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 范文中心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08/01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盛世良

与别国交往,不可不了解别国文化,以及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本文列举了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读来令人发笑,又令人深思。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中国和俄罗斯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差异。即使是普通的数字,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爱好也不一样,中国喜欢偶数,俄罗斯喜欢奇数;中国封建时代偏爱“九”和“五”,现代民众钟情“六”和“八”,俄罗斯喜欢“七”。

上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时期”,共同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此后两国一度反目成仇,又无限放大了这种差异,抹杀了社会文化的共性。

了解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有助于在双边交往中减少误解,增进互信。

亚洲和欧洲

中国主张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华夏文明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相当厚道。

在中国哈尔滨,中央大街和果戈理大街这两条最繁华的大街,是重建的俄罗斯风情区。满洲里建了俄罗斯套娃广场。绥芬河有个新建的住宅区赫然冠名俄罗斯。旧上海的外滩建筑群今天成了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在,上海投资50亿元,在松江区建了1平方公里的“泰晤士镇”,还要建意大利镇和德国镇。 俄罗斯崇尚希腊罗马古文化和德法意近代文化,白蓝红三色国旗来自彼得大帝青年时代游学过的荷兰国旗,彼得堡的布局是按照西欧和北欧城市风格设计的,冬宫、斯莫尔尼宫和彼得宫,皇村的叶卡捷琳宫,都出自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列利之手。

俄国地跨欧亚两洲,但看不起亚洲人。在俄语中,“亚洲人”的转义就是“野蛮人”。俄罗斯人素来以“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而自卑,又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而自傲。

俄罗斯对东方文明不甚宽容。中国在圣彼得堡投资建设的“波罗的海明珠”住宅和商务区,能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带来就业机会,而且一再保证不搞“唐人街”,不突出中国文化因素,但俄罗斯人还是担心“中国渗透”,当地居民曾围堵抗议。

随和从众与标新立异

中国人随和,有很强的从众心理。从积极意义上,像孟子所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但中国人往往从消极意义上从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俄罗斯民众虽然强调集体主义,讲究“跟大家一样”,但总体上说,还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论是消费观念还是治国理念都如此。这个国家容易产生思想家,但不容易出实干家。

从大到小和由小及大

中俄两国国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一触及中俄双边合作,往往喜欢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指导两国在各领域的具体行动。

俄罗斯人的思维习惯恰恰相反,由小及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在涉及两国合作的具体问题上,喜欢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就事论事”,而不习惯于套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软实力和硬实力

中国重软实力,俄罗斯重硬实力。

中国看重谋略,崇尚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讲究“招数”,视“四两拨千斤”为武术最高境界。俄罗斯跟我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对“四两拨千斤”之类的花招不屑一顾,只相信俄罗斯的俗话“铁棍横扫,无招可挡”。

即使在犯罪领域也不一样:俄罗斯人偏重暴力型,杀人放火抢银行;中国人倾向于“智力型”,偷渔偷猎,伪造证件,坑蒙拐骗。

中国历来崇文,俄罗斯一贯尚武。中国以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俄罗斯向来把参军卫国看作为男子汉应尽的义务。

内向和外向

中国人遇外部威胁,筑长城求自保。明朝屡遭倭寇骚扰,疲于应对,最后不得不实施海禁,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到清末,已经既没有扩张的愿望,更没有扩张的实力。

俄罗斯人遇外部威胁,就向外拓展疆土,把国界往外推移,渐渐地,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扩展为世界第一领土大国俄罗斯。俄国人遭遇拿破仑大军入侵,不仅把法国兵赶出国门,还打到巴黎;苏联军人在伟大卫国战争后期,不仅解放全国,而且攻克柏林,逼得希特勒服毒自杀。苏联兵威风凛凛地把德国精锐师团的军旗扔到克里姆林宫墙脚下受辱,而且与盟军一起占领德国,让法西斯永世不得翻身。今天,他们根本不担心德国人会去参拜什么神社鬼社,也无须为“历史教科书”年年烦心。

崇洋和排外

中国长期“崇洋媚外”,偶尔“仇洋排外”。慈禧太后曾“宁赠友邦,不赐家奴”。前几年,我们对普通外国人处处“外宾优先”,给外资企业多种优惠。如今我们改章程了,给外商国民待遇,平等相待。 多数外国人来华后对中国的印象好转。他们喜欢中国浓厚的人情味,觉得中国社会容易融入,在中国有安全感,不少人愿意长期留居中国。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至于外国人在中国受到官员或警察欺负,简直是天方夜谭。

俄罗斯相反,警察要欺负人,当然首先是欺负外国人。有些俄罗斯人歧视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对某些官员和警察来说,外国人,尤其是不懂俄语的中国人,简直是一棵小小的“摇钱树”,隔三差五查查证件,弄个三五百卢布买伏特加喝。近年来甚至孳生出光头党,对非斯拉夫民族打砸烧杀。 俄罗斯对外国人戒心重,虽然劳力紧缺,但很怕吸收外国劳动力,特别是中国劳动力。

宗教意识的淡与浓

中国到处修庙拜佛,手机、首饰、矿泉水一经“开光”,身价倍增。不过,信佛向善,起码无碍社会稳定。而且,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并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近年来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宗教参与政治的趋势逐渐明晰,新下水的军舰、新落成的楼房往往要举行祝圣典礼,总统就职典礼的贵宾中必有东正教大牧首和其他主要宗教领袖,这些人已经成为本国政治精英的一部分。用东正教凝聚人心、扩展俄罗斯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促进国家复兴的意图越来越强烈。

官场文化各擅千秋

俄罗斯的官场文化由于缺乏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丰厚积淀,不如中国完美。

俄罗斯人对最高领导也同对一般长者一样,无非以名和父称相称而已:当初对列宁,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现在对普京,称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不像中国,民国前称“陛下”“大人”,解放前叫“委座”“军座”,现在则开口闭口“张局”“李处”“马队”。

即使在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上台讲话的人也无须先来一句“各位领导,各位首长”,而是“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现在则是“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这一称谓现在仅在强力部门中使用)。在等级森严的中国人看来,简直“目无尊长”。

俄罗斯对领导人的崇高赞誉是“人民的儿子”,而不是“父母官”。地方官是民选的,首先要讨好选民,而不是巴结上司;讲政绩,不会虚报GDP ,而是哭穷,为的是从中央要财政调拨,给选民捞实惠。 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当代中国,官员追求特权、高人一等的毛病不好改。

俄罗斯的腐败毫不逊色。据时任俄罗斯总检察长的乌斯季诺夫2004年初估计,80%以上的官员有腐败行为。据联合国2005年的调查,世界各国官员的平均贪污率为10%,俄为21%;在世界163个国家的廉洁程度排名中,中国居第70位,俄居第121位。

两国都有腐败现象,而且两国人民对此都深恶痛绝,但中国打击腐败有行动,有成效,俄罗斯虽然刮过好几场反腐风暴,效果却不明显。

吃气派还是吃气氛

两国的饮食文化差别极大。中国人喜欢希奇古怪的食品,毒蛇王八果子狸,无所不吃。是鲍翅宴,还是参肚席,讲究“上档次”。俄罗斯讲究实在,但求营养和可口,不论是煮土豆,还是生黄瓜,都可以上国宴。

中国人请客讲气派,大款在豪华酒店点菜前要甩出一句:“谁给我省钱我跟谁急!”俄罗斯人以家宴为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吃饭、聊天、喝酒、品茶、尝甜点,亲切而不狎昵,典雅而不冷清。

中国人膳食复杂,仅表示烹饪的动词就有上百个;俄罗斯人做饭简单,烤、煎、炸、煮,烹饪手法不出这几种。

多生好还是少生好

中国人“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新生儿男女性别比达113比100,总人口可能要在达到15亿之后才会逐渐下降。

俄罗斯出生率低,全国4100万个家庭中近一半无子女(包括“空巢”家庭)。1992-2004年12年间,人口减少1000万,如不扭转目前趋势,今后20年可能再减3000万,青年男女的性别比为84比100。人口问题关系到俄罗斯民族的生死存亡,奖励生育,降低死亡率,适度吸收移民,成为俄罗斯的国策。 极尽哀荣还是节哀顺变

中国人以前好面子,死后讲究“极尽哀荣”,丧事要办得风光。秦可卿死后,贾府花一千两银子给她老公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的虚衔,为的是她出殡时能享受五品诰命夫人待遇。秦王政称帝后即开始

建陵,发70万工匠,花11年,筑了个周长十二三里的地下宫殿。

如今,当官的连死后的名分也看得很重,讣告里“某副X 长(享受正X 级XX 待遇)”的字样屡见不鲜。 俄罗斯的葬礼隆重肃穆,从来不见有人号啕大哭,而是节哀顺变。讣告不提死者的职衔和地位,而着重他的人品人格和人际关系。葬后宴上,亲朋好友由衷地追忆死者的高尚人品和生前事迹,给家属以得体的安慰。俄罗斯的墓园像公园,见不到豪华陵墓,墓碑并不高大,却反映主人公的事迹和爱好。 乐观和悲观

中国人天生乐观,万事求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把坏事变成好事”,容易“居危思安”,任何事都往好处去想:商品出口——赚外汇,商品进口——用得起外国货,资本出口——走向世界,资本进口——招商引资!

俄罗斯人生来悲观,居安思危,万事往坏里想:商品出口——资源流失,商品进口——让外国人把钱赚走了,资本出口——资金外逃,资本进口——外资控制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人有浓重的悲剧情结。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一个人的遭遇》也好,托翁的三大长篇也罢,都有很浓厚的悲剧色彩。《天鹅湖》原本是悲剧,被苏联领导下令改成喜剧结尾——光明战胜黑暗,但原创音乐的悲情是改不了的。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也好,瓦尔特菲尔的《女学生圆舞曲》也罢,维也纳和法兰西风格的圆舞曲全是大调,华丽欢快。而俄罗斯的古典圆舞曲风格独特,不论是50年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在满洲里的山冈上》、《黑龙江的波涛》和《秋天的梦》,还是旅俄德国人德列津作的《小白桦圆舞曲》,轻快中带着忧郁,无一例外,以“6”结尾,都是小调。而且,除了西伯利亚民歌以外,俄罗斯民歌也用小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凄婉。

不了解或忽视两国社会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差异,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人文交往和经济合作,甚至损害政治互信。但如果处理得当,这些差异会丰富中俄合作的人文景观,增强扩大交往和加深合作的兴趣。

开头:::俄罗斯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园林中的奇葩,二者以颜色、花姿、香味等外在形态更以本质特征的独特性傲视世界。俄罗斯和中国在20世纪的社会历史命运和民族文化发展道路极其相似。俄罗斯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19

世纪中叶开始两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经历了坚持传统民族文化和西方

化的激烈争论,最后都以反西方然而仍然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领上风而告一段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临现代和后现代双重景观,中俄两国都在艰难的社会变革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都力图在民族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体系,确立新的主流文化精神,完成文化转型。更有甚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有人希图用再生的本国文化精神或新的价值体系来解决全人类今天面临

的问题。因而,对中俄两国文化进行比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内容

  • 女性心理学:话说男性与女性的思维差异
    女性心理:男性与女性的思维差异 编辑:蒲建萍 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为什么常言总是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说明,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男人,如何能理解女人真正在乎的情感 ...
  • 人性善恶之我见陈玉流
    人 性 善 恶 之 我 见 陈玉流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问题已困扰了人们几千年.从孔子提倡的"人之初,性本善"到荀子的性恶论,关于这个问题一直纠结着人们,争论也从未停止.然而,我认为人性之初如同一张白纸,不善也不恶 ...
  • 国家自主性与政商关系
    近期广受好评的电影<十二公民>里有一个情节,身份为出租车司机的"陪审员"与另一个身为地产商的"陪审员"矛盾相左,于是发牢骚地说,这是工农大众的天下,没有资本家说话的份儿.后者勃然大怒,起身 ...
  • 总经理的崇高使命
    总经理的崇高使命 罗马大帝凯撒曾说:"我来.我看,我征服(I come, I see, I conquer)".在现代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新商业世纪,企业的从业人员莫不为生在这伟大的世纪里幸福不已.然而,对身为公司之最高 ...
  •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内容.烹调方法以及方式等方面.随 ...
  • 亲属关系词中的文化差异
    第15卷 第2期 2001年6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 niver 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1. 15, No. 2Ju n. 2001 亲属关 ...
  • 大学生活的心得体会
    大学是个小社会,里面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友好的朋友.和蔼的学长.展示的平台.改善命运的机会,更有激烈的竞争.初到大学,学长们的热情接待,让我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他们帮我办理入学手续,帮我提行李,待我就像亲弟一样.这比我想像的更加的好,看来来 ...
  • 20**年大学生活心得体会例文
    2015大学生活心得体会例文 大学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大转折点,现在在这里所学的所做的都关系到我们今后踏入社会能否立足的重要保证!本文是一篇大学生活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大学是个小社会,里面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友好的朋友.和蔼 ...
  • 提升员工服务意识的几点建议
    提升员工服务意识的几点建议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由过去的"商品竞争"演变成"服务竞争".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呢? 1.注重员工的先天素质 众所周知,个人素质的差异会导致服务的差异.因此首先要做好员 ...
  • 新市场环境下旅行社产品开发思路
    内容摘要:根据旅游业的新趋势, 不断符合新时期游客追求的旅游产品, 已经成为国际潮流.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观念落后, 导致旅游产品设计粗糙和开发粗放, 产品缺乏个性, 严重制约了旅行社的发展.本文对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一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