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单元检测卷 - 范文中心

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单元检测卷

07/02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测卷

六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 一、看拼音,写字词。( 8分)

y āo xiã dǒu qiào câ huì jī xiào ( ) ( ) ( ) ( )

hōng dòng jiē duàn shǎn xī yáo dòng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堪( ) 奖( ) 窑( ) 禹( ) 烛( ) 勘( ) 浆( ) 窖( ) 属( ) 浊( )

三、补充词语,并选你喜欢的词语造个句子。(10分)

狂风( )号、 脍( )人口 ( )崖( )壁( )山( )岭 不战而( ) 惊慌失( ) ( )勇善( ) ( )( )有力

四、日积月累。(7分)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

2.“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上诗句出自我国 代著名诗人郑燮写的 。

3.“人固有一死, , ”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名言,写出了人死的不同意义。

4.敌人让文天祥投降,文天祥慷慨陈词:

“ , ”

表达了他的顽强意志。

5.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用苏轼的诗句来说就是:“ , ”

6.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 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我迅速地解答出了这道难题。

五、选词填空。(5分) 描写 描绘

(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 )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 )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藐视 蔑视 轻视 鄙视

(3)文天祥无比( ),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

(4)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峻工了,这件事给了( )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5)你这种自私自利的人,永远让人( )你。

六、选择关联词语填空。(4分)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尽管„„却„ 如果„„就„„

1.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 )弃城逃跑,( )不战而降。

2.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 )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 )不再过问。

3.然而,勤王军( )士气旺盛,( )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与骁勇善战的元军相比,战斗力相差甚远;再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抗元斗争失败了。

4.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缩句

2.小红对老师说:“老师,为了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心意,我捐二十元钱。” 改为转述句

3.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了家。 改为被字句

4.语文课对我很感兴趣。 修改病句

八、阅读题。(27分) (一)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

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4.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说明( )。(2分)A .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

B .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

C .詹天佑对工作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话。

(二)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下几杯酒。儿子生前最爱喝酒,老人没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解( )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

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这两个月来, 汇款照样来, 信 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觉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 )上积攒( )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

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2.解释下列词语。(2分)

强悍 嘘寒问暖

3.在第三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4.标题“儿子”二字是指( )(2分)

A 、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 、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5.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翁是( )(2分)

A 、老人 B、儿子 C、“儿子” D、小刚

6.选择下面引号的用法。(填序号)(2分)

①表示引用的部分。② 表示特定的称谓. ③表示强调。④表示讽刺和否定

A 、“解为民” ( ) B、“儿子” ( )

7.文章对主人翁的刻画,用了什么方法?( )(2分)

A 、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8.“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 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2分)

9.“老人的心温暖了”是因为什么?(2分)

九、写作(30分)

写一件值得你思索或让你触动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着重写你想描述的重点场面,最好能写出你的看法或想法。题目自拟,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500字。(作文纸另备)


相关内容

  •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提纲 • 指导思想 • 教材结构 • 教材特点 • 教材疑难 • 教学目标 • 教学建议 一.指导思想与编写依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是以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案
    [教材分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主人公小英因为一条腿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演讲课,同学们给了她两次掌声,使她从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把自己当作小英,当作小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也说是说,想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就要留心观察他在做事的过程中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抓住了他的"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阅读 1.沁园春 雪 2.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阅读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拼音汇编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一瞬(sh ùn ) 间 嶙(l ín ) 峋(x ún ) 眩(xu àn ) 啜(chu ò) 泣 小憩(q ì) 擎(q íng ) 天撼(h àn ) 地 忍俊不禁(j īn ) 唳(l ì) 第二单元 濯(z ...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知识点归纳第29课掌声
    2014 秋季班 易达彼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课 题 年 级:三年级 授课时间: 课时数: 学科教师: 第 8 单元课文知识点归纳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 第八单元 第 29 课 一.多音字: 1.落 lào( 2 ...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5(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题 一.乐闯音字关. 1.看拼音写词语. 2.查字典填空. "钟"字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有( )画,这个字的音节是( )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 月( ) 艹( ) 女(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_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2
    1.4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教材分析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 "假如我变成 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