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知古意 - 范文中心

水墨丹青知古意

04/09

  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心里想着那些千姿百态的美丽画面,搜寻着“古意”与“格调”的高低。

  美术的要义是要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所以画家石鲁曾感慨:“画山就是画人、画人格、画精神、画自己。”我想,陈传席所说的“古意”,或许也缘于此。

  道理虽然如此,但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换个角度来说,该如何理解呢?

  翻捡、整理旧日的读书笔记,偶然看到早年曾记录的一段文字,恰好与上午所想的问题异曲同工。以研究诗词著名的旅居加拿大的叶嘉莹,曾在社科院文学所讲座诗词。她在讲座中以唐中主李�Z的词《山花子》为例,从文本的潜能与读者的诠释,畅谈了令词的美感特质。

  《山花子》开头的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喜欢古诗词的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却很少有人追究里面的遣词造句。“菡萏”是“荷花”的别称,今天一般的读者如果不看注解的话,是很难知道它真实的含义的,就是旧时的识字人也不见得人人都懂。而作者为什么放弃通俗易懂的词而选用这么生僻的词呢?

  如果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我们不妨试一下,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就是距离中主李�Z那个时代也有千年,它收录的词,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叶嘉莹说:“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叶嘉莹认为,“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距离”产生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却是许多创作者追求一生或许也不明白的道理。

  中国画中的“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与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审美距离,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美国现代评论家巴巴拉・露兹认为:“现代艺术模拟主观。”而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染指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的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随着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国门打开,西洋画随着欧风美雨,进入中国。面对写实逼真的西洋画,许多人惊讶不已,西洋画里那铜制的泛着金属光泽的纽扣,那细密逼真的发丝,那如同真人一般,好像还有着温度的人,似乎让重神不重形的中国画相形见绌,中国画好像成了明日黄花,许多有见识的文化人,此时也像是被洗了脑,反对写意,要改良中国画。但是智慧者如黄宾虹、陈师曾者,始终知道水墨意韵的、带有写意精神的中国画是谁也取代不了的,陈师曾的一篇《文人画的价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代中国画坛同样深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有些人借鉴,有些人照抄,为的是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想的就是与众不同。追求独特是再正常不过的艺术行为,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艺术都是独特的,能够青史留名的艺术家都是独特的。

  �z憾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舍弃滋养自己的本土文化,试图丢掉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不再关心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不再关心中国文化赋予艺术的那种诗意的精神追求,放弃自己主观精神的追求,过分强化和追逐外在的表现形式,甚至有些人剑走偏锋,以哗众取宠为能事。借鉴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丢了芝麻捡西瓜那么简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硬地照搬照抄会水土不服,或许最终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也弄不清自己要到哪里去。更何况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的主观性不正是中国艺术的传统吗?

  写到此,想起了朱乃正先生曾在2009年中国美术馆“悟象・化境――传统思维的当代艺术”油画展的序言中的一段话,他说:“策展人在译成英文的艰难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若用西方古典哲学观念的语言,就无法理解和准确表达我们的语言之奥义,而译成对应的英文。然而使用西方现代哲学的观念,则尚能译出。殊不知,其来源恰是我们古已有之的中国哲学,只是被西方近现代学者巧妙地借取之后,一反弟子之态而俨然成‘师’。若我们一味盲目借鉴西方,误认为其为先行者,急于与西方(国际)接轨,不啻是身甘称臣而只能随其影尾,导致我们自离优厚的文化传统,又自废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本末倒置。”

  “悟以往之未悟,实迷途其未远” 是朱乃正先生序言的结束语,这套用前贤陶渊明名言的结束语,也正可为今日所感做个注解。

  摘自《美术文化周刊》


相关内容

  • 中国画的运笔技巧
    中国画的运笔技巧 中国绘画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中国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出"一画论&qu ...
  •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亦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 ...
  • 李有来水墨册页赏析--[胸中丘壑]
    我看李有来山水画--王俊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同时还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画家:至少也要能弄几笔,这可以说是一个书法家的素质.因为,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本来就是与许多相关的传统艺术尤其与中国的绘画,相伴产生,相携发展,它植根于中国 ...
  • 中国美术史重点
    第一章:史前美术 重要知识点:彩陶定义(7):彩陶文化的分期及代表作(9--11) 第二章:先秦美术 重要知识点:青铜器种类(21):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的发展(22-24):先秦帛画(29)包括汉初马王堆帛画. 第三章:秦汉美术 1.重要知 ...
  • 梦里水乡西塘游记
    梦里水乡西塘游记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碧柳丝丝垂旧事, 为谁摇落为谁眠?"诗里的西塘总充满着着淡淡的小宁静,回味间却也能品出淡淡的小味道, 让人不禁仰而思之.而画里的西塘又总是烟雨蒙蒙充满了别样的神韵,给这 ...
  • 我喜欢这样的女人[散文欣赏]
    晚上九点有朋友来电,问我在哪?我答:在家. 在干吗? 我回答:在"吃饭". 他诧异道:"这么晚还吃呢"? 我再答:"在吃精神粮食,细吃一本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好!好味道"!再告诉他桌上还有两菜:"是儿子的收音机和一杯红酒".他愕然了... ...
  • 冬季长白:春暖花欲开,我们明年再相见!
    来源/悠游吉林 二月未央,春风渐近.在斗转星移的季节变换中,小城长白即将消逝的峥嵘寒冬也格外地让人眷恋,让我们在镜头的回眸中,重现冬日的冰雪童话世界的纯净.唯美. 冬季的长白是天公不朽的水墨丹青画作:山峰巍峨冷峻,村庄安谧宁和,还有诉不尽的 ...
  • 许我一个红楼梦[散文欣赏]
    一梦花开,一梦花落.在春去秋来的路途,如何,如何遇见昨天的那个你?你是最美的女子,清婉而含蓄,温柔而哀伤,有一种遗失的安静和闲逸.叹!年华似水,一个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 远去,离我远去.一缕清风,半弯明月,在文字里将你找寻,将你守护.淡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课文内容中心思想 1.<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师现代诗人戴望舒写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雨过天晴后的清新动人的景象,描写了雨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表现了作者对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 2.<珍珠鸟 ...
  • 经典优美散文欣赏
    经典优美散文欣赏 经典优美散文欣赏 导读: 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作者往往会描绘一幅唯美的画面,看似在写景,实则是借景抒情.也许以下美文中会有一处让你熟悉的景色,能够令你感慨万分,产生和作者相似的情感.以下是数篇经典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