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环境的产物 - 范文中心

人是环境的产物

12/16

人是环境的产物

——对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还是自身的产物”的讨论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出自法国人罗伯特·欧文。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存在的,就算是人类诞生之后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但另一方面,虽然说环境是客观的,但并不说明人面对环境就束手无策了,被动适应环境。恰恰相反,人类具有生存生活意识,人类以客观环境和规律为基础,还可以去主动地改变条件,创造适合生存发展的环境。人能改造环境,但不等于说人就是自身的产物,只能说人是以主动性去适应环境得以生存。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联系、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这正是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从呱呱坠地到如今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一个又一个的环境之中,如果说朋友的交流范围圈是一个小环境,那么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环境。一个环境的好坏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是终身的思想。就拿我们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来说,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向父母学习的过程。孩子的很多观念都是父母给予的,比如学习,就业,结婚生子等。有些家长很有钱,把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就连老婆都找好,孩子就只需每天去公司报个道,然后就可以回家享乐去了。这些人的思想便会停留在如何花钱上,而不是如何奋斗拼搏,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些孩子没出生多久,父母便离异,这种孩子从小就缺少父母的爱,自然而然心理也不会健全,因此社会上犯案的大部分还是这些人。又如我自己,从小就被灌输“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以后爸妈就靠你了”的思想,于是,我每天每夜的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小学为了考上初中重点班而努力,初中又为高中考上重点班而奋斗,到了高三,便想着如何才能考上重点大学。如今,就该思考毕业以后的出路了。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给我灌输的思想,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上就业压力之大,我们这些老百姓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从小做打算。

如今,大家都在评价大学生的无能和无知,但是社会又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呢?不是杀人放火就是贪官污吏,不是小孩早恋就是父母婚外恋。企业也是如此,老板一天到晚抱怨员工不负责任、斤斤计较、鼠目寸光,可是你又给了他们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呢?所以说,我们需要净化我们周边的环境,让人们生活在文明、健康、正义的环境中,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人。所以,在这里,我总结出,人是环境的产物。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人虽然是环境的产物,尽管环境影响着人,但是我们也可以试着去创造适合我们生存的条件,来适应环境。虽然我们生出来所存在的家庭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乐观的对待任何事,选择快乐健康的活下去。虽然如今的社会远不如我们的理想社会,但是我们依旧要淡然的生存下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管我们所处怎样的环境,我们都不能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应该以正确的思想主动的认识环境、甚至是改造环境。

下面正是哲学上来评价人是环境的产物,而并非是自身的产物。

何为天人合一?为理清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从何谓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开始。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传统。近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与奠基于笛卡儿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世界观态度密切相连的。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态度”的核心在于把世界分成主体和客体两部分,或者从主体出发建构世界图景或者从客体出发建构世界图景。而它落实在伦理观上,就表现为把人与环境分割开来,并以主体为标准去判断和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性,即认为只有人才是目的,而其他一切事物如岩石、草地、山川和动植物等都只是手段,或者说,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而人之外的其他一切非理性存在物都只有工具价值,即道德的主体只限于人、人只对人负有道德义务。所以,这种近代以来的人类中

心主义伦理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主客二分,即把人和物或人与环境割裂开,并对立起来;第二、个体主义,即孤立地看待事物之间的伦理关系,认为价值、权利、义务等的基本载体最终只能是个体;第三、人类中心,即以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去区分人和物——人是目的,物是手段(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除人之外的物只具有工具价值)。这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在于:主客二分是最根本的态度,个体主义和人类中心都是前者的逻辑延伸。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解读“天人合一”理念呢?我们首先面临的当然是重新确定这一理念的相关概念。其一、是“人”。这里的“人”是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即理性的能动者,包括个体的人、群体的人和作为类的人。其二、是“天”。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与“人”相对的“环境”。所以,“人”和“天”的关系实际上是人和环境的关系。当“人”指个体或群体时,“天”则指与个体或群体相对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当“人”指人类时,则“天”指人类所生活和栖息的自然环境,包括大地上的动植物、空气、水等,也包括广漠的宇宙空间。其三、“合一”。 “合”即配合、符合、吻合、适合,“一”就是“非二”,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合一” 就是合二为一,即使相分的“天”和“人”相互配合、符合、吻合、适合,最终完好地成为一个整体。当然,在这种“天”和“人”的关系中,“人”是相互作用中的能动者和主动者。所以,“天人合一”,简单说来,就是通过人的主动或能动的实践,使人与环境协调一致或相互统一。

综上所述,只有将人与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将人与环境割裂开来,应该把万事万物,看成是自己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人可以有意识的遵循客观条件去改造环境。


相关内容

  • 现代发酵调控学复习题
    现代发酵调控学复习题 1. 诱导与诱导酶: 微生物细胞通常不合成某种酶或合成的数量很少,微生物生长环境中添加该酶的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后该酶大量合成,这种现象叫诱导.微生物通过诱导作用而产生的酶称为诱导酶. 2. 安慰诱导物:酶底物的结构类似 ...
  • 天然产物类药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第23卷 第9期2011年9月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V ol. 23, No. 9Sep., 2011 文章编号:1004-0374(2011)09-0891-09 天然产物类药物的合成 ...
  • 温控型水_有机两相苯酚催化加氢反应_项益智20**年
    第58卷 第10期 2007年10月 化 工 学 报 Vo l 58 N o 10 Jo urnal of Chemical I ndustr y and Eng ineer ing (China) O ctober 2007 研究论文 温 ...
  •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 ...
  • 化学与社会论文
    化学实验创新中的绿色化学理念 [摘 要]化学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要减少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必须精选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式,妥善处理废弃物,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 [关键词]绿色化学. 微型实验.实验创新 [正 文] 绿色化学(G ...
  •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DOI:10.14143/j.cnki.czgs.2013.02.017 CITY AND TOWN WATER SUPPLY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姚振兴 王明泉 孙韶华 贾瑞宝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
  • 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
    "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在天津市批准建设的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 是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方式的研究实体."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由酶筛选与评价技术实验室.酶分子改造实验室.酶表 ...
  • 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分析
    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当然化工行业也不例外,现阶段,在我国的化工行业中,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都很强,因此整体操作比较繁琐,与此同时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就更多,再加上化工生 ...
  •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生物选修要点总结2008-06-06 14:47生物选修要点总结2008年05月09日 星期五 00:0390.稳态: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调节下,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温度.pH.渗透压,水.无机盐.血糖等化学物质含量 血浆 7.35-7. ...
  • 酶工程第一篇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A ) 一.酶(enzyme)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分类:蛋白类酶.核酸类酶 二.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三.酶工程的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 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 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