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范文中心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01/0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主要史实。通过华北事变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明确由于日本得寸进尺加紧侵华步伐,使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运用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并掌握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分析、归纳中掌握一二•九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设问、探究、答疑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通过一二•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过程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全民族的呼声,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是如何扩大对华侵略的,然后指出随着日本侵略的扩大,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一、华北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由来已久。日本为实现其侵华野心,制定了什么方针?采取了什么措施和行动?

按照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设想,“灭亡满蒙”只是日本“征服中国”的第一步。为了继续实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把侵略的下一个目标放在了华北。华北为什么成为日本侵华的下一个目标?

材料一:全国煤产量不过2800万吨,而(华北)五省每年所有产量约在1300万吨左右;河北棉花和山东小麦的产量,均为当时全国之冠;全国国有铁路实有长度13 017公里,„„五省境内实有4 631公里,占实有总长度的35%;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等地,为五省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进出港口;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五省关、盐、统三大税收合计,每年有13 200万元。

材料二: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情报中说:“1931年九一八,发动满洲事变而占据之,一时帝国市场与原料,得稍缓和。„„现在,满洲市场亦臻饱和,短期内亦难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率之增进相调和。”“帝国原料与市场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不注意易于进攻的。„„中国华北。”“华北,诚我帝国之最好新殖民地。”

正由于华北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交通优越,日本为了满足其扩张的需要,自然把新的侵略目标放在华北。

为了达到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的目的,1935年,日本在华北先后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思考为什么说《何梅协定》的签订,使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通过华北事变,日本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华北大部分地区。从关外到关内,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蹂躏,而大大小小的汉奸卖国贼,却仗势欺人,狐假虎威。此时有人描述这种情景说:“爱国有罪,冤狱遍于国中;卖国有赏,汉奸弹冠相庆。”日本扩大对华北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日本通过《何梅协定》,实际控制了河北省。日本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又积极策划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华北五省是指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面对日本对华北地区的分裂活动,国民政府不允许华北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而“自治”,但又慑于日本的武力威胁,于是采取了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的方针,成立了一个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实际上又有很大独立性的委员会。

影响有两点:一是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二是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引起英美对日本的不满。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正是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也是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客观条件。

二、瓦窑堡会议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政策上作出了重大调整。

第一是发表“八一宣言”: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

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思考两个问题:(1)材料中的三个“无论”,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2)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什么号召?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八一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在大敌当前之时,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反映了全国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第二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之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必须及时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1935年底,结束万里征战的中央红军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中共中央即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正确策略。

三、一二•九运动

历史背景:华北事变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华北存亡危在旦夕。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号召下,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大学生成立了联合会,并于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一二•九运动爆发。一二•九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月9日这一天的示威游行。

了解了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经过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它与五四运动有何根本区别?二

是作为现代青年,我们应该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什么?

作为现代青年,应该发扬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现在,在千百万张平静的书桌都能放下的时候,国家和民族需要什么?我们又应怎样去做呢?

历史意义: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侵略全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中的先进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四、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

从当时中国的形势、中共、张学良和杨虎城、蒋介石四方面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张、杨二将军的爱国热情,蒋介石坚持反共政策是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A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B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C一二·九运动

D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使蒋中正声望提高。使他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正确性,益发坚信不疑。蒋中正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中正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简直无法和两广部队相比)。

E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F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的还有王以哲、刘鼎。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中国工农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成了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

G蒋介石撤销张学良职务: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给张学良造成良好的政变条件。张学良正犹豫不决之时,蒋介石召见邵力子及十七路军、东北军军师长以上官员,造成张、杨的恐慌,杨虎城出于公心,屡次向张学良提意见,遭拒绝。后来又找见邵力子,让他通知大公报社可以发表对张、

杨的弹劾,并撤销职务,引起社会各界不满。张杨由此发动西安事变。

2各种力量对西安事变持何种态度:

国际方面:各主要国家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也极为复杂。日本政府宣称张、杨已经“赤化”,声明它不能坐视南京同西安妥协,极力挑动扩大中国内战,以便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英国和美国力求维持蒋介石的统治,以免南京政府完全为亲日派控制,并认为在这种前提下,不妨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合作,以便对付日本。苏联希望同南京政府改善关系,也支持中国抗日,但对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估计。《真理报》、《消息报》连续发表社论和评论,表示盼望事变能早日得到和平解决,同时却违背事实地指责张学良、杨虎城与亲日派有密切关系,认为此次事变是日本在中国的新阴谋。

国民党方面:在南京政府中,何应钦等人极力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他们调动陕、甘、宁、绥、豫等地的“中央军”准备进攻西安,并派数十架飞机飞临西安上空侦察示威,准备进行轰炸。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一派,为保全蒋介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他们积极谋划营救蒋介石的办法。国民党的地方军事领袖人物和中间状态的众多人士中,少数人表示完全支持张、杨;大多数人赞成抗日,但担心张、杨的行动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内战,因而对张、杨不表示支持。尽管态度不一致,但他们主张消弭内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几乎一致地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事变,反对新的内战,推动蒋介石政府走向抗日,争取光明的前途。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赴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终于达成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等六项和平协议。最后,周恩来会见蒋介石,指出目前形势是“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

以报国”,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是惟一出路。

3重要意义:

1.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2.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方针得以实现。

3.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启示:A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中共进一步成熟起来;

B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痛恨日本的侵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抵抗。以张、杨为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也是赞同抗日的,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本课小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侵略目标转向中国的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策略。在华北事变后,突出反映全国人民抗日要求的历史事件,一是1935年底的一二•九运动,二是1936年底的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相关内容

  •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6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6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教材地位: 本课为第七学习主题< ...
  • 如何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总称为中华民族.据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26583万(不包括台港澳同胞),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9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1.5 ...
  • 初一下历史笔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回顾 南朝:420~589 宋.齐.梁.陈 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时期) 1.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 ...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爱国统一战线的比较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战略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在不同时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统一战线,先后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 ...
  • 中国各朝代灭亡原因,这才是真正的学历史!
    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 ...
  •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育纲要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
  • 高中历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情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
  •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
    "十五"期间,贵州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
  • 库尔德人谋求建立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当前中东乱局日趋激烈,而随着ISIS对库尔德人地区的进攻,库尔德人这个群体开始不时地登上新闻,一时间库尔德人俨然成了中东乱局的关键角色之一.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目前主要生活在土耳其东部和东南部.伊朗西北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 ...
  • 会计基础工作典型经验介绍
    会计基础工作典型经验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石,也是财务集约化的重要组成,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全面推进会计基础创一流,对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会计基础工作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电力企业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