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风"-字的成语 - 范文中心

包含-"风"-字的成语

12/06

1▲挨风缉缝 △üifýngjÿfâng △典故: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个不挨风缉缝,央媒说合。” 2▲八面威风 △bümiànwýifýng △典故: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例子: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

回)

3▲霸王风月 △bàwángfýngyuâ △典故: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例子: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纯用火攻,可谓“~”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4▲饱经风霜 △bǎojÿngfýngshuüng △典故: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风霜,丝鬓如银。” △例子:人们那被晒黑的~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5▲暴风骤雨 △bàofýngzhîuyǔ △典故: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例子: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惊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6▲北风之恋 △bþifýng zhÿ liàn △典故: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出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7▲弊绝风清 △bìjuãfýngqÿng △典故: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出处:宋·周敦颐《拙赋》:“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例子:从前的“赌痞”,现在自己在那里禁赌了,农会势盛的地方和牌一样~。(《毛泽东选

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8▲抃风舞润 △biànfýngwǔrùn △典故:抃:鼓掌;润:雨水。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

感应。后比喻意气相合。 △出处:《宋书·孔觊传》:“觊逊

业之举,无闻于乡部;惰游之贬,有编于疲农。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凭

附弥年。” 9▲别风淮雨 △biãfýnghuáiyǔ △典故: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

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

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

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10▲别有风趣 △biãyǒufýngqù △典故: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出处:清·周亮工《读画录·张损之》:“损之此幅,别有风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11▲别有风味 △biãyǒufýngwâi △典故: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

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五回:“此时只觉四处焦香扑鼻,倒也别有风味。”

△例子: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12▲捕风捉影 △bǔfýngzhuōyǐng △典故: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

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例子:对于~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13▲不正之风 △bùzhângzhÿfýng △典故: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出处:《抱朴子·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14▲餐风露宿 △cünfýnglùsù △典故: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例子:他离开家后,~地赶路,十分辛苦。 15▲餐风沐雨 △cünfýngmùyǔ △典故: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忠忤》:“谁知着恁惯雌黄,惯使着猖狂,却不念餐风沐雨先

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16▲长风破浪 △chángfýngpîlàng △典故: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例子:唐·李白《行路难》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嘲风弄月 △cháofýngnîngyuâ △典故: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

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

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例子:我和你今日啸傲烟霞,~,何等自在。(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六回) 18▲嘲风咏月 △cháofýngyǒngyuâ △典故: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19▲乘风破浪 △chãngfýngpîlàng △典故: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例子:轮船在~,汽车在驶过原野。(茅盾《子夜》五) 20▲叱咤风云 △chìzhàfýngyún △典故: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出处:《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 △例子: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老舍《四世同堂》九) 21▲春风得意 △chūnfýngdãyì △典故: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子: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

切,呼朋引类,~,纵马狩猎。(秦牧《手莫伸》)

22▲春风风人 △chūnfýngfângrãn △典故: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23▲春风和气 △chūnfýnghãqì △典故: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

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24▲春风化雨 △chūnfýnghuàyǔ △典故: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例子:满想在这~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

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25▲春风满面 △chūnfýngmǎnmiàn △典故: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例子:~乐醄醄,一场长笑海山高。(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四折》) 26▲春风夏雨 △chūnfýngxiàyǔ △典故: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27▲春风一度 △chūnfýngyÿdù △典故: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出处: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到今日

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例子:~,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

三娘子》)

28▲春风沂水 △chūnfýngyíshuǐ △典故: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

活乐趣。 △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9▲踔厉风发 △chuōlìfýngfü △典故: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中踔厉风发,常率屈

其座人。” △例子:逐渐的做一点,总不肯休,不至于比“~”无效的。(鲁迅《两地书·一二》) 30▲大风大浪 △dàfýngdàlàng △典故: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

争。 △例子: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高阳《母

子君臣》)

31▲大家风范 △dàjiüfýngfàn △典故: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例子: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清·石

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

32▲大煞风景 △dàshüfýngjǐng △典故: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出处: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例子:漂亮的公园里,鸟语花香,路边却堆着一堆垃圾,真是~。 33▲当耳边风 △düngþrbiünfýng △典故: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例子:他把爹妈的劝告~,结果一误再误,后来竟铸成大错。 34▲当风秉烛 △düngfýngbǐngzhú △典故: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出处: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35▲砥砺风节 △dǐlìfýngjiã △典故:磨炼品格、节操。 △出处:《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

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36▲东风吹马耳 △dōngfýngchuÿmǎþr △典故: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例子: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侍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

(《晚清文学丛钞·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37▲东风浩荡 △dōngfýnghàodàng △典故: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

然。 △出处:唐·李咸用《春日》:“浩

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例子:宋·陆游《剑南诗稿·感兴》:“一尊且作寻春汁,又见东风~时。” 38▲东风化雨 △dōngfýnghuàyǔ △典故: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39▲东风人面 △dōngfýngrãnmiàn △典故: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例子:迨素秋过访,询知其迁徒梧江,~,未尝不有崔护当年之感云。(清·缪艮《珠江名

花小传》第三卷)

40▲东风压倒西风 △dōngfýngyüdǎoxÿfýng △典故: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

压倒的优势。 △出处:清·曹雪琴《红楼梦》

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41▲断线风筝 △duànxiànfýngzhýng △典故:象放上天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比喻一去不回来的人或东西。 △例子:去了多时,约摸四更天气,却似石沉沧海,~,不见回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卷二十一)

42▲耳边风 △þrbiünfýng △典故: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出处:唐·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例子: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清·曹雪芹《红

楼梦》第八回)

43▲耳后生风 △þrhîushýngfýng △典故: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出处:《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

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44▲飞蓬随风 △fýipãngsuífýng △典故: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出处:《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 45▲肺石风清 △fâishífýngqÿng △典故: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

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46▲分风劈流 △fýnfýngpǐliú △典故: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例子:燕公真爽快,真是~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续孽海花》第四十二回) 47▲风不鸣条 △fýngbùmíngtiáo △典故: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

时,雨不破塊,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

日一雨。” △例子:却道数十年,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雨不破块,

夜湿昼晴,信是太平有象。(《醒世姻缘》第二十四回)

48▲风餐露宿 △fýngcünlùsù △典故: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例子:无非~,不久便到了登州。(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49▲风掣雷行 △fýngchâlãixíng △典故: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例子: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清·无名氏

《游越南记》)

50▲风尘碌碌 △fýngchãnlùlù △典故: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出处:明·金毓峒《金鹤冲诗·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其一)》:“风尘碌碌惜年华,

选胜陪游帝子家。” 51▲风尘仆仆 △fýngchãnpúpú △典故: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

不免早些歇息。” 52▲风尘之变 △fýngchãnzhÿbiàn △典故: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出处:《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53▲风驰电掣 △fýngchídiànchâ △典故: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例子:黄飞虎枪法如~,往来如飞。(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回) 54▲风吹草动 △fýngchuÿcǎodîng △典故: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例子:万一后边有些~,被人发觉,不要说道无颜面见令尊,传将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

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44▲飞蓬随风 △fýipãngsuífýng △典故: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出处:《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 45▲肺石风清 △fâishífýngqÿng △典故: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

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46▲分风劈流 △fýnfýngpǐliú △典故: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例子:燕公真爽快,真是~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续孽海花》第四十二回) 47▲风不鸣条 △fýngbùmíngtiáo △典故: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

时,雨不破塊,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

日一雨。” △例子:却道数十年,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雨不破块,

夜湿昼晴,信是太平有象。(《醒世姻缘》第二十四回)

48▲风餐露宿 △fýngcünlùsù △典故: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例子:无非~,不久便到了登州。(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49▲风掣雷行 △fýngchâlãixíng △典故: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例子: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清·无名氏

《游越南记》)

50▲风尘碌碌 △fýngchãnlùlù △典故: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出处:明·金毓峒《金鹤冲诗·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其一)》:“风尘碌碌惜年华,

选胜陪游帝子家。” 51▲风尘仆仆 △fýngchãnpúpú △典故: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

不免早些歇息。” 52▲风尘之变 △fýngchãnzhÿbiàn △典故: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出处:《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53▲风驰电掣 △fýngchídiànchâ △典故: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例子:黄飞虎枪法如~,往来如飞。(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回) 54▲风吹草动 △fýngchuÿcǎodîng △典故: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例子:万一后边有些~,被人发觉,不要说道无颜面见令尊,传将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

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

55▲风吹浪打 △fýngchuÿlàngdǎ △典故: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 △例子:不管~,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56▲风吹雨打 △fýngchuÿyǔdǎ △典故: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出处: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例子:不是夸大和开心,它本身就太轻飘,禁不起~的缘故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

有复译不可》)

57▲风从虎,云从龙 △fýngcïnghǔ,yúncïnglïng △典故: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

万物睹。” 58▲风刀霜剑 △fýngdüoshuüngjiàn △典故: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

剑严相逼。” 59▲风调雨顺 △fýngtiáoyǔshùn △典故: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例子:自后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清·陈忱《水浒后传》

第四十回)

60▲风度翩翩 △fýngdùpiünpiün △典故: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61▲风风火火 △fýngfýnghuǒhuǒ △典故: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例子:妈千叮咛万叮咛,务必要平稳,切不可像在娘家门上那样~,得罪了人,日后过门

咋做媳妇呢?(王吉呈《女御史》)

62▲风风雨雨 △fýngfýngyǔyǔ △典故: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出处:元·张可久《晋天乐·忆鉴湖》:“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63▲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fýnggüofànghuǒ,yuâhýishürãn △典故: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

行径。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

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例子:~,无粮同饿,得肉均分。(明·冯梦龙《警世通方·范鳅儿又镜重圆》) 64▲风骨峭峻 △fýnggǔqiàojùn △典故: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出处: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65▲风光旖旎 △fýngguüngyǐnǐ △典故: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例子:南国的春天~,使人陶醉。

66▲风和日丽 △fýnghãrìlì △典故: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例子:是时~,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清·沈复《浮

生六记》卷二)

67▲风和日暖 △fýnghãrìnuǎn △典故: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68▲风虎云龙 △fýnghǔyúnlïng △典故: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例子:古来真主百灵扶,~自不孤。(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 69▲风花雪月 △fýnghuüxuþyuâ △典故: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

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

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例子: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

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70▲风华绝代 △fýnghuájuãdài △典故: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处:《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

顿有两玉人耳。’” 71▲风华正茂 △fýnghuázhângmào △典故: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

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例子:恰同学年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72▲风鬟雾鬓 △fýnghuánwùbìn △典故: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

松散乱。 △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

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

“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

例子:如今憔悴,~,怕见夜间出去。(宋·李清照《永遇乐》词) 73▲风鬟雨鬓 △fýnghuányǔbìn △典故: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74▲风景不殊 △fýngjǐngbùshū △典故:殊:不同。用以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晋书·王

导传》:“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75▲风卷残云 △fýngjuǎncányún △典故: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自从把家私分开了,好似那汤泼瑞雪,风卷残云,

都使的光光荡荡了。” △例子: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一般,早去了一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

二回)

76▲风口浪尖 △fýngkǒulàngjiün △典故: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77▲风流才子 △fýngliúcáizǐ △典故:旧指洒脱不拘,富有才学的人。 △出处:唐·元稹《莺莺传》:“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78▲风流人物 △fýngliúrãnwù △典故: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

于调情的人。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例子:数~,还看今朝。(《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79▲风流儒雅 △fýngliúrúyǎ △典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

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80▲风流倜傥 △fýngliútìtǎng △典故: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

礼节的拘束。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这边北院里同居的,也是个京官,姓车,号文琴,是刑部里的一

个实缺主事,却忘了他在那一司了。为人甚是风流倜傥。” △

例子:她的男人祖上也是一个满皇后裔,~,英俊潇洒,私下里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陈染《私

人生活》)

81▲风流潇洒 △fýngliúxiüosǎ △典故: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

知心有几。” 82▲风流云散 △fýngliúyúnsàn △典故: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例子:今则天各一方,~,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83▲风流韵事 △fýngliúyùnshì △典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旧指文人诗歌吟咏及琴棋书画等活动。也指男女私情。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

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承平之佳话。” 84▲风流罪过 △fýngliúzuìguî △典故: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

系而犯下的罪。 △出处:《北齐书·郎基传》:“在

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例子:公瑾教我十日办完,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明白要杀我。(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85▲风马牛不相及 △fýngmǎniúbùxiüngjí △典故: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

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

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例子:咱们彼此其实没有丝毫关联,望帝和杜鹃也~。(郭沫若《百花齐放·杜鹃花》) 86▲风靡一时 △fýngmǐyÿshí △典故: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

草木一样。 △例子:《牡丹亭》的故事曾经那么~,赚了不少人的热泪,就是一个例证。(秦牧《幻想的

彩翼》)

87▲风木含悲 △fýngmùhánbýi △典故: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子: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

廷讷《狮吼记·叙别》)

88▲风平波息 △fýngpíngbōxÿ △典故: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

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89▲风平浪静 △fýngpínglàngjìng △典故: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例子:有孩儿在这里,不要怕他,包管~。(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 90▲风起水涌 △fýngqǐshuǐyǒng △典故: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91▲风起云涌 △fýngqǐyúnyǒng △典故: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例子:在二十世纪的今天,科技革命~。 92▲风起云蒸 △fýngqǐyúnzhýng △典故:大风刮起,乌云蒸腾。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93▲风前残烛 △fýngqiáncánzhú △典故: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94▲风前月下 △fýngqiányuâxià △典故:指良辰美景。 △出处: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

不知何客对胡床。” 95▲风樯阵马 △fýngqiángzhânmǎ △典故: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出处: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96▲风清弊绝 △fýngqÿngbìjuã △典故: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出处:宋·周敦颐《拙赋》:“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97▲风清月皎 △fýngqÿngyuâjiüo △典故: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出处: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例子:端的是天晴日晓,更堪那~。(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 98▲风清月朗 △fýngqÿngyuâlǎng △典故:风凉爽,月明亮。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例子:西方极乐真幽境,~天籁定。(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九回) 99▲风情月债 △fýngqíngyuâzhài △典故:比喻有关男女恋爱的事情。 △例子:司人间之~,掌人世之女怨男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100▲风趣横生 △fýngqùhãngshýng △典故: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例子:尤善指画,尝画黄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离

为石,~。(《清史稿·高其佩传》)

10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fýngshýnghâlì,cǎomùjiýbÿng △典故: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子: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102▲风土人情 △fýngtúrãnqíng △典故: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例子: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清·文康《儿

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103▲风潇雨晦 △fýngxiüoyǔhuì △典故: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出处:《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

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04▲风信年华 △fýngxìnniánhuá △典故:指女子二十四岁时。 105▲风行草偃 △fýngxíngcǎoyǎn △典故: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例子: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宋·陈

亮《又癸卯秋书》)

106▲风行水上 △fýngxíngshuǐshàng △典故: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出处:《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107▲风行一时 △fýngxíngyÿshÿ △典故: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

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108▲风旋电掣 △fýngxuándiànchâ △典故:掣:闪过;旋:奔跑。你风一样飞驰而过,像闪电一样一角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出处:《六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扫除妖魅。” △例子:乃一手挥刀格斗,一手掷妇于床,如~,已无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

我闻二》)

109▲风雪交加 △fýngxuþjiüojiü

△典故:风和雪同时袭来。 △例子:尽管是在~的时节,我们的视线仍可以入到非常遥远。(范长江《塞上行·行纪·百

灵庙战行·三》)

110▲风言醋语 △fýngyáncùyǔ △典故: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出处: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例子:阿福尚在那里寻瑕索瘢,~,所以连通信的人都没有,只好肚里叫苦罢了。(清·曾

朴《孽海花》第十七回)

111▲风言风语 △fýngyánfýngyǔ △典故: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出处: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例子:为她高高丰满的胸脯和厚实的脚板,母亲忍受过许多~的责难。(冯德英《苦菜花》

第一章)

112▲风影敷衍 △fýngyǐngfūyün △典故:指罗织罪名,捕风捉影,诬赖人。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朗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例子:他这个人从不实事求是,惯于~,你不要相信他。 113▲风雨不测 △fýngyǔbùcâ △典故: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

佥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下西台御史勘问,免不得收下监中。” 114▲风雨不改 △fýngyǔbùgǎi △典故: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出处:《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115▲风雨不透 △fýngyǔbùtîu △典故: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例子:里三层,外三层,把老爷和公子围了个~,都挤着要听听这到底是怎么一桩事。(清·文

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116▲风雨对床 △fýngyǔduìchuáng △典故: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出处: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117▲风雨交加 △fýngyǔjiüojiü △典故: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例子: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的日子的。 118▲风雨飘摇 △fýngyǔpiüoyáo △典故: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出处:《诗经·豳风·鸱号》:“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例子: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郭

沫若《学生时代·芭蕉花》)

119▲风雨凄凄 △fýngyǔqÿqÿ △典故: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例子: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唐·杜牧《阿房宫赋》) 120▲风雨如晦 △fýngyǔrúhuì

△典故: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21▲风雨如磐 △fýngyǔrúpán △典故: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宋·孙光宪《兆北琐言·逸文·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

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例子:愁病之躯,斗室独坐,林莽深绕,~,豪客狂临而欲呼救,声嘶力竭,谁则听闻。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

122▲风雨同舟 △fýngyǔtïngzhōu △典故: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子:他俩是患难与共,~的战友。 123▲风雨无阻 △fýngyǔwúzǔ △典故: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钗说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

风雨无阻。’” △例子:明天进行足球比赛,~。 124▲风雨萧条 △fýngyǔxiüotiáo △典故: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出处: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例子:春香侍春小姐,伤春伤到深秋,今夕中秋佳节,~。(明·汤显祖《还魂记·闹殇》) 125▲风云变幻 △fýngyúnbiàhuàn △典故: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出处: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之民俗,风云更盛衰。” △例子:然而那么~的事,恐怕世界上是不多有的,我没有料到,未曾描写,可见我还不很

有“毒笔”。(鲁迅《三闲集·通信》)

126▲风云变态 △fýngyúnbiàntài △典故: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127▲风云际会 △fýngyúnjìhuì △典故: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出处:《周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汉·王充《论衡·偶会》:

“良辅超拔于际会。” △例子:盖圣上既奉天运承了大统,天下闺中自应广育英才,以为辅弼,亦如古之八元、八

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128▲风云人物 △fýngyúnrãnwù △典故: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例子: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之一。(毛泽东《别了,

司徒雷登》)

129▲风云突变 △fýngyúntūbiàn △典故: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例子:~,军阀重开战。(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 130▲风云月露 △fýngyúnyuâlù △典故: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131▲风云之志 △fýngyúnzhÿzhì △典故: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出处: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

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132▲风栉雨沐 △fýngzhìyǔmù △典故: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

风雨不停。 △出处:《元史·礼乐志》:“相我祖

宗,风栉雨沐。” 133▲风中秉烛 △fýngzhōngbǐngzhú △典故: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出处: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

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134▲风中之烛 △fýngzhōngzhÿzhú △典故: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

耳。” △例子:老拙夫妇年近七旬,如~,早暮难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135▲风烛残年 △fýngzhúcánnián △典故: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

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

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例子: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

(老舍《四世同堂》六)

136▲风烛之年 △fýngzhúzhÿnián △典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

耳。” 137▲奉扬仁风 △fângyángrãnfýng △典故: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 △出处:《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

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138▲附庸风雅 △fùyōngfýngyǎ △典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

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

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例子:却偏要~,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晚清文学丛钞·情

变》第八回)

139▲改俗迁风 △gǎisúqiünfýng △典故: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出处:《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140▲甘败下风 △günbàixiàfýng △典故: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例子:我们全体女民兵向你们男同志挑战,十天过去,那样赶不上你们,我们~,自动解

散。(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

141▲高风亮节 △güofýngliàngjiã △典故: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

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例子: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老舍《四

世同堂》二十三)

142▲高节清风 △güojiãqÿngfýng △典故: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143▲革风易俗 △gãfýngyìsú △典故:改变风气和习俗。 △例子:我们要~,形成讲科学的好风气。 144▲光风霁月 △guüngfýngjìyuâ △典故: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

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出处:宋·黄庭坚《豫章集·濂

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例子:胸无城府,~,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145▲喝西北风 △hýxÿbþifýng △典故:指没有东西吃。 △例子: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

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146▲和风细雨 △hãfýngxìyǔ △典故: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147▲呼风唤雨 △hūfýnghuànyǔ △典故: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轻咳嗽早呼风唤雨,谁不知他气卷江湖。” △例子: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清·梁启超《新

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148▲虎啸风生 △hǔxiàofýngshýng △典故: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

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出处:《北史·张定和传论》:

“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149▲宦海风波 △huànhǎifýngbō △典故: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

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出处:宋·陆游《休日感化》:

“宦海风波实饱经,入将人世寄邮亭。” △例子:经了这场~,益发心灰意懒。(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150▲惠风和畅 △huìfýnghãchàng △典故: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51▲箕风毕雨 △jÿfýngbìyǔ

△典故:箕、毕:均为星名。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原比喻人民

的好恶不一样。后用于称赞为政体恤民情。 △出处:《尚书·洪范》:“庶民惟

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例子:~,育岭生峨。(南朝·梁·吴均《八公山赋》) 152▲急风暴雨 △jífýngbàoyǔ △典故: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

也。” △例子: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顺之者存,违之者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

告》)

153▲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jíjÿngfýngzhuàngzhemànlángzhōng △典故: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例子:这真是~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

第五回)

154▲疾风扫秋叶 △jífýngsǎoqiūyâ △典故: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出处:《资治通鉴·晋记·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155▲疾风迅雷 △jífýngxùnlãi △典故: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出处:《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

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156▲疾风知劲草 △jífýngzhÿjìncǎo △典故: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

谁真正坚强。 △出处:《后汉书·王霸传》:“颍

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尽草。” △例子:俗语说:“~。”经过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人们对于前进的道路是看得更加清楚了,

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峻青《瑞雪图》)

157▲见风使舵 △jiànfýngshǐduî △典故: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例子:他们也就~,凡事一混了之。(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158▲见风是雨 △jiànfýngshìyǔ △典故: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 159▲见风转舵 △jiànfýngzhuǎnduî △典故: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系。别事‘见风使舵’,

再做道理。” △例子:有些人惯于~,看领导眼色行事。 160▲接风洗尘 △jiýfýngxǐchãn △典故: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161▲借风使船 △jiâfýngshǐchuán △典故:风向哪里吹,船往哪里行。比喻凭借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子:今见金桂所为,先已开了端,他便乐得~,先弄薛昨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清·曹

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162▲金风送爽 △jÿnfýngsîngshuǎng △典故: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例子:~,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163▲金风玉露 △jÿnfýngyùlù △典故: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164▲久经风霜 △jiǔjÿngfýngshuüng △典故: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165▲举步生风 △jǔbùshýngfýng △典故: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

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166▲看风使舵 △kànfýngshǐduî △典故: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例子:有些人惯于~,看领导眼色行事。 167▲空穴来风 △kōngxuâláifýng △典故: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

传开来。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

“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例子:棹摇船掠鬓,风动竹捶胸。虽好事托以成之,亦~之义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七)

168▲口角春风 △kǒujiǎochūnfýng △典故: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169▲狂风暴雨 △kuángfýngbàoyǔ △典故: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例子:却遇了一阵~。(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70▲狂风骤雨 △kuángfýngzhîuyǔ △典故: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例子: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171▲雷厉风行 △lãilìfýngxíng △典故: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

行动迅速。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

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例子: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172▲两袖清风 △liǎngxiùqÿngfýng △典故: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例子:他一生为官~,深受群众爱戴。 173▲列风淫雨 △liâfýngyínyǔ △典故: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

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

新异。 174▲林下风范 △línxiàfýngfàn △典故: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例子: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的,就是这样吗?(清·刘鹗《老残游记》

第八回)

175▲林下风气 △línxiàfýngqì △典故: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176▲流风余韵 △liúfýngyúyùn △典故:前代流传给后世的风雅韵事。 △出处:清·张潮《虞初新志·焚琴子传》:“卒之无有识生之才而用之者,宜其伤于情而碎

于琴也。然生流风余韵,宛在丹山碧水之间,迄今登鼓山之亭,如闻其哭焉。” △例子:然而~,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入。(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 177▲露宿风餐 △lùsùfýngcün △典故: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例子:他离开家后,~地赶路,十分辛苦。 178▲沦落风尘 △lúnluîfýngchãn △典故:沦落:流落,指陷入坏的境地。风尘:旧指娼妓的生活。旧指妇女不幸沦为娼妓。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例子:她的~是终生的!她的悲剧也是终生的!(朱自清《温州的踪迹·四》) 179▲马耳东风 △mǎþrdōngfýng △典故: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例子:说向市朝公子,何殊~。(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诗) 180▲满城风雨 △mǎnchãngfýngyǔ △典故: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

纷纷。 △出处:宋·潘大林《题壁》诗:

“满城风雨近重阳。” △例子: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的呢?(鲁迅《花边文学·零食》) 181▲满面春风 △mǎnmiànchūnfýng △典故: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例子:只见路旁走过两个老者,都是鹤发童颜,~,举止大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

十一回)

182▲密不通风 △mìbùtōngfýng △典故: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这两家做下敌头重,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

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183▲名士风流 △míngshìfýngliú △典故: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出处:《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这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例子:好好!咱们~,下该洒脱些才是。(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一回) 184▲明月清风 △míngyuâqÿngfýng △典故: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185▲抹月秕风 △mǒyuâpÿfýng △典故: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出处: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186▲沐雨栉风 △mùyǔzhìfýng △典故: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187▲南风不竞 △nánfýngbùjìng △典故: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

量不强。 △出处:《左传·襄公十八年》:

“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188▲弄月嘲风 △nîngyuâcháofýng △典故: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

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

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例子:俺又不曾~,怎揽下这场愁山闷海。(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 189▲排糠障风 △páiküngzhàngfýng △典故:扬场而障住风,糠皮排去不了。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不一命大将以扫丑虏而州郡稍稍肖役,连连不已。若

排糠障风,掏沙壅河。” 190▲平地风波 △píngdìfýngbō △典故: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出处: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例子: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悔之不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回) 191▲仆仆风尘 △púpúfýngchãn △典故: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

不免早些歇息。” 192▲凄风苦雨 △qÿfýngkǔyǔ △典故: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19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qiünlǐbùtïngfýng,bǎilǐbùtïngsú △典故: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194▲千里同风 △qiünlǐtïngfýng △典故: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汉·王充《论衡·雷虚》:“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195▲清风峻节 △qÿngfýngjùnjiã △典故: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出处: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

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196▲清风两袖 △qÿngfýngliǎngxiù

△典故: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例子: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都穆《都公

谭篡》卷上)

197▲清风明月 △qÿngfýngmíngyuâ △典故: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例子:金马玉堂三学士,~两闲人。(宋·欧阳修《会老堂致语》) 198▲秋风过耳 △qiūfýngguîþr △典故: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例子: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早休休。(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199▲秋风扫落叶 △qiūfýngsǎoluîyâ △典故: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

光。 △出处:《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例子:对等敌人,要像~一样残酷无情。 200▲秋风团扇 △qiūfýngtuánshàn △典故: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201▲秋月春风 △qiūyuâchūnfýng △典故: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例子: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明·杨慎《临江仙》词) 202▲饶有风趣 △ráoyǒufýngqù △典故:很有风趣。 △例子:他谈吐幽默,~。 203▲如风过耳 △rúfýngguîþr △典故: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例子:凤孙听了这些话,倒也~,毫不在意。(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 204▲如坐春风 △rúzuîchūnfýng △典故: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

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例子:(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的

感觉。(唐弢《琐忆》)

205▲弱不禁风 △ruîbùjìnfýng △典故:禁:承受。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出处: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例子:如果不参加劳动,也就会沾上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而且~。(茅盾《一九六0年短

篇小说漫评》)

206▲杀风景 △shüfýngjǐng △典故: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出处:宋·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诗:“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207▲山雨欲来风满楼 △shünyǔyùláifýngmǎnlïu △典故: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出处: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例子:国际政治形势处于~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208▲煽风点火 △shünfýngdiǎnhuǒ △典故: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209▲伤风败俗 △shüngfýngbàisú △典故: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例子: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第十九回)

210▲上雨旁风 △shàngyǔpángfýng △典故: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211▲十风五雨 △shífýngwǔyǔ △典故: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出处: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例子:斗酒只鸡人笑乐,~岁丰穰。(宋·陆游《村居初夏》诗) 212▲世风日下 △shìfýngrìxià △典故: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例子: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就是~!(欧阳山《苦斗》五二) 213▲树大招风 △shùdàzhüofýng △典故: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例子:再者~,土地、山峦多了容易显眼,惹人反对。(冯德英《迎春花》第四章) 214▲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yùjìngãrfýngbùzhǐ △典故: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

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215▲顺风吹火 △shǔnfýngchuÿhuǒ △典故: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出处:《景德传灯录》:“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216▲顺风而呼 △shǔnfýngãrhū △典故: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出处:《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 217▲顺风驶船 △shǔnfýngshǐchuán △典故: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 218▲顺风转舵 △shǔnfýngzhuǎnduî △典故: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则你这媒人一个个,啜人口似蜜钵,都只是随风倒

舵,索媒钱赚少争多。” △例子:于是民族主义文学家也只好~,改为对于这事件的啼哭、叫喊了。(鲁迅《且介亭杂

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219▲四海承风 △sìhǎichãngfýng △典故: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出处:《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是以四海承风。” 220▲随风转舵 △suífýngzhuǎnduî △典故: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则你这媒人一个个,啜人口似蜜钵,都只是随风倒

舵,索媒钱赚少争多。” △例子:眼见得城池不济事了,各人自思~。(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 221▲贪墨成风 △tünmîchãngfýng △典故: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出处:《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222▲谈笑风生 △tánxiàofýngshýng △典故: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例子: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223▲天末凉风 △tiünmîliángfýng △典故: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

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

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224▲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tiünyǒubùcâfýngyún,dìyǒudànxÿhuîfú △典故: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

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225▲粜风卖雨 △tiàofýngmàiyǔ △典故:比喻招摇撞骗。 226▲通风报信 △tōngfýngbàoxìn △典故: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227▲歪风邪气 △wüifýngxiãqì △典故:歪、邪:不正当,不正派。指不良的作风和风气。 22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wànshìjùbâi,zhǐqiàndōngfýng △典故: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

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

欠东风。” △

例子:我们现在是~,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229▲望风捕影 △wàngfýngbǔyǐng △典故: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出处:《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230▲望风而逃 △wàngfýngãrtáo △典故: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出处:《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

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而去。” △例子:汝、颖、光、黄等处,有土寇王善作乱,聚兵五十万,抢掠子女玉帛,杀人放火,

甚是猖獗,官兵~。(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

△典故: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

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应风披靡,吐芳扬烈。”《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

骨肉亲属莫不股粟。” △例

子:我军所到之处,敌人~,人民欢声雷动。(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232▲望风扑影 △wàngfýngpūyǐng △典故: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233▲望风希旨 △wàngfýngxÿzhǐ △典故: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

希旨,甚于受属。” 234▲威风凛凛 △wýifýnglǐnlǐn △典故: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威风凛凛。” 235▲威风祥麟 △wýifýngxiánglín △典故: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

的人才。 △出处:《宋史·符瑞志中》:“元

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236▲蔚成风气 △wâichãngfýngqì △典故: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237▲蔚然成风 △wâiránchãngfýng △典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伸为荟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

良好风气。 238▲文风不动 △wãnfýngbùdîng △典故: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 △例子:尽管外面闹翻了天,他在屋里仍然~,照旧读他的书。 239▲闻风而动 △wãnfýngãrdîng △典故: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例子:这时,“石一歌”也~了。(王西彦《骗子和打手》) 240▲闻风而起 △wãnfýngãrqǐ △典故: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例子:别处的人一定也有~的,这便是救中国的独一无二法门了。(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第三回)

241▲闻风而逃 △wãnfýngãrtáo △典故: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例子: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242▲闻风丧胆 △wãnfýngsàngdǎn △典故: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例子:我军如下山猛虎,敌人~,溃不成军。

△典故: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

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出处:宋·朱熹《六先生画像

赞·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例子:元·白挺《西湖赋》:“春雨为观,香月为邻,水竹院落,~,见天下地心以志之。” 244▲无风不起浪 △wúfýngbùqǐlàng △典故: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245▲无风起浪 △wúfýngqǐlàng △典故: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出处: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洋澜左蠡,无风浪起。” 246▲无风三尺浪 △wúfýngsünchǐlàng △典故: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247▲五风十雨 △wǔfýngshíyǔ △典故: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出处: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例子:~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宋·王炎《双溪诗钞·丰年谣(一)》) 248▲雾鬓风鬟 △wùbìnfýnghuán △典故: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

松散乱。 △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

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

“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249▲吸风饮露 △xÿfýnɡyǐnlù △典故: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250▲系风捕影 △xìfýngbǔyǐng △典故: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

象作根据。 △出处:《汉书·郊祀志下》:“听

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251▲仙风道骨 △xiünfýngdàogǔ △典故: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

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例子:此二人素有~。(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252▲掀风鼓浪 △xiünfýnggǔlàng △典故: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253▲想望风采 △xiǎngwàngfýngcǎi △典故: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出处:《汉书·霍光传》:“初辅幼主,政由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例子:李泌为相,举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唐·韩愈《顺宗实录》

卷四)

254▲晓风残月 △xiǎofýngcányuâ △典故: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出处: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例子:今日红梅之下,梨园可省,倒少不了一声“~”哩。(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

一出)

255▲兴风作浪 △xÿngfýngzuîlàng △典故: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

挑起事端。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

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例子:头两天见姊夫同前任不对,他便于中~,挑剔前任的帐房。(清·李宝嘉《官场现形

记》第四十一回)

256▲腥风血雨 △xÿngfýngxuâyǔ △典故: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257▲雪虐风饕 △xuþnûâfýngtüo △典故: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例子:幽香淡淡影疏疏,~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258▲血雨腥风 △xuâyǔxÿngfýng △典故: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例子:投身革命即为家,~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诗)

259▲泱泱大风 △yüngyüngdàfýng △典故: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

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例子: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朱自清《南京》) 260▲一代风流 △yÿdàifýngliú △典故: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出处:宋·陈师道《后山诗注·丞相温公挽词》:“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261▲一帆风顺 △yÿfánfýngshùn △典故: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处: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例子: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262▲一风吹 △yÿfýngchuÿ △典故: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263▲一轨同风 △yÿguǐtïngfýng △典故: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264▲一路顺风 △yÿlùshùnfýng △典故: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例子:我们这次出门旅行真是~,沿途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265▲移风易俗 △yífýngyìsú △典故: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

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例子:我们要~,形成讲科学的好风气。 266▲意气风发 △yìqìfýngfü △典故: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例子: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267▲因风吹火 △yÿnfýngchuÿhuǒ △典故: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例子: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谅区区何足挂齿。(明·冯梦

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268▲吟风弄月 △yínfýngnîngyuâ △典故: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出处: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

所以然而然。” △例子:于是曹雪芹平静地说:“绣春,你别以为我们诗社里,都是~,无病呻吟。”(高阳《曹

雪芹别传》)

269▲吟风咏月 △yínfýngyǒngyuâ △典故: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出处: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

所以然而然。” 270▲引风吹火 △yǐnfýngchuÿhuǒ △典故: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271▲迎风待月 △yíngfýngdàiyuâ △典故:指男女秘密约会。 △出处:唐·元稹《会真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272▲迎风招展 △yíngfýngzhüozhǎn △典故: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273▲咏月嘲风 △yǒngyuâcháofýng △典故: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274▲有伤风化 △yǒushüngfýnghuà △典故: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275▲雨打风吹 △yǔdǎfýngchuÿ △典故: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出处: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例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276▲雨沐风餐 △yǔmùfýngcün △典故: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277▲雨丝风片 △yǔsÿfýngpiàn △典故: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278▲雨卧风餐 △yǔwîfýngcün △典故: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出处:唐·杜甫《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279▲遇事生风 △yùshìshýngfýng △典故:原形容处事果断而迅速。后指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例子:我想他们着实和民党作对,~,或者知道了老兄到来,便要拿办,也未可定。(清·岭

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280▲月白风清 △yuâbáifýngqÿng △典故: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例子:是夜~,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明·施耐

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九回)

281▲月黑风高 △yuâhýifýnggüo △典故: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例子:遇上~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杨朔《秋风萧瑟》) 282▲月露风云 △yuâlùfýngyún △典故:比喻无用的文字。 △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283▲月晕而风 △yuâyùnãrfýng △典故: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

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月

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284▲云龙风虎 △yúnlïngfýnghǔ △典故: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285▲云散风流 △yúnsànfýngliú △典故: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286▲运斤成风 △yùnjÿnchãngfýng △典故: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

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287▲招风揽火 △zhüofýnglǎnhuǒ △典故:比喻招惹是非。 △例子: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第一卷)

288▲招风惹草 △zhüofýngrþcǎo △典故:比喻招惹是非。 △例子: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的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

三十四回)

289▲阵马风樯 △zhânmǎfýngqiáng △典故: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出处: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例子:~见豪举,雪车冰柱得真传。(元·金好问《送刘子东游》诗) 290▲争风吃醋 △zhýngfýngchÿcù △典故:争:嬜,争夺;风:风韵,多指女子。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例子: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钱,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钱,~

争吵起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291▲止谈风月 △zhǐtánfýngyuâ △典故: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出处:《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292▲栉风沐雨 △zhìfýngmùyǔ △典故: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

波。 △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

栉疾风。” △例子:~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

十一回)

293▲逐日追风 △zhúrìzhuÿfýng △典故: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 △出处:《梁书·元帝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相关内容

  • 包含-"猴"-字的成语
    2▲猕猴骑土牛 △míhóuqítǔniú △典故: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3▲沐猴而冠 △m ...
  • 包含-"音"-字的成语
    1▲八音迭奏 △bāyīndiézòu △典故: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2▲德音莫违 △dé ...
  • 浅谈佛教文化对汉语熟语的影响--刘佳黛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在词汇.文学.歌舞.绘画.雕塑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在普及的过程中,佛经的翻译.佛事活动的进行以及说法布道等,使得大量的佛教典 ...
  • 成语故事现实版
    滥竽充数 金秋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而在我国知名度.认可度最高的就是阳澄湖大闸蟹了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知名度的提高,假冒仿冒产品也越发猖獗,阳澄湖大闸蟹年产3000吨,但是仅上海需求量就达5万吨,从何而来?权威人士表示,目前阳澄湖大闸蟹的专卖店在 ...
  • 传统文化节活动安排
    校园传统文化节 活动宗旨: 中国优秀文化不仅丰姿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现在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知半解.为了加强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 ...
  • 少儿互动节目策划
    前 言 目前, 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中少儿约占3.67亿.儿童电视节目, 就是为儿童制作的电视节目和供儿童观赏的具有儿童特色的电视节目.根据电视收视率的数据统计,4至18岁青少年观众大约占2.76亿, 占电视观众总体中的23.6 ...
  • 让语文作业形式活起来
    让语文作业形式活起来 ● 陈秀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
  •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一)<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
  • 从生活中的成语俗语看无处不在的物理学
    从生活中的成语俗语看无处不在的物理学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等诸多现象的理论解释.生活之中到处都是物理,可谓是时时有物理,事事有物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和问题,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应用:但是,如果不 ...
  • 关于诚信的成语
    诚信成语集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闲邪存诚 修辞立诚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言必信, 行必果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诚信的故事五则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