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 范文中心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03/16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1) :133~13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周红梅 郭永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武汉 430079)

要 Erik Erikson 首先提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但没有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而 Marcia 则从复杂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中析出两个维度,从而对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成为可能。随后的 很多研究都把同一性发展归于个人因素,但这很难解释倒退现象,于是情境因素就被引入到同一性发展中 来,现在许多研究者对于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既有情境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并提出一 些理论模型。与此同时,另有一些研究者希望探求到自我同一性这一构念与其它构念间的关系。同一性构 念效度及其发展机制以及同一性构念与其它构念之间的关系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探索,承诺,倒退。 分类号 B848

1 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提出——Erikson 对自 我同一性的经验性描述

Erik Erikson 被称为“同一性之父” ,他在其心 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 这一危机是青少年必经的阶段。 Erikson 的自我同一 性概念源于临床经验,当时他发现有些从二战返回 的士兵不能把自己的生活连接起来,缺乏一致性和 连续性,他就用“自我同一性”来描述这一现象[1]。 关于自我同一性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 的视角来对其进行理解。一般认为自我同一性就是 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及“自己将 会怎样” 的主观感觉和体验。 Erikson 的自我同一性 的标准是独特性和连续性,即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 会体验到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生活 又是连续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自我都是自己 认同的自我。 Erikson 先是从自我功能的意义上来定义自我 同一性的,认为自我同一性的人会体验到一种整合 感。然后他又从不同角度来对自我同一性进行描 述:结构性方面,认为自我同一性是由生物的、心

理的和社会的 3 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适应性方 面,自我同一性是自我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主观性方面,自我同一性使人有一种自主的内在一 致和连续感;存在性方面,自我同一性给自我提供 方向和意义感[2]。

2 自我同一性实证研究道路的开辟

可能正是由于 Erikson 从多个角度对自我同一 性进行描述,才使得自我同一性显得异常复杂,很 难进行实证研究。我们知道,自我是一个非常庞杂 的系统,可以说是关于自己的无所不包的东西。而 自我同一性又是对自我的一种整合感,是一种主观 体验,因而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就显得

非常困难。 可喜的是, 1966 年, Marcia 在其论文中为自我 Marcia 从 Erikson 同一性的实证研究带来了曙光[2]。 对自我同一性的描述中析出两个概念:危机和承 诺,后来改为探索和承诺,他把这两个概念作为自 我同一性的两个维度,给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操作性 定义。Marcia 根据这两个维度对被试进行结构式访 谈,结果发现,并不是如 Erikson 所说,每个青少 年都会经历“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这一危机,有 些青少年并不经历这一危机。 于是 Marcia 就根据个 体是否经历探索达到承诺将其分为 4 种类型,提出

收稿日期:2005-03-31 通讯作者:郭永玉,E-mail: yyguo@public.wh.hb.cn 133

-134-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年

了同一性状态(identity status)类型说。具体如下: (1)同一性完成型(identity achievement) ,经 历了探索并形成了明确的承诺。 2)延缓型 ( (moratorium) ,正在经历探索,尝试各种选择,但 还没有形成承诺。 (3)早闭型(foreclosure) ,没有 经历探索就形成了稳定的承诺、信念,这些承诺、 信念多 是来自 于父母 或重要 他人。 (4)弥散型 (diffusion) ,不主动探索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承诺。 Marcia 提出以上 4 种同一性状态之后,许多研 究者根据 Marcia 所给出的自我同一性操作性定义 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1999 年,Waterman 在一 篇文章中写到: “在过去的 35 年中,据估计使用同 一性状态范式的文章、论文已超过 500 篇,并且几 乎每一本青少年发展领域的教科书都提到过这一 范式。 [3]因而说 Marcia 的同一性状态范式在其后 ” 的 30 多年中,在同一性研究领域占据主流地位并 不为过。 到目前为止,对同一性状态进行研究的方法主 要有两种, 一种是结构式、 半结构式访谈法 (Identity Status Interview,简称 ISI) ,另一种是问卷法,比 较常用的问卷有《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 化 量 表 》( Extended Objective Measure of Ego-Identity Status,简称 EOM-EIS) ,该量表包括 4 个分量表,分别是测量 4 个同一性状态的量表,每 个分量表又分 2 个子量表,即意识形态领域的子量 表和人际关系领域的子量表,前一子量表测职业、 宗教、政治观点和哲学生活风格领域的内容,后一 子量表测友谊、约会(dating) 、性别角色和娱乐方 面的内容,每一内容包括 2 个项目,共 64 个项目, 采用 6 点量表计分[4]。不过这种量表测的是总体的 同一性状态,具体领域的同一性状态多采用《Della 同一性状态问卷——职业、宗教信念和政治意识形 态 》 Dellas Identity Status Inventory-Occupation, ( Religious Beliefs, Political Ideology , 简 称 DISI-ORP) ,这种问卷有 5 个同一性状态,即除了 完

成型、早闭型、延缓型同一性状态外,还有弥散 — 弥 散 型 ( Diffused-diffused ) 和 弥 散 — 运 气 型 (Diffused-luck)两种状态。其中弥散—弥散型与 Marcia 的弥散型相同,弥散运气型的个体常依赖于

运气、命运并且没有强烈的同一性承诺,在这种问 卷中包含 3 部分,即职业、宗教信念和政治意识形 态,其中每部分有 7 组,每组有 5 句话,每句话分 别代表前面提到的每一种同一性状态,被试必须在 其中做出一种选择[5]。

3 实证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 40 年中,多是采用以上方法研究各 同一性状态的特点和个体同一性状态的发展路径。 同一性状态的发展是沿弥散型(D)—早闭型(F) —延缓型(M)—完成型(A) ,还是弥散型(D) —延缓型(M)—早闭型(F)—完成型(A)?由 于涉及到发展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 用纵向研究。 随着纵向研究的积累,研究者逐渐发现以上两 种路径的问题,即个体并不总是有先后顺序地从一 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发展的,个体有可能出现反常 现象,如 A-F、A-M 或 F-D 等。Kroger 指出这种反 常现象为倒退(regression)[6],并认为有些倒退是 适应性的, 有些为非适应性的。 适应的倒退如 A-M, 这样的个体可能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暂时退行到 后一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达到更好的整合。 非适应的倒退如 F-D, 个体遇到困难后, 自暴自弃, 不知进取,不进行探索,也没有形成承诺。 Kroger 提 出 了 倒 退 的 3 种 形 式 : 失 衡 (disequilibrium) 、固化(rigidification) 、整合失败 (disorgination) 。其中失衡的倒退是更为适应性的 倒退,如 Stephen 等描述的 MAMA(延缓型—完成 型—延缓型—完成型)循环,这样的个体总是对新 经验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对其整合。固化与整合失 败的倒退则是非适应的倒退如 M-F,M-D,A-D, F-D 等,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Waterman 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同一性强 度会增加,可倒退这一现象却说明了个体随着年龄 的增长同一性强度有可能减弱,这说明了同一性状 态这一操作性定义有问题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如社 会文化因素)? 对于同一性状态是否代表了同一性这一构念, 但多数人仍认为 在 1999 年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2],

第 14 卷第 1 期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135-

虽然同一性状态不能代表全部的同一性含义,但还 是有一定的构念效度的。正如 Waterman 所说,同 一性状态只代表了从自我同一性的某一个角度对 其进行了研究,其他研究者可以从其他角度对其进 行研究,这并不会使同一性状态这一视角逊色。 Waterman 的这一论断是有根据或者说得到实

证证 明的。例如 Berzonsky 从同一性风格角度来研究自 我同一性 ,认为个体是有不同的探索取向的,这 些取向大致可分为信息风格(informational style) 、 规 范 风 格 ( normative style ) 弥 散 / 回 避 风 格 、 (diffuse/avoidant style) 。信息风格的人主动探索各 种选择,寻求信息,并形成灵活的承诺。规范风格 的个体很少对各种选择进行探索,很容易屈从于权 威和教条,承诺不灵活。弥散/回避风格的个体逃避 或推迟探索,不愿面对做出决定的过程。研究表明 这 3 种探索风格与同一性状态是有一定的一致性 的。现在也有人从解决问题能力这一角度研究自我 同一性,试图找到它与同一性风格、同一性状态之 间的联系。 既然同一性状态这一操作性定义基本上是没 有什么问题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随着年龄的 增加同一性强度会减弱这一现象呢?这就不能不 令人想到社会文化情境这一重要因素。 在中世纪,是没有同一性危机这一问题的。因 为那时的社会有严密的社会结构,个体只能顺从某 些宗教信念、价值观,没有选择的权利。而随着资 本主义的发展,地理位置的变动,社会结构越来越 松散,社会不再规定单一的价值观和信念,个体可 以自由选择,个人的价值观是受他人尊重的。而在 个体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的同时,社会强加给个 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个体必须自己探索,自 己选择[8]。而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个体,其同一 性状态自然也不同。 其实早在 Erikson 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时,他 就注意到了社会因素,是社会与个体发展水平的冲 突造成了危机。Marcia 也承认同一性形成受社会文 化因素的影响。1989 年,Marcia 发现 80 年代青少 年后期的加拿大被试弥散状态个体所占比例有所 提高,他认为这可能是由这一时期该国的经济环境

[7]

正在朝自由市场经济转变这一因素造成的。 1984 在 年到 1990 年的抽样中,Kroger 也发现新西兰女性 同一性完成型下降,早闭型的比例则提高,Kroger 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越来越受限制和不确 定性越来越高的就业机会[9]。不过尽管这些个别的 研究者在解释研究结果时已经考虑到了社会因素, 但相当多的心理学者还是把研究重点放在个体发 展水平上了。 研究者真正开始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应从 1987 年算起,当时 Côté和 Levine 强调 Erikson 的自我同 一性形成理论的同一性发展是强调情境因素的重 要作用的。同一年,Grotevant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青 少年同一性的过程取向的论文。之后越来越多的研 究开始考虑情境变量的重要作用[9]。1996 年,一些 研究者为了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在一期《青少年 杂

志》(Journal of Adolescence)发表的全部是针对情 境中的同一性发展的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10]。 现在对同一性研究不再单独强调某一变量如 人格变量或情境变量的作用,而是承认二者的关系 是异常复杂的、存在交互作用的。例如 Pulkkinen 和 Kokko 在他们关于成年同一性发展的一项纵向 研究中,对其研究结果的解释就同时考虑到宏观外 部因素(经济衰退) 、微观外部因素(家庭)和个 体内部因素(人格变量如开放性、尽责性)[11]。

4 同一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同一性发 展模型的提出

随着自我同一性发展既受个体内部因素影响 又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这一解释越来越形成共识, 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影响同一性发展的模型。 以下就是两个有代表性的模型。 一个是 Côté的同一性资本模型。 这一模型整合 了社会学和心理学对同一性的理解。从社会学角度 来看,整体的经济政治变化、后现代的制度支持都 影响着同一性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体可 支配的资源特别是有利于控制环境的资源影响着 个体同一性的形成。 该模型认为个体对 “自己是谁” 进行“投资” ,将来会在“同一性市场”中获益。 个体生活的世界对自己提出各种要求,个体必须有

-136-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年

足够的资源来应付,这就是同一性资本。同一性资 本可分为两部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 就是个体进入各种社交圈和机构的“通行证” ,如 教育证书、 兄弟/姐妹会俱乐部的成员、 个人仪态 (如 着装、说话风格等) 。无形资产如对承诺的探索、 自我强度、自我效能、认知灵活性和复杂性、自我 监控、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及其他性格 特征[12]。尽管这一理论较为抽象,维度较多,很难 进行操作性研究。但它在同一性的心理学和社会学 取向上建立了联系,具有很大的意义,因而关于同 一性资本的研究也在继续[13]。 另一个模型是 Bosma 和 Kunnen 的自我同一性 发展的因素模型或同一性发展机制的模型。这一模 型是在总结前人对影响同一性发展因素的解释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模型认为:同一性发展可 以被看成一个重复的过程,每一次重复就是个人与 情境的一次交互作用,在这些交互作用中冲突就可 能发生。起初人们会尽力通过同化解决冲突,通过 调节对情境的解释将其同化进已有的同一性中。如 果不能同化进去,冲突就会继续存在并累积,同时 逐渐消除现存的承诺,直到顺应或同一性改变发 生。顺应的变化导致发展。个人和情境决定因素决 定了同化和顺应的比例和二者之间的最优化平衡

[9]

国内对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则刚


相关内容

  • 教育心理学范围及真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红色部分为2011年考试真题,宋晓蕾出卷) 一.填空 1.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关于教学和发展 ...
  • 康德的因果学说及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康德的因果学说及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兼论对康德先验论的历史评价 丁 冬 红 康德作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思想巨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对于认识论的主要贡献到底是什么?这是康德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尽管对于康德的 ...
  • 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三大定律五大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矛盾对立双方存 ...
  • 时代·哲学的功能·哲学史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 ...
  • 20XX年成人[专升本政治]复习题
    (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 ...
  • 服务营销理论在教育培训机构营销应用
    职业教育 浅谈服务营销理论在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刘大鹏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的内容基于作者在教育培训机构中的工作经验,结合了服务 营销的理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给予了一定的 建议. 关键词: ...
  •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流派 布拉格学派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 ...
  • 西方哲学史_名词解释_考研
    伊奥尼亚派 水本原说: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理由:1.经验证据表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 2.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3.他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宇宙图式,以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
  • 议程设置的反设置
    2口口'功国洋藉笋触坛老戈 "议程设置"中的反设置 张健挺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系) [摘要]"议程设置"假说是舆论引导行为的主要传播学理论墓础之一,本文认为,"议 程设置&quo ...
  • 马基辨析题
    一.辨析题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答:唯物主义的确重视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也的确重视精神的重要性.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并不在这一点.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