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新 - 范文中心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新

10/19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任课教师:李培源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情感目标: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导入新课:阅读课本67页的引言,并找出汉高祖刘邦的话,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都说“守业更比创业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在这种形势下,汉朝统治者是怎样守业的,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阅读教材 “文景之治”一目,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西汉初年的形式(文景之治的原因)

(1)西汉初年,__________ 萧条,导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2)汉初的统治者(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吸取_________ 的教训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经济形势?

形成西汉初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_____的暴政和______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3、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西汉初年几代皇帝采取的措施措施:

(1)减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重_________________奖励

(2)提倡________________

(3)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取得的效果:粮仓_____________铜钱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封建社

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 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5、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 文景两帝----节俭治国---- _________

秦始皇-----奢侈残暴---- _________

二、阅读 “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什么是大一统和大统一?

2.汉武帝为什么能实现大一统 ?

客观: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汉武帝大一统所采取了哪些措施?

1)政治上:

2)思想上:

3)军事上:

4)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

5)经济上:

4.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三、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⑴公元_______年,外戚_____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⑵公元_______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 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史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光武帝。

⑶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_____”

四、课堂检测: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2、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最早出现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唐

3、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4、从人类诞生到今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都非常注重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听取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建议( )

A孔子 B李斯 C董仲舒 D韩非

5、公元纪年法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我国也采用,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6、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 、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五、各抒己见:

比较辩别: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

(提示:从他们的功与过分析)

六、课外作业:

比一比: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关内容

  •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主要反映出了这些问题: 一是对本课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这就造成了本该重点讲的地方反而因时间不足而没有讲透."文景之治"本应是为下面"汉武帝的大一统"做铺 ...
  •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教材解析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在接触历史.了解英雄人物时往往出现误区,认为只有汉族才能出现政治家.军事家.其实少数民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温馨寄语: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 ...
  •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秦朝的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的内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事,都由皇帝裁决. 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三公下设九卿,分管中央具体事务. 郡县 ...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模版 科 目 设 计 者 学校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课 题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 授课日期 一.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 ...
  • 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 , 诛暴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 ...
  • 中华文化衰落之根源探讨
    中华文化有三派影响深远,三者是:儒,释,道.后两派讲究出进之道理,姑且不论,儒家讲入世,自孔子创立以来,历经千余年,始终在中国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中占据精神统治地位,中国人也尊孔子为"文圣",儒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之 ...
  • 中国各朝代灭亡原因,这才是真正的学历史!
    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 ...
  •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