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说的矛盾冲突 - 范文中心

谈小说的矛盾冲突

11/16

  内容摘要:现实生活中,人生道路上,到处都充满了矛盾。作为表现现实与人生的小说,必须真实地、集中地写出矛盾和斗争。矛盾冲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小说 情节 矛盾冲突 人物性格

  小说中形成矛盾冲突的内容和方式是多方面的,比如喜与悲的矛盾冲突。

  孔乙己苦读半生,热衷科举,落到行将求乞的境地,他的命运是悲惨的。但鲁迅先生却多次写他出现在咸亨酒店时气氛的欢乐。人们拿他脸上的伤疤取笑他,又拿他考不中科举取笑他,每一次都引得众人哄笑起来。他的腿被丁举人打断之后,喝完酒,是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手慢慢走去的。他每一次来到咸亨酒店,店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样欢乐的气氛,与孔乙己遭遇的悲剧气氛很不协调。然而,正是这欢乐气氛的渲染,更增添了孔乙己周围环境的悲凉,提示了现实的冷酷,显示了这一悲剧强烈的色彩、深寓的意义。

  再比如醒与误的矛盾冲突。都德的《柏林之围》,贯串始终的就是一场小孙女与老祖父儒夫上校醒与误的矛盾冲突。雷舍芬战役法军大败,却被误传为法军大胜,造成举国欢腾的闹剧。这是小说展示的第一个醒与误的矛盾,以后醒与误矛盾和冲突愈演愈烈。小孙女知道法军节节败退的实情与老祖父受蒙蔽误认为法军节节胜利的矛盾;小孙女自身的痛苦巨深与在老祖父面前还必须强作欢颜的矛盾;小孙女对父亲被俘生死未卜十分担忧与假装父亲的口气读出一封封兴高彩烈的报捷家书的矛盾;小孙女阅历浅薄但信息灵通与老祖父久经沙场但闭目塞听的矛盾;小孙女撒谎的办法已濒临穷尽与老祖父希望法军胜利的胃口越来越大的矛盾;巴黎饥馑逼人与小孙女还须供应老祖父上好的食物以制造胜利假象的矛盾;普鲁士军队进逼巴黎的迹象愈来愈明显与老祖父神志愈来愈清醒的矛盾;小孙女、韦医生甚至全体法国人民都知道的巴黎之围的悲剧与儒夫上校一人误认为的柏林之围的喜剧的矛盾。这些矛盾冲突十分的不协调而又十分的和谐,十分的对立而又十分的统一。即使是小孙女向老祖父谎报战况这一行为,也充满了既与情理相悖又与情理相合的矛盾。撒谎显然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不可原宥;但小孙女对老祖父的撒谎是出于一种高尚的目的,却值得同情,也觉得可爱。可爱的不是撒谎行为的本身,而是贯串于撒谎行为之中的炽热的爱祖国、爱祖父的可贵的感情。都德的高明处在于他构思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使读者既觉得可疑,又觉得可信,是疑与信的妙合无垠。

  为了揭示辛亥革命没有唤起民众的教训,鲁迅先生在《药》和《阿Q正传》中都设计了人物之间醒与误的矛盾冲突,一醒众误、未醒全误的悲剧,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

  鲁迅小说《药》中的夏瑜反对满清王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人民群众并不理解夏瑜及其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他为革命流下的鲜血,竟成了华老栓为儿子治病的“良药”;他宣传的革命真理,二十多岁的人听了竟然很现出气愤模样;他挨牢头阿义的打,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竟然幸灾乐祸,感到高兴;他说阿义“可怜”,竟被茶客们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疯话”;他被杀害时,竟然有潮一般的人赶去看热闹;他为革命光荣地献出生命,他的母亲竟然感到“羞愧”,祭奠他甚至是“硬着头皮”。众人皆误,唯夏独醒。这一可悲的隔膜,尖锐的矛盾,告诉读者,辛亥革命没有“唤起群众”,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始终没有觉悟的农民典型。他不断使用“精神胜利法”,被人打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于是心满意足地得胜了;他向吴妈求爱被打,风波未平,却已忘却,居然又挤到人群里看热闹去了;他本来对革命党是深恶而痛绝之的,但见到革命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害怕,他又未免有些“向往”了,他是革命的基本群众,但他却把参加革命看成是“投降”;他把革命党想象为白盔白甲的反清复明的义士,他把命运相同的小D当成该杀的对象,而要革命又错投到假洋鬼子门下。他直至被抓进盗狱,还“羞愧自己画得不圆”,他被枪毙示众,连自己被杀的原因都没有弄清。阿Q全误未醒确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悲剧,正是这个悲剧性的故事,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以“引起超疗救的注意”。

  小说中写矛盾冲突,往往与情节的展开同步进行,使情节的设计引人入胜。小说中写矛盾冲突,不仅是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而且是为了刻划个性鲜明的人物。

  好事多磨,要磨出人物性格的夺目光彩;尺水兴波,要兴起性格冲突的轩然大波。矛盾冲突的发生,应该是人物性格使然;人物性格的形成,又应该是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矛盾冲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珥陵高级中学)


相关内容

  • 九年级语文茶馆1
    <茶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 ...
  • [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 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能力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学习设置矛盾冲 ...
  • 黄土地的困惑王承磊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黄土地的困惑  王承磊 爹在电话里一遍遍絮叨着农村的好形势,好政策.好像农村的土地里到处埋着好多的金子.爹的话像挠痒痒的挠子撩拨着海子的心. "海子,外面的工不好打,干脆回家种地吧.&qu ...
  • 人物形象分析
    ●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 ...
  • 真实的生活好读的故事
    ―一看这个书名,就能知道这部长篇小说处理的是我们改革时代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剧烈.最引人注目.最有典型意义的现实题材.这个题材通常是我们的作家非常感兴趣,却总是知之甚少的.可以说,<女行长>并不是写金融题材的第一部小说,却是最深刻的 ...
  • 试论八十年代少年小说的故事情节
    摘要: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少年小说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求知心切的少男少女们,他们对故事的诉求程度远远高于成人,所以故事情节在少年小说中显得尤为重要,从十七年到八十年代有两种故事情节经常在少年小说中出现,但是故事情节并不 ...
  •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外国文学 除中国文学之外的文学都叫外国文学. 西方文学,主要是指欧美文学.欧美文学并称有其原因,因为北美文化及文学主要属于欧洲文学传统,拉丁美洲文学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二.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 1. 丰富知识,拓 ...
  • 古代文学史笔记
    名词解释: 1.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 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 ...
  • [名家读金庸]陈墨[金庸小说赏析]之[书剑]篇
    南窗小识: 记得我初中第一次买的金庸小说评论书籍,就是陈墨先生这本<金庸小说赏析>(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1995年11月第4次印刷),距今已逾十年.现在看来,这本书难免有些粗糙,就连陈墨自己后来也觉得不能满意, ...
  • 古典小说评论
    大师叙写的民族心灵史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问系列"丛书总序 宁宗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成就,而且历千年而血脉不断,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蔚为奇观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准确地说:"中国是特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