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期末重点 - 范文中心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期末重点

01/06

社会保障学

1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体系。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家庭保障:是指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提供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内容在内的生活保障机制,它在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方面通常与国家和社会负责的社会保障并驾齐驱。

3.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与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4.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贫困救济、灾害救助及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5.以工代赈:是指通过提供相应的工作或就业机会并发放劳动报酬的方式实现对救助对象的救助。

6.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基本原则:生存保障原则,普遍性原则,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此外还有法制化、规范化。)

7.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事件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食物或服务援助,以帮助其渡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它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保障制度安排。

8.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面向劳动者建立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9.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10.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它作为养老保险的延续和提高,在解决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经济保障需求,健康保障需求,情感保障需求,服务保障需求,其他保障需求。

11.军人保障:是指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其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称,它是一个由国家(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能够涵盖军人多种风险的综合性保障系统。

12.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它与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共同构成国民生活保障系统。(1.补充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补充保障是相对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补充保障具有非强制性特征4.补充保障采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13.慈善事业:是以民间公益组织(慈善组织)为实施主体,为救助特定群体或特定标的为目标,按照既定的操作规范、制度或原则实施的长久的社会化行为。

14.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及其他原则如互济性,法制性。

15.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16.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17.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国际教训:第一,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第二,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第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18.1951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956年修改,

确立中国城镇职工劳动保险制度。1952年6月27日。建立公费医疗制度。1956年6月30日,确立了五保制度。

19.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大同社会论,社会互助论,仓储后备论,社会救济论。

20.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1.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2.经济学为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3.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到理性发展阶段。

21.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的关系:1.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1)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社会保障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2.再分配,强调公平原则。社会保障作为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安排,维护并实现着社会公平与正义,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3.第三次分配,追求社会协调与和谐。

22.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共性:1.都是基于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2.都进行风险转移。3.都以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4.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5.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2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公共政策与公共品范畴,而商业保险属于私人经济范畴。2.经营目标和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机构或者公营机构,经营目标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平衡劳动关系,增进劳动者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3.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不同。4.保险责任主体和所有者权益不同。5.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不同。6.被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不同。

2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在机会均等、平等分配、适度保障等原则指导下,分解为完整性、协调性与层次性。

25.福利国家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奇1942《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1920年英国庇古《福利经济学》为确立福利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福利国家政策特征:1.累进税制和高税收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4.

法制健全5.充分就业。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起源,瑞典是福利国家的橱窗,北欧五国是福利国家的天堂。

26.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方式:征税方式,征费方式,强制储蓄方式,自由筹资(如发行福利彩票,社会募捐等)

27.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风险:1.系统性风险,是指对基金而言是外部的、无法在组合投资中被分散的风险,是所有投资者要承担、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经济周期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市场缺陷风险。2.非系统性风险,是指风险来源为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行规范、化解的具体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

28.社保基金投资原则:把安全性原则放在首位,同时遵循收益性原则、分散投资原则并兼顾流动性原则,力求在保证社保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利益最大化。

29.社保基金按所有权分类:公共基金,机构基金,个人基金。公共基金为公共所有,来源为财政拨款、按法律规定由雇主或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社会捐赠、国际捐款。机构基金是单位为其职工福利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基金。个人基金是归个人所有的非财政性社会资金,是按法律、法规、章程缴纳的、记在个人账户下用于专门用途的基金。

30.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具有法的一般特征,另外还有安全性,强制性,普遍性,平等性,鼓励性。

31.社会保障管理模式:1.集中管理模式(英国、新加坡),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2.分散管理模式(德国),是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管理,并各自建立一套社会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3.集散结合管理模式(美日中),是指将社会保障中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相关部门分散管理。

32.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2.依法管理原则3.属地管

理原则(属地原则是指主要政策由中央制定,具体事务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包括人财物)4.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33.社会救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低收入群体及不幸者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1.依据救助实际内容分类:生活、灾害、事业、住房、医疗、教育、法律救助、扶贫开发。2.依据救助的手段分类: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3.依据救助时间的久暂分类:定期救助、临时救助。

34.199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走上法制化轨迹

35.五保供养的涵义:是指对符合规定的农村居民,在吃穿住医葬等五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36.养老保险财务模式:1.现收现付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和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特点是以支定收。优点是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的风险与保值增值的压力。缺点是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税)率波动大,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易造成劳动者代际之间的矛盾激化。2.完全积累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预测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优点是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缺点是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倍增。3.部分积累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特点是费率具有弹性。优点是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又不会太大。(中国是唯一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国家)

37.中国养老保险按制度改革从1986年算起,1995年确定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统筹

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8.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医疗保险是从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开始的。

39.社会福利的分类:1.残补型与制度型2.现金给付、实物给付与社会服务3.全民性福利与选择性福利4.反集体主义的福利模式、半集体主义的福利模费边社会主义的福利模式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福利模式。

40.住房福利一般包括提供低租公房,提供住房补贴(1.用来补贴购买自住住房者的免税减税2.用来补贴租房者的现金补贴),住房金融政策(1.在国家有效控制之下的私营机构为主题的综合型模式,2.公司机构互为补充的混合型模式3.政府直接全面控制的基金型模式4.民间专营机构控制的互助性模式),社会服务(福利性,个体性,救助性)

41.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1.老年经济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贫困救助)2.老年生活照顾(家庭照顾、机构照顾、社区照顾)3.老年服务及其他(老年人心理和社会服务、老年人教育服务和老年人就业服务)

42.新型军人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1.军人抚恤优待(军人死亡抚恤、伤残抚恤、优待等)2.军人保障(军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3.军人安置保障(军人就业安置、养老安置等)4.军人福利(军人社会补贴、收养事业、职业福利等)


相关内容

  •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 3学分 主讲教师:陈红霞 指定教材: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 ...
  • 改善民生需共同努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本报记者 富子梅
    改善民生需共同努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本报记者 富子梅 2012年12月21日0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按照"守住底 ...
  • 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以社会保障学的学科视角,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的方法,力图为优化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提供参照.本文认为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可通过推动管理机制 ...
  • 劳动保障法论文:由求职纠纷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社会劳动保障法
    劳动保障法论文:由求职纠纷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社会劳动保障法 摘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影响,求职者的就业纠纷也日渐增多.有些职业中介公司以介绍工作.培训技能为名,收取培训费.服装费.介绍费等费 ...
  • 鲁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十大关系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制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关键问题,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主体制度与补充制度.福利增长与责任分担结构等十大重要关系,明确改革方向和改革路径,建构理性的制度模式, ...
  • 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一 概念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 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 ...
  • 对中国养老保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对中国养老保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养老保险模式从资金筹集和支付的财务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三种:即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老龄化危机的加重,中国选择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 ...
  • 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大纲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ISBN978701 2.学分:4学分 3.学时:理论96 4.适用专业:高铁服务与管理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作为职业素质教育和培训教材无 ...
  • 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路径再选择
    作者:章旭莉 学术界 2006年07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工群体不断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民进城就业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然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完全被打破,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还时 ...
  •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5113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设学期:第6学期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并认识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外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