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 范文中心

现代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03/13

  摘 要:在我国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下,营造学校和谐师生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从对和谐师生关系概念的解析入手,分析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学校教育好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204�02��

  

  现在的学校教学课堂上存在着一种现象:老师感觉“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学生不懂如何“敬爱师长”“尊师重道”,师生之间缺乏一种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实质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全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是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保证课堂任务和效果完成好与坏的关键。�

  

  1 关于和谐师生关系的解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它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的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协调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从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它是一种即民主和平等,同时也是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

  

  (1)从教育改革的视角看,当代教育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及人性化的教育,同时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关系到学生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

  (2)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视角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及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老师就会变得更加忧郁焦虑而导致心理疾病,对其职业教育产生厌恶感;同样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冷遇、训斥,容易感到自卑、失望、愤怒、不满,最终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相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不断地调适师生心理状态,促使师生心理和谐,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3)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视角看,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视角看,拥有良好交流好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是自身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3.1 师生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尊重的关系�

  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爱护学生才会从内心激发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获得别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因此,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这样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严重的伤害,师生关系难以达到和谐。教师尊重学生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简言之,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更加人性化一些。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就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如地获取知识、健康快乐成长,这对于学生获得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特别要尊重教师人格和授课的知识。实际上,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另外,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成见也对学生不尊重教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2 师生间的关系应是相互理解关系�

  高中学生正值青少年青春期,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年轻气盛,情绪波动较大,参与意识强,好与人争执,容易与人发生摩擦和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方法。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实际,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作为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理解学生就是要对学生的行为按其原本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能简单的把教师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地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解决师生关系中的很多矛盾和烦恼。教师有自己的苦衷,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身上的教育责任重。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沉重的课业压力,家长的殷切期盼和过高的要求、社会的舆论等。教师却往往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学生的苦衷,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感受,由于恨铁不成钢,而采取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虽然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加深师生间的矛盾。作为老师,在头脑中,在内心深处经常换换位,假设一下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遇到相同态度的老师,该如何对待,就很容易改变原来的施教方法,理解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业负担重、家长期望高、精神压力大的困境中。学生换位,理解师意。通过换位,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遇到顽皮、缺少道德修养的学生的困境,从中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爱心,谅解教师的方法不当,学会选择沟通方式交换意见,不再和老师闹情绪,耍性子,顶着干。通过换位,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过程――自醒、自悟、自觉形成自控能力,规范自身行为。�

  

  3.3 师生间的关系应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就是要相信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相信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是一种未来,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引起他们强烈的被信任情感,从而诱发上进心。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架子”,去倾听、去理解、去尊重学生,从思想上建立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的良好平台,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理解,才能获得真正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整个教学过程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人际交往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双方的信任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核心要素。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学术上的全盘相信,而是在交往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信任。例如向老师倾诉等。�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我们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对老师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学生和社会来讲,就是要尊师重教。两者必须结合”。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它需要长期的积淀,需要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是长期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淑清.和谐师生关系建构浅见[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5).�

  [2]�张景莉.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02).�

  [3]�范正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03).�

  [4]�朱晓霞.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J].甘肃教育,2007,(08).�

  作者简介:

  沈忠明(1969-),男,四川邻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张成君(1955-),男,重庆人,学士,教授,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系主任,主要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


相关内容

  •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解析
    [摘 要]师生关系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传承形态和方式,无论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进还是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应以"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理解尊重.友爱和谐"为基本特征和有效途径,加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
  •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毕业论文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摘要: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现今社会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创建和谐教育,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与精神层次的提高以及素质 ...
  •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长春现代商务职业技术学校 梁玮琦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则是 ...
  •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修订版)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 一.教育学是什么? 教育学,顾名思义,是关于教育的学问.这是研究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问题的学科,是一门探索人类教育智慧的学问.这门学问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家伟大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成果,也是教育学家们对千 ...
  •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惠阳一中 张春玉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开展,我们对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增强了紧迫感.就像有些老师说的那样:在推行.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比较肤浅.不够透彻,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偏 ...
  •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课题总结报告[1]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徐颖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 育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2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追随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学校教 ...
  • [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题及答案
    <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C ...
  •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理念的提出,与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有关,大学作为一个微缩的社会,有它自己独具特殊性的人际生态,人与人之间往往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冲突:学生个体的丰富性所带来的对大学文化认同性不同的冲突:师生关系的复杂性带来的传统师生 ...
  • 创建文明学校自查报告
    山丹县南关学校是在合并原培校初中部和原南关小学的基础上成立的新学校,面对学校管理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南关学校因势利导,革除不适应学校发展的羁绊因素,秉承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办学传统.经典的办学经验,浩然正气的精神,志存高远,科学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