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度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思考 - 范文中心

对印度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思考

08/03

国际经贸

对印度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思考

时宏远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赵旭峰  红河学院红河流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是一个经济性质的组织,成立的宗旨是发展南亚各国的经济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然而,在冷战期间,由于印度态度不甚积极,南盟发展极为缓慢。随着冷战的结束,印度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经济政策和南亚政策,改变了对南盟的消极态度,从而使南盟得以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 印度  南亚  区域合作一

南盟成立于1985年,成员包括所有的南亚七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和不丹。南盟的宗旨是:促进南亚人民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加速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向所有人提供体面的生活和发挥全部潜力的机会;促进和加强南亚国家之间的集体自力更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领域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为了防止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影响组织的运作,南盟特别在《南盟宪章》中规定, “不审议双边和有争议的问题”。无论是由其宗旨还是宪章来看,它纯粹是个经济组织,专心于经济发展,不希望涉足政治,更不希望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不可否认,南盟自成立后在一些诸如教育卫生、农业合作、旅游、交通通讯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绩。但总体上看,南盟给人的感觉是欠缺活力,犹如一潭尚待激活的死水,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进展缓慢,因而常被戏称为“一艘迷失航向的慢船”。主要表现为:区域内的贸易额极低;合作的领域窄,主要局限于农业、农村发展、气象、通讯、科技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合作;合作的层次浅,多限于会议口头承诺,履行的深度不够。

南盟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亚地区资源雷同及经贸结构类似,大多数国家极为贫穷,固然是南盟无法摆脱的客观因素,但评论家普遍认为,印度的态度对南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度的国土面积将近300万平方公里,是南亚其他各国面积总和的2.7倍。南亚的自然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重要的矿产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印度。南盟之所以裹足不前,这与印度对南盟的战略考虑是不无关系的。作为公认的地区主导国家,印度理应成为南盟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区域合作的有力推动者,但印度并没有扮演好它应该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导致:一是印度本身缺乏足够的责任心。二是印度在冷战前与南亚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非常棘手的矛盾。三是印度在发展区域合作问题上患得患失,缺乏合作的政治意愿,态度消极。

随着冷战的结束,印度逐渐调整了对南盟的政策,态度从冷漠到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则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第一,配合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印度独立后,经济上执行的主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半管制经济,其经济发展速度与同期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是比较缓慢的。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3.5%。被讥讽为“印度教徒式的增

长率”(Hindu growth rate)。80年代初,印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达到5.6%。但这一速度仍然低于许多东亚国家。到了80年代末,印度的这种经济体制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弊端。由于放松进口限制,进口大幅度增长,但出口增长相对缓慢,贸易逆差连年出现,在此种情势下,1991年7月上台的拉奥政府开始进行了“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经济改革。与此同时,世界上出现了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南亚地区由于内部不和而大大滞后,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印度感到有被世界遗弃之患。面对近邻的快速发展,印度决定把发展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而作为南亚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无疑可以成为印度发展经济的一个有力的借助平台。

第二,印度推行的与南亚其他国家改善关系的“睦邻政策”,扩展到了南盟。冷战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国目标,跳出南亚地区的“澡盆”,印度逐渐调整了其南亚政策,奉行一种睦邻的地区政策。在此政策的指引下,印度逐步解决了与其他南亚国家之间的一些关键问题,连印巴之间最棘手的克什米尔问题,也出现了明显的缓和迹象,这无疑为南盟的发展扫除了一个巨大障碍。同时,这种政策也扩展到了南盟,因为如果与南盟的关系处理不好,则会大大影响到与组成南盟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三,其他地区合作联盟的发展,给了印度以很大启迪,使印度若有所思。与南亚区域状况极为相似的东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蒸蒸日上,越来越引人关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是日隆。而作为东盟中最大国家的印度尼西亚,非但未表现出地区大国主义的行径企图主导或阻碍东盟发展,反而展示了一个地区大国的风范,积极参与东盟的各项事务,倡导各国平等,协调各国的立场,从而使东盟的其他国家能消除或减少戒心,团结一致某发展。

而与印度尼西亚在地区中的情况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印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南盟态度冷漠,客观上阻碍了南盟的进步,印度也因此颇受国内外的指责。对比思考之后,印度决定改变以往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南盟的建设。2003年12月,瓦杰帕伊明确发出“南亚必须向欧盟和东盟学习”的呼吁,希望南亚地区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最后实现边界开放和单一货币,并庄严承诺:印度决不会拖南盟发展的后腿。

这说明印度逐渐认识到了必须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如此才能促进印度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方能树立自己的和平形象,消除其他国家对自己的戒心和疑虑,方可整合整个地区的资源,带动整个南亚实现腾飞。

事实上,冷战后印度对南盟态度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南盟

1490期

国际经贸

的发展,尽管这种步伐与其他区域合作相比,仍然显得如蜗牛爬行般缓慢,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已非常不易。

1993年南盟七国首脑会议签署了通过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优惠贸易协定》。1995年12月,该协议开始生效,这是南盟目前取得的最重大合作成果,它“标志着南亚国家在加强地区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新进展”。2004年1月,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的第十二届南盟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旨在减少贫困、加强经济合作和社会文化发展、保护地区环境、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加强地区在信息和通讯技术方面合作的《伊斯兰堡宣言》。瓦杰帕伊在本次开幕式上说,“我们必须采取大胆的行动以加速南盟发展。”

2005年11月,南盟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召开了第十三届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对南盟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各国一致决定从2006年起成立“南亚自由贸易区”。此外,会议接纳阿富汗为南盟的第8个成员国,同时,接纳中国和日本为观察员国。这充分说明了南盟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而印度对此是乐观其成。

冷战后,印度与南盟的关系,较之冷战结束之前,有了较大的进展。印度从国际、地区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状况的实际出发,改变了冷战期间对南盟的冷漠和阻碍态度,积极推动南盟的向前发展。

发展后的南盟,反过来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环境的改善。印度从南盟发展中得到了实际的利益,这进一步坚定了其参与地区合作的决心和热情,而这对南盟的进一步发展不无裨益。

尽管,南盟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但由于最大问题---印度态度问题已经解决,可以预料,南盟的发展不会只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而会是在各国的行动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宋天佑:印度对外关系.《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第82页

[2]季  平:印度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当代世界》,2004年第2期,第17页

[3]王伟华:地区主义与南亚区域合作.《亚洲论坛》,2003年第4期,第15页

[4]Isher Judge Ahluwalia, State of the Economy, in U?A?Pai Panadikeredt. Fifty Year of Swaraj: Highlights and Shadows,p.3.

[5][美]斯蒂芬・科亨,刘满贵译:《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新华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102页[6]文富德:坚持调整与改革的印度经济.《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第2期,第13页[7]孙士海主编:《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8]孙士海主编:《南亚的政治、国际关系及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260页

[9]刘正学:南亚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人民日报》,1993年4月14日

[10]宋天佑:印度对外关系.《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第84页

发展保税港区

努力拓延我国保税区的经济功能

刘遵峰  杜丽娟 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保税区在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需要将旧有保税区的功能拓延。实施更加优惠的经济贸易政策,发展保税港区,将更好地发挥港口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腹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并进一步实现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尽快崛起。

一、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情况

我国提出设立保税区的设想是1984年。1990 年,中国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决定在上海外高桥设立第一个保税区。1992年始,国务院又相继批准了大连、天津港、广州、深圳的福田、沙头角和盐田,海口、张家港、福州、宁波、青岛、厦门象屿、汕头、珠海共计15个保税区。其经济功能为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四大功能。

国家规定在保税区内, 实行保税制度。具体的办法是, 对于从境外输入保税区的货物, 在一定时间内, 海关暂时保留征税权,视其最终流向而确定关税的征收或免收。对于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内的货物或进入以后复出境的货物, 不视作进出口, 免办进出口手续, 免征关税、工商统一税、产品税或增值税,免验进出口许可证。在保税区内, 允许外商从事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进出口贸易, 为区内企业代理出口业务, 开设外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

中国保税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保税区吸引外资和促进进出口贸易的绩效显著,总体运作面积不足35平方公里,但是吸引了占全国约3%的外商投资,从单位土地面积累计利用外资额看,保税区中最高的上海外高桥达到217百万美元/平方公里,中等水平的如青岛、天津约在60~80百万美元/平方公里。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均超过100%,有5个保税区超过200%,厦门最高,达到921%。这说明保税区的贸易功能显著。几个保税区的确具有进口口岸的功能,进口延迟纳税的保税政策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我国保税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建立保税区的初衷,并不是发展制造业,“仓储、转口、出口加工”中的“加工”仅指与贸易相关的简单加工装配活动。但在实践中,很多保税区都形成了较强的出口加工能力。我国保税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保税区与港口分离,口岸功能受到限制。我国保税区尽管在法规体系、管理制度与政策上存在缺陷,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保税区与港口分离, 港口功能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口岸功能受到限制。

《商场现代化》2007年1490期

22


相关内容

  •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分析 作者简介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中国安全环境以及国际关系等.先后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 ...
  • _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_三维一体_的印度大国外交_宋德星
    "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三维一体"的印度大国外交 宋德星 周 建 印度把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并为此在南亚.亚洲和全球这三个层面上推行着均有明显 ...
  • 印孟边境冲突与印度的邻国外交
    作者:叶正佳 南亚研究 2001年11期 今年4月中旬,印度同孟加拉国在边境上突然发生近30 年来最严重的武装冲突.联系到不久前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的大规模反印暴力骚乱,这次印孟边境冲突事件再一次暴露了印度在处理同南亚邻国关系中所面临的 ...
  • 20**年公需科目
    一.单选题 (共40小题,总分:40分) 答题规则 :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 国内第一个自贸区是() (1分) A . 广东自贸区 B . 上海自贸区 C . 天津自贸区 D . 福建自贸区 2. 以下哪个国家成为重庆第一投资外商来源 ...
  •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重要性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重要性 东南亚地区对中国非常重要,是中国的战略命脉.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东南亚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方面与我国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东南亚国家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也更加突出,特别是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家重回东南亚的 ...
  •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关键词:战略关系:和谐周边:大周边国际环境:经济利益互动. 摘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当是邻国越少好.弱好,而且是越少越好,越弱越好.中国周边环境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外 ...
  •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题(选择题)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美国 2.下列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有: A.日本 B.中国 C.新加坡 D.澳大利亚 3.五大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是: A.休伦湖 ...
  •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 ...
  • 20**年时事政治汇总--国际部分
    国际部分: 1.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内经济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从当天起,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公民在欧亚经济联盟任何一国就业不再需要获得专门的工作许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目前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 ...
  • 国际形势与周边关系
    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