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 范文中心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03/23

 

第33卷 第3期2012年5月

石油学报

ACTAPETROLEISINICA  

Vol.33No.3

 2012May

()文章编号:02532697201203043705---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张仲宏1 杨正明2 刘先贵2 熊 伟2 王学武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廊坊 01.00083;65007 2.

摘要:低渗透石油探明储量逐年增加,低渗透油藏未动用储量占未动用总储量的比例较高。笔者在长庆、大庆外围、吉林和华北等结合几个低渗透油区的开发现状,提出了用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拟启动压力梯度、原油区2200块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各表征参数的分类界限,对比了几个低渗透油区储层表征参数数据的差异,深化了对油黏度和黏土矿物含量作为评价参数,

低渗透储层的认识,提出了低渗透油区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储层分类系数与区块单井产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此基对长庆、大庆、吉林油田3大低渗透油区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确定了各油区不同分类级别所对应的渗透率范围。该项研究将础上,

并为确定下步低渗透油藏攻关目标、技术对策及动用界限提供技术支撑。对优选产能建设区块和确定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储层分级评价;评价参数;岩心分析中图分类号:TE311    文献标识码:A

radinermeabilitAevaluationmethodforlowreservoirsanditsalication    -p   ggypp  

12222

ZHANGZhonhonZhenminIU XianuiIONG WeiXuewu    X  WANG gg YANGgg Lg

(1.SchooloEnerResources,China UniversitoGeosciences,Beiin00083,China; f gy yf jg1 

2.LananBranch,PetroChina ResearchInstituteoPetroleum Exloration &Develoment,Lanan65007,China)  gfg f ppgfg0:ermeabilitearear.TheroducinAbstractThedemonstratedreservesoflowreservoirsinChinaincreasebnonreservesof    -p      -p yyygy   lowermeabilitreservoirsamounttoarelativelhihercentaeoftheallnonroducinreservesinChina.Basedontheeochemi-p         -p     -yygpggg   

,,calanalsisof2200coresamlescollectedfromtheeriheralzoneoftheDainoilreiontheChaninJilinandHuabeioilre                    -ypqgggqgpp andinteratedwiththecurrentsituationofseveralmaorlowreservoirsdeveloedbPetroChinaComanLimitionsermeabilit          -p   -gjpypygy   

,w,,edeanumberoftoevaluatelowreservoirssuchastheradiusofmainflowthroatroosedarametersermeabilitercentae        -p       pppypg ,,,ofmovablefluidthresholdviscositofoilandcontentofclaminerals.Meanwhiletheclassificationlimitofvaressureradient             -yypg  riouscharacterizationweredeterminedanddifferencesintheseforthemainlowreservoirswerearametersarametersermeabilit             -p ppy 

,comared,wermeabilithichhasdeeenedourunderstandinaboutlowreservoirs.Thusacom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     -p   pypgp  lowreservoirswasresultshowsthatthecorrelativitbetweenreservoirclassificationcoefficientsforermeabilitroosed.The -p          yypp  

,wanduiteood.Basedthedeliverabilitofasinleoilwellisonthesedataecarriedoutareservoirclassificationevaluationon                   ggyg ,areservoirsintheChaninainandJilinoilreionsnddeterminedvariousranescorrelowermeabilitermeabilit-p          -gqg,Dqgggypy   sondintodifferentclassificationranksoftheseoilreions.Thisworkwilllaaguidinroleinotimizinroducinreions            pggpygpgpgg     

,andinvestmentblocksandwillrovidetechnicalsuortsforoilcomaniestodeterminethefutureexlorationtaretsinlow                 -pppppg,ermeabilitreservoirstosetdowntechniuecountermeasuresforexloitinlowermeabilitreservoirsandtoredetermine      -p   pyqpgy   frontiersofroducinas.  pgpy 

:;m;;;ermeabilitradinarameterKewordslowreservoiricroorestructurereservoirevaluationevaluationcoreanalsis-p    yggppyy   

截至  低渗透石油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逐年增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简称中石油)累计2010年,低渗透石油储量占总探明石油储量的4近3年0.6%,的73%新增石油储量为低渗透储量。在全国石油远低渗透储量也占剩余资源总量的景剩余资源中,

54%。低渗透储量已成为目前新区产能建设和油田上

1]

。筛选出相对优质储量,制定开发规划,确产的主体[

定技术攻关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以渗透率为主要评价参数的中、高渗透油藏开发储层评价结果与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量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如:长庆而大庆外围扶杨油层油田在1mD的储层容易开发, 在1需要新的储层分级评价方mD的储层难以开发,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2011ZX05013006200809--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张仲宏,男,现为中国石油天然1963年9月生,198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开发系,1993年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硕士学位,

: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生产分公司科技处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渗流理论、油气田开发和三次采油方面的研究工作。Eailzmhx63.net-m@2yj

438 石  油  学  报2012年 第33卷 

法来评价低渗透油田。因此,笔者提出了低渗透油田

2]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新增了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

对中石油典型几大油区或区块进行储层评价,给出了中石油几大油区低渗透分类评价结果。

数、启动力梯度和有效驱动因子4个参数作为低渗透储层评价表征参数,并将形成的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吉林和华北等油田应用效果。但随着该方法在长庆、

的应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长庆、大庆外围、吉林结合中石和华北等油区2200块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油几大低渗透油区的开发现状,笔者提出了用主流喉可动流体百分数、拟启动压力梯度、原油黏度道半径、

和黏土矿物含量作为评价参数,确定了各表征参数的分类界限,编制了中石油几大低渗透油区储层表征参数的对比图版。在此基础上,利用五元分类系数方法,

1 低渗透油田储层评价表征参数

1.1 主流喉道半径

主流喉道半径是指喉道对渗透率累积贡献达到它是表征低渗透储层岩心80%时所对应的喉道半径,

影响低渗透油田流体的渗微观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

流能力。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性质主要受喉道控制,主流喉道半径大小决定了储层流通性质的好坏,并进

24]-

。而影响开发效果[

图1为不同区块和不同油区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对比图版。从图1中可以看出:①对于同一个

图1 不同区块和不同油区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关系

Fi1 Relationbetweenthemainflowthroatradiusandindifferentoilfieldsermeabilit          g.py 

块,其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呈半对数关系,主流喉道在相半径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②对于不同的区块,其主流喉道半径是不同的,即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

同渗透率条件下,西峰油田的主流喉道半径要高于巴彦查干扶杨油层的主流喉道半径和肇源油田的主流喉道半径;③不同油区不同渗透率所对应的主流喉道半径是不同的。在相同的渗透率下,长庆油区岩心所对应的主流喉道半径要高于大庆外围岩心所对应的主流喉道半径,吉林油区和华北油区岩心所对应的主流喉道半径介于大庆外围和长庆油区之间。

1.2 可动流体百分数

可动流体百分数是指在核磁共振T可2图谱中,

动流体的面积占流体总面积的百分比。它表征低渗透储层孔隙流体赋存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评价储层开发潜力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由于低渗透或特低渗透储层岩心喉道微细,孔隙壁面比表面积较大,展布在孔隙壁面上的束缚流体含量很大,此时可动流体百

56]-

。分数对储层流体渗流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图2为不同区块和不同油区的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①对于相

图2 不同区块和不同油区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的关系

Fi2 Relationbetweenercentaeofmobilefluidandermeabilitindifferentoilfields         g.pgpy 

 第3期

张仲宏等: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439 

的区块,渗透率和可动流体百分数有很好的半对数关系;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其可②对于不同的区块,动流体百分数数值是不一样的,即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大庆榆树林油田的可动流体百分数要高于英台、古龙和敖南区块的可动流体百分数,源264142井区-的可动流体百分数最低;③不同油区不同渗透率所对应的可动流体百分数是不同的。在相同的渗透率下,长庆油区岩心所对应的可动流体百分数要高于大庆外围岩心所对应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吉林油区和华北油区岩心所对应的可动流体百分数介于大庆外围和长庆油区之间。

1.3 拟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储层由于孔道微细,流体在渗流过程中受呈现非线性渗流现象,其中拟到固液作用的影响很大,

79]-

,启动压力梯度是其主要特征[拟启动压力梯度是岩

它是储层渗流心中平均毛管半径所对应的压力梯度,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

图3表示不同区块和不同油区拟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①同一区块,拟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有很好的半对数关系。对在相同渗透率下,拟启动压力梯度是不于不同区块,

同的。长庆西峰区块的拟启动压力梯度要低于大庆外围肇州区块的拟启动压力梯度。②在相同渗透率下,不同油区的拟启动压力梯度是不同的。长庆油区的拟启动压力梯度要小于大庆外围的拟启动压力吉林油区的拟启动压力梯度介于长庆油区拟梯度;

启动压力梯度和大庆外围拟启动压力梯度之间,在渗透率小于1偏向大庆外围的拟启动压力梯mD时, 当渗透率大于1偏向长庆油区的拟启动压度,mD时, 力梯度

图3 不同区块和不同油区拟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ressureradientermeabilitFi3 Relationbetweenthresholdandindifferentoilfields        pgpyg. 

1.4 原油黏度

在中高渗透油藏评价中,流体的性质基本未予以考虑,对低渗透油藏而言,黏度的大小对油藏的开发难易程度影响较大。原油黏度除了是表征储层中流体物它还影响油藏流体渗流和压力性的一个特性参数外,

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时,应考虑原油黏度的影响。

不同油区不同区块地下原油黏度数据见表1。从长庆低渗透油藏原油黏度基本处不同油区可以看出:

·,于1~2小于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黏度mPas (·),吉林和华北低渗透区块的原油黏度基4~6mPas 本在于长庆和大庆外围区块的黏度之间。1.5 黏土矿物含量

低渗透油藏一般含有黏土矿物,而黏土矿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分布方式对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能力有较

]1011-

。因此,大的影响[黏土类型及含量是表征储层敏感

表2为不同油区黏土矿物矿物含量数据。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庆水敏性最强,而长庆水敏性最弱;长庆酸敏性最强,华北和吉林酸敏性最弱;吉林的速敏性最强。

表1 不同油区和不同区块地下原油黏度数据

Table1 Underroundcrudeoilviscositindifferentoilfields      gy 

油区

油田双城头台

大庆

外围

永乐肇州榆树林升平他拉哈西峰大路沟长3 

长庆

白豹长3+4 白豹长6 董志白马2 

原油黏度

油区

/(·)mPas5.905.376.864.415.604.206.011.211.470.821.032.081.21

华北吉林

油田庙1241- 让11 黑79 红75 新119 乾+228- 乾118 太17TIII组太27TIII组阿尔善组

原油黏度

/(·)mPas6.705.602.801.444.005.306.703.403.401.00

伊-蒙混层、伊利石和性和注水难易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绿泥石的含量分别是形成水敏、速敏和酸敏的主要来源。

440 

表2 不同油区黏土矿物含量数据Table2 Clacontentofdifferentoilfields    y 

区块大庆外围长庆吉林华北

黏土类型及平均含量/%

绿泥石29.7 59.8 22.5 21.5 

伊利石23.5 27.3 42.1 25.5 

伊-蒙混层46.8 6.628.7 21.0 

石  油  学  报2012年 第33卷 

即启动压力梯度、原油黏度或者发效果成负相关关系,

黏土矿物含量越高,区块开发效果越差。据此,构建了低渗透油藏五元综合分类系数。即:

(/(/ssrroostad)mmstad)

Fenci=lmmsλλstadtadstadμμ

式中:S%;So为可动流体百分数,otad为标定可动流体百分数,%;rm;rm为平均喉道半径,mtad为标定平均μ/喉道半径,m;MPam;λ为拟启动压力梯度,λstad为标μ/定拟启动压力梯度,MPam;m为黏土矿物含量,%;·;ms%;mPastad为标定黏土矿物含量,μ为原油黏度,

·s。mPastad为标定原油黏度,μ

以大庆、吉林和长庆低渗透油田的30个区块为例,计算了3并将其与0个区块的储层综合分类系数,。从图4中可以看所对应的采油强度进行对比(图4)储层综合分类系数与采油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出,

根据综合分类系数大小,可以将储层分为4类,分别为:I类:Fe8;II类:5<F8;III类:2<F5;ci>eci<eci<

IV类:Fe2

。ci<

黏土总

蒙脱石所占比例含量/%

22.5 0<1 15.0 25.9 

18.09.210.15.7

注:这里含量为质量分数。

2 低渗透油田储层表征参数的分级界限

以可动流体百分数为例,说明其分级界限确定的方法。研究表明,在低渗透率范围内,岩心的驱油效率与渗透率没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而岩心的驱油效率与可动流体百分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5]

,证明了可动流

体百分数比渗透率参数更能反映储层开发潜力大小。

裘怿楠等统计了我国25个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资料

[12]

,得出注水波及系数在0平.474~0.860之间,

均为0.693。而油田采收率为水驱油效率与注水波及/系数的乘积。根据采收率等级划分标准(SYT

),可将流动百分数分为4级,分别为I类:可5838—93动流体百分数>6可动流体百分数为55%;II类:0%~可动流体百分数为3可65%;III类:5%~50%;IV类:

动流体百分数为20%~35%。200块岩心的测试结果  采用同样的方法并结合2 

确定了主流喉道半和67个低渗透区块的开发现状,径、可动流体百分数、拟启动压力梯度、原油黏度和黏如表3所示。土矿物含量各表征参数的分类界限,

表3 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参数的分级界限Table3 Classificationandlimitoflowarameters      p

reservoirsermeabilitpy 

参数

主流喉道半径/m μ

可动流体百分数/%

界限

Ⅰ类4~6 

Ⅱ类2~4 

Ⅲ类1~2

Ⅳ类<1

图4 不同油区储层综合分类系数与采油强度的关系Fi4 Relationbetweenintensitandclassificationroducin   g.ypg  

coefficientindifferentoilfields   

并结合各油区渗透率与综合分  利用上述研究结果,

类系数的对应关系,初步确定了长庆、大庆、吉林3大低。渗透油区储层分类结果与渗透率的对应关系,见表4

表4 长庆、大庆、吉林3大低渗透油区储层分类评价渗透率界限

Table4 Permeabilitlimitofreservoirevaluationof     y 

,DainandJilinoilfieldsChanin  qggqg 

油区

渗透率/mD

Ⅰ类.0>1 .0>4 

Ⅱ类0.5~1.0 1.0~4.0 

Ⅲ类0.2~0.5 1.0~2.00.4~1.0

Ⅳ类0.1~0.3.0<1.4<0

50~65>6 5 35~500~35 2

(·启动压力梯度/.010.01~0.1.1~0.5>0.5MPam-1)<0  0

黏土含量/%00~155<5 5~1 1>1

(·)原油黏度/mPas

<2 

2~5 

5~8

>8

3 低渗透油区五元综合储层评价方法

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需要确定各评价参数的权重,导致现场应用较难

[1315]-

长庆大庆吉林

5.0~10.0.0~5.0 2 

。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可

各油区低渗透油藏被分成4  从表4中可以看出,

类,能够达到经济有Ⅰ和Ⅱ类储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效开发;Ⅲ类储层需要技术攻关才能达到经济有效动不能达到经济有效用;Ⅳ类储层在现有技术很难动用,

以看出:主流喉道半径和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大小与区即主流喉道半径越大或块的开发效果成正相关关系,

者可动流体百分数越高,开发效果越好;启动压力梯度、原油黏度和黏土矿物成分含量的大小与区块的开

 第3期

张仲宏等: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441 

开发。大庆、吉林和长庆攻关的低渗透油田渗透率目标是不同的,大庆油田攻关的低渗透油田渗透率目标为1吉林油田攻关的低渗透油田渗透率.0~2.0mD; 长庆油田攻关的低渗透油田渗目标为0.4~1.0mD; 透率目标为0通过储层分类评价,.2~0.5mD。因此, 提出了3大油区分类评价相应的渗透率范围,明确了3大油区低渗透油藏开发攻关的目标方向。

]():其应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7,2229699.-,,,YanaZhenminMiaoShenLiuXianuietal.Percentae    -gpggggg rameterofthemovablefluidinultralowermeabilitreservoir      - py []’:itsalicationJ.JournalofXianShiouUniversitNatuand      -ppyy,():ralScienceEdition2007,2229699.  -

[]郭和坤,叶朝辉﹒利用核磁共振可动流体评价低渗透油6 王为民,

]():石油学报,田开发潜力[J.2001,2264044.-

,,WanWeiminGuoHekunYeChaohui.Theevaluationofdevel     -g omentinlowoilfieldbtheaidofNMRotentialermeabilit        pyppy  ,movablefluiddetectintechnoloJ].ActaPetroleiSinica    ggy[ ():2001,2264044.-

[]于荣泽,苏致新,等.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7 杨正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J.2010,3719498.-

,,,YanZhenminYuRonzeSuZhixinetal.Numericalsimula    -gggg []tionofthenonlinearflowinultralowermeabilitreservoirsJ.      - py ,:PetroleumExlorationandDeveloment2010,37(1)9498.   -pp[]]杨正明,黄延章.低渗透储层非线性渗流模型研究[石8J. 时宇,

():油学报,2009,305731734.-

,,YuYanZhenminHuanYanzhan.StudonnonlinearShi  -gggggy   []seeaeflow modelforlowermeabilitreservoirJ.ActaPe   - -pgpy ,():troleiSinica2009,305731-734. 

[]杨清彦,刘先贵.低渗透储层油、气、水三相渗流特征9 林玉保,

[](:石油学报,增)J.2006,27124128.-

,YubaoYanQinan,LiuXianui.ThreeseeaeLinhase  - ggygpgp ,characteristicsofoilasandwaterinlowermeabilitreservoirs       gpy [],():J.ActaPetroleiSinica2006,27S124128.  -

[]]李淑贞.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石油10J. 曾大乾,

():学报,1994,1513846.-

Daian,LiShuzhen.TesandcharacteristicsoflowerZen      -qyppg [],meabilitsandstonereservoirsinChinaJ.ActaPetroleiSinica     y ():1994,1513846.-

[]尹旭,张继春,等.注水开发中粘土矿物及其岩石敏感性11 彭仕宓,

]():的演化模式[石油学报,J.2006,2747175.-

,,ShimiYinXu,ZhanJichunetal.EvolutionaratternofPen   gypg   []clamineralandrocksensitivitinwaterfloodinreservoirJ.    -yyg   ,():PetroleiSinica2006,2747175.Acta  -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M].1997: 裘怿楠.

2043.-

[Yinan.OilandreservoirevaluationtechnoloM].BeiQiuas      -gyg:,inPetroleumIndustrPress1997:2043. -jgy 

[]]金强,姚军.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烃源岩[石油学报,13J. 郭长春,

():2005,2645053.-

,,GuoChanchunJinQianYaoJun.Evaluationofsourcerockswith       gg[],,():mathematicsJ.ActaPetroleiSinica20052645053.fuzz  -y []刘松,吴培红.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烃潜力的模糊数学14 程顶胜,

]():综合评价[石油学报,J.2000,2113439.-

,,ChenDinshenLiuSonWuPeihon.Comrehensiveevalua   -ggggpg tionbfuzzmathematicsonhdrocarbonenerationotentialof      yyygp  []sourcerocksinTarimBasinJ.ActaPetroleiSinicarboniferous       -,():ca2000,2113439.-

[]]吴畏.未动用储量优选评价分析方法[石油学报,15J. 牛彦良,

(:增)2006,27115118.-

,NiuYanlianWu Wei.Otimizedseleetionandevaluationmeth     -gp,odfornonroducinreserves[J].ActaPetroleiSinica2006,    pg ():27S115118.-

4 结 论

()深化了对低渗透油藏的认识,提出了低渗透1

油藏储层评价新的表征参数。室内实验和矿场实践表明:在相同渗透率条件下,不同油区低渗透油藏岩心的微观孔隙结构、液固界面作用及渗流规律差异较大,导致其现场开发效果也不同。以渗透率为主要评价参数的中、高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方法已不能较好地评价低渗透油藏,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新的表征参数,即表征储层特征和渗流难易程度的主流喉道半径、表征储层开发潜力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和表征渗流能力的启动压力梯度,为低渗透油藏的储层评价奠定基础。()完成了中石油主力油区不同表征参数的对比2图版,确定了各表征参数的分级界限。()提出了低渗透油区五元综合储层评价方法,3并对长庆、大庆、吉林3大低渗透油区进行储层分类评价,将各低渗透油区分为4级,并确定了它们对应的渗透率范围,明确了3大低渗透油区下步攻关方向。

致谢 在本文研究中得到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罗治斌、黄延章、单文文等的悉心指导,特表感谢!

[]]中国低渗透油气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学,1J. 胡文瑞.

():2009,1182937.-

Hu Wenrui.Theresentandfutureoflowermeabilitoiland       ppy ],():inChina[J.EnineerinSciences2009,1182937.as  -ggg []]张英芝,郝明强,等.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2J. 杨正明,

():石油学报,2006,2726467.-

,,,YanZhenminZhanYinzhiHaoMinianetal.Comre  -ggggggqgp  []hensiveevaluationofreservoirinlowermeabilitoilfieldsJ.      py ,():ActaPetroleiSinica2006,2726467.  -

[]杨正明,刘霞霞,等.榆树林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3 王学武,

]):结构特征[石油天然气学报,J.2008,30(2508510.-

,,,WanXuewuYanZhenminLiuXiaxiaetal.Microore   ggggp  structureinultralowermeabilitreservoirofYushulinOilfield  -    py [],):J.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2008,30(2508510.     -gy[]姜汉桥,朱光亚,等.低渗透含水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研究4 杨正明,

[]():石油学报,J.2008,292252255.-

,,,YanZhenminJianHaniaoZhuGuanaetal.Research  ggggqgy  onreservoirrevaluationindexforlowermeabilitwaterbearin     --pyg [],():asreservoirJ.ActaPetroleiSinica2008,292252255.   -g

[]苗盛,刘先贵,等.特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百分数参数及5 杨正明,

黄小娟)(收稿日期201112190120330-- 改回日期2--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 20**年石油工程概论第三次在线作业
    2015年石油工程概论第三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10道题) 展开 收起 1. (2.5分) 对于下泵深度较大的低产油井,主要采用()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2. (2.5分) 注蒸汽提高原油采收率,油层深度一般小于() ∙ . ...
  • 应用化工技术毕业论文[1]
    中国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 实验研究 学生姓名:赵旭平 学 号:[1**********]6 专业班级:应用化工技术 指导教师:王艳丽 2010年10月26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
  • 肯吉亚克油田动态监测方案
    2005年肯吉亚克油田 动态监测方案 2005年2月 05年扎那若尔油田动态监测方案 肯基亚克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克纠宾斯克州南部.油田地表为起伏不平的草原,地面海拔170m -230m . 油田以盐丘为界分为盐上和盐下两个油藏.其中 ...
  • 注水开发油田的地质研究
    注水开发油田地质研究 ( water sweeping oil field geology analysis) 学时:4 学时 基本内容: ① 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 ② 水驱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注水过程中的油藏变化,地质布井依据和步骤 ③ 油 ...
  • 注水剖面资料确定吸水层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第27卷・第2期 测 井 技 术・159・ 注水剖面资料确定吸水层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陈 彬 王艺景 赵伟新 郭惠霞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摘要 陈 彬,王艺景,赵伟新等.注水剖面资料确定吸水层动态残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20 ...
  • 致密砂岩储层小尺度非均质性与石油富集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小尺度非均质性与石油富集特征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5-12-30 9:50:17 点击:0 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储层为例,运用岩心.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微G纳米CT 技术,从毫米.微米和纳米3个尺度分析致密 ...
  • (1+++)实测岩石压缩系数偏高的原因分析
    第24卷 第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1G 1O 1D 1D 1 2005年10月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5) 0520053202 ・53・ 实测岩石压缩系数偏高的原因分析 李传亮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 ...
  • 页岩气压裂液
    第30卷第10期 开 发 工 程 ・1・ 页岩气井水力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唐颖 张金川 张琴 龙鹏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唐颖等.页岩气井水力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分析.天然气工业,2010,30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答案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 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CH 4-40%, C 2H 6-10%,C 3H 8-15%,C 4H 10-25%,C 5H 10-10%.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
  • 石油天然气名词解释
    1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来源于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基本保持了原始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油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化合物. 2石油的馏分组成:利用石油中各种化合物沸点不同的特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