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 范文中心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10/15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知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 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

学习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作者、作品简介:

庄子:

(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三、预习检测:读准下列加点字音。

相梁xiàng 鹓鶵泉lǐ 鸱 chī ...yuān chú 醴..

濠梁háo 鯈鱼tiáo 从容cóng 吓 hâ ....

四、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五、疏通文意:

(一)指名读课文:

惠子相梁,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1、 重点字词理解:

相:做国相 往:去 或:有人 谓。。。曰:告诉,对„说 代:取代

子:你 国:国都 其:它的 为:叫做 知:知道

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二)学生齐读课文: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1、 重点字词理解:

发:起飞 于:从 于:到 止:栖止 练实: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猫头鹰 得:得到

之:这里 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以:用 吓:吓唬

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上面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唬我吗?”

六、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思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惠子为相,庄子看望。

经过:受人挑拨,搜捕庄子,(庄子)从容往见,奇鸟之喻。

结果:辛辣讽刺。

2、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3、 庄子对此的反应如何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5、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6、寓言往往采用比喻法,在本文中,鹓鶵、鸱、腐鼠各比作什么?

比喻:

鹓鶵----自己(志向高洁的人)

鸱----惠子(醉心功利、猜忌君子的人)

腐鼠----做宰相(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志趣)

七、合作探究:

你认为惠子和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贵,对朋友薄情寡义;

庄子: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机智幽默。

八、课外延伸:

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面对人生的名利,要淡而视之,坦诚为人,诚信为本,坦荡一生!

九、文章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十、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二、疏通文意:

(一)学生齐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 重点字词理解:

于:在 梁:桥 是:这 之:结构助词 的 乐:快乐 安:怎么

固:固然 固:本来 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全:完全、确定

2、 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二)教师范读课文: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重点字词理解:

循:遵循、沿袭 本:最初的话题 汝:你 云者:如此如此 既已:已经

之:它 指鱼之乐

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整体感知: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明确:(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四、合作探究: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庄子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 惠子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五、课外延伸: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

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的特色,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七、文言积累: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梧桐不止 ( ) .

②非练实不食( ) ..

③非醴泉不饮( ) ..

④固不知子矣( ) .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

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⑦请循其本( ) .

⑧或谓惠子曰( ) .

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⑩欲代子相.( )

2、一词多义:

(1)“之”

①庄子往见之( )

②是鱼之乐也( )

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④我知之濠上也 (

(2)“固”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②子固非鱼也。( )

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八、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 )


相关内容

  • 公开课[秋水]教案
    公开课<秋水>教案 (一) 导入语:(文学常识部分板书1) 开场白加上提问--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两大思想派别是哪两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出两个.(明确:儒家孔孟,道家老庄) 师补充: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 ...
  • 文重叶井底之蛙教案20**年.9
    <井底之蛙>教案 文重叶 2014.9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新词,会写一类生词.理解文中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用千里之遥,--海的深度."的含义. 3.理解语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 ...
  • 白兔与月亮教案
    白兔和月亮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的含义2.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1.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2.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 [庄子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 ...
  •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郜 捷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4班,陕西 汉中 723001) 指导教师 史继东 [摘 要]庄子的哲学思想穿越几千年而不朽,并且对于当今现实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 ...
  •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 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 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 (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 1.<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 ...
  • 大学语文练习作业答案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 BCADB DDDBC 11~20 ADAAD BDCCB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CD 2. BCE 3. ABD 4. B ...
  •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 大瓠之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 ...
  • 于丹:先贤的言语里藏着我们文化基因的秘密
    自2006年国庆长假在百家讲坛讲完<〈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2007年春节讲了<〈庄子〉心得>,2008年国庆讲了<〈论语〉感悟>.流光荏苒,再回首时,世界和人心都有了许多变化:而自万古观之,还是恒久不 ...
  • 庄子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庄子的影响 作者:黄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7期 摘要:庄子文学才华横溢,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多有建树,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的思想史是一个包括哲学.伦理. ...