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范文中心

第一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0/08

第一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

题 教 案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准确理解邓小平同志对当今世界主题的判断,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从而正确认识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外交战略的正确性。

主要内容:一、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重大

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三、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促进发展的关键是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章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带全球性的战略,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和平问题是东西,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许多新、新矛盾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纵观天下大事,莫大于时代主题所发生的变化。 时代主题问题,是分析观察国际形势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捕捉到国际形势的发展动向,并在80年代中期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基本战略问题”的判断,这一判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特征,指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这一科学时代观的确立,为我国制定外交战略和认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第一节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

一、维护和平是时代的主流

▲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严肃而又重大的课题。据统计,自有记载以来,人类社会平均每三天就要发生一场战争。●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空前惨烈的全球性战争——第 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下半叶,尽管全球性战争没有再次爆发,但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尖锐对抗几次使人类走到了全球战争的边缘,而且,自从1945年广岛和长崎上空飘起蘑菇云之后,人类的头顶就一直高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缓和和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逐步降低;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科技竞争的加剧,●发展日益成为各国政策的核心和战略的重点。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时代主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关系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并存和日趋激烈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并极力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在多数情况下,军事手段已不再是国际竞争和解决国际矛盾的首要选择,经济立国、科技强国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日益不得人心,谋求平等,寻求合作,加强对话,和平共处,已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各种进步的维护和平的力量迅速发展,●对战争因素产生了空前的制约。以上这些因素动摇了世界性战争发生的基础,形成了日趋强劲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主流。

▲第二,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世界战争史证明,人民,不论是发达国家人民还是落后国家人民都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在历史上饱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之苦,带着被侵略的严重创伤,更加渴望世界的和平,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国家要稳定,民族要和睦,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安宁,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三,维护世界和平是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原苏联与现在的俄罗斯、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经济、科技要发展,没有和平的环境不行,促使众多国家把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进一步加强了维护和平的物质和思想基础;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了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而不用付出战争的巨大代价,促使大国强国不再把战争作为解决矛盾的首选方式;国际分工和相互依存的扩展和深化日益使世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增大了维护和平的可能性。

▲第四,维护和平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迫切要求。●20世纪的人类已经解决了许多思想认识上和客观实际上的国际问题,但也把许多事关人类命运的带入了21世纪,这些包括:▲如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如何更为有效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保护和促进多极化的发展,增大维护全球和平的安全系数;如何减少和解决因国家、宗教、种族、民族等矛盾而引起的地区冲突;如何防止和解决因环境污染、资源缺乏、人口爆炸、毒品泛滥、恐怖活动猖獗而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尤为令人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亦在给人类的未来蒙上越来越重的阴影。核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首次具备了毁灭自己的能力;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的出现使人类开始担心从生物学上改造人类自身和再造人类以及造成人类伦理混乱的危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黑客在不知不觉中可以迅速地毁灭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体系甚至毁灭整个国家和全人类。以上这些因素都对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了日益紧迫的要求。

▲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邓小平在对和平问题作出判断的时候,不仅认为当代世界迫切需要和平,而且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判断,其基本依据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邓小平认为,和平力量首先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它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国家众多,因而成为谁也不可忽视的力量。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而“欧洲是决定和平与战争的关键地区”,“只要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不绑在别人的战车上,战争就打不起来。”美国和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冷战结束后,世界和平的呼声更加高涨,以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和平的中坚力量迅猛壮大。就战争力量而言,●冷战时期,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国和苏联。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仍是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但其实力也不足以支撑同美国进行全球范围的军事较量,更无力也无必要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其内政外交也不以此为目标。美国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有能力发动和进行世界大战。但世界科技、经济竞争的严峻现实也促使它用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国内问题,把立足点放在经济、科技的和平竞争上。

▲世界多极化趋势为避免世界战争提供可能。●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为避免世界性战争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两极格局瓦解以后,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今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为标志的多极化趋势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就开始向多极化发展。●世界战略力量的多极化,是对两极格局和一超独霸世界构想的否定,从力量支点上解除了一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争霸世界造成的对和平的威胁。●众多国家的相互制衡、相互依存,制约了某一大国的战争野心和战争力量。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有利于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发挥自己的力量,借重国际合力对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大国关系仍然最为引人注目。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出现两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由于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失去了主要敌手,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化,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冷战结束,各个国家的独立性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美国要取得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必须重整队伍,调整同各大国的关系,重点是同欧、日、中、俄的关系。美国处于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要争夺世界的领导权而又力不从心,便主动调整和各大国的关系,但这种调整对提高其他国家的地位同样是有利的。所以,大国之间放弃了以往的军事对抗,而寻求一种对话和合作的关系,不到万

不得已均不主动挑起和其他大国的对抗,在矛盾发生时尽量避免大国间的直接对抗和较量。●这为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条件。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制约世界战争的基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加重了和平条件下经济利益的砝码,促进了各国利益的进一步融合。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使战争成为日益锋利的一柄双刃剑。全球化使商品流通、资本流动、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大众文化、国际组织等均大大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范围和界限。从国际贸易上看,二战前从1913到1948年,世界生产年均增长2%,世界贸易只有0.5%,●而二战后若1950年为100,则1993年世界经济总体和国际贸易分别为539和1295。资本流动方面,从1980年到1994年,外国直接投资从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8%增长到9.6%。●1970年,越过国界的股票、债券交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德、日都在5%以下,而1996年,则分别猛升至152%、197%和83%。跨国公司直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经济关系中投资的重要性和发展速度又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其“夕阳产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所谓的“无国界经济”。●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信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成为无国界的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杀伤力越来越强。各大国尽管武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有自己的优长,都有自己的杀手锏。以上这些因素致使企图▲通过战争获取巨大利益的主观愿望和两败俱伤的客观效果发生严重背离,这对世界大战的发生形成有力的制约。

▲三、世界仍不安宁

两极格局解体前后,邓小平同志在继续肯定维护和平是有希望的同时,又强调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世界仍不安宁。

邓小平通过对战后国际形势的透彻分析,明确指出:“▲霸权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又说:“当今世界不安宁来源霸权主义的争夺。”▲“战争是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关于现代战争源于霸权主义的论断,阐明了人类社会不同时代的不同战争根源。

字幕: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仍不安宁的根本原因。苏联的解体,结束了两个超级大国对峙争霸的局面。●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有所抬头。西方某些国家违背国际关系准则,利用人权、贸易等干涉别国内政,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垄断传媒的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思想渗透,力图充当“世界警察”,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向不合其意的国家政府施加压力,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从而引起争端或紧张局势,进而爆发战争。●冷战后的局部战争大都有着这样的背景。为扫除北约东扩的障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持续两个多月的大规模轰炸,造成数以千计的平民伤亡和100万人的难民潮,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的典型事例。美国欲在亚洲地区建立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纵容和鼓励日本走向军事大国以及对台湾或明或暗的支持,增大了亚洲地区爆发局部战争的危险系数。

▲冷战思维的继续存在,使世界陷于紧张和不安之中。西方一些人至今不肯放弃冷战思维,其表现就是继续扩大、强化冷战时期建立的军事集团和军事同盟,继续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和“分化”政策。1991年3月31日,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而同为冷战产物的北约,直到今天不仅没有停止活动,反而要实行东扩。●美国极力推动北约东扩,将其势力伸入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区,把俄罗斯死死地限制在欧亚大陆北部的狭长地带,建立由它主导的欧洲安全新格局。美国极力推动北约东扩还在于企图进一步向中亚、南亚渗透,扩大它在欧亚大陆南部的影响,并对伊朗和其他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形成圈压,从而确保其在中东的长远战略利益。美国还可以借机与其在远东的战略盟国一起遏制中国。

日美安保体制西扩也是冷战思维的产物。●1978年,日美两国签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苏联为假想敌,以日本遭到直接入侵为前提,就如何协同防卫日本作出原则性规定,但对日本以外的“远东地区”如何协作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笼统地提出日本要给美国“提供便利”。●1996年4月,日美两国首脑宣布对其进行修改。1997年9月,两国政府在纽约正式公布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它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扩大了防卫合作的范围,从日本本土扩

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二是抛弃了专守防卫原则,日本自卫队在没有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只要美国军事介入,就能以“周边有事”而进行合作的名义自动参加本土以外的战争,自卫队的任务由守转为攻;▲三是模糊日本“周边地区”的范围,把日本本土以外的我国台湾海峡及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地区也划进了“日本周边”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新指针”标志着日美军事合作的升级,以中国为主要假想敌,企图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并使美国在远东地区驻军合法化。日美安保体制的西扩,给亚洲的稳定带来威胁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的反对和严重不安。

▲新旧格局的交替,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由于旧格局瓦解所引起的“余震”尚未平息,向新格局过渡的国际竞争已经激烈展开。▲东西矛盾:●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进行打压,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这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经常发生冲突和摩擦。苏联解体后,美国把中国视为一个危险的潜在对手、社会主义的“最后堡垒”,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孤立中国、打击中国、分化中国、西化中国。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曲折,特别是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野蛮袭击以及在国内国际掀起的一系列反华浪潮,是美国在中美关系中坚持冷战思维的突出表现,严重威胁着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亚洲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地区冲突有增无减,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留下的严重后患,导致因种族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边界争端引发的地区冲突接连不断。持续多年的印巴冲突是殖民主义的产物,阿以冲突、东帝汶问题亦是殖民主义的恶果。在遭受殖民统治最为严重的非洲,后果也最为严重。1989年以来,利比里亚持续内战。1991年,索马里西亚德·巴雷政权被推翻后,一直处于部族仇杀和武装冲突之中。1994年,卢旺达发生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部族大屠杀。1995年以来,阿尔及利亚原教旨主义者和泽努阿勒政权之间的斗争已经造成数万人的伤亡。1996年8月,扎伊尔东部靠近卢旺达、布隆迪的边界地区,连续发生扎伊尔军队与受到卢旺达、布隆迪支持的扎伊尔籍图西族人之间的武装冲突,进而发生扎伊尔和卢旺达两国军队交火的事件。1997年,扎伊尔发生全国性内战,蒙博托政权被推翻,国名亦随之更改。1998年,苏丹内战又起,摩洛哥与撒哈拉

冲突不断。2000年,塞拉利昂发生联合国维和行动人质危机。这些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留下的后患至今未除,是冷战后天下仍不太平的重要原因。

▲军备竞赛继续加强,严重危及人类安全。●冷战结束后,有关国家削减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签署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在防止大规模战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军备竞赛并没有真正停止,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依靠高科技武器的质量,加速研制高新技术装备。美国为保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将武器装备发展的着眼点放在提高质量、注重技术、增强性能上,以信息化、智能化、隐型化、远程化为导向,保持其军事技术的领先地位。美国还加速发展计算机模拟核试验技术,发展和部署国家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成功进行了激光反卫星试验,把军备竞赛扩展到外层空间。俄罗斯力图在自己技术领先的领域保持优势地位,优先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新型空军装备和机动部队运输工具。●日本把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放在中程弹道导弹系统、攻击航母、电子战设备和空中预警系统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在新武器的开发研制上不断加大力度。●二是武器装备采购费呈上升趋势。美国军费开支世界第一,新“五年武器装备跃升计划”到2001年,武器采购费将增至600亿美元,比1998年提高约40%。日本军费开支已经是世界第二,增长率世界第一。●中东、东南亚、东欧和拉美是世界四大军火市场,美国、俄罗斯、法国是武器主要供应国。目前,已经购买或装备美国反导系统的有日本、德国、以色列、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自海湾战争以后,中东国家从美国等国引进的武器装备总金额高达上千亿美元。印度、东盟等国也斥巨资购买飞机、舰艇。

▲ ●军备竞赛对国际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军备竞赛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也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制止军备竞赛,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仍是全世界人民的迫切愿望与强烈要求。

▲●冷战结束以来已经缓和的国际形势在有些地区出现反复。2000年下半年,中东和平进程急转直下,阿以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

▲第二节 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一、促进发展是全球的崇高事业

▲发展问题,也叫南北,是指处于“南方”的发展中国家和处于“北方”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问题是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问题,是二战以来一直困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基本问题。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1986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南北题不仅是落后国家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的发展。”“不解决南北题,人类的发展将遇到困难,这将是一个全球性和长期性的问题。”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南北问题“在当前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1985年3月,邓小平进一步说明:“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是南北。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1990年,邓小平再次强调:“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没有得到解决,发展更严重。”经济因素是两极格局解体和多极化发展的最深层的驱动力。80年代以来,在战争与和平矛盾得以缓解的情况下,解决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国家战略,将战略重点放在经济、科技的发展上面。●经济因素还是国际关系中起主导地位的决定因素,它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改变着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影响着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

▲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所在。●南北差距的扩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它不仅使发展问题成为南方国家最突出的,而且也制约了北方国家的再发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欧洲国家领导人时指出,进入80年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速度问题,再发展。”“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而如果“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蕴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强大动力。不能设想,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能够建立在占世界3/4人口的贫穷之上。不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空间被极度压缩,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东亚经济奇迹、墨西哥债务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等经验教训均证明,只有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获得了全面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才能走向共同繁荣。在经济上帮助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它不仅可使发展中国家迅速摆脱贫困,同时也为发达国家的商品、资金、技术开拓了市场,从而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发展问题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南北关系的改善,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和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首先,发展中国家的贫穷与落后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在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人民的强烈不满不仅可能引发国内政局的动荡,而且可能引发民族冲突和地区战乱。●其次,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势必遭受发达国家控制,引发国际冲突。经济、技术上的独立与强大,是保证政治独立的基础。没有经济、技术上的独立,政治独立很难完全实现。非洲许多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的经历就是明显的例子。●再次,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直接削弱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世界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得不到发展,不能强大起来,就无力从根本上制止和消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无法消除它给人类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执意轰炸南联盟就是有力的例证。

字幕:

▲二、促进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歧视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从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得的好处也不同。●处于世界经济核心地位的美国、西欧、日本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好处最大。发达国家不仅可以从对其有利的贸易条件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可从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获得巨大好处。经济全球化对于处于世界经济体系中间位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影响是好坏参半。一方面,新兴工业化国家能够从发达国家获得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并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成熟工业品;但在另一方面,正如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的那样,发达国家的游资对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而且,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新兴工业化国家仍处于不利地位。处于世界经济体系边缘的最不发达国家则并未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什么好处。发达国家仅将这些国家看作是廉价原材料的供应者。这些国家既无法获得稳定的国际投资,也无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的好处,很难摆脱不发达的状态。

▲二是南北经济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联合国1997年贸发会议发表的报告指出,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为38倍。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已超过2万美元,而全世界还有包括13亿人的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0%,而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产值的0.1%,它们的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年前的0.8%降到0.4%。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推动力信息的占有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更大的差距。以因特网为例,1998年底,全世界因特网用户有1.3亿,而发展中国家仅有1000万,占全部用户的

7.8%,发达国家有1.2亿,占92.2%。在发达国家,每6.8人中就有一名因特网用户,●发展中国家每440人中才有一名用户。在美国,每15人就拥有一台计算机,加拿大为24人,欧盟为55人,日本为91人,而在因特网发展较快的拉美,每1120人才有一台计算机,在非洲(南非除外,每189人拥有一台),平均25127人才有一台计算机。这种状况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被发达国家越甩越远。

▲三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二战以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将发行国际货币的特权授予了美国。此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英镑、法郎、马克重振雄风,日元崛起,形成了以美元为主,美、欧、日共同控制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面。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美国等国实际上是在以零利率向其他国家借款,它们把这些借款再以较高的利率回贷给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多重剥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呈高速增长势头,但主要是流向潜力比较大的快速增长地区。1993年,国际融资净额只有2750亿美元,1997年增到75850亿美元。1990年全球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只有444亿美元,1996年增至3360亿美元。▲1999年上半年,国际游资高达72000亿美元。但这些资本流动带有过于明显的攫利和投机色彩,严重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国际游资冲击的恶果。危机爆发后,大量资本又回流至发达国家和向拉美转移。

▲三、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

▲国际新秩序的提出及其内容。国际新秩序:是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政治上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经济上要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求南北共同发展的国际秩序。

▲●传统国际秩序以强权作基础,强权即是公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建立,逐步形成政治上美苏两极争霸,经济上西方大国控制世界市场的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仍然是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基础,使弱小国家和民族深受其害,正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遭到破坏。▲●两极格局瓦解以后,美国自以为取得了冷战的胜利,由布什总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以美国为领导,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基础的所谓“世界新秩序”。这一新秩序仍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基础,实质上是旧的国际秩序的翻版。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建立一个体现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能够保护其自身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988年9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时,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1988年底,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1989年10月,邓小平再次指出:“最近一个时期,我多次向国际上的朋友说,●应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解决南北问题,还应该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其具体内容和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协调一致的,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指:▲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别国无权干涉。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交往,和平共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和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权选择本国经济制度和社会模式,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有权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主动调整与改变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经济关系,在国际市场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比较有利的地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反对经济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类歧视性政策做法,更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首先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旧秩序的实质和支柱。它在政治上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紧张局势;在军事上扩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侵略别国和用武力威胁别国安全;在经济上固守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推行经济强权;在思想文化上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施压和渗透。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扫清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障碍。▲●其次,要加强南南合作,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地位。发展中国家是推行建立国际新秩序最可靠、最基本的力量,国际新秩序的最终建立,主要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尽快促进共同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斗争中的实力地位。▲●再次,要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努力改善南北经济关系。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资金、管理等各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只有虚心地向发达国家学习,争取发达国家的合作与援助,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追赶发达国家,不断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这方面,新兴工业化国家特别是亚洲的四小龙、七小虎都是成功的例子。必须指出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既得利益者不会主动放弃优势地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有着激烈的斗争,会有许多曲折和反复,但这一符合历史趋势的发展潮流是不会改变的。 ▲第三节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格局:是指在总体国际关系中各主要战略力量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与态势。6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五大力量中心说。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再次指出:“▲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多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字幕: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因严重军事对峙而形成的紧张乃至战乱的局面,不仅压仰了政治力量的生长,而且消耗着主要政治力量的实力,并有可能导致某些政治力量的衰落。●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存的政治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形成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世界政治的发展状况,决定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程度。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实力无与伦比,这是构成两极政治格局的客观经济基础。60年代以后,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的恢复和崛起,政治 格局的多极化便一发而不可收。●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多元化进一步加快步伐,WTO、IMF等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十国大东盟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地区经济中心在国际竞争中凝聚了更大的力量。全球化使封锁、控制等经济强国的传统手段逐渐失去效力,促使它们在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采取更 为审慎的态度。●世界经济的多元化为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奠定了实力基础。在经济上确立了大国地位的国家必然谋求发挥政治上的大国作用,因此,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就成为客观必然。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 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冷战的结束,明显淡化了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色彩,经济科技已成为主导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成为外交战略的基本法则。各个国家以更加务实灵活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因此,▲国 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对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 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冷战结束后,主张建立单极世界的只有美国一家,其他大国包括西欧各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不同意,一致反对将国家分为“领导国”和“被领导国”,强调国家之间主权是平等的, 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多极化的国家通过他们的双边或多边外交活动,要求建立平等的国际协商机制和相互关系,改革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以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叶利钦1997年9月说:▲“我们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应该是由美国、俄罗斯、亚洲、欧洲以及其他地区构成的多极。在此基础上应该保持和平并且形成共同的安全。”▲●1997年5月,中法联合声明:“不断发展的中国和联合的欧洲将在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1999年7月,叙利亚总统阿萨

德说:“应创建一个多极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将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左右事态发展。”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构想不仅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在具体实施中也力不从心。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正像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说的那样:“今天美国的全球力量在范围和影响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军事上,它有无可比拟的全球投送力量;经济上,它保持着全球增长火车头的地位;技术上,它在发明创造的尖端领域全面领先。即使这样,它也难以担当领导世界的责任。连亨廷顿这样的人也承认,美国力量的强大与美国影响的乏力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它带动别国的能力很差,与它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形象不能相称。同时,它还有一个弱点当它向外推行某项政策时,往往还有国内一些人的反对,表明美国的“民主制度和帝国野心的矛盾”。对此,布热津斯基曾有自嘲性的形象解释:▲美国成不了世界警察,也当不成世界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种人需要合法的公认,第二种人需要有偿债能力,第三种人需要自身清白。而在这三个方面美国都做不到。因此,不管美国怎么努力用什么招数阻挡多极化的潮流,都是极不得人心,也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二、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俄罗斯力图发挥军事力量的作用保持大国地位;欧盟的自主意识日趋发展;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我们将主要在第三章详细讲解。

在这里主要是作些历史性的描述,具体分析请大家参阅本章和第三章的有关内容。

所谓▲“极”,一般是指力量中心,能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力量中心可以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力量来衡量,也可以用其中某一力量来衡量。

●多极化趋势萌发于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是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启动的具体体现。60年代,两大阵营发生分化,70年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后,要求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欲望日益强烈。

●冷战体制的瓦解,大大加快了世界局势多极化的进程。苏联的解体,使持续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瓦解。各主要政治力量在格局转换的过程中,以强化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途径,以谋求在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为基本目标,调整自己的内政外交,大国外交空前活跃。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成为多极世界的基本组成力量。在经济领域,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区域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各大洲的区域合作组织也如雨后春笋似地纷纷建立。洲际间的对话合作机制逐渐启动。以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五大力量中心为主体的多极化框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是利益至上,竞争共处。经济科技占主导地位的竞争现实,使各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夺经济科技优势上,力争在下个世纪初的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国家利益在格局转换时期的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立足地缘,网状交织。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多层、多边、多角网状交织,以地缘政治为中心组成了多个三角关系。在亚太地区,中美日是最重要的三角关系;在欧洲地区,美欧俄是最重要的三角关系。中、美、俄和欧、亚、美等三角关系具有全球性作用。

▲●三是加强对话,谋求合作。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利益更多地交融在一起,政治的多极化则使各国看到了提高自己地位的难得机遇。为了实现各国调整后的战略目标,对话与合作成为主流,多数国家都愿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三、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一方面是超级大国的霸权实力相对减弱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形成有力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谋求和平,促进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最强音。多极化趋势适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它的形成又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合作与稳定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的增强,就是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将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进步作出愈来愈大的贡献。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合作与发展,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平等对话,形成了一股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强大势头。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一方面,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从实力上排除了一霸主宰天下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科技因素的驱动,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利益的交汇点日益增多,日趋严重的全球也成为各国不得不十分重视、协调解决的重大课题。相互交融、相互补充、依存共处的趋势明显增长,这将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提供重要的力量保障。

▲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与经济科技浪潮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经济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升高,并已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是当今世界最鲜明的主题;经济繁荣与科技振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最优先的发展战略和头等大事;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是当前外交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经济科技较量,是当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主战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竞争内容与方式,使大国强国的直接军事对抗色彩明显减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

2、怎样理解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3、怎样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未来的世界是多极的世界”的科学判断?


相关内容

  •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 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 分强烈,民心向背, ...
  • 我国外交政策和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知识梳理: (一)我国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手段. 2.我国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我国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决定了我国奉行__________外交政策. 3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
  •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当代世界政治的国际形式 2005级 地理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1**********]3 黄瑞花 关键词:政治 .世界.和平.发展.全球化 摘要:国际关系近期变化和长远趋势都表明,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文明的冲突 ...
  •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1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进程大致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趋 ...
  • 20**年届高考[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4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国家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 ...
  • 20**年高考复习[政治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2016高考复习<政治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特别提示:在做问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取舍,不能一味照搬答案.)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P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
  • 高中历史教学案1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09-10-21 编辑: 小柔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1) ] [字号:大 中 小]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通史概要: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首先,教师引导 ...
  • 尊重文化多样性郑圆圆
    尊重文化多样性 郑园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20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简称<文化多样性公约>).这是国际社会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它意味着文化多样性 ...
  • 浅谈我国的国防建设
    浅谈我国的国防建设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当前这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当今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总的来说,和平与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