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04/19

3.4基本不等式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abab

2

培才高中高一数学组 陈亮

基本不等式(又称均值不等式)是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本不等关系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蕴含诸多的数学思想,对于进一步探索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学生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对不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了运用不等式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但是接触的不等式都较为单一,灵活度不够,而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方面要求学生更为灵活地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对不等式的运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探索并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3.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析与综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1.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探究、证明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 化、分析与综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巩固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通过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使学生理解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养成严谨、规范的思维、表述习惯,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培养 "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在对基本不等式的探究、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在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探索并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难点:

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教学方法:讲解 引导 互动 自主探究

1、问题探究,引入新课:

问题:用细铁丝围成一个面积为100cm的矩形,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的

铁丝最短,最短的铁丝的长度是多少?

分析:设所围成的矩形的长宽分别为x,y(单位cm),依题意问题转化为当x>0,y>0且xy=100时,要求x+y 的最小值。

100

,解: 由xy100yx

则矩形周长 c  2( x  y ) x  100 x  求关于x的函数的最小值。 2(0)

x

问题 ①:

2

对于任意a,bR,(ab)20一定成立吗?若成立,你由此能够推出什么不等式成立?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不等式两边取等号?

解:对于任意a,bR,(ab)20a22abb20a2b22ab 当且仅当ab0 即ab时不等式取等号 问题 ②:

22

当a0 ,b0时,如果将不等式ab2ab中的a ,b

结论?

解:ab2ab (当且仅当ab时不等式取等号)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关于求函数最小值的实际问题情境设置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知识冲突”,激发其学习本节课新知识的欲望。同时直接利用初中已经学过的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及其展开时快速得到基本不等式的来源——ab2ab,并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本节课的主题。)

2

2

2、代数证明: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不等式结论:

若a0 ,b0,则

ab

ab

2

问题 ③:你能给出这个不等式严格的证明吗? 证法1:(作差法

)

a,b0时,ab20ab

ab2

ab

ab2证法2:(分析法) 要证 , ③ 只要证 ab2ab, ④

2

(a)0, ⑥ ab20要证④,只要证 , ⑤ 要证⑤,只要证

ab

2显然,⑥是成立的,所以,当且仅当ab时取到等号。 于是我们得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基本不等式到理性证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灌输严谨思考的思维方式和树立严密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3、几何探究,深化认识:

如右图所示,AB为圆O的一条直径,点C为直径AB上异于圆

心O的一点,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圆O于D、E两点,若设

D

A

B

AC=a,CB=b,则CD=_________,DE=2CD=___________,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弦长不大于直径长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探究的设置让学生利用初中已经学过的相关几何知识一步一步的发现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而且在此探究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例题讲解,知识应用: 例1、①已知x0,求证:x

1

2 x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较为简单例题的设置让学生掌握证明格式,理解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取等号条件”,也为学案开头所提铁丝最短求函数最小值问题做一个铺垫)

例2、② 学案开头问题(铁丝最短问题)

③ 用20cm的铁丝折成一个矩形,为使面积最大,应当怎样折?

(设计意图: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解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表达式,要懂得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值问题。)

5、变式练习:

① 已知x0,则3x

9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此时x的值是_____________; 4x

②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0,两直角边各为多少时,两直角边的和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③ 已知x0,y0,且2x3y1,求xy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设置,使其认识到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所遵循的原则——“一正、二定、三相等”)

6、例题总结:

a,bR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即若,且abM,M为定值,

M2

ab

4,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 则

a,bR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即若,且abP,P

为定值,则

abab时成立.

7、课堂总结: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②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你掌握了哪些探求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

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在此基础上总结: (1)基本不等式: 若a,bR,则

ab

ab

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大最小值问题,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在使用“和为常数,

积有最大值”和“积为常数,和有最小值”这两个结论时,把握“一正、二定、三相等”。当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应创造条件使之具备条件。 (3)数学思想与方法技巧:

数学思想:基本不等式的探究过程(从特殊到一般);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数形结合思

想、“整体与局部”.

方法技巧:(1)换元、比较法、分析法(2)配、凑等技巧。

六、课后思考、巩固提高: (1)yx

11

(x0)的最大值(2)若x2,求yx的最小值 xx2

(3)设x,yR,且xy2,求3x3y的最小值.

(4)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深为3m,如果池底每1m的造

价为150元,池壁每1m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

七、教学后记、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2


相关内容

  • 基本不等式教案
    §3.4 基本不等式 ab ≤ 肥东一中 赵劲松 一. 教学目标 a +b 2 (1) 借助赵爽弦图和实际问题,经历基本不等式模型的猜想过程, 提高观察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 (2) 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结构特 ...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5)目录
    必修一(高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2.1 指数 ...
  • 20**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 选择题 1. 若多项式f (x )=x 4+x 3-3x 2-4x -1和g (x )=x 3+x 2-x -1,则f(x)和g(x) 的公因式为 A.x+l B ...
  • 高中数学 3.2 均值不等式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 3.2 均值不等式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均值不等式也称基本不等式.本节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均值不等式的代数意义,几何的直观解释以及均值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本节教材上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给出均值不等式及证明,在思考与讨论过渡下,给出均 ...
  • 柯西不等式
    编号(学号):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 题 目: 柯西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学院名称: 数学与信息学院 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 级: 2010级13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评定等级标 ...
  •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几点看法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 ...
  • 说题比赛发言稿.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 本单元有五个主题内容<方程的意义>.<解形如X±a=b的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列方程解简单应 ...
  • 4初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周德俊,李万春 高中老师要面对现实,认真学习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两本<数学课程标淮>,分析参加课改的初中学生有何特点,要做哪些补缺补漏工作,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才能较好地解决义教 ...
  • 摭谈"耐克函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与几个细节
    6 数学教学研究第34卷第2期2915年2月 摭谈"耐克函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与几个细节 缪选民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225300) 众所周知,函数y=z+兰(口>o)的图像. 形似"耐克"商标 ...
  •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3课时)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 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