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有感而发 - 范文中心

[朱子家训]有感而发

01/18

《朱子家训》有感而发

开学初,在入学指南文件夹里看到最后一页,眼前一亮,《朱子家训》,心中甚为喜悦,虽然对朱老夫子为女子提倡的三从四德甚是讨厌,但略扫《朱子家训》最熟悉的是第三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直耳熟能详,却从未细究它的出处,犹记得儿时背诵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理浅显易懂却真实朴素,二者如出一辙,便觉得朱老夫子也是十分可爱的。

寒假作业来了,才觉得老夫子真是不该爱啊!呵呵!寒假细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第一句实在也实惠,现在的人们大多也在贯彻实施,可是下面一句读后就觉得不顺心了“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作为现代社会里生存的我们想要做到这一点似乎是痴心妄想了。即便停了电,还有太阳能照明呢。如今的城市夜晚,灯火通明,霓虹闪耀。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早已让人们迷失在现代所谓的文明当中,何曾还记得夜晚透蓝的夜空里闪耀的原本应是亮晶晶的星星;何曾记得静夜里笼罩原野的原本应是薄如蝉翼的月光;何曾记得弥漫天地间的原应是此起彼伏的欢快的虫鸣鸟唱······这些美好都遗失在了城市的夜生活中。突然怀想,朱老先生当时说出这些话的时代黑夜和白昼是分明的,劳动和休息是间隔的,生命的来来往往是有节奏的,突然怀念并羡慕那样的生活!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这一句如今已成为人们长挂嘴边的至理名言,就像常说的“机会和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临时抱佛脚是愚昧不可取的行为。“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教导后人要学会生活节俭朴素,是我们这代人应该铭记于心的。大多是独身子女的我们似乎对物质要求太过于依赖且不知满足,更不知晓他们来时的艰辛和不易,有的人花钱如流水般不知珍惜,还是父母的钱。“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句话足以让那些奋斗在买房一线的青年们泪流满面,而那些仍在处心积虑想要提高房价的商家们就笑了!现在的人不知道是思想被被扭曲了还是升华的太快,是从什么时候房子在人们心中超越了婚姻甚至超越了生命,有房子真的就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了吗?也许是内心强烈的没有安全感而需要一个外在的容器包容仍在流浪的心灵吧!现在人们的想法在这一点上和朱老夫子的想法是矛盾的,不可调解的。

“三姑六婆,实淫道之媒······”这一段讲述的是婚姻之德,虽知晓他对女子的要求过于苛刻,但这几句话还是赞同的,美貌乃身外之物,不可长久,有爱才能有幸福。“莫贪意外之财,莫过量之饮酒”似乎有些宿命的味道,不义之财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愿后人谨记。“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如孔子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家庭有正规的法度,似乎是个不错的注意,但对现代人实施起来真是太不容易,要不哪里来“清官难断家务事”一说呢!

表里如一是美德,人应该学会正直,这是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与外物无关,切不可联系社会与实际,但愿你我正直,表里如一!“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换言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心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那个真正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分组,切莫由外而内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悲哀之事。“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这句话有意思,“无念”和“莫忘”若是同一个人,到头来是平等的却又是心怀感激的快乐和幸福,不过是来回换了主角尔得到的却更多了。“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忘性”希望你宽容,对别人宽容便是对自己善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岂不妙哉!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不奢求每个人都能像圣贤那般高尚,但我们完全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到勤俭生活,安分守己,宽容待人,不贪财色,慎重择友,不枉朱老夫子一片苦心留言千载,也不枉一世为人乎!

文字二部 冯丹丹 2012 5 26


相关内容

  • 中华文化-家庭篇 . 家道[朱子家训]朱柏庐
    中华文化-家庭篇 . 家道 <朱子家训>朱柏庐 朱柏庐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 ...
  • 朱子家训及注释
    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楷书<朱子家训>四屏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 ...
  • 朱子家训解释
    zhūzǐjiāxùn 朱子家训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翻译]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yuánwãnlímínɡjíqǐsǎsǎotínɡchúyàonâiwàizhěnɡjiãlímínɡdesh ...
  • 家风家训征文
    家风,传承的美德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风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成为日 ...
  •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享受快乐读书人生 殷金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对读书的看法.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昆山属于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名仕辈出之地.大家耳熟能详的"昆山三贤&qu ...
  • 读[猪仔头温暖之旅]有感
    嘿嘿,你们一定知道阳光姐姐(伍美珍)吧.阳光姐姐所写的书都是由读者来信中选出素材所写的,专成为成长的烦恼度身定做的. 例如:<猪仔头温暖之旅>中小作者朱子同(外号:猪仔头)是一个爱玩的孩纸,他总是着迷于电脑,自从他厌旧了电脑游戏 ...
  • 读[哈佛家训]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叫<哈佛家训>.它不同于众多说教式的书籍,<哈佛家训>从头到尾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 其中有一篇,<上帝偏爱她,让她洗厕所> ...
  • 20**年-20**年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7.1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经典原文 7 <朱子语类>三则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如履薄冰(fù) . B. 则精神自是愦愦(guì) . C. 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 . D. 里面煞有 ...
  • 典谜档案:绨袍之赠
    (十二)绨袍之赠 [典故出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q ...
  • 作文读后感
    读了<哈佛家训>有感 三六班 杜君洋 东门小学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有<笑猫日记>.有<查理九世>.有<父与子>,还有<哈佛家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哈佛家训>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