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 范文中心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10/29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在书法的发展中吸收了许多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 的经验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因此,中国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汉字的构成古人总结归纳为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以及假借,即我们常说的“六书”。书法当然也要基于这些要素,在书写的过程中按照汉字的基本构成才能把书法最原始的精髓表达出来,不能为了看起来更美观而避重就轻或者忽略掉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审美。书法艺术的美我认为除了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的美在书法家头脑中的反映之外,还表达了书法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也是源于现实生活。简单来说,书法的美必须源于内心,融于自然。而线条的书写和字形的结构是书法艺术造型的两大基本要素, 也是构成书法艺术美的两大基本要素。

首先是书法的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汉字书法的基本元素,是书法的基础、灵魂, 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 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 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也就是说一幅书法作品首先呈现出来的就是它的线条,我们欣赏的时候也是首先看这个字的线条是否流畅,是否曲直适宜,强弱是否得当。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等都会影响线条的形状,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线条的美首先体现在力度上,即强调用笔的力度——笔力的审美概念。东汉书法家蔡邕说过:“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肌肤就是线条美的形式感觉。一般而言, 下笔有力, 线条就美, 就有丰富的肌肤内涵。“在技巧之力中仍然有明和暗的对比关系:线条头尾顿挫转折者是谓„明‟,线条中截平稳运动的貌不惊人的力是谓„暗‟”。这段话指出了线条力度美的真正所在。还有一个能体现线条美的就是节奏,线条在构成过程中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 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边唱歌一边给我们示范写字让我们感受到书法线条用笔强调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能给人以节奏感,所以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 我们从书法作品的节奏感里可发现一种活力, 每位书法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

其次是书法字形的结构,就像前面所说的“六书”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方法,虽然早已不是原始的象形文字了, 但由“象形”发展而来的汉字形体, 却仍具有造型的意义, 形象的艺术。所谓结构的美, 也就是字形的结构如何能反映出现实中各种事物形体结构美的问题。汉字形体基本呈方块形,但具体到每个字又有繁简、大小、俯仰、重叠、疏密、长短、奇正、向背等造型意义的结构特征。一个字不论有多少笔画,偏旁部首多么复杂都均衡而巧妙地组合在方块里,整体表现出既平衡和谐又灵活多变的审美特征。在中国书法里没有孤立的线条和结构。一切都是有机的结合, 一切也都是互为因果的存在着。更甚而, 在研究线条美时也不应忽略精神、情感的价值所在。它们是互相区别而又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 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个字的造型。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要素, 而且这两个

要素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任何一个字形的结构, 处处都要考虑到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刚柔等。

最后就是书法是的章法以及气韵,字与字之间, 行与行之间, 幅与幅之间的结构问题, 是古人所谓的“章法”的问题,气韵则是指书法表达的意境,是一种贯穿全幅的气质与精神。成功的章法布局集中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体势承接, 虚实相成, 错落有致是书法章法美的体现,它们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三种联络方式。有了这样的章法, 一幅书法就会具有混成一体的风情和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也就是说, 既有秩序感, 又有节奏感, 还有飞动感。书法的气韵美即整个书法审美标准的灵魂,也是打动欣赏者的内在机制,人的感情丰富,个性迥异,所形成的书法作品的神韵、风格也千差万别。成功的书法艺术, 应该是每个字的线条和结构是美的, 同时全幅又组成为一个整体, 集中体现出某一种美的意境。韩愈曾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书法不但可以抒情,也能移情,还能交流情感,书法的极致就是和人的精神相通。

综上所述,书法的审美包括了“神”和“形”两方面。也可以说是“虚”和“实”的结合,“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线条、结构、章法等内容; 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结合起来便是一种和谐美, 都是可见的形体美。“虚”的方面是无形的, 它包含的神采、韵趣、诗情都是无形之物, 要通过有形的用笔, 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实”、“虚”两方面互相依存, 相互为用, 共同表现出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几千年来,书法犹如一颗明珠,始终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书法的审美当然不能只从书法本身去欣赏,最好也要结合其他艺术比如音乐,美术,诗文等进行赏析。

09级对外泰语 黄菁

2012年11月10日


相关内容

  • 怎样把握书法作品的书写性
    怎样把握书法作品的书写性 (图为苏东波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审美的主要方面之一,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的审美把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从中国历代书法作品中归纳出工巧.天真.自然.方正.圆熟.丰润.瘦硬.紧结.宽博.雄浑.刚健.秀逸. ...
  • 汉字书法.书写与计算机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黄惇 汉字书法.书写与计算机 ---由汉字书写的衰退所想到的 黄惇 [内容提要] 本文从书法艺术在中国艺术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谈起,追遡了百年来汉字所受到的磨难.计算机的运用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汉字的先进性,但同时 ...
  • 形体的组合教案
    <形体.材质.匠心>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 ...
  •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案 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难点: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 J 一 美术鉴赏 1 定义:运用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 联想 ...
  • 盆景审美的文化历程 (闲云逸能)
    盆景审美的文化历程 文\闲云出岫逸能造景 (五) 盆景与舞蹈 ----- 造型上的姿态美 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塑造形象的时空艺术,但对盆景艺术创作来说,其生动的艺术造型和形象的艺术语言表达,仍是盆景艺术学习可鉴之处.盆景是枝干造型的艺术,我 ...
  • 中国传统图形与包装设计
    [摘 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结合了艺术的审美性与技术的实用性,越来越重要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古代先民为当代视觉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如何设计出具有传统精神的包装设计作品热潮正在兴起.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能够 ...
  • 20**年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2012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正式提出的.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 ...
  • 行草书法技巧
    行草书法技巧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个联合: 临贴与创作联合.大字小字联合.楷书与行书联合. 三看:平时多看名帖,看书法展,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罗致养分. 二.推荐范本 "多景楼"."虹县诗".&qu ...
  • 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 ...
  • 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
    论书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和品质 吴 鸿 影 书法创造性思维,就是书法家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创"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古今中外的书法家们,其思维活动的共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