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点 - 范文中心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点

04/16

说 明 文 考 点

一、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XX的特征。

2、)作诠释:对事物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3、):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打比方: 将______比作___列数字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征。

5、)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XX事物的??特征。

6、)引用(引资料)

(1)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3)引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7、)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8、)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10、)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二、指出说明事物及其特征解题思路:

1、)标题。2、)全文的开头、结尾句或段。3、)每段的开头、结尾句。 4、)自己归纳。

2、给文章拟标题:【提示】:1、)以说明对象为题; 2、)以主要特征+说明对象为题

三、指出全文或者某个段落的说明顺序:

【提示】:时间顺序:注意表示年代、季节、时间段的词语

空间顺序:注意文中表方位的词语:上下、左右、前后、里外、远近、东西南北等

逻辑顺序: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点--用途、主要--次要、概括--具体

四、选文某些段落能否调换顺序:

【提示】:1、)先理清这些段落的说明顺序、2、)再根据这些顺序判断能否调换。

五、指出选文从哪些角度进行说明:

【提示】:1、)先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分析说明的层次

2、)再概括各层的大意:注意关键用词的准确性,如:成因、功能、危害、

前景、现状、原理、种类、方法等。

六、相关段落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提示】:开头段一般起引出说明对象、总括说明对象的特征等作用。

中间段一般起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结尾段一般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七、指出划线句、指定段落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提示】:1、)注意范围;2、)注意方法的多样性;3、)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八、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的基本模式:

【提示】:这里运用了XX的方法,(准确/具体/生动/清楚)的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

九、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常见题型以及解题方法

1、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去?或加点词语能否用XX词语替换?

【提示】:题型一:“某某”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或者定性(确定该词语起修饰作用还是从XXX方面起限制作用)

(2)结合原句解释意思、(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某个特点

题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答:(1)表明态度(一般是“不能”)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

(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某个特点。

题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答:(1)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 余”等表数量。结合原句解释。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十、建议献策类题型答题思路:

提示:看清题目要求,结合文章来谈。例如: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某种意识

2、)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某方面的法规 3、)针对形成原因,提出具体措施

议 论 文 考 点

一、找出或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开头 (3)结尾 (4)文章的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5)自己概括或组合分论点等。【借助“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总之”等关键词来寻找并概括论点。】

注意:论点不能是:疑问句、短语、比喻句、否定句、和令人难以确定含义的词语。

二、提出论点的方法及作用

(1)标题就是中心论点(2)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4)列举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 (5)引用童话、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引出中心论点

三、首段的作用:

1.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2.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3.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故事等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四、尾段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的结论。 2.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3.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五、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xx事例,证明了„„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引用论证:

使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xx内容,证明„„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具权威性。

3、正反对比论证: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六、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

答题思路:1、先用(故事、名言、片面的或错误的言论等)引出(论题或论点);

2、接着(①先举例子后讲道理、②正反两方面对比、③分A、B、C等角度„)深入论述,

3、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七、议论文关键词语的作用:

1、内容方面:它在句中、段中、篇中一般具有揭示中心的作用。

2、结构方面:具有承上启下、引出论题或论点、总结上文(全文)等标志的作用。

3、语言特点方面:从论述是否周密全面、判断是否恰如其分、说话是否武断等方面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八、议论文关键句子、段落的作用:

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承上启下的过渡、前后关联的呼应、转入另层意思的转折、显示文章的总分结构、鞭辟入理的说理等等。

记叙文(小说、散文)考点

一、文段以及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命题规律》P122)

1、

2、

3、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题、埋下伏笔、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启发人们思考

二、句子的含义

1、联系前后文 2、抓关键词、中心句、相关的议论抒情句

三、文章的结构层次

1、写了哪几方面的事?——围绕中心人物的主要事件概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段落能否调换?——从上下文之间的呼应、写作顺序(时间、逻辑)两方面考虑。

四、人物分析:

1、人物性格:注意关键词、句(参考:善良、勤劳、能干、顽强、独立、公正、廉洁、无私、麻木、愚蠢、奸诈、圆滑、懒惰、偏私、)

2、人物形象分析:xxx是??、??的(工人、学生、农民、教师、军人等)形象

五、语言赏析的角度

1、从修辞角度:

2、从句式角度: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设问、反问句

3、从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

4、从句子所包含的哲理、情感角度

六、标题

1、拟标题:中心人物、事件、线索、与主旨有关的名言警句

2、赏析标题:从结构、内容、情感、修辞等方面赏析。

①结构: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内容:揭示主旨

③修辞:形象生动、巧妙等效果 ④情感:结合全文把握情感

七、谈体会:注意题目要求

1、结合文章内容: 2、结合亲身经历、生活实际: 3、结合链接内容:

八、记叙文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1、人物线索 2、物品线索 3、感情线索 4、事件线索 5、时间线索、6、行踪线索

九、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倒叙作用: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事件的背景,人物的身份、经历、心路历程等。

十、表现手法: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联想想象等。 十一、修辞手法:

十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议论句作用:画龙点睛、深化中心2、抒情句作用:直抒胸臆

3


相关内容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
  • 20**年哈尔滨中考大纲改革
    生活报11月22日讯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行政网公布了<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详述了5大学科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等,本报依据<考试说明> ...
  • 怎样上好语文复习课
    怎样上好中考语文复习课 何家畔初中 严德红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在于学生的日常积累和潜移默化中的能力提升,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但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我们又不得不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 ...
  • 中考语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考点
    考点跟踪 东送阳马序 一.生(025· 四1南充川)读阅乙两段文言甲,完成下文问题. [列甲] 既冠,益加圣慕贤之道.患又无硕名师人与游,尝趋里百,外从乡先达之经 执问.先叩德隆望达,门人弟子填尊室,未尝稍降辞其色余立.侍左,右援质理疑,身 ...
  • 20**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0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贾严贞 刘煌斌 卢家芩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0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0年襄樊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
  •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振华中学语文组 高新区文教局组织的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了各校教研组的教研成果.从这三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
  • 中考说明文考点解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读(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其考点主要有: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具体特征. 3.分 ...
  •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特色新颖题( 一 )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特色新颖题( 一 ) Llt32100 贵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卷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12分) 根据材料,完成24-26题. "百姓富•生态美"是贵州省关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美好 ...
  • [中考考点]议论文的答题公式,你会套用吗?
    议论文阅读整理 一.论点 1. 概念: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指出的见解和主张 2.区分论点和论题: n 1.论题:作者要议论的范围 n 2.论点:作者的观点 n 区别: n 论题没有任何感情倾向.没有褒贬 n 论点有明确的感情倾向:褒或贬,即 ...
  • 20**年山东省17地级市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4分)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