争和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把各种外国势力都从中国境内清除出去。从新开始中国的外交,实行一边倒的现象,由于局限于意识形态的限制,中国的外交只有前苏联及其加盟国。并且西方资本主义并承认社会主义的中国,与前苏联的交往中新中国得到了极大地帮助,在苏联技术和装备的支援上中国很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但由于中共和苏共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国由合作转为敌对。苏联撤出在华所有援助计划和人员装备,给中国带来极大地打击。不得不在考虑建立适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机遇。中国并没有在失去苏联这个伙伴后而一蹶不振,而是开始从世界格局来考虑中国的外交伙伴,所以中苏关系恶化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的基础之上,中国开始大力拓展利益伙伴关系。中国从此便打开了外交局限的局面,从“一边倒”发展成新型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主动打开国门,以利益双赢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国的企业、商人来华进行商业活动。用邓小平的话来讲就是“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我们拍了不少人出去看看,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什么面貌。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①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11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重印,1984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3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今年以来,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这些都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我们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中国经济总量越剧世界第二;30年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三、结语

纵观历史,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中,以及古往今来的中国与外族,外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看,改革开放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的自然淘汰法则。邓小平在中国对外关系四处碰壁的时候抓住机遇,适时作出调整,把中国以低姿态向世界开放是二十世纪新的历史必然选择,三十年的优异成绩和中国过去的屈辱史足矣证明其正确性。

参考书目:

① 、朱学勤主编,《中国通史》,上海辞海出版社,2008年。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③ 、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④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


相关内容

  • 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作者:贝宁志 中国政治学院学报 1995年09期 近十年来,"国际经济协调"一词常见于西方经济学家的文章与著述之中.有人否认国际经济协调的实际意义,多数人则认为,国际经济协调是缓和矛盾,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并 ...
  •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1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进程大致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趋 ...
  • 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
    "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 "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新闻中心 | 教育 | 科技 | 文化 | 卫生 | 理论 | 评论 | 观察 | 国际 | 国内 | 京华 | 经济 | 军事 | 法制 | 体 ...
  •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法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法与生产力的关系和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法作为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上的,是被决定的因素.一方面, ...
  • 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战略的当代启示
    "尊王攘夷"是中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采用的战略,分析其演变可对今天中国崛起战略给出一些重要启示.所谓"尊王"是指尊崇周天子的权力与权威,而"攘夷"则是指防御外夷的入侵." ...
  • 中国崛起的经济意义
    中国崛起的经济意义 内 容 摘 要 作为拥有世界1/5以上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崛起有利于缓解世界贫困问题.优化世界经济格局和稳定世界经济增长,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同时,中国的经济崛起还通过提供市场贡献.利润贡献.结构转 ...
  •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各国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繁荣的对外贸易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本文在对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数据资料分 ...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 1848年-1917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建党.夺权: 1918年前后 ...
  • 电大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答案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一)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D )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 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B ). A. ...
  •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选: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2."改革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