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 - 范文中心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

08/11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所以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竭力表演。相较于其他社交媒介个人内容的公开性,微信朋友圈中的大多数沟通发生在“熟人”之间,因此用户在其中建立的“形象”将更直接地影响现实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剧组与观众:互动中的二元关系

戈夫曼认为,一个完整的表演过程必须包括表演者、观众两种角色。按照戈夫曼的理论,表演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剧组”。一般情况下,朋友圈的表演者是单独的个人,但是“剧组”有时也可能在评论栏中出现。除了表演者之外,其他的参与者都是观众,按参与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把观众分为主动观众和被动观众。主动的观众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下方留下自己的评论,并可能与内容的作者或其他观众形成互动。这种互动意味着观众渴望根据该文章内容与作者或其他观众达成意见的交流。此外,转发演员的文章也是主动观众配合演员表演的重要形式。

“赞”的妙用:被动观众的主动化

在传统的社交网站中,主动观众看到该表演内容后会发出感想,感想的形式就是留言,被动观众只浏览不回复。但是微信“赞”的功能被最大化之后,被动的观众也存在了主动化的倾向。所以当演员发布了一条自己并不太感兴趣的内容时,原本被动的观众可以用“赞”来代替。

“赞”的妙处在于,你不用与演员进行互动,这样你不用对不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不点赞也不留言的被动的观众看完表演后不留下任何痕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不回复的被动观众不受该表演的影响。

“印象管理”:一切表演的出发点

戈夫曼认为,“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具体目标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印象管理”。戈夫曼认为表演是被有意或无意地设计出来的,用以给他人制造一个“我们是谁”的印象,这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在微信中,演员的表演分为四种模式:

1、理想化表演。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表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就是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在发布内容前,我们会斟酌自己想发布的内容,心里暗暗评估这条内容是否能够获得观众的肯定,是否会被某些人耻笑。内容主体的发布完成并不代表理想化的表演的终结,由于微信的非好友不可见评论的原则,所以除了本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该消息得到了多大的评论数,所以“点赞的都是什么心态”或者“感谢各位点赞的童鞋”,都是发布者在证明这条微信有很多人点了赞;

2、误解表演。这种表演的目的是使观众产生错觉,比如为了获得尊重,一个本来脑中空空如也的人在朋友圈中装得很有学问,本来并不富裕的人炫耀自己的奢侈物件或者“高档生活”;

3、神秘化表演。与互动方保持一定距离,使对方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的表演称之为“神秘化表演”。微信中有的“熟人”更愿意发布让人看不懂的内容或曲高和寡的内容,以将自己与微信中的大多数人区隔开来。这样做就是让观众对演员产生“陌生”的感觉;

4、补救表演。演员有可能将朋友圈场外产生的尴尬放置到朋友圈中,在微信上主动表露这种尴尬行为,但这种表露是经过修饰的,让人觉得自己“可爱”。

“尴尬”的出现:假面具被揭开

戈夫曼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各人表演“我”,不是表现真实的“我”,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我”。丢“面子”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观众闯入后台;一种是表演被“非目标观众”看到。

1、观众闯入后台。前台是个人按一种一般性的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特定的情景的舞台部分;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在后台,人们可以放松、休息,但是,一旦前台观众误闯了后台,演员不堪的一面就会被曝光。当演员进行表演的时候,我们发布的内容往往经过修饰、美化甚至歪曲。但是,如果观众中有人看出了这种美化,并且很直爽地指出了这种修饰或歪曲,那么演员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当用户在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条与事实不符的信息,他很有可能在评论中看到了解“后台详情”又个性耿直的好友的批判性留言,此时,尴尬就不可避免。

2、表演被“非目标观众”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一个“可见范围”功能,用户在发布内容时可以通过设置使某些好友看不到该信息。但是万一这些信息被他们通过其他的渠道看到,那么“尴尬”的情况就会出现。我的朋友C曾跟我说起她的经历:这个故事中A和B是情侣,C是她们的共同微信好友圈朋友。某一次C无意中向B讲起了某一天A晒在微信朋友圈里泡吧的事,没想到B根本不了解这件事。B意识到自己的男友A对自己设置了内容屏蔽,那天A谎称自己在加班。之后,B和男友之间的一场分手风波由此开始。在这里,A想要在除了女友B之外的所有朋友圈好友中树立自己拥有丰富多彩夜生活的印象,于是将女友排除在观众之外。但他没想到目标观众中有人会将表演内容透露给了非目标观众。

当丢面子的时候,我们会变得狼狈不堪。所以,当这些“尴尬”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得使用新的“面子功夫”(face-work)去维护自己面子的完整性。


相关内容

  • "十二宫杀手" 现出原形
    美国最大凶杀悬案突现新线索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旧金山地区接连发生20多起恐怖的连环杀人案,一名自称"十二宫杀手"的凶手,每次作案之后都会向警方和媒体发送含有密码的信件炫耀他的杀人经过,并在信末留一个星象图案标志,声称 ...
  • 工业设计史(重点整理)
    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发展概要 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 ...
  • 论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原因
    论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原因 --从法国恐怖袭击事件看恐怖主义 摘要:2015年11月13日,法国遭遇了二战以后最血腥的一次恐怖袭击,其范围之大.程度之深令人震惊和惋惜.而恐怖主义又是新世纪最具争议的话题,所以选取这次法国恐怖袭击事件为话题, ...
  • 工业设计史笔记
    工业设计史笔记 1.中国部分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 ...
  • 山西省太原市20**年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
    太原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 ...
  • 十大设计风格讲解
    十大设计风格讲解!-献给对设计风格还不确定的同学! Art Deco风格 Art Deco就是装饰艺术设计,Art Deco是Decoration Art的缩写.Art Deco是1925~1939年以法国.美国和英国为首的一次设计风格运动 ...
  • 王羽佳与她的[幻想曲]
    多年前,青年钢琴家王羽佳演奏霍洛维茨改编的<卡门变奏曲>.席夫拉改编的<野蜂飞舞>.<闲聊波尔卡>的视频在各大网站传开.乐迷们无不讶异于这个来自中国的纤瘦女孩,在弹奏这些足以让大家"耳" ...
  • 「潭州音乐学院」钢琴指法练习
    指法.技巧和生动的音乐 索罗门·米科夫斯基(Solomon Mikowsky)是一位引人瞩目的著名钢琴教育家.他的一位学生曾如此形容他:"他能充分地发掘我的音乐才能和提高我的音乐审美能力."还有的学生说:"他是 ...
  • 关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的几种解释
    关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的几种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但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很快.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4%.与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在经济起飞时期的20年(1961-1 ...
  • _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_三维一体_的印度大国外交_宋德星
    "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三维一体"的印度大国外交 宋德星 周 建 印度把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并为此在南亚.亚洲和全球这三个层面上推行着均有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