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的悼念 - 范文中心

至情的悼念

05/21

至情的悼念

——纳兰词中悼亡词思想和艺术成就浅析

【摘要】: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性著作的分析,讨论纳兰词中悼亡词的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关键词】:悼亡词 凄婉 情感真切

何为悼亡词(诗)?悼亡之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特殊的文学题材。《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从心急声。”《方言》:“悼,伤也。秦谓之悼。”《广雅释话》:“悼,哀也。”依以上字书的解释,悼亡二字应是对亡者哀痛之意,但自西晋潘岳首先以悼亡为题,作“悼亡诗”三首,发抒对亡妻的忆恋与伤逝,悼亡之作乃专指“亡妻”这一特定的主题。

一、 悼亡词的发展简史

我国悼亡诗的传统源渊流长。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唐风·葛生》)首开悼亡诗之先河。《唐风·葛生》则写一女子对亡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但专以“悼亡”为题,写哀悼亡妻的诗,起于西晋诗人潘岳。潘岳首次以“悼亡”二字作篇名,使悼亡诗名实相副。潘岳“善为哀诔之文”,其妻杨氏死后,他十分悲痛,先后写下《悼亡诗》三首,以寄托其不能排遣的哀思。从此“悼亡诗”也成为古典诗歌中特指哀悼亡妻的诗了。到了宋代,苏轼第一次将悼亡诗的题材引入词的领域,《江城子》将悼亡的题材由诗、文、赋扩大至词,使词言情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明清两代,悼亡诗数量大,作者多,表现方法和悼亡的内容更为丰富。纳兰容若这一“满族第一词人”作为该时期的悼亡词的代表,将悼亡词发展到另一个境界。

二、 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内务府总管、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子。清初成就卓著的词人。著有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其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

丽,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成就颇高,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 著有《侧帽集》 、《饮水词》。13岁已通六艺,19岁举进士,22岁授三等侍卫,再迁至一等。出入雇从,应对称旨,极得康照帝之青睐,因病去世,年止31岁。

随后,容若迎来了他人生中一段幸福的时光。容若20岁娶汉军两广总督兴祖之女卢氏为妻,甚为恩爱,兼之少年科第,春风得意。但凄婉悲凉的命运还是毫不留情的降临了。在22、23岁这两年,容若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康熙十五年(1676),容若被授予三等侍卫,次年,其妻卢氏病故。这两件事给容若的生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入选侍卫,成为皇上机密侍从,平步青云,但伴君如伴虎,官场的尔虞我诈,心机城府;加之禁宫之秘闻隐私、权门之勾对于生性疏淡至情的男子容若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但在容若的心灵深处,还隐藏着更深的刻骨伤痛,不时在他的笔端流露,化为生命的绝唱。而这更令容若悲凉透顶的悲凉便是卢氏的病故辞世。伉俪深情,知己难再,这对于敏感、多情的诗人来说打击是太大了。据叶舒崇《皇清纳蜡氏卢氏墓志铭》载,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卢氏是容若的佳偶也是知音,有时候,人的一生能遇佳偶,但难于知音。但不幸的是,卢氏只与纳兰性德生活了三年便去世了,这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于是无尽的思念便化作了篇篇悼亡词。以下通过赏析析容若的几首悼亡词,从中归纳出纳兰词的

三、 纳兰词中悼亡词代表作赏析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分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是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词,写于卢氏去世半月后,此时纳兰与卢氏遽然死别的悲痛仍然充盈其心中,太突然,太猝不及防,容若不曾想过卢氏会合他天人永隔。时间还没有能够冲淡容若刻骨铭心悲伤,转而他将这难以自制的思念侵入他凄婉的词中。词中追忆卢氏“小胆怯空房”的生活细节,不禁由此深忧长眠之爱

妻,生怕其幽冥寂寞。纳兰把自己与亡妻融二为一,忽而直叙,忽而写梦,忽而从自身的角度去写,忽而拟其妻子的角度去想象。凄惋哀怨,悲怆滴血。他愿如梦为妻指路遣忧,词后又追忆平生情思缱绻场景,昨天今日,物是人非,容若也就“难禁寸裂柔肠”。对亡妻发自心底的爱怜痛惜,情思追恋之深,辗转相思、阴阳两隔之苦,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其好友顾贞观所评价的“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另一首悼亡作品是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阳之日的《沁园春》,

《沁园春》

序: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

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

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两处鸳鸯各自凉!

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沁园春》是容若悼亡词的代表之作。词前有序说道“梦亡妇”,就为整首词奠定了一种“幻梦终须醒”的悲戚无奈的感情基调。词开篇以痛惜之语对亡妇之浙发出慨叹, “瞬息浮生”,喻人生本就短暂,加之“薄命”,想起新婚燕尔,当初的携手与共,如今竟成“难留”的好梦!更无奈守不住佳人,连好梦也难留,梦醒“更深哭一场”,短短五字,痛彻肺腑,可见纳兰性情之深挚。“料短发朝来定有霜”句,愁苦萦绕心头难消,乃至于年轻的词人过早地鬓添霜丝,何等深的爱,何等切的思。“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二句上承“遗容”三句及“梦好难留”之意,用《长恨歌》 “一夜头白”典故,写尽冥搜苦忆的眷情怀。词中的叙述、描写,回忆、设想相得益彰,词情步步转折,层层深化,给人以巨大的衰情感染,令人产生一种悲枪美的情感。

四、 悼亡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虽然题材是悲戚的悼亡,但是容若的悼亡词却处处显其情之至深,容若毫不掩饰,缘情而作,将情之真切豪不抑制的抒发,将悼亡词推向另一高度。 艺术特色:

1、词文笃实,情真意切

悼亡词非容若所独创,但他后来居上,在抒写心声上胜人一筹。容若悼亡之作源自生活,主要是写给妻子卢氏的,其数量之多,为历代之冠。容若悼亡词,不饰雕琢,既不受限于声律,也不讲求形式和派别,词作语言是白描的。其词虽平淡朴实,素然无华,但是内容是真切,情绪凄婉,哀悼亡妻之情是真挚,感人。但却情真意切。凄婉中回忆,回忆中仍旧能够感受到他和卢氏的幸福,件件小事犹如昨日发生一般的清晰,更突显出作者的哀伤。

2、词风婉约,纯真自然

纳兰词虽承婉约风格,但剔除了浮艳颓靡,显得纯真自然,超凡脱俗。“幽怨凄黯”的词风是主调,在其妻卢氏亡故前就已存在,悼亡则进一步加重了个性敏感忧郁的词人情感天平上的砝码,其词被视为哀音绝响。那一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似为妻言,实为己出的哀叹和愿望。

3、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容若悼亡词以精神不死,强化作品灵性,明明是词人在思念对方,但词从对方写起,假想对方在思念自己,这更为深切地表达出相思之苦,爱之深想之切。怀着绵绵生死恨,为未了情所苦,只能选取梦境来实现所渴望的情感交流,更增添了伤痛之苦,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容若的悼亡词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究其凄婉风格形成原因有助于理解容若的悼亡词,影响其风格形成的原因有一下几点:一,性格原因。容若是一位感情丰富、多情多义之人。其二,与对自己境遇不满,一生悲慨有关。他的词并不是只在写悼亡时悲慨,他的词风在整体上被评价为“悲感顽艳”,悲情是其主调,悼亡词便与他的心境有了直接的关系,悼亡也成为他发泄心中悲凉情绪的一种方式。其三,出于容若对词的特殊理解与偏爱。纳兰性德少年时即偏爱于词,并对词体有特殊的理解,故以词悼亡成为表达思念卢氏的主要方式。其四,容若对其妻卢氏爱是刻骨铭心的,因此他们的回忆是美好甜蜜的,而就是因为过去的美好,

当下对美好的回忆却去成了致命的毒药,哀戚越发沁入心底。

五、结语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所表达的思,首首都如此浓烈、真挚。由此可见, 对卢氏的情感,这也是纳兰性德悼亡之作数量既多情感又浓的最为重要的原因。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血泪交融、情深义重,是死者对生者的期望,也是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它不仅表达了纳兰性德与卢氏之间个人的真挚爱情,而且表现了人类对最纯洁情感的追求,并且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样,我们从纳兰的悼亡词中所看到的又将会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参考文献:

【1】张佳生 论纳兰性德的文学思想 《满族文学》 1988年03

【2】韩俊兰 纳兰容若悼亡词浅论 《瀚海学刊》 1995年第四期

【3】郭凤政 纳兰性德和他的悼亡词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4】熊刚 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人情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4期

【5】张飞飞 分析《纳兰词》感伤的根源 《文化产业》

【5】王卉 悼亡心态和纳兰词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年31期

【6】张剑 略论我国古代悼亡诗 《渤海学刊》1985年第四期

【7】王国维 《人间词话》

姓名:田莉 专业:对外汉语 学号:[1**********]1


相关内容

  • 关于悼念母亲的祭文
    今天,我作为死者亲属代表向在万忙之中,冒着暑热炎天前来参加我母亲追悼会吊唁的各位领导,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曾经关心过,支持过,帮助过,尤其是在我母亲病重期间对我母亲进行关心,探望,帮助的单位,领导,亲朋,好友,乡邻,母亲的生前同事 ...
  • 为战友写的悼念词(范文)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参加我们的好朋友.好战友.好兄弟崔玉龙战友的遗体告别仪式. 崔玉龙战友,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016年3月3日10时50分永远离开我们,享年48岁. 噩耗传来,青山垂泪,大地含悲,流水哀鸣,亲朋好友痛心 ...
  • 悼念萧萐父先生
    悼念萧萐父先生 发表时间:2009-3-1 12:44:00 阅读数次: 15 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他提炼出了二十字方针:"德业双修,学思并重,史论结合,中西对比,古今贯通." 悼念萧萐父先生2008-09-30 0 ...
  • 祭扫烈士墓应急预案
    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预案 一.活动时间:2015年3月27日 二.参加对象:高一全体同学(七个班) 三.地点:开鲁县烈士陵园 四.活动项目:祭扫烈士墓,参观开鲁县博物馆.麦新纪念馆 五.领导小组: 组长:田子斌 成员:政教处成员.高一班主任 ...
  • 30年后重访"扬眉剑出鞘"作者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在那个载入史册的1976年4月5日,这首小诗被贴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北面,成为当时的"001号反革命案件",作者王立山被全国通缉. 王立山 ...
  • 怀念周总理:120多个国家致电哀悼,联合国降半旗
    [中华史林]怀念周总理:120多个国家致电哀悼,联合国降半旗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周恩来逝世联合国安理会开会时全体起立默哀 全体起立默哀 1976年联合国为周恩来下半旗志哀7天(超出规定时间),时间之长是史无前 ...
  • 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幕后隐情浮出水面
    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幕后隐情浮出水面 愤怒的一幕.惋惜的一幕.敬重的一幕.伤心的一幕.谢谢!谢谢! 谢 谢 管 理 员! 真实: 下午两点多钟,在荆州市沙市区长江边两名十二三岁男溺水,当时十几名大一学生见势组成人梯下水救人,其中还 ...
  • 六上重点词语解释
    人教版六(上)重点词语解释 <山中访友> 1.幽径:幽,僻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 2.德高望重:德,道德.品行.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3.津津乐道:道,说.--很感兴趣地谈论. . <草虫的村落 ...
  • 周国平读后感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周国平的<妞妞>不是一本让人读后"潸然泪下"的书,而是一本让人"泪如泉涌"的书."十一"期间到新华书店买书,站着随手翻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 ...
  • 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忆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相信每一个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没有不知道这首诗的. 这首诗历来受到诗人.诗评家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可能是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