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 范文中心

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09/08

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以说是历史是少有的全才。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这里的“八面”,是指读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成语八面受敌,意思是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 意思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八个方面,{东、南、西、北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根据从八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得出的结论,岂有不深刻、不全面之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名叫王庠的人在应制举时,向苏东坡请教读书方法。苏东坡就给他写了封回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实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内容丰富的书籍就像大海一样,百宝俱全,应有尽有。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每次读书,只须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比如,你想研究历代兴亡治乱和明君贤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再想别的什么问题了。又如,另一次读书,你想考虑史实古迹和经典文物,仍用同样的方法办理。其他方面以此类推。用这种“八面受敌”法读书,看起来似乎迂钝了一些,但到了学成之日,是那些涉猎者们所无法攀比的。

后人对苏东坡的这种读书法,多持赞成态度。如清末学者李慈铭就称赞道:“诚读书之良法也。”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中也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

“八面受敌”受到后人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是一种高明的读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八个方面,然后各个击破,根据从八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得出的结论,岂有不深刻、不全面之理!说到底,“八面受敌”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在读书方法上的巧妙运用。苏东坡在谈到他读《汉书》的经验时说:“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这是苏东坡运用“八面受敌”法读书的一个具体范例。他读《汉书》要读许多遍。将《汉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几个方面,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他对书中的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这个例子证明:用“八面受敌”法读书,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苏轼说:一本书的内容像大海一样,什么都有。读书时,不可能一下子把各个方面的内容者理解吸收了,要逐次去读,分别加以理解。因此,每读一遍,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比如说读某本历史书时,要是了解“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就只从这方面去读,读时不要想到其它方面,以免分散精力;如果读时还有其它方面的感受,那就再从这一方面读一次。例如,要从该书中了解“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就从这方面再读一次。每次都有一个侧重面。这种方法看起来虽然笨拙,但是,读的遍数多了,就可以各个击破。

这是他长期读书经验的总结。如《汉书》他就读过许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读第一遍,他从中学习治世之道;读第二遍,学用兵方法;读第三遍,去研究人物和官制等等。这样读了几遍之后,他对《汉书》各方面的内容便熟悉了,精通了。这种读书法,目的明确,效果显著,能从各方面吸收营养,因此对后世影响很大,不少人称赞它是“读书的绝妙方法”。毛泽东同志曾赞扬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

这种读书法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每次读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二是不要分散精力,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于一个方面。同学们不妨一试。以语方课为例,某篇课文如果读五遍:读第一遍,了解课文梗概;遍第二遍,掌握生字难词;读第三遍,分析课文的中心或层次;读第四遍,分析人物或写作技巧;读第五遍,总结复习。这样,每读一次都有所得,都有新鲜感,印象当然深刻,效果一定很好。


相关内容

  • 1-6年级所有古诗
    六年六班 姓名( ) 古诗词集锦及部分日积月累人教课标一到六年级 [一年级上册] <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茶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 概述:月夜思乡之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
  • 作文素材"学与思"
    [论点设置] 思考与勤学结合则事半功倍. 正有成就的人是善于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独立思考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种必备能力. 只有经过积极思考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 思考问题要坚持自主原则. ...
  •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康震)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 康震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苏轼 ...
  • 80句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
    80句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 2017-10-15 08:40 千古名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 ...
  • 文言文经典第184篇[上梅直讲书]
    上梅直讲书 作者: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quo ...
  • 人教版五年级下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唐 李白 唐 刘禹锡 唐 白居易 众鸟高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孤云独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日出江花红胜火,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 春来江水绿如蓝. 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 ...
  • 苏轼为什么讽刺司马光"鳖厮踢" 苏轼为什么与程颐结怨
    苏轼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不过在政治上他就显得格格不入,数次被贬官.不过作为一个文人,针砭时弊很正常,虽然他相当尊敬司马光,但有时候也会对司马光的一些政见持不同意见. 苏轼为什么讽谑司马光"鳖厮踢&quo ...
  • 最难舍的是交情
    人间二十四情 最难舍的是交情:最难谈的是感情:最难忘的是友情:最难寻的是真情:-最难写的是心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懂的是表情:最难说的是激情:最难知的是动情:最难免的是日久生情:最难想的是一见钟情:最浪漫的是爱情:最温暖的是亲情:最感人的 ...
  • 不读书的高干,中国足球界第一名人
    关于中国足球,这么多年,好像还没有真正地赢得过人们的喝彩声. 一亿个人中间挑不出一个绿茵场上业务水平过硬的爷们儿,只有两个地方能造就这样的景观,一个是印度,另一个就是咱们这儿. 可是,这也不是说咱们没有一点儿炫耀的资本,七年前,国际足联就曾 ...
  • 来生便嫁苏东坡T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y%D( 作者/刘艳琴Dzo,yQ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F@P6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1 佛说,人是有来生的,修得今生的善事,来生便能如愿以偿,我也宁愿相信人生真有一个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