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喜重逢 别离悲心头--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 范文中心

兄弟喜重逢 别离悲心头--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10/04

兄弟喜重逢  别离悲心头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川     雪

欣赏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苏辙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苏轼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兄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缓缓吟唱: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

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        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辙与苏轼自宋神宗熙宁二年以后,便长久分居异地。七年不见,当时苏轼的仕途极为坎坷,先知杭州,后知密州,三年后又改知徐州。而苏辙当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些做法,辞官而去,要求外调与苏轼相近的地方,未允。兄弟二人实难相见。这次于宋神宗十年相逢于徐州,此时苏轼已过不惑之年(时年41岁)。“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前一次的分别距今已度过了七个中秋佳节(相当于八年)。兄弟之间的深情溢于言表。“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去年今日的中秋团圆佳节,苏轼在密州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长月当空,想着子由。百里之外的子由莫不是在想着子瞻么?今秋的相逢,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有太多的话语无法对君言。赏月赏乐,忆及雄心壮志,生出了“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的重逢之乐。但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宦海沉浮,变幻莫测,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他忧伤地想:我们现在是“剑外思归客”,但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楼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无语凝噎。其实苏辙在这里是想劝说苏轼早日归隐,以求闲居之乐,不必过分的追求建功立业,到头来,竹篮打水。

然而此时的苏轼虽然仕途不顺,但是依然胸怀壮志,认为苏辙“其语过悲”。于是微笑着说:“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为了开解苏辙,在分手之时,苏轼再和之以《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击掌唱道: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        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        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该词上阙借谢安事,作为“不及时引退”的鉴戒;下阙设想兄弟二人“退而相从之乐”,以安慰对方,尤其“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两句,温情脉脉,又让人忍俊不住。苏辙仿佛已经看到两兄弟相互扶持在路上走得东倒西歪了,不禁一扫离愁,绝尘而去。

附: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苏  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                   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                   ,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依旧                   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相关内容

  •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赏析
    <描写月亮的诗句>赏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塞下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8人评价) 8.3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原文: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
  •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定)20**年.06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团风思源实验学校 邵汉军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诗意,把握本词的韵律和节奏. 2.品读词句,感受词作豪放而阔大的意境,感悟作者乐观而旷达的情怀. 3.在想象与拓展中,把握作者 ...
  •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 1.<把酒问月>中,写比喻月色之美的诗句是: , . 2.<把酒问月>中,写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间流逝之速的诗句是: , . 3.<把酒问月>中,写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 ...
  • 水调歌头书法作品欣赏--流传千古的中秋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每次欣赏这首由宋代豪放派大词人苏东坡创作的诗词时,脑海中也总会有天后王菲那天籁之音般的歌声回荡. <水调歌头>全文欣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
  • 知识竞赛题目
    知识竞赛题目 一.选择题.(60个,每个1分,共计60分)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个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失去太多 ...
  • 关于想念亲人的句子
    1.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2.母亲现在已年逾古稀,不再有我儿时记忆中那娇美的容颜.由于长期的为我们操劳,母亲的身体日趋衰老,女儿多么希望母亲有个温馨祥和的晚年.喜欢听母亲一遍遍的唠叨,那也是女儿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呢.母亲,在这个寒 ...
  • [定风波]苏轼
    <定风波>苏轼 教育目标: 1.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词人的形象. <课程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学生能从词人一反常态的行动心理中概括出词 ...
  •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含题目选项)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 2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 ........... ...
  •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一.美图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