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窑(三十一) - 范文中心

中国名窑(三十一)

04/27

  第 31 章   汪叔凡来到吴振江临时家中,吴振江刚好在作画,见汪叔凡进来,看了他一眼,继续画他的,一面问,“我那畜生又去了?”   汪叔凡笑而不答。   “我跟他说了,叫谁来都没有用。”吴振江说时,继续画他的画。   汪叔凡过去,把他的笔抢过,放下,说:“大人,不说这个,我们去喝酒去?”   吴振江听后说:“好,这还差不多。”   瓷器街上十分热闹。吴振江被汪叔凡拖着走在大街上,他发现最近不出门,一切都变了。一路上,大家都看着他们,像耍猴似的。吴振江感到很不自在。他看看汪叔凡,汪叔凡对着他笑笑,用手指指他的辫子。吴振江这下明白过来,说:“老哥,我们回去吧?”   汪叔凡停下,抬头看了一下前面的酒楼,说:“来都来了,回去干什么?你看前面就是酒楼,回去干什么?咱们进去好好喝它一杯?!”说着,走了进去。   一进门,发现这家酒楼人已坐满,他们只得到另一家,正想离开,老板过来,笑着说:“这不是吴大人和汪师傅?贵客、贵客!前面还有一张空桌,预订的,人没来,你们先用着?”   吴振江看了老板一眼,说:“这怎么行?”   汪叔凡扯着他的衣角,轻声说:“他们做生意的自有办法,我们不管那么多,走,过去。”   前台,老板对着小二说:“去,招待好俩位贵客。”   小二点点头,马上过来,笑着问:“二位客官,今天你们想吃什么?”   汪叔凡开口说:“给我们来一盘米粉蒸肉、二斤白切牛肉,二壶女儿红。”   小二唱道:“好呢,一盘米粉蒸肉、二斤白切牛肉,二壶女儿红。”   他们坐下。吴振江东张西望,发现这里的生意十分火爆,前人一抬脚,后面的就掺上来。   汪叔凡说:“今天幸好店老板认得我们,不然不知等到什么时候。”   “老哥,这里的生意真好。”   汪叔凡说:“最近浮梁专区下令把通往景德镇的来往路桥费取消了,同时调减了一部分捐税,现在来往镇上的人是越来越多。”   吴振江不作声,一心喝着他的茶。这时,邻桌的人在议论:   “你们听说吧,吴专员最近审了一场案子,那才叫痛快。丁圆外他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旁边的人听后,马上好奇地问,怎么个赔法?   那人说:“青塘王毛仔父母下葬时,据说是借了同村丁圆外三两纹银,毛仔到丁圆外家还帐时,半年不到丁圆外七算八算,把三两纹银变成十二两。”   “哪有那狠?”同桌的人问。   那人说:“可不,毛仔还不起,圆外看中他家的闺女,想纳做小妾,要他女儿抵押,毛仔此时小女已许配他人,丁圆外看软的不行,就动用家丁强行抢走,并恶人先告状,把毛仔告到衙门。”   有人问:“那后来呢?”   吴振江和汪叔凡觉得有趣,竖起耳朵听。   这时,小二过来,对着他们嚷道:“二位客官,酒菜来了,慢用。”   吴振江和汪叔凡看后,没搭理,一心想听旁边桌上的人把此事讲下去。   只听刚才那人继续说道:“丁圆外以为只要用银两就可以买通专员大人,谁知吴专员审理此案时,以抢劫民女罪,处罚丁圆外五十两纹银,丁圆外赔了夫人又折兵。专员把从丁圆外罚来的纹银,赠送毛仔小女作嫁妆,并在公堂上给她们主婚,毛仔十分感动,逢人便说景德镇出了个青天大老爷。   桌上的人听到结果后,都拍手说:“好,好。”   “听说吴专员把他二弟那个会长撤了,并在四处重新悬赏捉拿张麻子,立案查办李俊会长惨杀一案,追讨皇窑厂丢失的瓷器。马县长这下主动不干,二公子近来也看不到他的人。”   “镇上人说,吴振江大人行,我看他这个专员儿子也不差。”   大家纷纷议论。   汪叔凡看吴振江听得出神,举着筷子对吴振江说:“来、来,我们吃,菜都凉了。”   吴振江回过神,“呃,呃。”口中应酬着,全没心思。   汪叔凡轻轻捅了他一下,问:“大人,我们吃完是不是到督陶府去看看?”   吴振江看了汪叔凡一眼,说:“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喝。”说着端起杯子一口喝下,说,“老哥,喝完,陪我剪头去。”   “行,行,这样好。省得我们出去,他们把我们当猴子。”汪叔凡对着他的辨子笑着说。   晚上,吴振江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他披衣坐起来,去喝水。姜雪早把茶给他沏好,并端到他面前,关切地问:“老爷,是不是在想涛儿他们?”   吴振江点点头说:“是呀,”他问,“雪儿,你说说我是不是落伍了?”   姜雪笑着说:“老爷,你这一辈子都在为民请命,啥时落伍过?”   “雪儿,我想好了,后天咱们回督陶府!”   “老爷,为什么不明天?”姜雪笑着问。   “行,听你的。”吴振江爽朗地回答。   三天后的早上,大清皇窑厂门一开,窑工就纷纷往厂里涌。吴振江起了个早,一到厂区,窑工早在门口排成队,为了看他,他们足足等了一个时辰。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站在那看着大家,眼睛红红的、湿润润的。   “欢迎我们督陶大人回来。”站在前头的叶青喊着,带头鼓掌。   吴振江看到眼前这一张张熟识的面孔,他倍感亲切,对着窑工深深地一鞠躬,说:“我回来晚了,对不起大家!”   窑工听后,鼓掌更响。   大清皇窑厂因时代变迁,停产八个月后,在民国景德镇政府的积极组织下,又顺利开工生产了。生产区内,窑工正在用力地搅拌着转盘,一件件瓷坯从他们手上拉出,立在坯架上一大片;釉料车间的技工在向瓷坯吹釉;画房的画工在填彩,画画;窑炉边,窑工正从窑炉里搬运出一件件刚烧好的精美瓷器。他们大有夺回损失之势。   这时的汪仲,他每天满脸都是笑。他正在实践着他的诺言,为民国烧出三阳开泰。在作坊里,他正拿着手上的图纸,对着窑工耐心地指导。   吴振江和汪叔凡来到作坊,窑工看后,马上转身要去通知,给吴振江、汪叔凡他们制住。   “好了,拿走。”坯架前汪仲的喊声传来。   吴振江快步上前去接,一不小心失了手。   “手怎么这么笨?”汪仲骂道。   那人不走,汪仲又要开骂,抬起头一看,“大人,怎么是你。”他这才反应过来,顿时,腾的一下站起,再看到一旁的父亲,自觉失言,脸都红了,像犯错误的孩子,“爸,大人,刚才不知是你们?”   “你这小子,不知我们就能骂?长本事了,自己几两都不知道!”汪叔凡指着他教训。   “仲儿,你说得没错,我们的手脚现在已大不如前了。”吴振江感叹地说,丝毫没有责备之意。   此时,吴涛、吴波他们也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   吴涛进驻景德镇,转眼就是二个多月。一天午餐桌上,老夫人看着大孙儿吴涛抢着酒喝,心想,涛儿平日是不大喝酒的,今天咋了,她问,“涛儿,遇上啥不痛快事,跟奶奶说说?”   “你奶奶在问你,拿什么架子?”一旁的吴振江看着儿子不答理,大声责备。   吴涛看着满目慈祥的奶奶,不知说什么,端起酒杯,只想往肚子里倒。一阵呛咳,他又举着杯,要吴波再帮他倒酒,给姜雪抢下。她对吴波说:“小波,涛儿今天咋了?”   “雪儿,让他烧吧,我想这样,他会痛快一点。”吴振江看着不说话的儿子,对姜雪说。   “老爷,那有你这样做爸的,你看看,涛儿咳成啥样了?小波,你跟二娘说说,今天你们到底遇上啥事?”姜雪一边责备着吴振江,一边关切地问。   “这……”吴波停了一下,自己拿起酒杯喝了起来。几杯酒下肚后,他感到心中舒服多了。   桌上的人都看着他们。   这时只见吴波气鼓鼓地站起来说:“袁世凯要做皇帝,发来电传,要我们为他登基时,献上洪宪贡瓷。我们革命者不知流了多少血,到头来换来的还是一个皇帝,大哥心里难受!”   “原来是这样。”老夫人说,“涛儿呀,中国几千年都有皇帝,咱们皇窑厂本来就是为皇上生的,不要想那么多。”   “老祖宗,有些事你是不会理解的!”吴波见奶奶不理解,心里更堵。   吴振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喝了一口,放下手中杯说:“袁世凯称帝,中国有皇帝了。涛儿,这是好事呀!”   “爸,中国近百年处处挨打受欺,正是因为有了皇帝。”吴涛终于忍不住了,冲着吴振江喊。   吴振江说:“英国也有女皇,他怎么不受欺了?涛儿,这是你们年青人的偏见。”   “袁世凯为做皇帝连国都卖,这样的人还能让国家兴旺发达?”吴涛反问。   吴振江一听火了,把桌一拍,说:“你们去问问,中国人是要皇帝还是要总统?我看,你们革命党还是现实些。”   老夫人看着他们父子来回争吵起来,转身对着吴振江说:“振儿,孩子们心里不好过,你就不能少说两句?!”   吴振江看了儿子吴涛一眼,对着老娘说:“娘,他们还年青,我不说他们,谁说他们?他们这样要吃亏的。不要以为他念了几年洋学堂就了不起。东洋还有天皇呢。皇窑五百年为皇帝而生,他不做我做!”   “偏执,守旧!”吴涛看了父亲一眼,丢下话就走了。   吴振江一时不知说什么,看着一旁不说话的侄子吴波,说:“让他去,小波,你陪大伯喝。”   吴波看看离去的大哥,又看看身边的大伯。   吴振江看他愣头愣脑的样子,大声斥道:“愣着干什么,小子,给大伯倒酒呀!”   吴波给大伯满上酒后,立即追了出去。(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审计局)


相关内容

  •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湖北盛世典藏整理)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湖北盛世典藏收集整理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宋代同时有不少瓷器远销海外,其中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 ...
  •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器皿.总之我国陶瓷的发展与私有制 ...
  • 知识问答题库
    知识问答题库: 1.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哪个朝代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于哪本书? 3.谁被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4." ...
  • 中级导游员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 ...
  •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文化著称,通过精美的陶瓷艺术,卓越的制瓷工艺,千年积淀,最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 ...
  • 精益演讲稿
    让企业飞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 北宋人口: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有户2,000万 ,大约1亿人. 农业:北宋通过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改进农具.兴修水利,使粮食产量达到了1300亿斤.(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11791 亿斤) 财政 ...
  • 雕塑设计说明
    总体设计说明 1总体概况: 宜春文化积淀厚重,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出自宜春 ...
  • 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千年青瓷 首先介绍的是一种特殊的窑型--"龙窑"的使用.据考古发掘证明,最早的"龙窑"是在战国时期的广东增城出现的.这种窑型大概是从火膛与窑室连在一起的升焰式方窑发展而来的,即将窑顶封 ...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 ...
  • 龙泉窑的鼎盛时期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在南宋中后期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