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问题 - 范文中心

血药浓度问题

09/16

血药浓度问题

摘要

药物进入机体随备注输送到各器官中,不断被吸收、分布、代谢、最终排出,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称为血药浓度。

针对问题一,在只有中心室的条件下,运用微分的数学思想,建立了一次给药时血药浓度关于时间的微分方程模型。按照快速静脉注射、恒速静脉滴注和口服或肌肉注射3种给药方式,不同的初值对应微分方程不同的解,分别得到3种给药方式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如式③,式④,式⑤根据某种药物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解出此药物动力学参数。利用matlab编程分别画出3种情况下的血药浓度曲线图,如图2、图3、图5所示,反映了血药浓度随时间递减或波动递减的趋势。

针对问题二,在快速静脉注射、恒速静脉滴注和口服或肌肉注射3种多次重复给药方式下,采用问题一中一次给药方式下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表达式,的方法计算出多次给药方式下血药浓度表达式,一样利用matlab画出血药浓度曲线的图形。通过控制变量法,依据相关资料分别赋予时间间隔和给药剂量不同的值,画出多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进行分析、比较。联系具体实际情况,即可对给药时间间隔与给药剂量的确定提供指导。

通过分析不同的给药方式下的中心室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药

效与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一室模型可推广到多室模型,更准确的描述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药物分布;快速静脉注射;恒速静脉点滴;口服药或肌注;血药浓度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分析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亦称药动学,系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即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动力学研究各种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药物的代谢产物水平与时间关系的过程,并研究为提出解释这些数据的模型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房室模型药动学通常用房室模拟人体,只要体内某些部位接或消除药物的速率相似,即可归入一个房室,房室模型仅是进行药动学分析的一种抽象概念,并不一定代表某一特定解剖部位

把机体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独立单元,可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特性作出模式图,以建立数学模型,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

假设机体给药后,药物立即在全身各部位达支动态平衡,这时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房室,称为一室模型或单室模型

注:一房室模型虽然准确性稍差,却比较简单,便于理解、推广、应用,且有些药物用单室模型处理已能满足要求,所以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二室模型。

1.2提出问题

问题一,模仿5.4节建立的二室模型来建立一室模型(只有中心室),在快速静脉注射、恒速静脉滴注(持续时间为)和口服或肌肉注射3种给药方式下求解血药浓度,并画出血药浓度曲线的图形.

问题二,利用上题建立的一室模型,讨论按固定时间间隔T,每次给予固定剂量D的多次重复给药方式.为了维持药品的疗效和保证机体的安全,要求血药浓度c控制在(c1,c2)范围内.设已知中心室容积为V.

(1)多次重复给药方式下,写出血药浓度表达式并作图,讨论怎样确定T和D使血药浓度的变化满足上述要求。

(2)在恒速静脉滴注和口服(或肌肉注射)的多次重复给药方式下,给出血药浓度变化的简图,并在这两种方式选择一种来讨论确定T和D的问题。

(3)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和所得结论,给出数值仿真。

二、模型假设

假设中心室容积不变;

假设药物从体外进入中心室,又从中心室排出体外; 假设药物向体外排出的速率与该室的血药浓度成正比; 假设血药在中心室中分布均匀;

三、符号说明

f0 表示进药速率 c(t) 表示浓度 Cmax表示最大浓度 Cmin表示最大浓度 x(t)表示药量 v 表示容积 D 注射时刻药量 D1 注射过后药量 k 表示排出速率系数 k(0) 表示进药速率 T 表示进药时间间隔 s表示恒速静脉注射持续时间

四、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4.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和求解

按照快速静脉注射、恒速静脉滴注和口服或肌肉注射3种给药方式,不同的初值对应微分方程不同的解,分别得到3种给药方式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运用matlab求解画出三种方式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4.1.1模型建立

考虑中心室内药物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建立两者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快速静脉注射、恒速静脉滴注、口服或肌肉注射这三种不同的给药方式是微分方程在不同初值条件下的特解,其中药物含量的变化由该时刻注入的药量和中心室排除的药量组成,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4.1.2模型解决

中心室内药物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为:


相关内容

  •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
    §2-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 ...
  •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投影]1.已知某1 L H2SO4溶液中含有250 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
  • 谈谈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谈谈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先看看中学化学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 化学 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 ]P38: 我们可以合成氨反应为例来说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 ...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 教材处理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生长素的重要学习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参考书,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节课.一节讲授课,一节实验课.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作如下处理:第一节课是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探究实验 ...
  • 分析天津市近10年来大气污染变化
    分析天津市近10年来大气污染变化 环境科学 赵宇明 111944 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全年70%的天数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尾气.土壤风沙尘等污染源, 其 SO2和 NO2的污染问题也 ...
  • 第1章 训练7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训练7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基础过关] 一.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的有关计算 1. 0.3 mol 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200 mL溶液,溶液浓度为 A .0.3 mol·L 1 - ( ) B .0.15 mol·L 1 - C .1 ...
  •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一 .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 ...
  • 药典-指导原则
    9011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是为制订药品的有效期提供依据.供试品3批,市售包装, 在温度25°C 士 21.相对湿度60% 士 10%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或在温度30C 士 2°C .相对湿度65% 士 5% ...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
    东江高级中学 高一生物人教版 导学案NO. 编写:刘叶定 审核:刘学勇 吴新喜 林遂淑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⑵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⑶阐述主 ...
  • 温度对室内空气甲醛浓度检测的影响及对策
    第11期2013年11月 GUANGDONGARCHITECTURECIVILENGINEERING 广东土木与建筑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No.11NOV2013 温度对室内空气甲醛浓度检测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